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谢超雄

关于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谢超雄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摘要:地质问题作为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灾害,在技术、制度等环境不断发展中,不断产生新的防治思路和对策。在本文中,我从现有的地质问题入手,从制度、技术、思想等多个角度进行防治对策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地质问题;防治对策;地质研究

一、地质问题的类型

地质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在地质问题中,可以从环境地质问题和工程地质问题来进行分析。尽管影响的对象不同,但是地质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地球表面岩石环境、水土环境、地形环境的形态和变化。

1.环境地质问题

环境地质问题影响范围广泛,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环境地质问题产生一部分是源于客观的不可转移和改变的自然地理环境,一部分则是源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当今,随着人类活动的愈演愈烈,地球地质灾害现象越来月频繁和剧烈。例如,地震作为地球能量的一种爆发,产生与地表板块之间的挤压运动,因此具有较大的不可抗性,是一种明显的自然灾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这一地质灾害更多的源于人类对山体植被和土壤的破坏,因此影响了自然的环境承载力,最终造成了此类地质灾害的产生。

2.工程地质问题

在我国的工程建筑中,由于需要在地质环境中作业,因此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相较于环境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更加集中在工程建筑领域,是环境地质问题的一个分支。在工程地质问题中,岩性问题、地下水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方式。

二、地质问题的产生原因

1.自然的不可抗力

地质广泛而言就是地表物质的各种性质表现,具体包括土壤、地形、水、植被等环境的性质。由于地球运动的产生,各种地球运动、板块运动、水循环运动、风力运动都会影响着地质环境的变化,其中一些变化就会产生能量的积蓄、爆发,因而造成地质灾害。这种不可抗力,人类只能进行及时的预测,不能够多加干预。

2.人类行为的破坏

地质灾害强度和频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各种自然环境破坏行为的加剧。由于地下水开采过度,引发了地面沉降;由于植被破坏,造成了山体滑坡;由于过度建筑,加强了地震破坏。人类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是直接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另一方面则是作用在社会环境中。地质问题越发严重的原因之一不仅仅是灾害强度和频率更大,也在于灾害后的人员损失和财产损失更大了。这与人口数量与密度不断增加有直接的影响。

3.灾害管理系统的不完善

地质灾害问题只能够避免、减小整体破坏和损失,而不能够直接避免。在以往的灾害损失中,大部分损失和伤亡都是由于灾害预报不准确、不及时造成的。例如,在地震地质灾害中,加强地震预报能够为人员撤离和疏散提供必要的逃生时间。同时,这种信息系统不仅体现在灾害预测能力的增强上,还体现在信息传播系统、人员疏散和安置系统以及灾后重建管理等多个方面。正式由于灾害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不全面,造成了更大的灾害后果。

4.工程施工的不足

在工程地质问题中,不管是岩性问题还是地下水问题,都可以通过施工技术来进行弥补。但是由于施工技术有待发展,因此在保障建筑安全上存在问题。并且,在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施工方式采取的不恰当,反而还会在加剧影响和破坏所在的建筑地质环境,在后续中引发更多、更大的地质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各种民用、商业、工业的建筑物将会越来越密集,因此工程地质问题将不仅仅影响工程问题本身,而是对整体的地质环境造成深刻、长久的影响。

三、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

1.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定位进行强制性的约束和限制。在工业化的地质开发中,需要通过各种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对开发的环境影响进行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使其减少对地质环境的承载力的破坏和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人类的生活中,也需要对公民个体进行行为的约束,减少其滥砍滥伐、破坏水源的个人行为。在制度建设中,需要建立一套奖惩机制作为支撑。对于积极行为要进行精神上的宣传鼓励以及物质上的奖励,对于破坏行为在及时制止之后,需要根据严重程度进行教育、批评和惩罚。

2.信息建设

在技术环境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我国的地质灾害管理系统也在不断走向全面化、有效化、准确化的及时化。

2.1加强地质灾害的预测工作

在地质灾害的预测中,通过地质环境中的设备仪器,如卫星设备、地震监测仪等,能够及时捕捉、检测到地质变化的微小数据和信息表现,因此这些信息能够进行及时的上传、分析与预测,帮助人们提前感知灾害来临,提前做出预防和撤离工作。目前在地震预测上,我国的速度和准确性越来越高,但是还是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2加强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

预测的准确与及时来源于监测工作的有效执行。在以往技术环境不发达的时候,监测工作主要是通过工作者的亲身观察和实践。在信息时代中,监测工作更多的是通过监测卫星、监测仪器来完成,可以实现全天候、全空间的地质状况监测。但是,除了对自然地质环境进行监测。我们也要对生活在地质环境中人类活动和状况进行监测。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可以发现违规违法的地质破坏活动,另一方面在于可以为规划疏散和撤离的路线、人员安排等事项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

2.3完善警报工作

在地质问题产生之后,需要对人员进行尽快通知和警报。在原有的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从上到下逐级的方式,不仅降低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更会导致信息的失真。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及时的信息通报和警告,并在网络指示中更加明确疏散路线和方式。

3.思想建设

地质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强。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我国的整体战略发展中。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也必将成为社会意识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工作。思想建设不仅要面向个人,更要面向所有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工程类企业等直接在地质环境中作业的企业,更需要加强地质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在现有的思想传播路径中,可以从学校教育和企业党建工作这两方面展开。在企业的党建工作中着重加强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规范今后的生产过程。

4.技术建设

技术建设主要是从地质施工角度来进行探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不利的地质环境中进行正确的施工技术的采用;二是如何规范自身的施工技术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随着我国对建筑的需求,在各种地表环境中的工程作业成为在所难免的现状。因此在施工之前,需要详细考察周边的地质环境,根据环境的复杂程度选择更高级别的建筑防震等级等建筑级别。在施工技术应用中,要加强对现有地质环境的修补以及对未来可出现的地质问题的预测。例如,在松软的土壤环境中进行作业,要提升土壤的密度和承载能力,通过采用固结灌浆、预制桩或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或沉井等方式加固,以减少后期的地面沉降问题。另一方面,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一定要尽量降低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较少改变原有的地质结构,并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改善周边的地质环境,保证环境和建筑的长期稳定。

四、结束语

地质问题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影响。这种影响存在两面性。一方面,科技进步帮助我们更好进行灾害预测和疏散,从而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但同时人类的各项活动却又加剧了原有的地质问题。因此,为了拥有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地质环境,我们仍需要不断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在生活和生产中遵守环境法规、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韩飞,林斌.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J].世界有色金属.2018(01)

[2]李鹏海.新形势下矿山地质工作特点及改进方法[J].决策探索(中).2018(07)

[3]黄怀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技术与治理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7(02)

论文作者:谢超雄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  ;  ;  ;  ;  ;  ;  ;  

关于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谢超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