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档案概念与我国科技档案管理研究_档案管理论文

科技档案概念与我国科技档案管理研究_档案管理论文

不可淡化我国的科技档案概念和科技档案管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论文,档案管理论文,概念论文,我国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档案工作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世界范围也有了很大影响。然而近年来科技档案概念被有意无意地淡化,尤其是科技档案学研究在某些方面似乎停滞不前,甚至走向了下坡路。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国科技档案事业的发展,怎样求得它的持续发展,是本文想要探讨的话题。

一、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发展成为国家规模来之不易

1959年技术档案工作大连现场会议之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已经认识到发展科技档案工作的必要性,但那时在全国范围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科技档案概念,只是认识到现实科技工作中产生的科技文件资料与一般的即能够收集、购买和交换的文献资料有很大差别,如果管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科学研究、生产和建设等科技工作的发展。1959年的技术档案工作大连现场会议,在曾三等老一辈档案工作领导人和档案学家的努力下,统一了思想,区分了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的概念,并研究制定且经国务院批准了《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使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实现了统一管理。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技术档案管理学》教材。从此科技档案管理学便形成了一门学科(实际上,早在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就开办了技术档案专修科)。当时还制定了全国范围的规章制度,培养了专门人才。可以说,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已经形成了国家规模的专业系统。这一时期国家对科技档案工作非常重视,自大连现场会议后至“文革”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档案工作的报告》,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科学研究机构中技术档案工作报告》等11个文件。该时期科技档案工作的特点是全国性调查研究充分,对各个部门、各个专业系统和基层科技档案工作了如指掌,用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数字和经验教训说明了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因而说服力极强。这一阶段我国科技档案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第一个热潮。“文革”中科技档案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遭到了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档案工作随着全国科技、生产和建设事业的恢复和整顿而得到了恢复和整顿。特别是1980年国家经委、建委、科委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召开了全国规模空前的科技档案工作会议,交流了经验,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至此,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不但在实践上推动了科技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而且推动了科技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1983年在沈阳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学术研讨会,讨论的焦点是科技档案工作的任务和范围。该问题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条例》的指引下,科技档案部门认识到了抓科技文件的形成和积累,指导科技人员建档、归档工作的重要性,即从源头上抓科技文件的归档工作。这一时期科技档案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开设了科技档案管理专业化,并于1986年正式开办了科技档案专业,同年南京大学还招收了科技档案双学士班,1978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成立了科技档案系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根据《档案学论著目录》统计,1980年~1990年科技档案论文有2300多篇,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科技档案教学参考资料就有三本,共收录论文242篇。八十年代国家还有许多科技档案工作的有力举措,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科技档案学专家和科技档案学理论研究热心人。不难看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春天,也可以说形成了第二个热潮,这不但在我国档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具有世界意义。

二、目前我国科技档案概念正在淡化,尤其是科技档案学研究停滞不前,甚至走向了低谷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尤其是科技档案学研究停滞不前,更严重地说是走向了低谷。就国家档案宏观管理而言,似乎淡化了科技档案概念,提及科技档案工作少了,国家规模的科技档案工作调查研究也很少见到。就档案教育体系而言,中国人民大学科技档案专业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科技档案系已不复存在,南京大学的科技档案双学士班也取消了。其它大学的档案专业,虽然绝大多数设有科技档案管理学科,但支持这一学科的基础课,如理工科知识等较为欠缺。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作为我国或世界范围的最大档案学府,也是最早编写出版《技术档案管理学》的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在2003级档案学专业中取消了科技档案管理学,只是在“档案管理学”后面用括号注明“含文书档案管理和科技档案管理”。这种带头作用必然会给全国高校档案学系(专业)带来极大影响,给全国科技档案事业带来重大损伤。这一档案学课程设置与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中要求的“希望中央和省、自治区的专业主管机关能在所属的大专院校设立科技档案系(班)”,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还注意到目前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档案学家、教授,其基本研究方向绝大多数不在科技档案学方面。现在的档案学博士生已有几十人,但关于科技档案学方面的研究方向尚未见到;即使是数量较多的档案硕士研究生,有关科技档案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也很少看到。由于档案界目前在全国科技档案管理领域发表的调研报告、统计数据和效益研究很少,档案学界对我国科技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加之上世纪活跃在档案界的科技档案专家大多年事已高,新一代专门人才尚未培养或形成不够,这不能不影响着我国现阶段科技档案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发展。

三、影响我国现阶段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空前的科学技术、生产和建设的发展阶段。仅就卫星、宇宙飞船(尤其是载人航天)、三峡工程、核技术和工程以及西电东输、南水北调、西气东送、非典预防和疫苗研究等来说,就要形成多少科技档案,同时又需要查阅多少前期科技档案!从当前的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的需要出发,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和科技档案学的发展完全应形成第三个热潮。然而,事实上却并没有出现这种局面,而且有淡化的倾向。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受西方国家影响

西方国家,例如美国,他们没有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的概念,但在档案界公认存在实际意义的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例如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虽然以科技资料的形式出现,但从内容和管理上看,也是美国最集中和统一管理的科技档案。美国的科技档案也大量存在于企业档案之中,但他们不称为科技档案,而统称为企业档案或新技术档案。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是利用了科技文件记录性的一面发展起来的,因而注重归档和保存;而美国的科技档案工作是利用了科技文件成果(资料)性的一面发展起来的,因而注重交流,同时也融于情报信息工作之中。应该认为,美国还是存在科技档案工作的。

我们有的人或许是受了这种表面现象的影响而冷淡了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实际上,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具有许多优势,如果能够学习到美国实际意义上科技档案工作的优势即交流性一面,它就会成为相当完善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科技档案事业。

(二)我国档案学人才缺乏理工科基础知识

我国科技档案学是在普通档案学(文书档案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科技档案学与普通档案学的专业基础有很大差别,同时科技档案又具有许多自身特点,而这些特点的掌握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所以普通档案工作者包括普通档案学家很难在科技档案学研究方面得心应手。这就是许多著名档案学家很少从事或难以从事科技档案学研究的主要原因。另外,我国档案学硕士生、博士生均出自普通档案学,所以他们的选题方向基本上仍在普通档案范畴。这当然与著名高校档案学系的招生方向有关,他们的现有导师多为普通档案学专家,自然能够发挥指导专长的还是普通档案学方向。由于原有的科技档案学专家年事已高,加之现有的某些普通档案学家对科技档案工作认识上的误解,自然导致了对科技档案学研究工作的削弱。

(三)研究与实践脱节

科技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比普通档案学实践性更强,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和发展这门学科。我国在档案学研究方面的传统是依靠高校,但是高校的讲师、教授缺乏科研、生产和建设方面的实践知识。而另一方面,我国大量的科技档案人员虽处于第一线,但他们缺乏培训,也很少进行经验交流,如调查访问、参加学术会议等,大都忙于眼前事务,很难形成一种研究力量。研究和实践的脱节,是影响我国科技档案学发展的另一因素。

(四)在“企业档案”的概念下,削弱了科技档案学的发展

“企业档案”作为社会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名正言顺的。但是“企业档案”正如“高校档案”一样是个综合概念。“企业档案”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科技档案,二是文书档案,但主要是科技档案。我们搞好企业档案工作,首先要学好科技档案学,当然也要学好普通档案学,这是基础。目前档案界出版了不同版本的“企业档案管理”书籍,这对企业档案管理是有益的,但要讲深讲透企业档案管理,还必须首先讲深讲透科技档案学。因而我们不能有了“企业档案管理”,就轻视科技档案学的研究,更不能以“企业档案管理”代替“科技档案管理学”。

(五)抹煞科技档案管理学与普通档案管理学的差别

老一代档案工作领导和档案学家以及早期的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的教授们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他们创建了《技术档案管理学》学科,还创办了科技档案专业。实践证明,这对我国科技档案事业的发展已经起了巨大作用。这一事实也从笔者40年的科技档案工作实践和大量科技档案利用中得到了充分说明。然而近年来,在上述多种因素影响下,风向有了转变,不少档案学理论研究者在认识上抹煞了科技档案学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以普通档案学的眼光看待科技档案学。而事实上科技档案学与普通档案学虽有档案原理方面的共同点,但还有重大差别,它们不能融为一个学科。

1.研究对象和学科基础知识不同。我国的档案学,实际上就是文书档案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形成的社会性管理文件,即文书,其学科基础是文史科知识;而科技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科技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文件和研究成果。科技档案的主要内容是科技文件,其学科范围相当广泛,已达数百种之多,其学科基础知识是理工科和科技管理学。由于二者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基础知识不同,使二者在理论和管理上产生了重大差别。

2.形成规律不同。科技档案的形成是有意识的,它不能在科技工作中自然形成,因而产生了《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管理法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其形成的完整和质量;文书档案的形成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具有一定的意识性,但文书的形成却有一定的自然性,即随着社会工作的进程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科技档案具有成套性,部分档案可以进行修改(主要是反映实物的档案),而文书档案一旦形成是不准许修改的,而且成套性也较弱。科技档案中存在实物档案,如地质勘探中的岩样、登月工程中的月球岩样等,而文书档案中实物档案是不常见的……由于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的形成规律不同,在建档管理上或建档业务指导工作上产生了重大差别。

3.利用效益和利用规律不同。由于科技档案的成果性和资料性,科技档案形成后除满足现行任务外,还应尽快地进行成果转让和信息交流,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说就是要促进国家和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发展。文书档案基本上不存在成果性,在档案室阶段主要任务是满足本单位的查考需要,在档案馆阶段才考虑到满足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社会效益。科技档案的利用规律基本上与科技资料相同,具有很强的参考性与交流性,而文书档案交流性和资料性较差,主要是具有凭证性。

4.档案的整理和馆藏组织不同。由于科技档案的专业性和成套性,科技档案必需按项目或子项目组成案卷,在馆藏组织上主要以学科分类组织馆藏;文书档案主要根据来源原则组织馆藏,即以单位或以内部单位职能性质组织馆藏,二者在馆藏组织上具有重大差别。

5.档案鉴定方法不同。科技档案的鉴定,主要是成果水平鉴定,鉴定的时间是在申报奖励和归档前,一般由相关技术专家组进行鉴定;而文书档案的鉴定主要是进馆鉴定,鉴定的内容主要是判定历史价值和保管期限。

总之,由于科技档案学与普通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和利用对象等方面存在的重大差别,因而产生了在管理上不少环节的重大差别,所以科技档案管理不能融于文书档案管理中,也就是不宜融为一体进行讲解。在档案学系或专业中,必须建立独立的科技档案学或科技档案管理学。这一点,老一代档案学家在4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而当今的档案学家应该更清楚。

四、发展我国科技档案事业的途径

在我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空前发展的新形势下,科技档案工作和科技档案学应该迅速发展和完善,具体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全面、系统地重温党和国家有关科技档案工作的指示和文件。前面已经讲过,从1959年大连技术档案工作现场会议后至“文革”前夕,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文件有11个;“文革”结束后,又召开了全国规模空前的科技档案工作会议,制定了《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国务院还批转了大会的报告等。这一系列的文件以及国家档案局时任领导的有关讲话,充分肯定了科技档案工作的意义和发展策略,虽然距今已有二十多年,但它的指导作用仍然是十分明显的,足以指导我们的科技档案工作,这需要我们重新学习,深入理解,重新武装我们的头脑。

(二)培养专门人才。如上所述,早在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三委一局《关于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就提出了要求:“希望中央和省、自治区的专业主管机关能在所属的大专院校设立科技档案系(班),或设立中等档案专业学校,积极培养科技档案工作人才……”。这是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管理工作要求的。科技档案工作和普通档案工作相比,有很大差别,所以科技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培养科技档案专门人才。从理工科大学生中培养科技档案人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另一途径。可惜的是,档案界重视的是普通档案学,或是高层档案部门的工作,例如高校、局、馆的工作等,而大量基层的科技档案人员没有得到培养和交流的机会,因而也难以发展。至今,全国从事科技档案工作的人员有多少,始终没有看到确切的统计数据。根据笔者到若干专业系统的走访和几十年从事科技档案工作的经验推算,全国最少有10万左右的科技档案专门人员(2002年全国国有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186万人,科技档案人员以0.4%计算,共需科技档案人员8.744万人),而且他们中本科生以上学历者应占50%以上。培养科技档案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途径,是培养研究生,而且他们应从理工科或已经从事科技档案工作的大学生中招取。提高科技档案学教材的质量,是培养科技档案工作专门人才的基本条件。现有的科技档案学教材还没有充分地吸收科技档案工作实践经验和已经发表的优秀论文的精华。另外,建议除编写正规的教材外,还要选印若干参考文集,把有新意、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包括研究生论文)编印进去。总之,培养专门人才是事关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理论来源于实践;这个实践并不是一个单位,更不是一个人的实践。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尤其是科技档案工作者,都是站在一个点上的,他所能看到的或体会到的也只是一个点上的东西。由点扩展到面,或者是由局部到全面,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搞理论工作的人,主要是讲师、教授要调查研究;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包括研究馆员、高工等也要调查研究。如果我们搞科技档案工作或是从事科技档案教学的讲师、教授能到三峡工程档案管理部门或是卫星、飞船、舰艇等研究、生产、试验管理或档案管理部门访问或蹲点的话,就会真正认识到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到科技档案的特点,同时也会萌发出许多创新性思想。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没有经过实践和大量调查研究的教授、研究馆员等高职档案人才,不是完美的人才;同时调查研究落后于时代的高职人才,也是思想认识落后的人才。

(四)在利用和交流上下功夫。如上所述,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与美国实际意义上的科技档案工作相比,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在交流性方面是有欠缺的。科技档案具有成果性(资料性)和记录性两个方面,科技档案纳入“档案”概念之下,强化了科技档案的记录性一面,却淡化了科技档案成果性和资料性一面。科技档案的成果性和资料性是科技档案区别于文书档案的主要特点之一。这就是说,文书档案在现行阶段保存在本单位的档案室内,供本单位使用就够了,然而作为科技档案是远远不够的,它在现行阶段除提供本单位利用外,必须与相关单位进行交流或成果转让,发挥它的成果性和资料性作用。科技档案如果不进行信息交流,它的现行价值就会白白地消失。当然,科技档案不同于一般的资料,它是一种创新性成果,不能随意交流,还必须受保密制度的限制。各个专业系统、单位之间在进行信息交流时受保密限制是正常的。但是该降密的不降密,该解密的不解密,就会影响交流。不适当的保密,是影响我国科技档案广泛交流的主要障碍。然而,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必须建立一种国家机制,进行科技档案密级审核和降密解密工作,同时研究和发展电子文件管理技术和网络技术是改善利用条件的有效途径。

上述看法可能不够全面,也可能有些冒昧之处,但作为学术研究,抛砖引玉,也许对广开思路有一定参考意义。

标签:;  ;  ;  ;  ;  

科技档案概念与我国科技档案管理研究_档案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