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盟成立看非洲应对全球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新世纪,全球化是非洲面临的重大而严峻的挑战。非洲国家的领导人越来越认识到,非洲决不能无所作为,应奋起寻求应对之策。非洲联盟(非盟)的成立,就是非洲国家采取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举措。
联合自强,实行更高程度的一体化
运用非洲一体化来应对全球化,是非洲国家早就具有的共识和首要的抉择。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始展现时,一些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就发出了加紧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呼吁并付诸实际行动。而1991年6月《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的签订,是非洲经济一体化道路上新的里程碑。
非洲一体化贯穿着联合自强的精神。联合自强的基本内涵是,加强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发挥非洲整体力量,解决非洲自身问题和应对世界问题,实现非洲振兴。在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以后,泛非主义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正是在泛非主义指引下,非洲国家结束了集团对立,于1963年成立了非洲统一组织(非统)。非统凝聚着非洲国家和人民团结、合作和统一的愿望,从此,非洲人民有了自己的统一组织,非洲一体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上世纪70年代,非洲国家进一步提出了集体自力更生和自强自立地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并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建立区域经济组织和实现经济一体化予以贯彻;80年代,制定了全面贯彻这一方针的《拉各斯行动计划》;90年代,又签订了《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及建立非统预防、处理和解决非洲内部冲突的机制,等等。这些无不是联合自强精神的体现和发展。可见,非洲一体化在非洲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同非洲的革命传统一脉相承,是非洲人民的共同愿望和长期奋斗目标。
在迈向21世纪的历史时刻,面对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加剧和非洲被“边缘化”的趋势不断发展,非洲国家和人民联合自强、加紧推动一体化的意识更加强烈,急盼重振泛非精神,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正是在时代的呼唤下,非盟终于应运而生。
非盟的成立是新世纪非洲一体化的集中体现,并且表明非洲在向更高程度的一体化方向迈进。非盟自1999年非统通过《苏尔特宣言》决定建立,经过积极筹备和一年的过渡期,于2002年7月9日正式成立和开始运作。非盟取代了非统,是后者的继承和发展。非统为非盟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非统是单一的政治组织,非盟则是统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政治实体。非盟首任主席、南非总统姆贝基在谈到非盟的宗旨和任务时强调,非盟的任务首先是实现非洲国家和非洲人民之间的团结、稳定与通力合作,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加快非洲大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非洲文化的集体行动以及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其次是发展非洲国家之间各个层次的新型伙伴关系,动员各个国家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实现非洲大陆的繁荣富强。与非盟的性质相适应,非盟在组织机构上比非统也有很大发展。据报道,非盟要建立17个不同职能的组织。除了决策机构联盟大会、执行机构部长理事会起秘书处作用处理日常事务的非盟委员会以及由大使组成的常设代表委员会外,还要陆续建立立法机构泛非议会、司法机构非洲最高法院,以及和平与安全理事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理事会,还有非洲中央银行、非洲货币基金组织、非洲投资银行等一系列财政机构和专门组织。这些情况表明,非盟比非统显然大大扩展了职能和活动范围,非洲一体化进入更高、更深和更广的层次。
非盟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它是在总结非洲经验的基础上,由非洲人自己创建的。非盟是继欧盟之后世界上第二个重要的国家间联盟,它虽然借鉴了欧盟的经验,但是并没有照搬。“非洲人民开始用自己的腿站立起来,开始用自己谱写的乐曲‘跳舞’”。这正是联合自强精神的实质所在,顺应了新世纪非洲大陆一体化发展的潮流。
大力推动“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
应对全球化,经济是根本。只有把经济搞上去,非洲才能真正摆脱在全球化中的不利处境,做到趋利避害。非洲国家独立以来,从长期的经验教训中,越来越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特别是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经济。几十年间,非洲国家制定过各种各样的关于国家、地区以至整个非洲的经济发展计划,但是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外,总的来说,效果都不理想。“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非洲计划”)则是最新的全非洲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它是新世纪根据全球化形势的发展而制定的。概括地说,它是非洲国家贯彻联合自强精神共同提出的21世纪非洲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南非总统姆贝基于1997年提出“非洲复兴”的口号和目标,得到许多非洲国家的响应。随后,姆贝基、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和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共同提出“非洲复兴千年伙伴计划”;塞内加尔总统瓦德提出“欧米加计划”。2001年7月,非统第37届首脑会议将这两个计划合并,成为“非洲新倡议”。同年10月,正式定名为“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2002年7月,非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大会成立暨第一届会议发表了关于贯彻执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宣言,将该计划纳入非盟的框架之内,积极推动其实施。上述过程表明,“非洲计划”的产生经过了非洲国家领导人的认真思考和比较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因而备受非洲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这个计划与以往计划的一个不同之点在于突出强调“以我为主”的思想。计划要求建立“非洲和国际社会特别是高度工业化国家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以克服经历几世纪不平等关系而大大加深的发展差距”。这种“新型伙伴关系”就“新”在西方国家和非洲国家处于真正平等的地位,尊重非洲人的意愿和选择。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确立这一指导思想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非洲计划”的长远战略目标是:促进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消除非洲贫困;防止非洲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从而,“使非洲人民和非洲大陆摆脱不发达的灾难和被全球化世界排除在外”。具体目标主要是:在今后15年内,实现非洲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到2015年,将非洲贫穷人口减少一半。
“非洲计划”列举的优先发展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铁路和联接相邻国家的动力系统;信息和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着重在健康和教育,包括技能培训;农业;生产和出口多样化,特别要开拓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生态环境保护。上述优先发展领域,无一不是当前非洲经济发展以至整个非洲前进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属于打基础的问题,也是推动非洲一体化所必需。这说明,计划是相当务实的。非洲国家认识到,从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工作做起,是搞好非洲经济的根本。
但是,在“非洲计划”与全球化关系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争议。一些对“非洲计划”持批评态度的非洲社会团体和人士认为,经济全球化和不受约束的市场力量,会加大贫富差距,对非洲有害无益,而“非洲计划”不适当地寻求将非洲经济整合到这种世界秩序中去;“非洲计划”强调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其核心是在奉行一种“新自由”(neo—
liberal)经济政策框架,实际上是重复过去的“经济结构调整方案”而无视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对“非洲计划”持正面意见的人士则认为,“非洲计划”固然企求将非洲经济更大程度地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但同时也包含若干不同于结构调整方案的因素,例如强调国家在建设道路、电网及其他基础设施中的作用,实行工农业产品多样化,推行非洲的地区一体化,等等。还要求发达国家也要进行结构调整,取消对其产品的保护,使发展中国家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得以进入其市场。这些都是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努力维护非洲的团结、和平、稳定与民主
非洲的团结、和平、稳定与民主是非洲经济顺利发展的前提,也是非洲应对全球化的必要条件。战乱频仍、冲突纷争不息、独裁腐败盛行,只能导致经济停滞与破坏、民不聊生、地区合作受阻、外国投资却步,应对全球化又何从谈起?因此,“非洲计划”把和平、安定、民主和良政明确列为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前提条件之一。非洲国家对此深有感受。非统对维护非洲的团结统一、消除战乱、化解国家矛盾等曾做出很大努力,产生良好作用,也总结出宝贵经验。冷战结束后,非洲国家开始依靠自身的集体力量解决内部冲突,取得一定成效。1993年,非统建立了预防、处理和解决非洲内部冲突的机制,并使之日臻完善和有效运转。
非盟继承了非统这一优良传统,并且加以发扬和创新。非盟把维护非洲的团结和稳定作为首要任务。非盟宪章一方面规定了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同时又规定了“非漠视原则”(Principle of non—indifference),即根据非盟首脑会议决定,非盟有权“干预战争罪行、种族灭绝罪行和反人类罪行”。非盟的这一规定,从法律上弥补了非统的不足,是与非统的一个重大区别。在组织体制上,非盟将建立一个和平与安全理事会,由15个非洲国家组成,类似联合国安全理事的职能。最后还将成立一支来自非洲国家军队的常设维和部队,具体负责处理非洲和平与安全事务。这些都是新的创造。这些计划如果完成,非盟的维和功能将大大增强。
在非盟正式成立一年以后,它的第二届首脑会议重申,制止冲突、实现和平是实施“非洲计划”的必要条件和发展非洲经济的必要前提。会议呼吁成员国尽快批准关于成立和平与安全理事会的决定,启动非洲的和平安全机制。新任非盟主席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也说,武装冲突严重阻碍着非洲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是促使非盟的预防和解决冲突机制尽快启动并发挥作用。
正确处理南北关系,加强南南合作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非洲国家的对外关系——南北关系和南南关系,都十分重要。现在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加剧了这一趋势,南北矛盾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南北的联系及相互依赖关系也在加深。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但这将是艰巨和长期的斗争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情况下,非洲国家必须首先正确处理好南北关系:既不依附于发达国家,又积极寻求发达国家的支援,掌握好其中的平衡点。非盟的成立,作为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全洲组织,对此提供了有利条件。非盟推动的“非洲计划”明确提出:非洲国家同西方国家建立真正平等的新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西方国家加强对非洲的官方援助、私人投资、债务减免和扩大非洲对西方市场的出口。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对“非洲计划”都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和评价,表示愿意支持。
在非洲同西方的关系中,美国和法国是两个重要的国家。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拥有雄厚实力的美国,当然是非洲关注的重点。“9·11”事件后,出于反恐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非洲在美国心目中的地位上升。近两年来,美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外交互动相当频繁。2002年2月,布什总统邀请非洲6国总统访美;9月,又在联大期间同非洲11国总统会晤;8~9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非洲,重申美国对“非洲计划”的支持,并加大对非洲的投入。2003年7月,布什访问了非洲塞内加尔、南非、博茨瓦纳、乌干达和尼日利亚5国,这是继5年前克林顿访问非洲后,美国总统又一次非洲之行。总之,布什政府从美国利益和全球战略出发,力图改善和加强同非洲的关系。
非洲在法国对外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法国不仅在殖民地时期统治过众多非洲国家,而且在这些非洲国家独立后继续同它们保持紧密关系,还多次实行直接的军事介入。为加强对非洲的影响并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非洲争夺势力范围,在法国倡议下于1973年举行首届法非首脑会议。当时只有10个法语国家参加,以后参加历届首脑会议的非洲国家不断扩大,并从法语非洲国家向英语、葡萄牙语等非洲国家开放,自1996年起包括了全部非洲国家。
南南关系是非洲国家对外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争取早日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争取在处理南北关系中居于有利地位,发展本国经济,发展中国家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建立自己的各种组织,促进产品贸易互补和技术交流,增加整体竞争实力。非洲国家对此一贯予以高度重视,如积极参加77国集团、不结盟组织的活动,加入一些原料生产国组织等。非盟的成立,显然会对南南合作起到促进作用。
在南南合作中,中非关系至关重要,中非合作堪称典范。发展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立足点。中国一贯重视非洲。新中国诞生和非洲国家独立以来,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和深化,领导人互访频繁。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平等互信、互利合作。在经贸等领域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形式多样;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密切磋商。2000年10月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及其通过的《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是中非关系史上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创举,为中非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勾画了新的蓝图。作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的后续行动,中国在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和增加对非贸易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第2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即将举行。中国热情肯定和坚决支持非盟的成立和“非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002年7月9日,出席第38届非统及首届非盟首脑会议的中国政府特使杨文昌明确表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的努力,深化与非盟的合作,支持非盟建设和实施“非洲计划”。2003年8月2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张义山又指出,联合国及有能力的国家应加大对非盟在机制建设、信息交流、资金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援助和投入,帮助其提高预警和维和的总体能力。
关键在于找到符合洲情与国情的发展道路
非盟正式成立一年多以来,非洲形势的发展总体上令人欣慰。在经济上,2002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为3.4%,其中13个国家高于5%,14个国家在3%至5%之间。2003年非洲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4.2%。非洲经济增长已连续多年超过人口增长,呈现良好势头。在政治上,安哥拉、刚果(金)的长期内战先后结束,向和平建国前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变经过谈判和平解决;苏丹的民族和解谈判已有进展;布隆迪、塞拉利昂为结束战乱采取了措施;卢旺达顺利举行大选;科特迪瓦、利比里亚的内部冲突虽有反复,但也趋于平息。非洲政治、经济形势的改善,有利于应对全球化。非盟对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非盟开始运转以后,积极为维护非洲的和平与稳定而努力,参加一些地区冲突的调解和解决;制定指导准则和成立相应机构,以保证“非洲计划”的贯彻实施,非洲国家也按照该计划的总体要求,纷纷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新的经济发展规划。
但是,全球化对非洲的挑战仍然严峻。因为,从根本上改变非洲在全球化中的不利地位实非轻而易举,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当前,非洲政治局势中一些固有的不稳定因素,如部族矛盾、政治腐败、党派争执、宗教差异、领土纠纷、难民众多等,随时都可引发新的冲突。经济增长实际上是恢复性的,结构性的问题并未解决,还有艾滋病肆虐、生态环境破坏等。就非盟和“非洲计划”本身而言,非盟的机制和组织机构有待完善,多数组织还在筹建之中;非盟的维和行动与不干涉成员国内政之间在实践中仍可能产生矛盾。“非洲计划”规定的在今后15年内实现非洲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7%,到2015年将非洲贫穷人口减少一半的具体目标,相对于目前经济增长率4%左右而言,完成难度很大;计划需要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非洲外部解决的每年640亿美元巨额资金,根据以往经验甚难如愿;非洲高达3500亿美元外债,西方减缓外债计划杯水车薪,进展很慢;至于西方大量增加官方援助和直接投资,在短期内也不现实。更为重要的是,非盟和“非洲计划”在发动群众参与方面有所不足,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将是非盟面临的重大任务。
非盟成立以来做出了成绩,同时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非洲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非洲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灵活应对。首先要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提高竞争能力。因此,关键还是要找到符合非洲洲情、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正是非洲国家不懈追求的。人们在2003年5月25日“非洲解放日”40周年纪念活动时说得好:“为非洲问题寻求非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