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以及技术也逐渐的使用到了建筑行业中,并有效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建筑工程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设计就是一种新时期环境下的施工设计技术,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下面,本文就针对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并为加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
前言: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是越来越关注,这就对建筑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建筑工程的耐久性是其重要的质量体现,想要实现建筑工程良好的耐久性就需要对其混凝土结构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并对其采取相应的耐久性加强措施,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1.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
1.1地基基础设计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程度的沉降量,因此,这就需要对其地基基础进行有效的基础设计,根据其实际不同的沉降量情况所选取处理的方式也不同。对于沉降量比较小的建筑工程来说,可以采用褥垫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在其地下层与持力层建筑物地带发生沉降的过程中,其混凝土保护层可以起到一定的承担相应应力的作用,其对天然地基也产生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一些地基情况比较复杂、地下水环境变化比较大的情况,就需要根据其不同时期可能造成地基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来进行相应的底板防水设计,这也是其地基基础设计中的难点,因为在地下室环境中,其承台的形式是比较复杂的,同时其基槽的地膜形状也比较多变,这就增加了防水设计的难度[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结构构造设计
结构构造设计是耐久性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重点,对于结构构造设计来说,一定要区别开普通的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进而根据不同的建筑工程侵蚀环境和使用的年限来进行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一般控制在20-70mm的范围内,对于混凝土构件处在恶劣的腐蚀环境的情况下,就需要其控制应力的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另外,还需要保证构件的表面简洁,这样可以有利于其有效的进行排水,防止积水情况的发生,其室外的构件还应该设置相应的滴水沟,对其接缝处的构造也要谨慎处理,建筑屋面的面层和混凝土的顶板之间要设置相应的防水层,避免其产生积水,对于处于严重化学环境下的构件,还需要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防腐面层的浸涂。
1.3裂缝宽度的设计
在混凝土构件的使用中,由于其需要承受到一定程度的负荷,因此,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裂缝情况,这些裂缝情况的出现如果超过其构件的承受范围,对其构件的耐久性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就需要对其构件的裂缝宽度进行限制和控制。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也给出了很多不同环境下的构件裂缝宽度的要求,对于一类环境下预应力的混凝土屋面梁、屋架、托梁、屋面板以及楼板来说,需要其按照相应的二级裂缝控制限制的等级来进行验算,对于一类和二类的环境条件下的构件来说,对其预应力的混凝土吊车梁还要做疲劳验算,其裂缝的限制要按照一级的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2]。
2.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
2.1防止混凝土的碳化
防止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是保证建筑工程耐久性的重要的内容,混凝土碳化直接就反应到其结构的性能,因此,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做好混凝土的防碳化,或者减弱其碳化发生的影响。对于混凝土的防碳化来说,可以选择在其表面进行刷粘度低、渗透性比较好的涂层,从而形成相应的保护层,其渗透到结构的内部还能有效的实现对结构内小型缝隙的封堵作用,从而保证整个结构更加紧密严实,呈现出一种更加牢固的状态,这样对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也起到了延长的效果。
2.2做好环境因素的控制
混凝土结构一般容易受到其自然环境以及材料的影响,想要实现其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就需要做好环境因素的控制。对于环境因素的控制来说,需要其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合理的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选择,对其使用中的积水要保证能够及时的进行排除,并对其区间产生的水汽凝聚情况进行规避,如果是在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就需要尽量保证混凝土结构型号的简洁,一般不选择使用薄腹或者薄壁的混凝土结构类型,并尽量降低棱角和表面积裸露的程度,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捣振以及养护的效率[3]。
2.3做好混凝土结构的防腐措施
混凝土结构的防腐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必要措施,对于混凝土结构的防腐措施来说,有传统防腐手段以及现代新型的防腐手段,传统的防腐手段主要包括使用混凝土的耐蚀剂、涂抹防腐材料以及使用CPF来浇筑混凝土等,这都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混凝土结构表现的耐蚀性,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将氯离子的扩散系数以及其浓度都能够有效的降低,现代新型防腐手段主要有对钢筋进行阴极保护或者使用相应的环氧土层的钢筋材料等,都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具有帮助作用。
2.4加强施工中的管理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其施工制作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其施工中的管理,做好对混凝土的振捣以及养护工作,从而来提高混凝土的表面密实度,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在进行施工前,要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配合比试配,进而分析其最优的配合比,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还要注意进行浇筑方案的预定,严格选择其施工缝,避免冷缝情况的出现,同时浇筑完成后要进行仔细的抹平,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水灰比。
结语: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实现耐久性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就需要对影响其结构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进行合理有效的方案设计,这也是建筑企业发展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严力锋. 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J]. 中国建材科技,2015(s2):39-39.
[2]徐骞. 浅谈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J]. 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033-00033.
[3]张文贵. 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剖析[J]. 工程技术:全文版:00008-00008.
论文作者:钟家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耐久性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对其论文; 构件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