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启示&以佩斯大学出版系为中心的调查_研究生论文

美国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及启示———个以佩斯大学出版系为中心的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启示论文,特色论文,佩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出版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出版教育体系相应也较为成熟。美国出版教育的模式是“以学校为主导,培训标准和内容多样化”①,这与我国方兴未艾的编辑出版类专业的办学态势有契合之处,其主要特征是“紧扣行业,注重实际”②,而这恰恰是目前我国编辑出版类专业办学中遇到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充分借鉴美国高校的办学经验,对规范与完善我国编辑出版类专业的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位于纽约的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1984年创办了出版专业,它是美国第一个授予出版硕士学位的专业。自开办以来,该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国际化办学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获得了美国以及国际出版教育界的高度认同。与美国整体的出版教育层次一致,佩斯大学出版系只有研究生层次的专业证书课程与硕士课程,没有本科与博士层次的学位教育。笔者于2009~2010学年在该系进行访学活动,通过连续几个学期的旁听学习,对该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有些许体会,在此与国内同行分享。

一、佩斯大学出版专业教育的办学成效

1970年代以前,美国的出版教育与培训水准还处于学徒式的不自觉层次,直到1977年美国出版商协会教育委员会发表了署名为《出于偶然的专业人员》报告,出版教育活动才开始进入自觉、规范的轨道。1984年,时任佩斯大学英文系系主任的谢尔曼·拉斯金(Sherman Raskin)教授积极响应该报告,另建了独立的出版专业。其秉持的专业理念是:“出版不是随意为之的。”它应该是一门有严格教学体系、有全日制学生的实践教育项目,能够给有志于从事出版产业者提供全部的知识谱系,能够像文学、法律学科一样给予学生超越性的语言与人际交流技能。③经过20多年的摸索与坚持,佩斯大学出版系的办学成效已充分展示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的程度较高。从办学之初每年仅招录20多名学生,到新世纪以来新生已达平均一年55人,年在校总人数达96人,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而且近几年的增长幅度尤为明显(参见表1)。值得一提的是,在增加的学生规模中,国际学生占了重要的比重。根据笔者对自己旁听的5门课程的学生情况进行估算,平均每班的国际学生比例约为四分之一。他们中有的来自亚洲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等,也有的来自欧洲的英国、意大利、丹麦等,还有的来自拉美的委内瑞拉等国家。从学生的国际化构成情况可以看出,佩斯的出版专业已具有较好的国际影响。

二是充分利用世界出版中心的优势,师资力量高质且充足。地处曼哈顿第五大道,周边世界知名的出版传媒集团林立,佩斯出版系充分利用这种优渥的产业资源,经过常年经营积累,在业界中构筑了一个基干稳固、动态调整的高素质师资网络,从而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据笔者统计,该系2009年~2010年度聘任教授共30人,只有5人属于学校内部的教职工编制,其余25人全是业界的兼职。后者来自于诸如麦格劳—希尔出版集团、哈佛商业周刊、时代集团、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贝克·泰勒图书公司等书刊企业,均是企业的资深人士或一线骨干。兼职教授一般每学年兼任1~3门课不等,但几门必修课程由于学生人数多,也会出现数位教授同时开课、学生选课的情况,这在无形之中对聘任教师的授课质量也提出了要求。

三是紧贴产业实际规划专业发展,依托社会资源办学助学。佩斯大学出版系坚持专家治系的系风,建立了一个约70人组成的系务顾问委员会,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咨询决策。这些顾问基本上来自业界,有国际出版界的资深人士,诸如美国出版界元老Jason Epstein、维京出版社前总裁Thomas H.Guinzburg、麦克米伦前社长Roger R.Rogalin等,更多的是一些出版企业的中上层业务骨干,其中许多人本身又是兼课教师。该委员会通过一年两次固定的顾问会议以及平时灵活的沟通等方式,不仅为专业的宏观发展提供规划,也注重就课程调整、师资引荐、教学评估、实习计划等具体事务提供建议。借助于这个连接业界的平台,该系在师资、实习基地、就业推荐、企业捐学等方面都拥有较便利的发展空间,在产学互信与帮扶的良好教育环境中不断壮大。目前已有《读者文摘》、美国媒体集团等10多家公司以企业或个人名义在该系设立各类奖学、助学基金,总捐赠本金达100万美元,这为开展奖助学生、设立学术论坛、聘请讲座教授等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佩斯大学出版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特色

佩斯大学在美国同类专业中出类拔萃的因素固然较多,不过笔者认为,其要点在于它有一个注重实际操作与应用技能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当然这一特色体系本身也是它成功的表征。

1985年开始,佩斯大学就开始构建自己的硕士学位课程培养体系。该体系承续了自1947年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首创出版学课程以来的专业传统,“始终关注美国出版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与整个行业保持密切的联系。”④同时,又依据自己培养较高层次出版管理人才的定位,在课程设置、讲授方式、实习/论文设计等一系列环节紧扣实践性、应用性的学科特征。经过20多年的打造,现在佩斯出版专业已拥有一套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模式,其特色主要表现为:

一是课程的专业相关度高。佩斯出版硕士学位的最低要求是修完12门课程、36个学分。其课程类型与学分比例见表2。其中,必修课开设7门,学生入学后按“图书”或“杂志”兴趣选择相应的“生产与设计”课程,每人实际修课6门;选修课开列18门,基本上也围绕“图书”与“杂志”两大板块配置基本理论课、实践技能课等。但该系的选修课数量实际上远不止于此。因为其中的“图书/杂志专题讲座”不是一门由零散讲座合成的单一课程,而这些课程是由许多因人而设的开放性完整课程组成的,且都是有关行业热点问题的专门性课程。在2009~2010学年,该系就开设了关于数字出版、出版并购、新技术下出版伦理与规则等五六门课程。另外,该系学生还可以跨专业在商学院选修3门与专业密切关联的课程,此类选修课共有国际营销、组织行为学等9门可供选择,学分同样有效。佩斯出版系开设的课程灵活多变,但活而不散,紧紧围绕专业的产业属性与市场需求,因而课程的专业相关性很高。有学者对大陆、台湾地区、美国八所代表大学的出版硕士课程进行了科学的量化分析,结论是:佩斯大学出版系必修课的专业相关度为1,排名第一;选修课的相关度为0.91,排名第二;综合相关度为0.933,排名第一。⑤从学科规范的角度看,该系比较能够代表编辑出版类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二是业界的案例示范性强。上文已经提及,佩斯出版系绝大多数任课教师来自于业界第一线,极少量的专职教师原先也多具有从业经验,教育者的行业身份与知识背景决定了该系整体的教学活动具有鲜活、实效的浓厚色彩。笔者旁听过“杂志发行”这门选修课,主讲者Paco Acosta教授曾先后在《美国国家地理》、美国媒体集团旗下的《消费者市场》等数家杂志任职,从事过杂志发行、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多个流程的业务,有30年的杂志从业经验。因此,无论是宏观的杂志发行概貌,还是细微的发行细节,他均能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诠释或验证一些课程内容,使学生有了诸多感性的体验。该教授在教学中还设计了一套综合计算杂志成本、定价与发行的数学模型,在课程中让学生反复演练,或用之检验市场上一些杂志的经营状况,或用之设计自己待创的新杂志,实用性非常强。由此一例,可以窥见该系的教学风格。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强化课程案例的鲜活性,该系还鼓励每门课在讲授过程中引入更为有关联的业界人士,给学生提供更专题化的讲座。据笔者估算,一般课程中任课教师平均会邀请4位行业人士进行8个学时的专题讲座,占总授课学时的20%左右;而对一些本属专题讲座性质的课程,外请专家的专题讲座更多,将近占总授课学时的30%之多。

三是学生的实践意识感强。佩斯出版系的课程架构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规定了研究生必须有6个学分的相关实践课程成绩,约占总学分的17%,这在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中是不多见的。该实践课有两个系列——“实习+实习论文”系列、“调研+调研论文”系列供学生选择,每个系列内含两门递进的课程。一般而言,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多选择“实习”系列,尤其是那些国际留学生更是如此,而本土在职或者辞职攻读学位的学生会选择“调研”系列。该系对实践课程非常重视,专门安排为数极少的专职教授负责指导,并有一套规范的课程要求。以“实习”系列的流程为例,在第一学期的实习中,学生每周要向指导老师提交实习汇报,一般两周左右所有实习生要集中一次,互通实习情况、讨论选题的构想,由指导老师提供建议或帮助,等等。所有这些过程性的细节都由指导老师记录在案,反映在最终的成绩考核中。在第二学期的实习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首先会在论文撰写之前分发关于论文格式和参考文献的指导性资料,进行学术规范的教育。学生要定期向老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老师见面讨论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问题等。指导老师在审阅初稿后会约见面谈,指出论文的不足与改进意见,然后按要求进行修订,按时提交定稿。“调研”系列的程序与此类同。

由于先期的理论课程就带有非常浓厚的实用性,再加上最后实践课程的严格训练,使得佩斯出版系的学生比较关注本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以2009~2010学年该系毕业生的论文选题为例,在总共49篇论文中,有关图书出版的18篇(36.7%),杂志的10篇(20.4%),新媒体出版(电子、网络、播客等)8篇(16.3%),出版商务及其他(文学代理、版权销售、社会阅读等)13篇(26.5%)。其中,谈及各类出版物营销活动的13篇(26.5%),直接或间接论述新技术与出版关系的多达18篇(36.7%),而论及出版史、传播理论之类纯学术性选题的仅有4篇(8.2%)。这些选题触及美国出版业当下较为棘手的一些问题,如电子阅读器、社交媒体营销、纸版杂志的困境、代理人的转型等等,基本上均来自学生实习或调研时的亲身体验。论文能结合具体个案展开分析,言之有物,在风格上与该系的课堂教学特色一脉相承。

三、佩斯大学出版专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近年来,中国出版专业硕士生教育在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的同时,也遭遇到一些办学的瓶颈,诸如学科身份的不确定性、课程体系的松散性、专业培养的市场定位比较模糊、学界与业界存在较大歧义,等等。要解决这些不利的局面,有赖于我国出版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个大背景,同时,也需从事出版教育的一方立足当前,主动求变,使办学机制与模式更适应人才培养的规律。由于中美两国的出版教育环境与体制不尽相同,因而我们不可能完全复制其出版教育模式,但是上述佩斯出版专业的办学思路还是能给我们提供如下有益的启迪。

首先,坚持“以学校为主导”的出版专门类人才教育模式不动摇,力争早日取得本学科应有的学科地位。佩斯出版专业的成功基于其办学理念的科学,即“出版不是随意为之的”,它是一门有严格规范与体系的教育学科,绝非简单的企业岗位培训或社会职业培训方式可以替代。在2009年9月佩斯出版系庆祝建系25周年前夕,斯坦福大学宣布停止其办学时间也较久的出版专业课程。美国权威媒体评论认为,斯坦福完全依靠企业赞助为生的短期职业培训模式是不足取的,而佩斯全日制式的规范性学术教育方法则是适合产业需求的,而且后者不断调整的课程机制能适应出版业的瞬息变化。⑥因此,建立正规的出版教育已迫在眉睫。当下,中国出版教育界应该以美国鲜活的成败之例为鉴,充分珍惜已有的办学规模与平台,摈弃内部分歧,齐心协力,争取使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早日取得应属的科学地位。

其次,以规范课程体系为抓手,着力提升专业教育的内涵与特色,找准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毋庸讳言,由于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出版类硕士教育专业是近十年来才“井喷”而成的,在学科本身归属未能明确的背景下,现有的专业系统庞杂、目标不一,还没有成为一支有统一“番号”、有独立“营盘”的正规编制队伍。以课程体系为例,全国各高校基本是依照自己专业的依托背景与师资状况各行其是,课程内容都有“去中心化”的倾向,至今没有形成一个被各校一致公认、处于相对学术威权地位的核心(必修)课程框架,使得本学科的培养界限与一般传播学、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甚至文学、新闻学等之间非常模糊,学生的身份归属感与业界的认同度大打折扣。佩斯出版系的办学经验提示我们,市场实际应用型人才应是出版类硕士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而一个专业相关度高的实用型课程体系是其中的关键。对此,我国专业从业人员应有充分的自省意识,采取措施尽快规范专业培养的标准,夯实专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一是要在学界合力的助推之下,制定有一定约束力的权威课程体系,区分我国出版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间的层位问题,破除社科类研究生教育一味重理论、轻实际、斥技艺的传统定势;二是各办学单位要以标准课程体系为核心,结合自己传统的专业结构与社会资源,打造有特色、为产业界真正接受的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充分发挥业界人士与资源在出版专业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真正凸显本专业应有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学科特色。在佩斯的访学过程中,其学界与业界融洽合一的共生现象是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特色之一。反观目前我国出版领域产学研合一式的教育方式,应该说浅层的合作存在,深层的合作欠缺;名义上的合作多,发挥实效的少;办学较早的专业较好,新生的专业整体较弱。

四、结语

总的说来,我国出版业当下鲜活的、多变的行业情景与发展态势并没能被有效地纳入学科教育的研究视域之中,致使课堂教育的内涵相对滞后于产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从出版教育方的角度检讨,主要是我们背负了太多书斋式的教育重压,既没能敏捷地应对当代社会对研究生层次人才的需求转型,更缺少对学科应用型属性的自觉体认与调适机制。因此,如何在今后的办学理念中真正与产业界实现嫁接,发挥产业界中的人(如兼职教授、讲座教授等)、物(如企业捐助)、机制(如联合办学、实习基地、科研基地)等各类要素的真正效用,将是我国出版专业各类层次办学活动中需迫切加以创新突破的重要一环。

注释:

①杨贵山.国际出版教育模式概览[J].大学出版,2000(3).

②练小川.美国的出版教育紧扣行业,注重实际[J].出版参考,2009(2下旬刊).

③Graduate Publishing Program:Beyond FPO [EB/OL].http://www.pace.edu/pace/faculty-staff/opportunitas/november-2009/.

④徐丽芳.近距离观察美国出版教育[N].中国图书商报,2005.07.22.

⑤潘文年.大陆、台湾和美国八所大学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J],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2007(夏季刊).

⑥Lynn Andriani.Pace Publishing Program Turns 25[J].Publishers Weekly,2009.11.02.

标签:;  ;  ;  ;  ;  ;  ;  

美国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启示&以佩斯大学出版系为中心的调查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