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的兴起、特点及发展趋势_小额信贷论文

小额信贷的兴起、特点及发展趋势_小额信贷论文

小额信贷的兴起、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额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信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74年,孟加拉国齐塔恭大学的一个叫默罕莫德·育那斯的经济学家,他以高于当时银行利息、低于当时高利贷利息的利率借出30—42美元给不同的竹蓝编织者用于购买竹子。他说:“我看到了孟加拉人民是如此地为生活所困,而他们微薄的所得又往往被高利贷者所赚取,这使我深深感到我所讲授的经济学一定是出了严重的问题。”他于1982年组织了第一个孟加拉乡村银行,旨在为农村人提供借贷服务,现在已经发展到每月为孟加拉国6.8万个村子中的2.2万个村子的180 万个贫困农户提供3000万美元的借贷系统。

在世界范围内,与此相同的信贷业务迅速扩展到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现在在发展中国家范围内,已经有近1600万人正使用着25亿美元的小额信贷,而且还在呈扩展的趋势。这些小额信贷的还款率都在98%以上,它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反贫困运动中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在中国,从1988年开始,国际卡尔组织在云南、贵州开展了以发展畜牧业为主的小额信贷试验。1992年,香港乐施会把这个试验扩展到云南、贵州、广西的6个县近6万人口。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学者们严格按照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式,第一次在河北省的虞县开始了试验。与此同时,UNDP以及来自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也在中国的各地开始了试验。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有10个省区开始了推广工作,小额信贷在扶贫决策中正日益成为一项战略措施。

总结国内外的这些不同的试验,尤其是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实践,它具有以下特点:

1.贷款数额小,贷款周期短。 每个农户每次得到的贷款在 100 —1000元人民币之间,还款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内。因为小额信贷对贫困农村的一个分析就是:贫困农户之所以贫困,就是因为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关键点之一就是注入资金,而这个资金数额并不是很大。比如,缺钱买化肥、良种,或者缺钱买一个小猪等,一般就是300—500元。况且长期以来,贫困农户都是手里缺钱,甚至长期没有机会尝试各种投资活动,所以即使你给他们很多钱,他们不一定能用好,甚至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另外,贫困农户需要的这些少量的钱,其使用期限一般都不是很长,他们经常是在种植的季节需要钱,收获季节就可以归还,比如,每年的3—4月份买化肥,10—11月份秋收后就可以归还,或者春天的时候买一个小猪催肥10个月后就能出售。所以,传统的那种把很多扶贫资金贷给重点户和示范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且那种认为贫困农户太穷、贷款周期需要很长的分析也是片面的。

2.联户贷款,联户担保,小组内按顺序在不同时间得到贷款。就是要求贷款者几户(一般是5户)组成贷款小组, 小组共同担保(就是一旦小组内的一户不能按时归还贷款,其他几户有义务帮他还款),小组内将讨论一个顺序使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时间得到贷款。也就是在第一户农户开始第一次还款的时候,第二户农户才能得到贷款,这种担保制度的根据是:1) 贫困农户单家独户基本上不能从现存的农行和信用社得到贷款,因为这些贫困农户一是没有财产可以用作贷款抵押,二是长期拖欠信用社的贷款。所以如果新的信贷形式仍然需要提供担保的话,那么,贫困农户仍然得不到贷款,而联户担保则只需要5 户农户自愿地组织在一起就可以得到贷款。2)相信贫困农户的信誉。 传统的偏激的观点认为贫困农户是又穷又懒又没有信誉,而且长期以来在我国都是把扶贫作为一种救济和施舍,甚至认为扶贫是政府的事,所以贫困地区的人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而小额贷款则相信,贫困农户虽然在物质上很贫困,但他们同样有信誉,有责任心,甚至比富人更强。因为他们贫困,所以他们对来自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更敏感,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会,而只有那些见惯、吃惯、要惯的人,才会对别人的帮助显得漠不关心。3 )相信来自社区内部的监督和压力比任何外部的要强。我们平时的扶贫和发展项目,都是由各级政府负责来实施和监督,而且往往是上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政府官员监督农户,总之是来自项目区外部的人监督项目区内部的人,而来自项目区外部的人由于对项目区的情况不太熟悉,不太理解,况且他们不是长期呆在项目区,所以这种监督是软弱无力的。而小额信贷的联户担保,则是把监督的权力交给农户自己,让他们自己来决定贷款应该给谁?给多少?做什么?这样的监督才具有实质意义。同时,联户担保还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每个贷款者都产生一种“不能难为自己的乡亲”的感觉。

3.还款周期短,还款次数多。一般是每星期还款一次,每笔贷款分多次还清。小额信贷的这一措施也是基于两种考虑:一是认为穷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往往都是关注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他们无法承担长期投资所形成的时间等待和风险。即使没有风险,但他们还是没有时间来等待,比如林业投资,尽管他们知道,甚至政府也承诺某个林产品在未来20年会有较好的收益,富裕的人可以用自己的积累甚至用贷款来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收入,而贫困农户却由于经济的窘迫而宁愿追求“眼前一朵普通的花”,而忽视了“未来的玫瑰园”。这是一般穷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但传统的观点却认为;贫困农户是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只愿做吹糠见米的事。小额信贷则相反,它从一开始就接受贫困农户只愿意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这一现实,并且提供周期很短的贷款,一般来说,贷款周期最长一年,平均半年,最短一个星期。二是认为贫困农户相对来说是缺大钱而不是缺小钱。也就是说,你要叫一个贫困农户一下拿出1000元,即使3—5年,也是一个很困难的事,但如果你要他在一个星期之内拿出30元钱,这往往是可能的。比如在一般贫困地区都存在着临时打工的习惯,一般价格是10—15元一天并供吃供住,他们极有可能在一个星期之内筹集到30元钱。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许多贫困地区,农户之所以贫困,有一个普遍的简单的原因,那就是缺200—1000元钱来买化肥,由于没有化肥, 当年的粮食产量就只及正常年份的一半,所以粮食不够吃。或者由于缺钱,贫困农户只有去向高利贷者贷款来买化肥,而年利率100%—200%的高利率又往往使贫困农户陷入高利贷的恶性循环之中,贫困农户仍然缺粮。农户解决缺粮有很多办法,向亲戚借或者继续向高利贷者借,这是贫困农户最容易想到的两种办法。但两种办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办法的局限性是如果年年向亲戚借,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况且如果你只有穷亲戚,则连借的门路都没有了;第二种办法看起来很容易,而且随时都能借到,但不是每个贫困农户都愿意并冒这个风险,因为买化肥借高利贷,它毕竟是一种生产行为,能够得到回报,而吃粮也靠借高利贷,如果再碰上自然灾害,贫困农户会背上债务并陷入赤贫之中。所以贫困农户解决缺粮的普遍出路还在于打短工,比如,帮别人做一个星期工,再用工钱来买粮食;背一天煤,得到10—15元的工钱,甚至从山上把柴和木材背到集市上,换成粮食后再背回家。所以在许多贫困地区,人们会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在每年的春耕和秋收时节,贫困农户放着自己田里的活不干而到富裕的人家去帮工,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富裕的人家才需要劳动力,贫困农户也才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就业的机会。贫困农户自己不仅错过了季节,而且加上没有化肥和高利贷,实际上是雪上加霜。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规律,那就是贫困农户需要一次性的投资,但一次性地偿还有困难,可以多次小额地偿还。小额信贷多次偿还的要求,正是从贫困农村的这一重要现实出发而设计的。

4.定时小组会议。每星期还款一次,也就是开小组会议的时候。小组会议的内容是交流还款经验,讨论困难和问题,同时是贷款小组成员社交的机会。小组会议的制度也是从贫困农村的现实需要出发而制定的。我国农村自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有两个现象:一是原来的集体投入、统一生产变成了农户单家独户的行为,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二是村组级织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一些涉及到集体或者共同利益的事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淡忘。比如砍伐森林或者毁林开荒,并不是农户不知道森林的重要性,而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来管理,所以你砍我也砍,不砍白不砍,而且生怕砍少了自己吃亏。还有道路、水库、沟渠等公路设施,基本上是处于你不管、我也不管,或者是国家拿钱、付我工钱我才管的境地。小额信贷所倡导的每星期一次的小组会议,其功能一是互相鼓励和监督还款;二是互相交流还款的经验,如果遇到有一户不能还款的情况,其他的农户可以共同讨论,帮他出主意、想办法,改变了农户单独进行生产决策的局限性;三是满足了农户社交的需要;四是可以在农村中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大家都讨论小额信贷,使用好小额贷款,并以按期归还小额信贷为荣,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小额信贷组织到一起,就会开始讨论一些社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开始寻求一些需要共同组织起来才能做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所产生的不足。

5.小额信贷的参与者要有第一、第二收入来源,哪怕是少量的。这就是说,当贫困农户使用小额信贷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时,不可能在一星期后就产生收入,农户必须有足够的短期产品可以出售或有短期就业机会。小额信贷的实质之一就是要求贫困农户把平时看来不起眼的小钱积攒起来变成大钱。从一个不起眼的项目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脱贫,并使贫困农户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计划和预算。比如,对于一个家产不到100元的贫困家庭来说,要立刻借到1000元钱买一头牛,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使用小额信贷150元买一头母猪,然后用50 元钱买一些小鸡,以短养长,逐步归还,1—2个生产周期之后,这个农户就可能买得起一头牛。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它是小额信贷区别于我们传统的扶贫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的扶贫方法往往更多地强调大项目,强调通过所谓的龙头项目和重点项目来帮助千家万户的脱贫,很少考虑让贫困农户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来走自己的脱贫之路。

6.小额信贷的实践需要集中连片和形成一定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降低成本,使信贷机构能够自负盈亏,创造利润并持续地运转下去。小额信贷本身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宗旨不仅是为了向人们证明小额信贷是一种成功的扶贫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坚信:扶贫不是单纯的政治任务,它实际是一个经济的开发过程,必须是有利可图,才会有持续性。所以它从一开始就强调规模性,强调建立一个独立的信贷机构来实施。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在贫困农村开展信贷工作的机构,它必须通过尽可能高的贷款回收率来支持机构的运转并且还要盈利,而不是象传统的扶贫方法那样,为了实施某一种方法,就又新成立一个机构。新增加一些拿财政工资的人员,这里且不说会增加财政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拿财政工资的人和机构去实施项目,缺乏自负盈亏的压力,其结果必然是要失败的。

7.小额信贷的使用者要有一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环境。因为小额信贷的使用者首先得到的是发展资金和小组内的相互鼓励,至于用这些资金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外部条件是什么,则取决于信贷者本身的判断。所以,获得信贷者最终能否发展,还取决于自身的发展能力以及外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小额信贷只是众多的扶贫方法之一,其主要的功能只在于提供资金,至于拿到资金后,贫困农户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还是农户自己要考虑的,而更重要的还有外部环境的支持,比如一个畜牧业项目,小额信贷只要提供了一种启动资金,而如果没有建立一个社区共有的防疫体系和培训疾病治疗技术,那小额信贷的成果往往会付诸东流。这一点也正是小额信贷的缺陷,因为它主要是关注资金的流动。

8.小额信贷往往以妇女为主要对象。这当然不是排除男人的参与,只是强调妇女作为主要的牵头者。小额信贷的理论认为,贫困地区的妇女有几个特点:第一,妇女对家庭的责任感普遍高于男性,妇女往往更关注家庭的发展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所以在喝酒、赌博等现象上,女性少于男性。第二,一般的农村妇女比男性更具有计划性,因为“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家庭的传统,女性从事更多的家务劳动,呆在家里的时间更长,而且长期以来贫困的生活迫使他们学会了节俭和计划。第三,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愿意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养个母鸡,种点蔬菜,栽几棵果树,这在男性看来是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的,但恰恰又是任何一个贫困家庭起步的基础。

9.小额信贷最有效、最适应的地区是资金成为发展的“瓶颈”,高利贷盛行的地区,而不是那些环境、气候恶劣或没有生产门路的地区。如前所说,小额信贷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信贷,并不是扶贫的灵丹妙药,它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现在需要扶贫攻坚的地区其条件是千差万别的,一些已经丧失了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气候、土地资源等成为主要的障碍因素,小额信贷也会显得无能为力。

10.小额信贷的作用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 小额信贷的贷款、还款和担保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其基本作用就是把贫困农户组织起来,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他们每一次的小组会议,除了发生借款和贷款的行为之外,他们还互相讨论还款的来源,共同计划今后的活动,互相鼓励,互相监督,这样一些活动,其功能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小额信贷的实践已经引起了以下各个方面的革命性的变化:第一,小额信贷冲击了现存的银行制度的各个方面,比如富不贷穷、贷工不代农、贷款回收率低等。在这些方面,小额信贷都给出了恰恰相反的成功的答案。第二,小额信贷为穷人正了名。传统的观点认为穷人是没有信誉、没有能力的,因此不能与穷人打交道。小额信贷的实践则证明,穷人是有能力的,有信誉的,与富人相比,穷人只是缺少发展机会。第三,小额信贷实际上是把农村和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了。小额信贷在贷款活动中,通过组建小组、中心组,通过小组会议、中心组会议,形成了一种以经济力量为杠杆的社区内部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第四,成功的小额信贷会在农村重塑一种金融机构,这将会引起一些人们现在还难于预料的变化和影响。

小额信贷在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其发展情形呈现以下几种趋势:第一,小额信贷已经从以非政府机构为主来实施逐步转变为以政府机构为主来实施。过去,小额信贷主要是由国际上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来倡导和实施的,到了现在,我国已经在5个省的近60 个县由政府投资开始试验了小额信贷,今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第二,小额信贷正在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之路。小额信贷开始之初,着重证明了穷人有信誉、有能力,甚至还款率比富人还高。随着实践的日益深入,小额信贷开始强调规模化,强调独立核算,强调采用市场利率,在管理上强调成为一个有活力的经济实体。第三,围绕小额信贷的合法化问题,将会给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提出新的挑战。小额信贷的所有权问题、活动范围、贷款利率、储蓄制度等,都与现存的农村金融制度有所不同,随着小额信贷实践的深入,农村金融改革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标签:;  ;  ;  ;  

小额信贷的兴起、特点及发展趋势_小额信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