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与企业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国内各行各业都在热烈讨论加入WTO后对自己的冲击与挑战。在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中,不同的心态尽现无疑:有人忧心忡忡,有人义愤填膺,也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事实上,恐怕所有中国企业都需要共同面对的东西,就是加入WTO 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冲击、机遇和挑战。
一、清醒意识“入世”给中国企业管理带来的冲击
“入世”给中国产业带来的冲击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中国企业管理进行观察,这种冲击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运行和管理的外部环境将发生剧烈变化。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步伐是在渐进式改革中缓慢地变化下进行的,忽视或放松管理还可以相安无事,那么,毫无疑问, 加入WTO所遭遇到的体制和规则改变,将使这样的外部运行环境荡然无存。来自外部的强制性竞争压力将使国内企业既不能也不敢再在管理上掉以轻心、马虎度日,否则,就意味着自取灭亡。
加入WTO,预示着中国将进一步向全世界打开自己的大门, 进一步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向外国资本、跨国公司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和市场;预示着更多的外国商品和服务涌入国门,导致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原有的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分配。来自国外的竞争,使几乎每一个产业或每一家企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无疑将大大恶化,企业管理的难度也将前所未有地增加。
二是中国“入世”将强化对国内优秀人才的竞争。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对各类人才不拘一格的争夺,将会成为中国企业能否生存的最大威胁。优秀管理人才匮乏将对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加入WTO,意味着在中国市场上对人才的竞争将空前激烈, 尤其是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言更是如此。目前中国企业人才随意流失和无序流动等现象已相当普遍,这是管理混乱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由于缺乏“给头脑定价”的政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人才频繁跳槽,往往导致企业发生管理危机,因此而造成企业经营失败甚至倒闭的事例已经不胜枚举。可以预见,中国“入世”以后,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将会以高薪聘用、委以重任、出国培训、组合报酬等种种优厚条件,以及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与中国企业甚至中国政府争夺人才,这将加重中国企业人才流失的困难处境,尤其是国有企业将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冷静分析“入世”给中国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
当然,加入WTO带来的不仅仅是冲击。同样应当清醒地看到, 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并非如此不堪一击,另一方面,加入WTO, 更多的是带来了历史的机遇,不是这样去分析和认识问题,我们就会丧失前进的信心,毕竟,加入WTO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 符合我们的前进方向和长远利益。“入世”必然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广泛而持久地参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潮流保持一致,并有利于中国利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和协调机制获得利益。中国的经济只有在与国际的全面接轨中才能迎来一轮又一轮新的发展空间,而中国的企业也只有在竞争与压力中奋起才能够日益成长壮大。
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分析,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有了更多、 更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机会,能够更为直接地引进、借鉴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给国内企业带来崭新的管理视角和发展思路,推动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进程,迅速跟上国际先进企业的步伐,使中国企业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这是“入世”为我们正面展示的最直观的机遇。
过去我们并没有少强调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可以说已经成为老生常谈般频现的企业词汇。但是由于传统管理思维的惯性,体制的制约,市场规则的不完全,竞争的不规范,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使现代企业管理在大多数企业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管理的实践不如人意,加强企业管理甚至已沦落为一个不得不高呼的空洞口号。在这样的运行和发展背景下,单靠内部的改革和推动力量解决管理问题,其难度越来越大。加入WTO后, 来自外部的强大竞争压力将迫使中国企业必须真正把管理问题提升到关系生死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继而有助于激励与推动企业彻底转变观念,突破体制束缚,确立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自觉地、主动地、迅速地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置之死地而后生,中国的“入世”必将促进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正是从这一反面的意义上,我们说加入WTO 对中国企业管理同样意味着机遇。
同时,加入WTO,就必须向WTO体制靠拢,逐步达到WTO所要求的、 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运作方式和组织水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市场体制的步伐,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对资源的控制和对产业的垄断,直至迫使政府完全退出一般性竞争市场。这些必然为中国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创造日益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企业能够真正最终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和传统体制的制约,完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实行现代企业管理下的规范运行。勿庸置疑,这也是“入世”给中国企业管理带来机遇的一种重要表现。
三、抓住契机,积极行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加入WTO已是大势所趋, 在客观估价加入WTO后的形势变化,以及正确认识、充分分析所面临的冲击、 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的是振奋精神,抓住契机,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目前至少要在下述五个方面强化企业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
1.强调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找机会、消除威胁
这实际上强调的是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国加入WTO 使企业不仅要参与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而且要全方位地面对来自国际的竞争。可想而知,能否从以日益“不可预测性”为基本特征的环境与市场变化中寻求机会、消除威胁,就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首要战略出发点。战略目标的定位必须由目前更多的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向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基于全球战略的技能和智慧的价值。
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全面考虑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竞争因素,分析自身所拥有的竞争力要素,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弱点,从而确定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识别、培养和发挥本企业的核心能力,逐步确立“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竞争地位,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
2.重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俗话说,得人才者得天下。勿庸置疑,在21世纪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或战略竞争时代,人才具有空前的重要性。而如前所述,加入WTO 后进入中国的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对各类人才的争夺,将会是中国企业所共同面对的最大冲击与威胁,人才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中国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因此,未雨绸缪,从现在起中国企业就必须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决不仅仅是简单地加强对人员的培训,而是要致力于开发和完善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终身学习、永恒成长的能力提高激励。中国企业传统的传、帮、带人才培养与管理方式是远远不能适应全面打开国门后的市场竞争的。另一方面,要着力塑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造就能令人心情舒畅的、有助于激发和释放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增强企业人员对企业的情感、归属和成就寄托,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感情、事业和待遇三管齐下,使精神激励与物质刺激有机地融为一体。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要逐步转变。
3.不断培养与提高企业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企业竞争优势地位因组织能力而得以不断重新确立和巩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之所以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从最活跃的新工业中落伍了,就是因为英国企业家没有发展起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建立在组织素质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之上。组织素质是一个组织的根本优势之所在,而组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则要靠持续的修炼,也就是说,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组织作为动态的、复杂的系统,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具有进化和应变的特征。组织素质越高,这种特征就越突出。加入WTO后,企业组织需要在更为错综复杂、 瞬息万变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就必需能够从外部准确而及时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迅速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目前我国企业组织结构较多地采用金字塔型,严重阻碍了不同部门和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间的接触和交流,不利于信息的流动和传达,妨碍了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这就需要充分利用例如信息技术这样的高科技手段实现组织变革,积极探索与推广层次很少的扁平型组织、成员之间能有效沟通的网络状组织、有利于鼓励内部创新的半自治组织、无固定边界的非正规组织,等等。
4. 从单纯的竞争战略走向竞争—合作战略
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可以说,中国企业刚刚开始尝试市场竞争的滋味就要遭遇加入WTO带来的冲击,面临更为严酷、 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但是,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单纯强调竞争的思维定式有许多缺陷,或者说,竞争的内涵已经在发生变化。企业为了实现持续创新,应当与供应商、用户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甚至竞争对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竞争对手之间完全可以寻求和睦相处的共同点,将各自的优势综合起来,努力扩大与开拓市场,共同分担风险,分享利益。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实行合并和战略联盟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就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种管理新思维。
中国企业在学会竞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合作或竞争中的合作,包括与外国竞争者的合作,以高瞻远瞩的新型市场观和竞争观,创造双赢或多赢的市场竞争格局。这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技巧,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智慧。
5.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学会运用品牌战略
WTO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知识产权。 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和意识相当薄弱,因而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学习逐步掌握这一锐利武器。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进行适当的管理战略调整,培育和奖赏员工的创新精神,创造有利于技术发明的法规环境,加强对技术及技术贸易的管理,千方百计地促进自身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与国际社会积极进行适当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技术援助与支持。
要充分注意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跨国公司全球扩张所引致的制造业转移现象,生产过程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各企业之间,尤其是各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生产转移到创新、设计、融资、市场营销等方面,品牌商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就是为什么耐克和锐步都没有自己直接经营的生产工厂,而作为竞争对手却又可以在中国选择同一家工厂来生产它们的产品的原因。所以,品牌商标就意味着市场,意味着消费者认可,意味着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中国“入世”后,面对更多的外国商品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国企业能否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夺得一席之地,能否塑造和培育出一大批驰名品牌就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