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韩国教育的重大改革与社会反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新时期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5(3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7)19—0079—07
一、缓解早期留美热
据2006年底韩国国家电视台KBS和《朝鲜日报》等主要媒体的调查与报道,在美国留学的各国学生中韩国稳居第一,达到87724名,占所有在美外国留学生中的14%,而名列前几位的印度、我国大陆地区(不含我国台湾的3.2万名)和日本留学生分别为6.8万名、5.4万名、4.9万名。韩国的情况更为特殊,即陪读家属居多,达到3.4万名,合起来超过10万名的留学大军滞留美国,其留学费用是其他国家的2倍。而位于留美学生数第二和第三的印度和我国陪读家属分别只有6000名和4000名。对于全国总人口只有4800多万的国家,竟然比几亿,甚至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的海外留学生还多,成为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负担。韩国每年留学国外的总费用多达7万亿韩元(70多亿美元)。近年来,这种发展趋势有增无减,2006年签发的留学美国学生签证达5万名,第3、4季度留学费用比去年同期增长30%。
根据韩国专家分析,韩国公共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成为引发这种留学热有增无减的直接原因:
(一)英才教育重新抬头
韩国政府从1974年开始实施“平准化”教育以来,的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消除教育的地区、学校和学生个体差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引发了学生学习能力下降、教育竞争力下滑等忧虑和呼声,引起了韩国国内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争议,英才教育重新抬头,课外辅导热卷土重来,科技、国际、外语高中等英才学校教育备受青睐,“自主型私立高中”也备受瞩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首尔等大都市外,韩国各地区并没有全面推行“平准化”教育,而是各地区教育部门通过深入调查,根据社会需求和舆论,决定是否全面推行,如离首尔最近的江原道(相当于我国的省级区划)就没有实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实际比较,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选择个性化、多元化、自主性的英才教育,包括增加课外辅导的“私教育”,助长了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自主选择不同教育的无形竞争。
(二)课外辅导和补习热有增无减,费用极高
鉴于这种社会氛围,家长不得不给自己的孩子找课外补习和辅导学校,这种“私教育”(私塾)所开支的费用与日俱增。课外辅导和补习热的背后,有很多合理之处:一是能预习课本知识,相比整齐、划一、单向的公共教育的传授,这种“私教育”角度和方法更广泛、多元、灵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二是学生通过课外辅导学得更加深入和广泛,并激发学生的求学、赶超好学生的欲望;三是学生少,教师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成绩。
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多数家长认为,与其花掉如此多的课外补习、辅导教育费用和时间、精力,还不如趁早把孩子送到美国或英国接受教育,而且到这些国家学习一段时间,孩子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连锁反应促成了韩国学生的早期留学,中小学学生留学国外数从2000年的4300名猛增到2005年的35144名,比前一年增加6.6%,6年内增长8倍多。早期留学从初中学生提前到小学四五年级。
(三)国内外语教学水平低
在升学、就业与个人发展中,外语成绩始终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而韩国国内只注重语法教学且自成体系,学生学习任务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程内容繁琐,学生基本上接受的是张不了口的“哑巴英语”教学,这更使韩国中小学学生和家长失望,加剧了学生早期出国留学风潮。
留学热给韩国社会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沉重的留学费用负担,母亲陪读导致父母长期分居,甚而造成父亲精神崩溃,成为罪犯,妻离子散、家庭分崩的恶性结果,对社会的影响很大(韩国称为“大雁爸爸”现象,已多次发生)。还有国际间、家庭间形成的语言、文化与价值观上的逐渐疏远、隔阂和障碍。
为解决这种社会负面现象,韩国政府出台了“英语教学革新方案”,要求到2010年,所有中小学英语课教师分阶段完全用英语授课。该方案以主管教育的副总理的报告形式,于2006年11月3日递呈卢武铉总统,包括在录用英语教师过程中增加试录者用英语论述和听力测验项目,改革英语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教育竞争力,恢复国民对韩国英语教学和公共教育的信任。
“方案”内容包括:一是从2009年开始,韩国实行包括英语论述、听力和授课实际能力等内容的英语教师资格考试,开通英语学习频道。二是为实现这一计划,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准备实施从2010年开始每年培训1000名,到2015年培训1万名在职英语教师回炉接受强化训练的再教育培训计划。三是在2010年以前,任用外国留学生和英语家教等2900名课外英语辅导讲师。四是对小学一二年级开始逐步实施英语教学,在济州国际都市、经济特区、外语教学试点地区的小学和初中实行英语和韩国语同步、全面使用的教学法。五是对申请取得英语水平认证的中小学学生实行英语水平认证制度。但很多教育专家认为这将与以往的托福等考试制度重复,而且有助长课外辅导、补习热,弱化公共教育之嫌。但也有专家认为对过去教育主管部门屡禁不止的课外辅导和补习的“私教育”热,也事出有因,公共教育机构、学校教师不应只是否定和排斥,而应是发现其合理的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吸收其长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小班化辅导,增加辅导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
二、缓解课外辅导热
(一)私塾和课外补习热不断升温的社会背景
上世纪60、70年代,在韩国升入初、高中的考试竞争日趋激烈,这不仅阻碍了正处在发育阶段儿童的身心健康,还增加了学生家长、家庭的负担,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不满情绪,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为解决这一难题,韩国政府在1968年取消初中入学考试录取制度的基础上,从1974年开始推广高中“平准化教育”改革,以消除学校间、区域间教育和设施的差异,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中等教育制度。同时,为缓解课外辅导热及各种补习热等社会负面效应,做了很大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进入新世纪,韩国各界对实行了33年之久的“平准化教育”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来自经济界批评比较多。但是,唯独没有变化的私塾和课外补习热,使正在发育中的孩子每天要在校外补习到深夜12点钟,这在另一方面说明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渴望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教育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实际上,中小学生放学后的课外补习热是禁不住的,只能以更好的课外公共辅导教育来疏导或取代。根据2006年对釜山市中心一所学校的调查,75%~80%的学生上私塾,95%的学生正在上课外补习班。为解决这一社会需求和问题,韩国正在试点推广“放学后的学校”,即“课外学校”教育。“课外学校”教育的实质就是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通过多样化的课外辅导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增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与沟通,贯彻终身教育和现代教育理念,实施教育福利政策,构筑自主、开放、多元的社区公平教育体系,建设多元、和谐社会。
(二)以“课外学校”教育取代课外补习热的主要做法和实效
目前,在韩国全国的中小学中有280所示范性“课外学校”,全国98.9%的初中和小学实施“课外学校”教育,42.6%的学生接受这种“课外学校”教育,高中生72.2%,其中,普通高中82.2%,实业高中45.0%。已经有15684名课外讲师活跃在“课外学校”教育第一线。实际上,韩国政府作为国家教育改革政策,进行了长期、多方努力和尝试。1995年5月,韩国政府将组织放学后的教育活动作为构筑“新教育体制”的改革。自1999年开始,将此项改革更名为“特长与适应能力培养教育活动”,2004年又改为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水平实施的匹配型补充学习,以及对低年级学生的保育教育的“课外学校”发展模式。“课外学校”教育成功之处在于:
第一,补充、完善和提高了正规学校教育。“课外学校”教育比国家指定的正规学校教育,时间、空间、设施、讲师都变得开阔,教育内容和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灵活、生动、有趣,符合学生个人的成长,贴近社会和学生需求。对此,韩国教育专家评价为:更有创意和实践意义的教育,是没有围墙的教育,“课外学校”教育逐渐成为中小学校教育的“呼吸循环系统”。
第二,构筑公平教育的安全体系:通过公立学校的课外辅导,使那些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有条件接受更加个性化、特色化和人性化的教育,缩小与高收入家庭子女因收入差距带来的教育差距。2006年,韩国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10万名每人3万韩元2个月的教育券。2007年,提供30万名每人3万韩元10个月的教育券。最近,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宣布:从2006年19个郡的农村示范地区扩大到2007年88个市、郡,将投入497亿韩元支持。各地方政府和自治团体也相应配套投入4~6亿韩元,使农村学校的孩子也能与城市孩子一样接受免费的“课外学校”教育。
第三,构筑终身社区教育体系:由于学校、教师、家长、社区居民对学校“课外学校”教育的广泛参与,因工业化社会而涣散的社会共同体又重新筑起,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学校教育的职能不断延伸与扩展。
第四,减轻私塾和课外补习的费用,经2006年底对280所“课外学校”教育示范校学生家长的调查统计,每个家庭年底教育开支比年初节省6.2万韩元,这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综合考察,“课外学校”教育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减轻私塾费用负担,而是发扬和光大公共教育性质,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成为构筑公平、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第五,“课外学校”教育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及时调查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征求改进意见,并加以完善。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选拔大学教授、大学生服务自愿者等更为优秀的课外讲师,减轻课外教育经费负担,充分利用展览馆、图书馆、体育馆等社区内服务设施,与中央政府各部委、地方政府各厅局密切合作并得到他们的一贯支持和协助。
第六,据统计,目前实施的“课外学校”教育课程为:小学“课外学校”教育内容中艺术、计算机、体育、英语占64.5%;初中英语、数学、语文、体育、音乐占59.2%;普通高中语文、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占93.8%;实业高中计算机、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占58.1%。
(三)“课外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课外学校”教育也存在着不少实际问题和困惑:一是在农村学校很难找到优秀的课外讲师,农村学校的学生数少,不成规模,难以实施教育培训项目,教育设施比较差。二是由学校教务处来管理“课外学校”教育,在认识和实际管理中很容易形成“主副关系”,影响“课外学校”教育的意义和实效。三是减轻“课外学校”教育费用,但这正是公共学校教育的软肋,因经费所限课外教育、辅导质量下降,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个性需求,影响“课外学校”教育的生命力和持久力,私塾和校外补习死灰复燃。四是因校长的认识水平所限,教师教学负担加重,影响教育质量,难以取得学生和家长的持久信任。五是“课外学校”教育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六是如何进一步评价和提高学生和讲师的学习、教学能力。
为解决这些问题,韩国教育专家和学校一线教师正在不断改进和尝试:一是更多大学生参与,使“课外学校”教育更加符合学生个性需求,规模小的学校可以建中心学校,讲师巡回辅导或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接受课外辅导,交通费由政府或学校负担。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始终支持这项教育事业,每年有专项经费支持,各大学和研究所应开发出高质量的“委托式课外辅导”计划项目。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使课外学校教育更加符合学生和家长要求,学校内设专职岗位协调和管理“课外学校”教育,教务和讲师信息要及时公开,使学生和家长理解和支持这项改革。四是动员更多的大学、研究所、文体展览福利等设施、警察署、部队参与社区“课外学校”教育。五是通过选择最优秀的讲师,开发设计最好的教育辅导项目,提高“课外学校”教育质量。六是整合单科辅导,防止学生从学校出来,又到私塾补习班去的现象。韩国的“课外学校”教育,虽然还有诸多现实问题,但正在成为弥补“平准化教育”的不足,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不同需求,减缓以升学为导向的校外补习热,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学业和经费负担,构筑现代公共教育和终身教育新理念和社会实践体系,建设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渠道。
三、“开放型自律学校”的办学方向
韩国学界认为以“平准化”为核心的公平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以升学为中心的国家基础教育框架,导致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逐渐衰减,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普遍感到教育竞争力下滑所带来的心理危机,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出现了日益加剧的早期留学现象。根据这一情况,每一届韩国政府都致力于教育革新,举办了科学高中、外语高中等特色高中,力求强化学校自主、自律办学,但却注重升学考试和应试教育,被社会各界广泛批评。如何既保持公立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优势,又通过问题解析、探究、讨论等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学校办学自主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能力,激发、挖掘学生的创意、潜力和人文情怀,需要从根本上改革基础教育办学体制。
鉴于这种社会发展需求,参考美国的“协约型学校”(charter school)、英国的“研究型学校”(academy school)、日本社区参与型学校和瑞典的“自律型学校”的学校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韩国政府提出了“开放型自律学校”的改革模型,即通过把人事权、财政预算执行权等办学自主权更多地转交给校长或教育、文化、艺术、宗教等民间团体,选定具有革新意志和经验的管理主体,克服过去公立学校的共同缺陷,通过集中试点示范,汇集各种政策职能,积累革新成果和经验,逐步推向全国学校,加快教育革新步伐。“开放型自律学校”与过去一般学校的最大区别在于:通过协约中所提到的公正评价,强化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教育需求者的满意度,人文情怀、创意能力的培养效果,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等。这是一项根据公开每年和综合评价结果,对学校实行严明管理的新型办学制度。
韩国政府导入这种改革的目的也在于,继承和发扬以往比较成功的“平准化教育”政策,继续执行公立学校的各种学费减免政策,满足社区对优质教育的不同需求。为推行先进的教育项目,引导地方政府和自治团体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对农村、山区、岛屿和城市低收入地区采取特殊支援政策。申请到这类学校任教的教师将接受“学校革新特别研修”。韩国政府组建了由各界专家构成的“开放型自律学校示范运营推进委员会”,原计划在2006年8月底选定5~10个示范学校,到2010年在20个革新型城市中选定20所学校试行,但到目前只选出了4所。在选拔过程中,采取对教育条件比较差、人口与学生数正在减少、地方政府有积极性的地区优先的政策,自2007年3月进入试行阶段,计划到2010年经对示范工作的各种评价,2011年逐步向全国推广。
“开放型自律学校”是通过公开征集名称,经专家们对707个征集到的名称严格筛选后,最后修改原来的“公营型革新学校”而确定的名称。这种改革模式的核心内涵是:赋予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自主权,如课程设计、选择教材都不一定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引入“无学年制”;通过“公募”(公开招聘)选任校长,校长比过去有更大的自主决定人事与执行财政预算的职权;教师编制全员,公开招聘;招生,在实行“平准化教育”地区通过“学生先申请、学校再派位”的方法;而实施非“平准化教育”地区,通过笔试、综合成绩、面试和毕业学校推荐等方式招收,学生从本道(省)内招收;对农村、山区、岛屿和城市低收入地区采取特殊支援政策。目前,在韩国已经确定的4个实验示范学校之一的忠清北道清原高中(音译)于2007年3月1日,招收高中1年级8个班240名学生,将从2007年到2010年试行全新的办学模式。从2006年11月,开始公开招聘校长和教师,校长任期4年,任期结束后可以续延,中途因故解聘或任期结束后,都能回到原来的岗位。
韩国政府期待着通过这一改革,改变公立学校目前的低迷现象,提高教育水平,恢复国民对公共教育的置信度和满意度。对此,韩国教育专家持不同意见:如原来试行的“公营型革新学校”的办学模式,包括地方政府和自治团体对学校的财政支持,由道教育厅教育监、地方自治团体、学生家长各负担1/3的学校经费,但新公布的“开放型自律学校”的改革方案,并没有这一内容。教育人力资源部的官员解释这是为了防止提供财政支持的一方对校长或经营学校主体的自主办学施加压力和影响,又转变为“升学高分”的名门校,财政不足部分由教育人力资源部每年追加支持每个学校1.2亿韩元。原来准备试点的10所高中减为4所,准备提供财政支持,并办成优质高中的仁川、全罗南道政府从试点方案中撤出。专家们认为,中央财政负担加重,地方政府与自治团体对教育改革的热情减退,大学、宗教团体等民间团体和学生家长的建议得不到反馈,并没有体现“开放型”办学宗旨,最多是“公立型校长自律学校”,这些情况的发生和走向,无疑为声势浩大的韩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许多变数。
四、实行“首席教师”制度
目前韩国教师晋升制度,是从教师的教学岗位转变为教学与学校管理岗位的制度,教师从“2级正教师”升为“1级正教师”,再从“1级正教师”升为教监,最后从教监升为校长。韩国教师戏说,这不是向教得更好的教师晋升的制度,而是脱离教学岗位“做官”的制度,专家认为这种教师晋升制度本身在政策导向上有问题,在教师中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对教学的集中力,也减退了教师钻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热情和积极性。在韩国关于导入首席教师制度的议论已经持续了25年之久,从1995年就开始正式纳入教育部及相关部委的议事日程,但因“预算不足”等原因而多次被搁置。到了2000年,作为“教育发展综合方案”,又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讨论过,但因“全国教师组合”(教师工会)的反对而搁浅。这次并没有以“预算不足”为理由,而是教育界内部以意见分歧为由,成为下次讨论决定的议题。几经周折,这一改革终将付诸实施:根据韩国总统府和教育人力资源部2006年11月报告,首席教师制度将于2007年9月开始在全国国立、公立学校示范、实行。
韩国有关教育专家、学者认为,设置首席教师制度有如下几方面科学依据和积极作用:一是在现职教师总数中选拔约占其中10%的最优秀教师为首席教师,专门指导学校教学工作,每月增加一定报酬。二是通过设置首席教师制度,可以促使教育经营和教学之间建立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扬长避短的有效机制。三是形成教师教学梯队,成为学习型组织:首席教师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形成教师之间传帮带的氛围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备课指导、教学研究、教材教具的研发、现场观摩与指导、校内培训等教学活动制度和机制。四是激励献身于教学一线工作的广大教师,提高其社会地位,博得社会对教师岗位的信任和崇敬。社会上有“大法官”、“大记者”、“先任研究员”、“首席监理师”、“技能长”等职衔制度,对教师岗位设置与其工作性质和业绩相适应的岗位是必要的。五是为教师开辟更加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使教师即使不改道做教育管理工作,也能在本职岗位上感到荣誉和自豪,可以安稳教师心理,稳定学校教学工作,激励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这与在学生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一样,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渠道。六是可以优化教师教育工作的专业性:“1级正教师”经过3年工作实践后,接受为晋升教监而设置的培训,但还没有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而设置的培训制度。根据一个国家的教育竞争力来自于教师职业的专门性、专业化原理,应实行这种教师职业专业化制度。
对教师职业专业化问题,韩国各政党、教育人力资源部、教育开发院、全国经济联合会、OECD评价组织、韩国教员团体总联合会等部门、团体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对导入首席教师制度表示了肯定和积极的态度。鉴于此,很多韩国教育专家认为,实行首席教师制度已时机成熟。并在韩国教员团体总联合会对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组织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出多数被访问者赞成的结论。教师首席制度并不会带来巨大的人才和资金浪费,而是带来积极的社会效果。
但是,韩国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韩国教育改革不是理性改革,而带有浓厚的感性和功利色彩,虽然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由一名副总理主管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工作,但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政府换届的影响比较大,受各种社会干扰大,过于频繁变化,缺乏长效机制。目前教师工会对实行教师评价制度强烈反对,甚至发生示威游行或暴力摩擦。显而易见,首席教师制度的实行也不会一帆风顺,教师组织和更多的教师纷纷要求“公开招聘校长”、“废除校长任职资格”、“降低校长任职门槛”等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也有不少教师反对这种改革,认为这只能招来不必要的恶性竞争,教育民主化将冲击教育专门化,导致教育行政权利最大化,并扰乱教育秩序,教师地位、尊严和待遇被削弱等。
反对实行首席教师方认为“木匠多,房子就盖歪”,校长的行政指导能力将变弱。首席教师制度,不仅破坏教育民主,又助长和固定教师队伍等级身份制,很有可能最后使首席教师变成校长和教监的行政助手,并不会发挥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作用。赞成者认为:校长公开选举或招聘,的确有可能削弱校长对学校的指导,校长的领导作用和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也会被减弱,也有可能向非教育领域开放校内职务和岗位,学校的经营专门性将被削弱,教师和教学工作也将受干扰。但是,在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中,一名校长很难履行管理和业务双肩挑的任务,势必有得有失。“垄断指导”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共同协力和指导”的时代到来,教师首席制度为教育变得更加科学、灵活、智慧、包容提供了可能与保障。若想维护教师的尊严、地位和待遇,以教师职业相对独立和提高专业化为宗旨的装置是必须的,因此更需要设置首席教师制度。
五、韩国新成立直属总统领导的国家人力资源委员会——首先改革职业教育体制
2007年4月2日,韩国国会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法修订案》,4月27日向社会颁布。根据这一修订案,直属于韩国总统领导的国家人力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将设在国家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即教育部),正式名称为国家人力资源政策本部,将统筹协调全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定员106名,下设4个局,从2007年7月开始运作。该部将吸纳财政部、产业资源部等其他部委和民间有识之士为职员。该部的职能是:每5年研究制定与人力资源开发相关计划、政策与对策措施的“基本企划案”,报给国家人力资源委员会。成立该部的宗旨是:为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改革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事业,进行必要的战略性投资与管理。
韩国自2001年成立过类似的“人力资源开发会议”,但仅停留在各部委的交流与沟通层面上,还缺乏与社会产业及劳动阶层的全面、深入、持久的对话、沟通与合作,尤其缺乏对投资、实效的统筹协调职能和政策手段,投资重点不突出,推进力度不够等问题诸多。这个委员会由韩国总统直接领导,可以弥补产业与劳动界,以及社会民间各界人士广泛、直接参与研究与决策的职能。该部将调查分析与评价各部委的人力资源开发事业的投资状况,调整优化投资方案、结构与秩序,防止重复、分散、低效投资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各部委的统筹协调工作。该部将重点调查研究以下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情况,并制定改革、建设与发展计划:低收入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教育;中、高龄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与训练;提高妇女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度;军队的人力资源开发;医学、法律、经营等高端服务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生物、通讯等尖端领域人才等。
根据上述议案,韩国首先对现有的职业教育体制进行了大的改革。具体体现在:第一,改革现有的职业高中名称,改为“专门系高中”,即专业高中,区别于另一类“一般高中”,4月12日,总统令颁布,其宗旨是提升职业专门教育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增加升学与就业率,宣传职业专门教育的重要性,扭转社会对职业高中的偏见,加强学校教育的专门性。根据韩国职业能力开发院的相关调查,66.3%的教师、77.4%的专家、60.6%的学生都希望更改名称(职业高中,在韩语中实业高中的实业与失业相同)。第二,2007年4月19日,新任韩国总理韩洙首先考察了京畿机械工业高中,与师生座谈,共商改革与发展大计,表示政府对职业专门教育的重视程度。第三,从2007年开始,由海洋水产部、农林部、国防部、文化旅游部、信息通讯部、产业资源部、专利厅等率先在全国扶持104所专业高中,与学校签订协议,支持学校办教育,财政部、劳动部、兵务厅也随即积极支援。第四,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修订《初中等教育法实施令》,系统改革相关法律,做出新的政策性调整,如提前完成2030年专门教育计划等。第五,将职业专门教育与大学专门教育接轨,毕业后达到学士水平,实现升学与就业一条龙服务,降低就业年龄,防止晚就业晚婚晚育带来的全国生育率下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吸引更多学生与家长贡献于国家专门人才培养与建设计划,以适应203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万美元的社会需求。第六,外语、体育高中也将编入专业高中,构筑经验、阅历、能力和贡献的社会,消除学历、学阀、名门社会弊端。
对此,社会评价过于平淡,媒体仅做了相关报道,说明韩国社会走进学历教育社会已经太深了,“韩国病”难以轻易根治。社会上还有诸多批评的声音: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偏低或降低,学校条件设施差;认为职业高中学生毕业后大都升了学,已经失去职业高中的实际意义,很多职业高中已经更名为信息高中、网络高中等;有些实业高中70%的毕业生依旧希望就业,因此应保留这种高中教育和就业体系;应尽早构筑实业高中毕业后工作二三年,再升入专门大学深造的教育制度。
韩国政府与社会高度关心实业(职业)专门教育的另一层意义在于,韩国青少年已经厌倦于理工科教育,不愿意就读理工农医类大学,专门人才尤其是一线专门人才将严重不足。全国生育率下降,人口快速减少等现实,促使韩国政府选择了优先加快发展职业专门教育的决定。
六、高校招生政策向贫困家庭倾斜
2007年6月26日,韩国政府作出重大决定,自2009年起,实行高校招生“机会均等分配制”政策,准备从国家招生计划外,在低收入等困难家庭的孩子中招收6.4万名大学生,占国家招生计划总数58万名的11%,这是由目前的3.9%比例提高到11%的新举措,其中大学本科生3.8万名,占招生总计划的59.4%,专科生2.6万名,占40.6%。对这些学生中,“基本生活维系家庭”子女(特困生)约2.65万名学生可在入学后的2年内全员提供国库奖学金,升入3年级以后,对学习成绩达到B级的学生提供全额国库奖学金。“机会均等分配制”政策,意味着韩国贫困家庭、离婚家庭和多种文化家庭子女(国际婚姻)、外国居民将在大学招生录取中受到政策性关怀。
7月26日,在卢武铉总统和152所大学校长参加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方案”会议上,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做了上述内容的报告。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决定将以往在计划外招生中优先录取范围,从农渔村学生、低学历家庭(职业高中)、离婚家庭、国际婚姻家庭、外国居民等扩大到低收入家庭的范围内,更重点考察学生的潜在能力,自主决定选录标准。大学考生可以申报比自己的全国修学能力统一考试成绩高一两个等级的大学,如一般考生要达到3级,但这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即使得四五级成绩也可以申报,和我国过去实施的对农村考生“加分录取”政策相似。韩国政府对这批学生将组织进行2科目为期8个月的基础学习项目补习和辅导,预算为每个学生每月30万韩元,总计1536亿韩元。教育与人力资源部还决定鼓励优先发展地方大学的一些方案:如搬迁到地方的公共机关优先录用或按一定比例录用地方大学毕业生。
韩国政府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扶持政策:进入世界前200位的研究型大学在首都和地方分别建立5个分校;扶持培养产业技术人才的100所大学;2008年的高等教育事业费将增加1万亿韩元,是原来的2倍,自2009年以后每年还将追加2万亿韩元;韩国政府在每个地区选定一二所大学,向二三个特色专业与研究领域集中投入;加强大学教师之间的各方面的交流;通过增加政府的投入,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大学对学生学费的依存率从2005年的56%降低到2012年的45%;政府对人文学科的财政支援从每年的300亿韩元增加到1千亿。
此外,韩国政府还将在金融、股票、投资、税收、大学企业经营项目和范围上都有新的解禁与优惠政策。为在法律、政策上提供更多方便,韩国政府正在修订《高等教育法施行令》。卢武铉总统在会上说:大学在总体方向上提出社会应遵循的价值和发展战略,并牵引社会共同发展进步。他还强调:只想依靠精英教育,提升国家竞争力是有限度的,我们应仔细考虑和设计既在小河流中出现巨龙,也出鲤鱼的学习体系,防止我们所担心的倾向。
实行大学入学“机会均等分配制”这一国家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进大学招生考试制度,进一步促进韩国的和谐社会,也体现了卢武铉总统引领的参与政府一贯主张的促成“均衡和谐社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治国理念。通过这一政策,在大学招生和教育发展中,全国“处境不佳”的家庭和子女所得到的关怀范围比现在扩大3倍多,就可以有效阻断世代贫困的恶性循环,实施这一政策的主张也来自于这个判断,这也是韩国实施国家“教育安全网”的具体措施之一。
对这一政策,各个大学如何理解和贯彻也很重要:如首尔大学计划外招生比例是招生定额的3%,在农村招收95名,在接受特殊教育考生中录取20名。而延世大学是4%,高丽大学是8%,该大学将在农村招收150名考生,招收体障学生37名,职业高中毕业考生113名。这些名牌大学都认为有必要对这些学生单独组织辅导和补习,如果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不附加特殊政策和资金支持,则难以贯彻执行,所需费用并没有仔细计算。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即使组织辅导,这些计划外招收的学生跟不上正常学习,将影响大学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历质量。据韩国媒体报道,首尔一所私立大学计划外招收学生中途退学率高达20%。因此,还有人认为,比起大学招生,学生入学后的政府与大学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一位高中校长说,只关怀照顾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还不够,还要均衡考虑其他考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对这一新政策的出台,韩国高校和社会舆论还有些不同的声音,在具体实施和贯彻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来自大学和社会上的阻力,带来一连串是非争议。这一政策刚刚出笼,韩国一些高校校长和负责招生的学生处处长纷纷发表不同意见:如一些大学校方认为“政府是否过度干涉学校事务”,“大学教育质量将难以保证”,是“为争得执政党选票的一场政治秀”等。实际上,很多韩国大学连3%的定额外招生都难以兑现,鉴于这种状况,韩国教育部曾于2004年发表减招国立大学生1.2万名和私立大学减招8.3万名的计划,现在又要扩招6.4万名学生,如何兑现承诺呢?目前,不少大学通过降低标准和赠送礼品等方式招收学生,如果继续扩招,其结果只能都集中到几所名牌大学,没有多少现实意义。首尔大学校长李长茂(音译)说,首尔大学的招生方案已经在今年4月向社会公布,表明了坚持与私立大学不同的招生考试方案的态度。对此,韩国政府会按既定方针与政策采取处罚措施。
收稿日期:200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