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鹏刘明刚付吉全李秀芹刘宇松
(鸡西市传染病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慢性丙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短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而研究组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派罗欣)+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LT正常率、AST正常率、HCV-R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慢性丙肝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1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202-02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则极易进展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经多年临床研究显示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但不管普通干扰素还是长效干扰素,皆无法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为了进一步分析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80例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接诊的慢性丙肝患者,入院后皆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随机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0~59岁,均值37.8±2.4岁;病程1~6年,均值2.1±0.6年。研究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均值38.2±2.1岁;病程1~5年,均值2.3±0.8年。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普通短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具体为干扰素α-2b(安福隆)300或50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同时予以300mg利巴韦林口服(3次/d)。
1.2.2研究组:本组患者采取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具体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派罗欣)135或180μg皮下注射(一周1次),同时予以300mg利巴韦林口服(3次/d)。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其中临床效果以ALT正常率、AST正常率及HCV-RNA转阴率评估,而不良反应则包括外周血低下、流感样症状、甲状腺功能异常、神经精神症状、消化道症状及皮疹等。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统计学软件SPP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ALT正常率、AST正常率及HCV-RNA转阴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两组不良反应皆予以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并未影响治疗。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3.讨论
慢性丙肝属于常见疾病,抗病毒治疗属于常用疗法,目前已经证实采取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可以作为抗病毒治疗首选疗法。本次研究经过临床实践也证实了该结论,针对80例慢性丙肝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对照组采取普通短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而研究组采取长效干扰素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ALT正常率、AST正常率及HCV-RNA转阴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0%,而对照组则为65.00%,研究组明显更低。
派罗欣是短效干扰素与聚乙二醇蛋白修饰剂结合而来,可维持结构完整,避免蛋白酶分解,增强短效干扰素分子大小与分子量[3],皮注后吸收时间更长,代谢则减缓,对病毒有效抑制作用可延长至一周,而且分解代谢在肝脏,从而提高丙肝治疗效果。但是,我们应注意的是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依旧难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为此必须对这些不良反应进行处理。流感样症状比较常见,包括发热、关节酸痛或肌肉酸痛等,要求应及时和患者交流沟通,告知他们切勿惊慌,属于正常药物反应,随治疗应答或时间延长会减轻或消失,同时叮嘱他们多休息,出现高热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多饮水及保持乐观情绪等,此外有研究显示在注射干扰素同时予以对乙酰氨基酚可显著减轻关节痛、头痛及发热等。外周血低下也比较常见,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往往成为患者无法坚持治疗的首要原因,为此要密切对中性粒细胞降幅进行观察,若过快或幅度过大则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同时可根据医嘱予以注射150μg人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处理,并做好宣教与心理疏导。甲状腺功能异常并不多见,如出现心悸、头晕及乏力等,可考虑为该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而护理人员要做好宣教,告知患者不要激动,应沉着与冷静配合治疗,此外建议治疗前、中、后都要加强患者甲状腺功能监测,并对治疗中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为功能低下则及时采取甲状腺素替代,若为功能亢进则应请内分泌科医师会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处理。此外,同类研究中还出现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等,出现后应做好宣教与心理疏导,而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要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以清淡与易于消化饮食为主;神经精神症状主要有血管神经病、感觉神经病及自身免疫性神经病等,一般停用干扰素后便可消失或缓解,若比较严重则可采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处理。
综上,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慢性丙肝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郭力红,张岁,刘静等.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1治疗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08-2410.
[2]张艳,沈轶群.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1):1096-1098.
[3]李颖仪.丙肝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应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4):188-188.
论文作者:曲鹏刘明刚付吉全李秀芹刘宇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
标签:干扰素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丙肝论文; 抗病毒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