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试的常见误区及其有效训练原则_高考论文

高三考试的常见误区及其有效训练原则_高考论文

高三测试的常见误区及其高效训练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误区论文,原则论文,常见论文,测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常见误区一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老师往往过于重视做题数量,忽视做题效果。通常泛泛而练,忽视练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忽视讲评的有效性与艺术性。

高效训练原则1 《考试说明》和《考纲》是每位师生必须熟悉的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要通过认真研究,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埋头苦干就会取得好的成绩,从而忽视高考命题趋势和动向,没有领会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一句话,不了解考情。为了加强练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而不至迷失复习的正确方向,除了应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考纲》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高考题:

(1)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2)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3)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4)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5)外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仔细琢磨历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其稳定性和变化趋势,熟悉高考命题的题型和要求,对了解命题的走向,把握复习方向有很好的导向意义。要想从高考试题及其变迁中解读隐含信息,就至少要对近三年的高考试卷进行整体研究,明确命题形式、题型分布、知识点的覆盖规律、每年命题的创新亮点、思想方法的考查切入点、能力考查的力度等,与我们前面所梳理的知识网络进行对照,看哪些知识考查的频率比较高,那些能力得到重视,知识和能力在考查上有哪些取舍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刻的研究。我们还应在课改背景下备战高考。

高效训练原则2 每年高考对于考生易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往往会连续考,但对考生虽然错得多,省考试院却评价“难度设置不合理”的过难试题,下一年一般不再考(数列不等式等压轴题除外)。因此,除关注试题本身之外,更应关注考试院等权威部门对当年的试题评价。如2008年的立体几何解答题一反常态,不便于建系,熟悉向量(坐标)法的考生不知所措,该题得分率与当年最后一道数列不等式压轴题相当。刚开始认为2009年会继续考难——因为回归传统方法也并不过分,但后来一想18题位置,是不是命题人送分没送到位?再后来看了一份湖北省考试院的《试题评价报告》,上面说:“正因为立体几何题的难度设置不合理,从而直接影响了文理两卷的解答题的难度。今后应进一步降低立体几何解答题的难度,使其稳定在中等题或容易题的位置上。”这样的评价就为我们指明了立体几何解答题的复习方向,2009年的高考立体几何解答题,正是按这一评价来命题的。2008年湖北卷压轴题不仅是近5年湖北卷中容易的,也是全国各地试卷中较容易的压轴卷,2009年是否会考更难?《试题评价报告》为压轴题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数学试卷中易、中、难三类试题的比例保持在4∶4∶2的比例为宜。应尽量杜绝难度值低于0.2的试题出现”。

高效训练原则3 只有查明了弱点,才可能弥补盲点。高度关注学生的细节能力。通过细致有效的交流,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高考复习时,重知识与解题技巧,轻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重多练多做题,见多识广熟能生巧,轻归纳小结,形成能力;重如何多得分,轻防过失性丢分。这些倾向是应纠正的,细节就是分数,从阅读、审题习惯到运算、推理乃至书写及卷面布局都要强化规范。还应明确三类题的不同训练方法:“基础题目”不复习学生也能做出,只需知识熟练过程;“中档题目”只需要适当复习学生就可以过手,不需要时间反复练;“难题”必须是学生能力形成后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靠教师复习能够达到的,也不是靠题海战术可以解决的。

熟悉考情后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组织专题训练,如:速度专题训练,准确率专题训练,规范化专题训练,考试技巧专题训练,考场心理专项训练等等。为了弥补训练不足,还可搜集一些专题研究的文章,含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应用的文章以“数学简报”形式发给学生课外阅读。

常见误区二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都很注重练习结果的对与错,考试分数的高与低,一些学生常为平时大考考试结果的好与坏高兴或痛苦一个周,甚至伤心流泪,却不知道抽几个小时去深究自己对与错的深层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失误。对此,教师应多作指导。

高效训练原则4 不能让学生用“粗心大意”来掩盖深层次原因,而应指导学生统计多套试卷的失分点。实践证明,很多学生都对自己习以为常的“粗心大意”的频发程度及其造成的巨大分数损失惊讶不已!痛定思痛后,就会下定决心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每套试卷认真分析,从“概念不清、似懂非懂,审题失误、找不到解题着手点,概念或思想方法的应用有问题,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运算错误、粗心大意,不熟练、时间不够,策略不当、逻辑混乱”等几个具体个方面去总结失分原因,矫正错误,比较实际得分与应该得分的差距,建立“错题档案”,在做错的试题旁边写明做错的原因,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同时,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考试时增强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其次教师从解题的策略、思维的层次、题目的类型、知识点的分布等方面去讲评,指出学生解题过程中根本性的失误,着力解决学生解题中常犯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毛病。

常见误区三 师生都忙于试卷讲评和练习,却忽视收集整理和“错题回练”。

高效训练原则5 剪贴试卷及资料中遇到的好题、错题,并定期回练“星级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隔一段时间,将试卷中做错的题或“错题集”中的题再做一遍,具体方法是:第一次做不出的题,画一个五角星,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把第一次做不出来的题再做一遍,如果还做不出来,再画一个五角星,叫做“二星级题”;过一段时间后,再做一遍“二星级题”;如果仍然做不出来,再画一个五角星,叫做“三星级题”。经过这三次基本上就能全部会做了。而没有必要反复做已经做过而且做对的题。错题回练是打败“屡做屡错”的法宝。

为了发挥全体同学的集体智慧,各章考试可由学生自己命一套题,即将每位同学个人收集的好题、易错题集中编拟试卷——不必拘泥于高考模式的套卷,并标明试题提供者姓名——既是精神奖励,又是答案及变式的研讨者,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如:用废弃的草稿纸搓成的“直线”或一次性筷子自制高考常考的四类立体几何模型:正方体、三棱锥、四棱锥、三棱柱,研究透了每类立体几何模型中的点、线、面、截面中的角与距离,高考题就被抓住了,而不需要经常重复练习自己已经会了的题目。

常见误区四 有些学生在备受“屡做屡错”煎熬后,专挑自己会的题做,另一些学生却又走进另一个极端,对自己做错的难题纠缠不清,而不管自己的能力有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也不管这道题是否为偏题、怪题。而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错误很容易原谅自己,也不肯多花时间来避免这种在各科都会反反复复犯的错误。教师对这类题的讲评也是常规讲解、缺乏针对性。

高效训练原则6 定位。有所不为(如差生放弃难题)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为!笔者将第一轮复习的深度与广度定位在以中等偏下学生为主,知识讲授起点低、速度慢、网撒得开一点、知识尽可能全,所有知识都认真复习一遍。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准确把握复习的尺度;避免挖得过深、拔得过高、范围过大,造成浪费;避免复习落点过低、复习范围窄小,形成缺漏。今年第一轮复习一开始,笔者就组织校高三普通班进行“删除压轴题,将之改为针对学生平时练习中暴露出弱点的强化题”的套卷训练,选、填题的45分钟限时训练;第二轮复习一开始,笔者组织校高三普通班进行“选、填题满分训练”和“前19题满分训练”——引导普通班学生牢牢抓住其“核心利益”。第二轮复习恢复的压轴题,若是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普通班学生应优先考虑数学归纳法、二项式定理法和导数法,而不应优先使用技巧性很强的放缩法。在每张训练卷的页眉提醒考生“将细心运算进行到底,将低级错误消灭彻底。”提倡“慢做会,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舍弃全不会”,帮助学生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惯性失误。

高效训练原则7 偏题、怪题不讲。平时练习中,偶尔会有个别偏题、怪题,对它们不论学生做错人数有多少,都应尽量少讲,甚至不讲,最好不给学生做,因为几乎每年哪怕是高考压轴题的前一、二问也都相对容易拿分,这启迪我们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重视基础,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落实是根本;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核心;注重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关键。“做题不在多,理解则灵;难度不在大,有意才行”,而偏题、怪题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弄懂,但稍加改变就又不会了,还不如将这些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怎样使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自如,怎样使思维更加敏捷节省解题时间等课题。即使是没有超纲的难题,由于学生错得太多,有时正好说明学生还没达到这种水平,一时学生不可能理解透,也不必详讲。“有所不为”是为了集中时间和精力更好地“有所为”。

常见误区五 很多教师第二轮复习仍像第一轮复习那样,照本宣科地讲,只不过是试题综合性强一点、难度大一点。学生也感觉经过第一轮复习之后,该复习的也已经复习了,只是盲目地听老师讲几道能够“概括几章内容”的综合题,然后盲目地做一套接着一套的试卷,哪怕每套试卷的立几题全都做对,还是接着对立几题一题不落地接着练;哪怕每套试卷的解几题全都做错了,下套试卷还是接着错——这种“大量重复”的唯一作用就是:累垮学生、累病老师。

高效训练原则8 第二轮复习前先组织学生强化训练10套标准化试卷,再引导学生对这10套试卷做统计分析,如:这10套试卷中的10道解析几何题,哪几道做错了,具体错在什么地方?是入手问题?是运算问题?是范围问题?是最值问题?……这就明确了第二轮复习该做什么,而对那些全都做对的题型就不必再反复练。让每位学生都认识到自身不足后,教师再针对全班学生的不足,准备一些针对性很强的专题,也可以是针对学生某个具体的细节问题的专题,可以充分参考网上资源和教师手头的杂志资料,将学生的通病一个个击破,这是目前市面流行第二轮资料的一个疏漏:死盯近年高考的热点及其综合性,而忽视使用学生个体的差异,这也是任何复习资料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靠教师的引导,经历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看到自身还存在不足后,第二轮复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只要以正常的心态、科学的方法,把握高考命题动向,打牢双基、提高能力,辅以适当的针对性训练,就能减少盲目性和无效训练。若天天都能有效地训练,那就想考差都难!

标签:;  ;  

高三考试的常见误区及其有效训练原则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