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乡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策略思考论文_卢立江

偏远乡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策略思考论文_卢立江

摘要:当前我国乡村特别是偏远乡镇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嬗变。大多数农民涌入到城市中,远离故土、亲人,背井离乡,导致乡镇文化面临边缘、失落以及凋敝化,甚至已经逐渐走向消亡,产生了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同时,乡镇文化在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不断深入下,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与冲击。如何重塑当代农民精神家园,构建乡镇文化新样态,更好地“记住乡愁”已经成为我们最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偏远乡镇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有效策略,从而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偏远乡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策略

前言:农村文化礼堂不单单是一个文化活动场所,而是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重大建设意义。自2013年以来,从在我国党和政策高度重视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起,已连续多年列为民生改善实事项目之一,在政府的号召下,农村文化礼堂如繁花次第盛开在广大乡村。然而,在各地文化礼堂的建设活动中,暴露出一些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率低,参与度不高;缺乏特色,建设质量不高;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等问题。这值得我们认真解决。正视问题并促进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建、管、用、育”一体化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有效对策。

1.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沉淀就是乡村文化,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期的“灵魂工程”。农村文化礼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对“农民群众精神家园”丰富这一核心出发,在充分吸收现代文明养分和对各地特色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掘的基础上,记住乡愁,留住青山绿水,保留乡村风貌,注重乡土味道,将农村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从而使建设出的乡村文化更具有实效性和内涵。

2.偏远乡镇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策略

2.1精建——因地制宜,共建共享

首先,村民参与,培育共建意识。文化礼堂是村民的精神家园,是村民自己的活动场所,这就需要发挥村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文化礼堂建设前期要充分听取村民的建议,实地调研村民的愿望和期待,尊重民意,尽可能的采纳村民的合法合情的意见,体现文化礼堂建设人人参与、村民为主,让文化礼堂真正成为老百姓开心的殿堂,培养认同感。就可以避免闭门造车,造成文化礼堂背离村民的意愿,中看不中用,产生村民对文化礼堂建设的反感,而且还损害政府部门的微信。其次,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礼堂。文化礼堂的建设不能照搬照用,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样才能激发村民的兴趣。这就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产业特色,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乡贤文化、家规家训、非遗、历史大事记等,让本地和本村最具特色亮点的不可复制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最后,彰显特色,传承传统文化。文化礼堂应充分体现当地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在当地的地域、自然、人文资源中有所突破并发挥整合利用,紧紧抓住村民的乡愁,提炼发扬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凝气正气的文化地标。

2.2重管——自主运转,长效运行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能重建轻管。建成以后管理才最为关键,如果无人管理,农村文化礼堂只能关门大吉。这就需要创新思维实现文化礼堂的规范管理。村集体经济有实力的可以拿出部分资金聘用管理人员,村集体实力不足的,要统筹资源、巧借外力来解决管理问题,如村干部轮值、志愿者服务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文化礼堂的运行除了要有人管理,也必须有资金作为保障,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这就需要设立设立专项资金。要完善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礼堂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确保各村文化礼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按照各村的建设情况、工程项目、人口数量等拨付相应的专项资金;每年对一年以上的文化礼堂开展活动进行评星定级,并根据各村的星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活动经费补助,这样可以避免文化礼堂管理流于形式。同时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引导社会、民间力量特别是当地的乡贤力量积极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管理,在资金、人力、物力上借力用力,共同谋划。管好文化礼堂还要培养有活力、有特色的的文艺队伍,活动多了就会有人气,还需要在管理制度、运营机制上建立起“文化礼堂”建设的长效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完善组织领导、活动开展、设施维护等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同时要建立健全市、镇乡街道、村三级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将切实有效地保障文化礼堂运行,真正提升惠民力度。

2.3善用——本土文化,凝心家园

文化礼堂建立并有人管理,接下来就要考虑“用”的问题了。农村文化礼堂的“用”才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村民感受到文化礼堂建成后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化礼堂的生命在于活力和引力,要坚持“送”“种”结合,“种文化”,关键在“种”,要让村民从“要我来”变为“我要来”,使文化礼堂成为全村百姓的精神高地。“文化走亲”,就成为了撬动变化的重要杠杆。同时,借力“互联网+”,让村民足不出村实现平台“点单”,城市里的文艺演出、文化书籍、志愿服务等就会“点对点”下乡上门。政府的送只是“输血”,要让文化礼堂“动”起来,关键还是“造血”。这就需要从以往的政府“送文化”变为村民们自认主角的“种文化”,让村民成为主角,发挥村民的积极主动性。我们也可以尝试文化礼堂的多功能使用,除了文艺演出,可借助文化礼堂,开展政策宣讲、主题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表演、传统礼仪、趣味运动会等多方面的活动,打造了文化活动阵地“升级版”,让村民“有地可去”,更使文化礼堂“物尽其用”。农村文化礼堂还需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发挥其平台作用,实现各种活动的供需对接,发挥文化礼堂价值引领的作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筑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凝聚村民的归属感。

2.4孕育——创新思路,培育礼堂文化

文化礼堂的发展,单靠政府是行不通的,也需要以文养文。创新项目,向上争,文化礼堂必须有创新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对文化特色产业的政策支持;文化服务,自己挣,村里也可以利用文化礼堂举办各种婚宴、生日宴等,收取当事人一定费用维持文化礼堂的日常运作;供需对接,向众筹,在文化礼堂的管理使用中,要把供给服务和按需要求结合起来,使文化礼堂的活动有活动、接地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亮点的文化礼堂,形成文化品牌效应,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向深度迈进这就需要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重视非遗传承并发扬广大,提炼总结经验,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同时需要跳出文化抓文化,将文化礼堂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居家养老、和美乡村建设等相结合,积极探索“文化+”的发展模式,大力打造“农村文化客厅”和“乡村旅游驿站”,打响当地的文化品牌,增强村民文化自信,也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旅游,推动“美丽文化”向“美丽经济”的转变,翻开乡村振兴战略新篇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偏远乡镇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正在逐步推崇和实现费孝通先生所追求的“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的“文化自觉”,将当代农民的精神家园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下进行重新构建。

参考文献:

[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2]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4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180页。

[3]苏国勋、张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

[4]习近平:《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0页。

论文作者:卢立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偏远乡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策略思考论文_卢立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