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优化及发展探讨论文_吴文佳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优化及发展探讨论文_吴文佳

杭州迎绿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建筑给排水系统通常是由给排水设备、管道系统和辅助设施组成,由于管道系统的特殊性,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建筑的使用功能。因此加强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和技术优化,是确保单体建筑工程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更好地实现给排水功能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发展

1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要点

1.1给水系统的安装技术要点

建筑给水系统主要是由水平主干管、引水管、供水设备、水表节点、立管分支管、阀门元件这几部分构成的。在给水系统设计安装中,一般会采用楼面管道铺设或墙面管道铺设的方式,不过不管是哪种方式,铺设的管道外直径都应控制在25mm左右,并在敷设过程中做好明确标记,以免外力作用导致管道受损。在给水系统安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在管道安装作业前,要细致检查安装现场的环境及管道地沟质量,确保各项支撑设备搭建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焊机和连接件设置时需要进行细致检查,避免问题的产生;管道安装后,在验收合格后做好隐蔽处理,且填写相关技术资料;对于穿过墙体、楼板或屋面的给水管道,应设置合理的保护措施,保证管道使用质量;在给水管道安装中,如果因特殊情况出现停工现象,则应做好管道的保护措施,开口位置要做好封闭处理,以免杂质混入,影响后续施工质量;管道连接中,需采用管子加热方式来加强管道的连接,以免出现渗漏问题。

1.2排水管道的安装技术要点

排水塑料管道的伸缩节设置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要求展开设计,如无特殊要求,伸缩节的间距可控制在4m以内;安装作业完成后,水平管和主干管内均需开展通球试验。在实验过程中,通球直径要超出管直径的70%,而通球实验中的铝需达到100%;排水管道安装前要检测其使用的塑料管材,确保其质量和性能与设计要求相符;排水通气管在设计安装中要按照规划好的顺序实施标准操作,在管道连接中,注意不能与风道连接;立管安装前,确定孔洞预留尺寸及位置的准确性,安装完成后,及时做好孔洞封堵。

1.3给水管道试压

给水管道安装完成且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展试压试验。在试压试验前,要将不能参与试压的零部件拆除,并更换替换件,做好洞口封堵。系统试压时,必须考虑到相应的应急措施,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中止,且还要有及时泄水或排水的方案和设备。试压合格后应对管道实施吹洗处理。

1.4给水设备、卫生洁具、地漏的施工技术要点

给水设备在安装中,需要检查水泵质量,并将其规格、型号、扬程、水泵配用电机功率等基础参数予以明确标注。在安装完成后,检查验收其质量及抗震效果,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卫生洁具安装中,不可伤害防水层,对于已破坏的防水层应重新做好防水处理,并实施渗漏试验。卫生洁具固定时,要保证接口的严密性,且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磕碰造成的破损。在通水以前,将器具内部的污物清理干净,不可在通水时将污物一并冲入下水管,以防堵塞管道。在地漏安装中,需要对走管和高度实行合理控制。高度设置可参考二次装修是的基层高度,且在地漏板面设置上,对局部采取下凹处理,以降低地楼面的标高,改进结构防水效果。

1.5排水管道周边渗漏的技术要点

排水管大多采用的都是硬聚氯乙烯管,内外壁的光洁度较高,当其穿过楼层结合处后,极易出现结合不牢的情况,进而引发漏水问题。针对该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应先在立管结合位置的外层涂刷一层塑料粘结剂,待其干涸后滚上中砂至凝结,之后再在外表面涂抹一层粗糙物质,增加摩擦力,增强结合效果。为达到更好的水密效果,还可以增加泄漏水与结合面的爬行距离,具体做法是,将止水环固定在立管上后,再将其打入至混凝土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施工技术改进策略

2.1完善工程监督体系

首先要加强与完善工程监督体系,让所有施工成果都有规范性、标准性约束,避免出现工作效果失控或技术落实缺乏监管的现象。就实际工作角度而言,需要首先完善相关监督体系,进而才可以确保质量得到控制,如果缺乏规范性约束,那么后期很多问题都会凸显,致使操作效果,操作质量受到干扰。每一类工作都需要配套标准性约束,并配合相关监督,监管体系,才可以确保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得到控制。如没有配合有效监督体系,所有技术操作成果和质量就无法得到控制,特别是对于此类项目而言,自身具备着较强系统性,结构与各类技术应用也具备着一定复杂性,所有内容都需要密切配合,才可以更好发挥效果。

2.2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技术人员自身专业素养和施工能力,会直接影响到相关施工质量,如自身专业能力不佳,会直接导致很多建设施工过程中问题或隐患的出现。针对这一特点,要优化人员专业素养,在技术创新,建设质量,建设安全等方方面面进行定期培训,做好技术交底,落实从业人员持证制度,并对施工行为进行规范化约束与总结,明确施工要点。只有通过此类措施,才可以提升施工质量。

2.3科学制定施工规划

建设规划需要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合理制定与安排现场建设,尤其要明确现场工序,当前置工作验收合格之后,后续技术才可以开展实际工作。如前一道工序质量检查不合格,那么后续工作则不能继续,必须首先令基础工作符合质量要求之后,才可以开展后续工作。科学合理执行相关规划,也是提升技术施工效果和质量重要措施之一,其自身价值与意义非同小可,需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和技术需求,合理开展此类工作,优化施工规划。

2.4制定给排水设备调试试运行方案

设备调试及试运行方案的制定是调试及试运行的操作指南,是检测系统性能最为关键一部分内容,只有明确了方案,才不至于在运行当中出现误操作,发生质量,安全等施工事故。同时,制定此类方案有助于近一步早期发现应用过程中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将一系列影响因素考虑到位,进而显著检验与提升安装成果。总的来说,此阶段质量验收的保证措施,也是发现后期运行工作不足之处积极做出弥补的重要阶段,需要充分明确此类阶段施工关键节点所在,进而合理规划、综合提升。

2.5给排水工程管道合理安排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优化发展的主要对策之二就是管道合理安排,具体操作为,对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环境,施工条件,以及气候规律,温度变化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结合工程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管道属性,进而确定管道的型号,管道的材料,在进行市场调查,确定最为合适的管道,这能够保证管道的应用相对长久性。同时在管道衔接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规范性的施工操作,保证管道衔接的紧密性,同时要注意必须涂密封胶,保证管道接口的密封性,密封胶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测,保证质量合格性。并且在一阶段管道施工完整之后,需要进行测试,进行检查,保证密封性,保证畅通性,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确定产生原因,及时调整解决。

结束语: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不仅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建筑物的价值。保证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在提高设计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施工管理,积极创新并优化施工技术,为建筑给排水技术的优化和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赵辉.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J].河南建材,2019(01):206-207.

[2]李东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江西建材,2017(16):79+83.

[3]胡湘云.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创新进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7(04):50+78.

[4]路晓辉.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20):61-62.

[5]李家清.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传播,2011(19):63+72.

论文作者:吴文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优化及发展探讨论文_吴文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