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青海 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早期全身亚低温对中毒后心脏骤停患者脑损害的复苏效果。方法:选择2012 年10 月- 2015年10月在我院ICU 抢救的78例中毒后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在心肺复苏后进行常规亚低温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诱导全身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达亚低温目标温度时间、心脏骤停后24h 血清 S-100β 蛋白水平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亚低温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达标温度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心脏骤停后 24 h 静脉血 S-100β 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30 d 后,有效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8.46%(x2=6.211,P<0.05)。结论:早期全身亚低温治疗可降低中毒后心脏骤停患者脑损害,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中毒性心跳骤停;心肺复苏;脑损害;亚低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361-02
心肺复苏术(CPR)是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统计数据显示,心肺复苏后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脑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者仅占 2%~12% [1]。在脑复苏中应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细胞代谢,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降温速度、程度及达标时间对脑复苏的效果影响较大,因此有关亚低温治疗实施时间和方法逐渐成为临床讨论的焦点。本文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研究常规亚低温治疗和早期诱导全身亚低温治疗多脑复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ICU 抢救的78例中毒后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3例,女35例;年龄 21-73 岁,平均(51.73±11.26)岁;中毒原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3例,化学药品中毒29例,一氧化碳中毒15例,其他原因中毒3例;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 33例,无脉性电活动 27 例,心脏停搏 18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晓病情严重性并签字为证。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中毒原因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包括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下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相应急救药物等,同时联合应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亚低温治疗,即在患者心跳恢复后,使用冰毯、冰帽行全身亚低温治疗,监测肛温达目标温度(33-35 ℃)后继续维持亚低温治疗48 h。
观察组则行早期全身亚低温治疗,即在心脏骤停后 10 min 内、心肺复苏的同时建立一侧颈动脉血管通路,用微量静脉输液泵,持续缓慢泵入[0.3 mL/(kg·min))]4 ℃冰盐水,通过冰盐水来诱导体温下降;在心跳恢复后联合使用冰毯、冰帽行全身亚低温治疗,两种亚低温治疗方法重叠使用 30 min 后停止输注冰盐水,监测肛温,达到33-35 ℃后继续使用冰帽、冰毯48 h。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达亚低温目标温度时间、总达标温度时间及心脏骤停后24h 血清中S-100β 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患者 30 d的治疗效果。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评分标准【2】,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无神经功能缺损,能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轻度脑功能障碍(基本能自理,部分工作或生活需他人协助完成)、植物生存状态(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认知功能、意识及指令执行功能丧失)和死亡 4 种情况。治疗有效率=完全康复+轻度脑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达标温度时间等计量资料(±s)用 t 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n(%)]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达标温度时间及S-100β水平比较
观察组亚低温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达标温度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心脏骤停后 24 h 静脉血 S-100β 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3 讨论
亚低温治疗是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一项重要措施,头部降温关键时刻是脑缺氧缺血最初 10 min 内[3],降温开始越早,达目标温度越快,脑细胞保护效果越好。颈部血管离头部距离近,经过颈动脉血管通路输入冰盐水,能使头温快速下降,降低脑细胞耗氧量;静脉注射低温液体联合冰帽、冰毯降温,重叠使用 30 min 后停止冰盐水输入,既能保证降温措施的连续性、发挥持续性温度达标的效果,还能避免达标后大量长时间输注冰盐水引起的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血清 S-100β 蛋白是反应脑损伤的重要指标,在各种颅脑损伤早期其浓度即明显升高,且血清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动物研究证实[5],超早期亚低温治疗能保护心肺复苏后的脑组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冰盐水颈动脉泵入后流向脑部,在血液循环的作用下直接降低头部脑组织温度,发挥中心性降温作用,降温速度快,静脉泵入可控性好,使降温效果连续而持久【6】。在心跳恢复后重叠使用冰毯、冰帽给予体表降温,能更好地好的发挥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有效减轻脑细胞的进一步损害。
本结果中,观察组达目标温度时间早、亚低温治疗期间总达标温度持续时间长、心脏骤停后 24 h 血清中 S-100β 蛋白水平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指标均表明早期颈动脉输注冰盐水诱导全身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中毒后心脏骤停患者脑损害,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郭星君.心肺脑复苏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7(5): 463-465.
Pezzella FR,Picconi O,De Luca A,et al.Development of the Italian version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It-NIHSS[J].Stroke,2009,40(7):2557-2559.
李文娟.静脉注射低温液体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2009, 16(17):13-17.
陈洁波,薛龙,葛晓伟,等.轻型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β浓度与头颅CT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2(2):111-113,117
魏捷李,玲莉朱,珊珊 ,等.超早期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中 [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7): 444-445.
康志敏,马小宁,陈浩,等.颈动脉输注冰盐水诱导全身亚低温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12, 27(3):413-415.
论文作者:刘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低温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盐水论文; 对照组论文; 温度论文; 心肺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