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一体的双体系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体系论文,模式论文,普职一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7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3)09-0095-05
有“美洲豹”之称的南美大国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近年来其经济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在巴西推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进程中,职业技术教育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工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巴西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与演变,逐步形成了中学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培训双轨并重发展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本文拟从巴西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与特点等方面着手分析,从中得出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益启示。
一、巴西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发展演变
纵观巴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巴西职业技术教育是以经济为导向,紧贴巴西工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初期阶段
1822年巴西获得独立以后,开始发展教育。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职业技术教育只零星分布于技术专科学校和工程技术院校中,尚未开始真正意义的发展。
1930年,代表巴西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瓦加斯政府上台后,为了适应新兴工业生产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较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30年代,巴西建立了一批综合大学和技术专科学校。瓦加斯政府在1937年的宪法中规定:普通劳动者在就业前应该接受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训练。[1]1942年,巴西把当时已有的中学组成了联邦技术学校(SAVIANI,1999;KUENZER,1997),中学职业技术教育开始发展。
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对技术工人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到了40年代初期,巴西工业发展加快,大规模集约生产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私营工业主的倡议下,政府于1942年创立了全国工业培训中心(SENAI)。这是一个政府和工业界合作、专门为工业界培训合格技术工人的教育机构。在这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1946年又以类似模式创立了全国商业培训中心(SENAC)。[2]由于这些培训机构系正统学校教育体系外机构,故被称为非正规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或校外技术教育培训体系。这一时期,校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程度和规模远超过学校体系,培养了大批工商业发展紧缺的技术工人和技术员。巴西的学校、校外双体系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初具雏形。
(二)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蓬勃发展期
1964年,巴西开始了长达21年之久的军政府统治,为实现民族经济独立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军政府制定了加速巴西现代化的目标,“进口替代工业化”进入鼎盛时期。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需要文化和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政府审时度势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1971年,巴西政府颁布《初、中等教育改革法》,[3]规定在中等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训练,使其正式成为巴西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具体做法是,第一级教育中的第5~8年和第二级教育都强制性地增加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设置多样化、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课程及职业定向课程。经过这一改革,巴西中等教育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学校教育系统内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职业技术学校的数量大大增加。据统计,1970年,巴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68万人,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17%;到1978年,职业技术学校和实现职业化改革的学校已有学生150多万人,半数以上的中学毕业生具备了服务社会的条件。[4]职业技术学校在中等学校中所占的比例也大大提高,从1960年的18.6%提高到1980年的59.2%。[5]
与此同时,这次改革还调整了非正规教育机构,使之成为既与正规学校教育系统并列,又与之衔接的教育系统。在校外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方面,1972年创立了巴西支持小微企业培训中心(SEBRAE),[6]专门为巴西小微企业的发展培训和培养技术工人和中高级技术人才。巴西校外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进一步发展壮大。
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巴西的中等教育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中等教育普职一体化模式形成。在此基础上,1987年,巴西政府制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政策”,为巴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进一步正规化、国际化提供了政策参考。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调整完善期
这一时期高等教育领域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校外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为保持国际竞争力,巴西政府放弃了进口替代战略,转而实行经济对外开放和自由化改革。90年代初,科洛尔政府制定了“新巴西计划”,强调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1992年创立了巴西全国农业培训中心(SENAR),为农牧业培训人才。此后1993年和1998年又分别创立了全国交通培训中心(SENAT)和全国合作团体培训中心(SESCOOP)。由于校外体系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葡萄牙文名称都以S开头,因此也被称为“S”培训系统。这一系统为巴西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以全国工业培训中心为例,目前该中心拥有828个教育中心,其中固定教育中心454个,流动教育中心374个。这些流动教育中心专门到偏远的大型生产基地为工人和技术人员提供培训。70年来,在该机构接受过教育的学员多达5,000万人次。[7]目前巴西校外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无处不在,已逐渐发展成一个终身学习体系。
在学校正规教育体系内值得一提的是,巴西政府于1996年颁布了《国民教育方针与基础法》(Lei de Diretrizes e Bases da Educao Nacional),对高等教育进行多样化改革。首次规定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职业技术教育,即继续教育课程(courses sequential)。该法明确规定,开设继续教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理论和实训相结合,培养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高级技术工人。规定高职专业课时不得少于1600小时,且授课时间不得少于400天。目前,在发展高职教育方面,巴西的私立大学走在前列,其中仅圣保罗州的一所私立大学(Anhembi Morumbi University)高职专业就多达60个。公立大学近年来也开始重新审视其在高职教育中的角色,并逐渐扩大高职专业的范围和规模,其中圣保罗州立大学计划建立90个高职专业。
至此,巴西职业教育普职一体化由中等教育延伸至高等教育阶段,具有巴西特色的普职一体、双体系并重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完全形成。近年来,巴西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借鉴德、法、英等国家的经验,对培训标准、企业训练期限和考核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巴西高职教育不断向正规化、国际化的目标迈进。
二、巴西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校外职业技术教育与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双轨并行
巴西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两个职业教育体系并行发展:两个职教体系即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校外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或称为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非正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包括在初高中学校和大学开设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目前,巴西已经在正规教育体系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指学校教育体系外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系统,如前面提到的全国工业培训中心、全国贸易培训中心、全国农业培训中心、巴西支持小微企业培训中心、全国交通培训中心等,都属于这一系统。其中工业培训中心可以说是拉美地区最成功、最典型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此外,巴西的非政府组织(ONGs)、企业基金会、工会及宗教团体为劳动者提供的一些相关培训,[8]也属于校外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范畴。
巴西的校外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已经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强大支柱,与学校职教系统并行发展又相互补充。校外职业教育机构除了提供职前教育,还提供形式多样的职后教育。培训形式包括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培训、高中毕业生培训和面向在职人员的短期培训,对生源年龄不作限制。近年来,这些教育机构为巴西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劳动者。这一贴近职业实践、符合经济需求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在拉丁美洲开了先例,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纷纷以其为榜样,建立了类似的职业教育模式。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交叉融合
巴西在大力兴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同时,在普通中学教育中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使二者结合发展,也是巴西职业技术教育的一大特色。
1971年巴西颁布了《初、中等教育改革法》,为巴西中等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化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次改革,巴西的学校教育体系的学制变为444制,即小学4年,初中4年,高中4年。其中,小学和初中教育合为8年基础义务教育,称为第一级教育,取消了初中入学考试;高中教育称为第二级教育,之后的高等教育阶段称为第三级教育。
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巴西的中学在普通教育之外加入了义务职业技术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增设了实用科学知识课和技能课,让学生开始接触生产劳动,培养兴趣。同时鼓励开设职业技术高中,实现课程内容的地方化、实用化、多样化和职业化,培养工农业和服务业需要的中级技术人才。第一级教育和第二级教育的毕业生均具有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能力。90年代的教育改革又开始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将高等教育院校纳入到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内,至此职业技术教育普职一体化延伸至第三级教育。巴西的职业技术教育融入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中涵盖着职业技术教育,二者实现了完美结合。
(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紧随工业现代化的需求
纵观巴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巴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改革与其工业化发展进程紧密相关。始终顺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革,是巴西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秘诀。
20世纪30年代,巴西的工业化进程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起步。“二战”迫使巴西国内开始生产过去从欧美进口的日用品,工业部门急需大量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于是职业技术教育应运而生。以1941年巴西国家工业培训中心的建立为标志,巴西开始了校外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的探索;60年代至80年代初,是巴西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就业市场对劳动力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对此,巴西政府积极回应,及时改革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地位,逐渐实现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学校与校外两个体系并重发展;90年代以来,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巩固,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为增强其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巴西在巩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放在高等教育多样化改革,高职教育获得长足发展。
总之,巴西职业技术教育因工业化起步而生,并始终紧随工业化需求提高而不断改革。最终建立了一种具有巴西特色、符合巴西国情的普职一体、双体系并行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这种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为巴西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支强大的生力军,成为促进巴西经济腾飞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目前国内关于欧美、日本等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很多,但这些发达国家毕竟与中国国情差距甚远。巴西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同属“金砖”国家,同样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类似问题。但相比之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为薄弱。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尤为迫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要实现这个目标,借鉴巴西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更加重视,加大投入与支持力度
巴西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但相比之下,巴西政府更加重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与投入,这一点从前述分析中不难看出。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如1995年~2002年期间,巴西劳工部推行了一项“全国工人职业培训计划”,对全国职业培训投资30亿雷亚尔(约合10亿美元)。[9]为保证对职业技术发展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巴西政府通过立法,向企业收取工资税(占企业工资总额的1%~1.2%),并向农民收取农村职业教育税(税率为农产品销售额的0.2%),将这笔税款作为办学经费拨给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专门用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此外,政府还通过向美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申请资助等多种方式,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巴西政府更是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到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的高度,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公立大学参与开办高职专业。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方针。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要真正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未来政府层面应该从行动上切实提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否则,实现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目标将是一句空话。
(二)教育部门:加快改革,推动普职一体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学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目标。我国也已经开始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但迄今为止,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处于割裂状态。而巴西积极推动普职一体化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巴西受过专门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学毕业生,具有就业的准备训练或就业资格,即使不再继续学业,进入社会也能够很快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同时,由于职业高中毕业生也被允许报考高等院校,消除了以往学生报考职业技术高中就无法升入大学的顾虑。因此,巴西的中等教育既可以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又能为社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达到了终结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目的,形成了全国中等普通教育和技术教育一体化的教育系统。
在我国,为鼓励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管理部门放开限制,鼓励兴建职业院校。但是,在普通教育体系内部的改革却是空白。中等普通教育只注重理论,不重实践,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课程设置只考虑之后的学历教育。导致初高中毕业生一旦辍学,无一技之长,无法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教育部门应该注意这一领域的改革尝试,至少从课程设置的改革入手,减少空洞的理论,适当增加实践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动手能力,逐渐实现职业技术教育训练与普通教育的良好结合,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技能型人才。
(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提供实训机会
目前我国提倡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但事实上,在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教育中,仍是学校掌握课程设置的控制权,学校深入企业程度不够,企业也没有真正地参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在巴西,为使职业技术教育更贴近劳动力市场需求,教育部门要求企业界更多地参与教育事务。尤其是在校外职业技术培训体系中,企业会参与到职业培训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模式等内容的制定中。很多学校的师资主要是从企业聘任,而非师范学院的毕业生。真正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使培养的人才真正适合企业的需求。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另外一个途径是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在巴西,为了大力发展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作用,相关法律规定,每一个雇佣20个工人以上的企业要安排一个学徒工实习。在实习期间,企业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底薪和交通与伙食费。[10]有了相关法律的约束,能够确保企业承担提供实训基地的义务,有效地参与校企合作。而在我国,企业没有提供实训的法定义务。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仅有5%左右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且多为合资企业。其中愿意为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的中小企业就更少。此外,还存在实习生与实习企业权责不明等问题,一些中小企业害怕承担风险,而学生也怕权利得不到保障而不愿去中小企业实习。对此,我国应该借鉴巴西的做法,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或规章,为实习三方(校、企、生)提供法律依据,促进企业更好地发挥其实训基地的作用,推动校企合作。
综上所述,在我国未来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中,政府、教育部门与企业应该紧密合作,各尽其力,借鉴巴西学校与校外互补的双轨式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改革经验,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中高等教育一体化,促进二者融合发展,从而建立真正贴近职业实践、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为中国经济腾飞培养更多优秀的中高级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