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材料或者施工不当等原因,极有可能造成砖砌体出现裂缝等问题。裂缝对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有着诸多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认识到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防治的重要性,分析可能出现裂缝的原因并做出针对裂缝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成因;防治
1.房屋工程砖砌体裂缝防治的重要性
房屋工程砖砌体裂缝轻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破坏结构整体性,重者使建筑物丧失使用功能、甚至出现倒塌,甚至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是用户反映十分强烈。砌体结构出现裂缝和产生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结构安全性和房屋使用功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砌体结构受力裂缝的出现预示着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减低了安全性。砌体中出现的裂缝还造成房屋渗漏,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房屋建筑工程中砖砌体裂缝的成因
2.1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
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原因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由于承载力不足而造成裂缝产生,这种裂缝主要是由于材料的选配不合理造成的,也是砖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质决定的。由于砖砌体是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比较低,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这类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柱和窗间墙高厚比较大、轴心受拉或者是偏心受拉、墙柱的较大偏心受压、砖平拱的竖向弯矩等等。
2.2基础不均匀产生的裂缝
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还包括基础不均匀,这种裂缝一般有多种形态,根据不同的不均匀类型产生正八字形、竖向、水平等多种形态的裂缝。正八字形的裂缝,主要由于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比较而造成的;斜裂缝的形成,是因为建筑物地基局部软弱,相邻的建筑物间距小;竖向裂缝,主要出现在底层大窗台下,因为窗间墙下基础的沉降大于窗下基础的沉降;水平裂缝,最为常见的是窗间墙上的水平裂缝,这种裂缝比较少见。由于地基处理不当,而在荷载的作用下建筑物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偏压,从而引起结构物出现裂缝。
2.3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也包括结构组件收到外界温度变化,材料之间产生应力而引起的,应力超过构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形成了温度裂缝。屋面板与墙体之间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材料,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差异比较大,当它们以相同温差升降时产生剪应力。当温度应力大于墙体的抗剪强度时候就会产生水平温度裂缝,当膨胀产生的应力大于砖砌体的抗拉强度的时候墙体就会产生斜向温度裂缝。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便会产生内应力,当应力值大于构件材料的极限应力时,其变形量的差别也比较大,从而使得接触面会产生相对位移。
2.4砌体材料本身产生的裂缝
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的裂缝还包括砌体材料本身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小型空心切块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没能跟上。灰砂砖等砌体致裂是缺少使用的经验,导致在较长的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出现竖斜裂缝。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较差,灰砂砖在出厂一个月内释放的热量比较大,会发生反复的化学反应,其性能及不稳定,容易产生裂缝。由于材料本身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砖体表面比较光滑,其粘结能力较差,尤其是当含水率不合理、粘结砂浆强度低时,将直接导致在接缝处产生裂缝。
3.房屋建筑砖砌体裂缝问题的防治措施
3.1砖砌体裂缝预防控制措施
3.1.1设计时,要注意局部受压的计算,在应力集中处设梁垫或构造柱,窗间墙要有一定的宽度,有效避免荷载裂缝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如果基础下地基土性质相差较大,房屋各部分的高度、荷载、结构刚度不同,宜用沉降缝将房屋划分为几个刚度较好的单元,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先建造层数多、荷载大的单元,后施工层数少、荷载小的单元。
3.1.3重视屋面保温,选择屋面保温层时,适当加厚或选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有条件者可增设架空隔热层。对屋面保温层必须按建筑节能标准进行热工计算,进一步提高屋面保温层的保温隔热性能。屋面保温不好是屋面板产生温度应力的直接原因。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尽量避开高温季节,按规定设置伸缩缝。
3.1.4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设计中,结构的平面形状应力求规则对称,如平面形状不规则,应尽量采用伸缩缝将其分成若干独立规则的单元。在建筑物的竖向设计时,也应力求做到竖向规则,尽可能不出现错层,以避免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水平裂缝。
3.1.5加强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在建筑顶层每个开间、在错层处及屋面不等高处必须设置圈梁,顶层外圈梁应设计为暗圈梁,不应外露,这样可使外圈梁免受阳光直接照射或大气影响。无论女儿墙高低,均要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并与构造柱连为整体,以抵抗裂缝的产生。
3.1.6除据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外,在“L”、“I”、“L”平面形状中的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墙体的可延性,与圈梁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约束墙体裂缝的扩展。
3.1.7提高屋面板的整体性。屋面板最好采用现浇板,或在预制屋面板上增加现浇层,使屋面成装配整体式。
3.1.7对于非烧结类块体,预防的主要方法:①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②严格控制含水率;③严格按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④改善砖面造型。如能切实落实这四类措施,在目前大力推广使用墙改材料的今天,灰砂砖还是有广泛的生产和应用潜力的。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应适当增加构造柱或芯柱的数量,缩短墙体长度,减少变形。
3.2砖砌体裂缝的补救治理措施
在发现温度裂缝时,不要急于修复,应观察到裂缝稳定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若发现屋面保温层未达到热工要求和标准时,首先应重新改做屋面保温隔热层,以防止裂缝继续活动。鉴定裂缝的稳定方法是在裂缝内嵌抹水泥浆或贴玻璃纸,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判断确定。对裂缝的处理须从建筑的美观、强度、耐久、使用功能等方面并充分考虑到裂缝形成的机理,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大致有:①裂缝细小,对房屋正常使用影响不大,可暂不处理;②裂缝虽细小,但已造成墙面、屋面、楼面的渗水,或对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保护的需要,可采用嵌补密封或压力灌浆进行处理;③对于裂缝较大、较多又贯穿墙体,不仅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还对房屋的刚度和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或Φ6@500钢筋网片,并用Φ6@500的钢筋穿墙将两钢筋网片拉紧固定后,外抹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以补强加固。
结束语:总之,对于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是一种综和性问题,必须坚持设计和施工合作,做到设计阶段的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尽量杜绝事后加固的被动局面。必须引起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设计应紧密结合现场情况和实际施工条件,施工应尽力保证设计要求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裂缝的产生,从而有效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晓冬.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3.
[2]白玮.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2011
[3]王思柏.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初探[J].建筑•建材•装饰.2017.
[4]段世华.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的原因与防治建议[J].门窗.2017.
论文作者:危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裂缝论文; 砌体论文; 屋面论文; 房屋论文; 结构论文; 应力论文; 建筑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