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掠影论文

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掠影

夯实学术基础,练就过硬本领。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在华北科技学院隆重召开,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在祖国70华诞、华北科技学院建校35周年、主题教育总体部署、巡视整改落实、推动学校转型升级发展改革之际召开的。会议旨在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守办好高等教育初心,提高为应急管理事业构建专家智库、培养人才、提供科技服务履行使命的本领,营造建校35周年的学术氛围。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华北科技学院牵头,常州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联合主办,华北科技学院科技管理处和消防界承办,在行业企业、高校、政府之间召开的一次规模大、层次高的全国性学术盛会。会议设立了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危化品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应急防灾和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及全民应急教育四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学科建设、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一流专业建设专家论证会。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2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5位工程院院士出席会议并作了高端学术报告。会议得到了应急管理部领导、资深院士专家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大力支持。

院士高端讲座引领创新

10月19日上午,在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院士高端讲座,分别由中国工程院范维澄院士、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中国工程院康红普院士进行主题报告。院士报告交流学术思想,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会场人员高举手机不断地拍摄,也在笔记本上仔细记录、圈点标注。

中国工程院范维澄院士以“安全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点滴”为题作了报告,他首先对我国安全发展现状与形式作了分析,指出基本实现了支撑公共安全保障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战略转变的总体目标。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依然严峻,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事故多发频发,仍处于脆弱期、爬坡期、过坎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期。部分高端公共安全装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应对部分重大、复杂的公共安全事件。基于这样的总体安全形式,范维澄院士提出应从风险评估与预防技术、监测预测预警技术、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综合保障技术方面构建公共安全技术体系。并就现今科技助力国内外公共安全发展举例说明,如事件现场处置技术、场所安全保卫技术、智能安全卡口技术等。其中特别提到了正在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此次军运会就采用了大规模疏散模拟技术,预先分析场馆布局隐患,查找场馆人群聚集风险点,制定分流引导策略,优化场馆安保方案,服务军运会安全保障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范维澄院士提出要发展国家安全智库,并提及了学科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方式、毕业输送等一系列构想。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陈涛以“城市安全发展支撑技术与应用”为题作了汇报。在报告中,陈教授特别提到,现在城市非常脆弱,一系列安全生产事故正威胁着城市的发展,如不同程度火灾的发生,而相当一部分火灾是建筑设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的。继而他通过几个典型火灾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消防栓打不开、形同虚设,现有的物业、业主都不负责任,存在管理等真空地带;消防设施维保质量缺乏监督,缺乏日常维保,事后篡改协议逃避责任是其症结所在。深究其原因,是监管部门“管不过来”,业主单位“不会管”,服务单位“负不起责”。即业主缺少专业化能力,政府监管和所有的第三方服务均没有对甲方的安全损失负责,致使安全管理措施流于形式。基于这种情况,亟需构建消防安全管理新业态。对此,陈教授提出了提供消防维保,消防检测,培训、疏散演练,7x 24小时消防设施运行检测,7x 24小时消防设施运行维护,值守、报警,第一响应处置以及火灾损失赔偿兜底等服务的全链条托管式服务。从平台、服务机构群、业主单位三方出发,打造消费、服务安全管理闭环。业主单位从平台购买托管式服务,服务机构群在线下为平台提供服务力量,业主单位再对服务机构群进行服务评价;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平台对业主进行线上服务和损失赔付,服务机构群再对业主单位进行各环节的线下服务,平台同时对服务机构群的服务质量进行控制。这样打造一条全链条托管赔付兜底模式,可以倒逼服务的主动性。这其实是在监管单位(消防管理部门)、社会单位之间打造了一个智慧消防一体化托管服务平台,而这一平台正是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

范维澄院士

彭苏萍院士

武强院士

康红普院士

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以“矿山技术与城市建设技术融合——构筑城市地下空间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为题作了报告。他表示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潜力巨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起步晚但发展迅猛,只是还面临着火灾、爆炸事故、水灾、施工事故与空气污染等严重的灾害事故,安全形式严峻。彭苏萍院士提出将部分矿山技术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并讲述了城市地下管道全空间智能检测装备及技术、城市地下空间紧急避险系统、城市地下空间粉尘防治、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加固融沉注浆技术、城市地下空间智慧综合管廊系统几个应用实例。最后,他总结,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取得了试探性和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整个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孤立、脆弱,亟需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构筑。

除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之外,施工技术的安全检查很容易被忽视,导致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未能及时发现施工技术的缺陷,不仅不利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而且还给施工项目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整个项目的顺利开展。

“七零三”,在十四团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每一个生活在此军垦人的魂之归处,在这块被浓密的胡杨林覆盖的地块上,一块块开裂的胡杨木板、一节节水泥残柱散落其中,但更多的还是一个个隆起的土丘,唯有胡杨作伴,“这下面有十四团已故的政委、团长、营长、连长、排长,还有普通战士,在地底下,他们的编制也是完整的”,在此执行守墓任务的李栓柱讲道。

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以“我国能源形式初步分析与对策”作了报告。武院士指出我国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的损毁压力,提出从开源、节流及打造主体能源来解决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他表示,开源,即要扩大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等非常规天然气等地面开发和井下抽采;加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加大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燃料电池发电;未来商业开发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干热岩等;人造太阳(热核聚变实验)。节流,即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单位GDP能耗降低;占20%左右的建筑物供暖制冷高品位能耗可用地热能;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打造主体能源也就是煤炭工业的升级版,对于解决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专家学者深入探讨驱动发展

陈教授在报告最后表示,安全科技、信息科技、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科技以及新型的商业模式的高速发展,相互融合,为智慧安全城市创造颠覆性的发展已经做好了物质和精神准备,新的革命已经悄然开始!

《中国经济周刊》:最符合“共享出行”本质的顺风车业务今年在国内遇到不小的挫折,一些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被认为越来越像传统的出租车公司。是不是有一些领域注定无法适应开放式的合作模式,无法享受网络协同的红利?

老贾看到钱币之后,依旧面无表情。虽然手上又是摸又是掂量,但是脸上却纹丝不动,孟导看不出老贾的意思,心里焦躁得不行,只得离开座位绕着老贾和他的那盒子钱踱起步来,不时还偷偷观察老贾的神色。过了好一阵子,老贾才把目光从这盒子钱上移开,陷入了短暂的思考。孟导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气氛,看老贾一闲下来马上就问如何,急切的心情可以赶上产房外新生儿的父亲了。

中国工程院康红普院士的报告题目是“煤矿顶板灾害及控制技术”。康院士主要介绍了煤矿顶板灾害的类型及控制技术,提出煤矿安全形式依然严峻,要对相关研究加大力度,针对典型顶板灾害类型,分析顶板灾害前兆特征信息,实现采场顶板灾害的时实预警、智能决策与控制。

华北科技学院校长张瑞新针对“聚焦应急管理需求,推动科技创新教培一体”的主题作了报告。张校长首先提出“为什么要转型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他从华北科技学院的成立目的以及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指出作为国家部委直属高校,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办学特色鲜明,煤矿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全国前列,安全培训成效显著等,基于这些发展优势,在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大力发展应急事业之际,要强化内涵建设,把打造服务支撑应急管理事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创新高地、教育培训高地作为华科的初心和使命。其次他分析了转型发展的思路,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转型方向、定位和目标等角度,指出要聚焦应急管理事业的需要,进一步凝练和强化科技创新、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加强与国内外有共同发展需求的大学科研院所和先进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协作,实现“借船出海”,逐步建成教育、科研、培训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大学和教育培训基地。

下午继续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由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郭超校长主持。华北科技学院校长张瑞新,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陈涛,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王三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副总经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王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巡视员、教授王大为,挪威杰斯康首席培训总监弗兰兹.扎德拉维奇,应急管理部通信信息中心处长刘永强,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盛初,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顾问、教授刘潜分别作主题报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应急管理问题,积极探讨相关行业的新动态、新发展以及个人新见解,牢牢吸引着听众的目光,使会场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氛围。

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王三明以“安全科技与产业化路径”为题作了报告。王三明董事长在报告中讲到现在论文成果在企业应用不超过10%,理论知识并未很好地服务于安全生产,所以他主张把SCI论文推广到企业。在这之中,王三明董事长讲到了自身经历。在2003年,他两边同时进行科研和产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在多年科研和行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他提出安全产业是产品+技术+服务。在安全科技产业化认知体系中,他讲了安全生产“黑天鹅”事件,即突发重大事故:企业负责人被问责或刑责,企业重大财产损失,企业重大经营中断或倒闭。而这源于四个原因:(一)认不清。认不清风险平时安全监理工作表面多于实质。(二)想不到。看似不危险,却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三)管不到。有制度,没落实;有责任,没考核;上级/领导重视,下级/员工轻视。(四)治不到。有管理,无投入;有人防,无技防;有动作,无体系。关于如何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等行业问题,王三明董事长提出要遵循点、线、面三位一体化与城市、园区、企业一体化的总体思想和体系,研发分类辨识和定量评估分级为核心的风险辨识与评估分级系统,建立行业云平台。而解决“管不到”“治不到”等行业问题,则要研发和制造监测、监控、预警、执法、巡查、应急等功能的高科技装备,提高本质安全化水平,减少人员暴露危险几率。

挪威杰斯康首席培训总监弗兰兹.扎德拉维奇的报告主题是“气体爆炸的机理”。他在报告中通过事故树的思维导图,展示了可燃气体、蒸气或液体的泄漏和扩散,在未点燃、立即点火和延迟点火三种情况下,分析它们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未点燃时,泄漏和扩散气体可能夹杂有毒气体,使人窒息;立即点火后,会出现喷射火和池火,继而产生产生热量和烟气,伴随有毒物质,升级后会造成结构损坏,出现闪火;而延迟点火则造成气体、蒸气云或喷雾爆炸,出现压力升高,气流膨胀,爆炸波,升级后仍然造成结构损坏。这其中,在立即点火和延迟点火之间会出现一个中间场景。随后,他还提到了气体爆炸-Schelkin激励效应,即爆炸引起的流动和燃烧的正激励机理。气体燃烧发生后,温度上升,压力增加,同时出现膨胀,继而导致流体相互作用,形成湍流,再次燃烧,形成一个循环机制。在报告中,扎德拉维奇总监通过短视频演示了爆燃转轰燃、密闭环境中的爆炸等现象,加强了观众对几种爆炸现象的理解。

会议最后,已是耄耋之年的刘潜教授作了“对我国开创安全科学的回顾与现实问题思考”的学术报告,回顾了我国安全科学与学科历史,表达了自己的期冀,在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大会学术报告一直持续到18:40,仍然座无虚席。

20日,四个分会场累计作报告专家50多位,他们集专业理论知识、科研与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于一体,为行业带来了一场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学术盛宴。

此次学术研讨会围绕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发展事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内容丰富,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无疑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此处由于篇幅限制,呈现和摘录的内容尚不足以达到各专家学者报告内容的十中之一,他们精彩纷呈的观点和独到的思考虽无法更多地展现给读者,但其已在悄然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在实践中驱动着安全科学和应急管理的深刻变革。

心脏瓣膜二尖瓣位于左房室口周缘,与乳头肌相连,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心室血液的正常循环,防止左心室血液回流[6]。瓣叶、瓣环、乳头肌或左心室中任何一个部分出现结构改变,均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7-8]。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单纯的CABG治疗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有利于改善左心室体积。而对于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通常需要行CABG联合MVR治疗[9-10]。

(文/孙守琴)

标签:;  ;  ;  ;  ;  ;  ;  

第三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掠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