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文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是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管理局面,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思想,它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其特点是强制和他律,它运用强制手段,主要依靠外力约束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而人文关怀则强调情感和自律,它运用情感的手段着力约束人的动机,使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通过情感的作用,促使人自我教育,产生“内在”影响,是人文关怀发挥作用的特殊机制。约束行为与约束动机,他律与自律,强制与情感,是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显著区别,但二者又是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的。学校管理既要加强制度管理,又要实施人文关怀,把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统一起来。
一、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是相辅相成的
1.人文关怀促进教师遵守学校制度。实施人文关怀是使规章制度、法规的内涵、意义通过教师个体认知结构合理的理解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隐观念和理念的“催化剂”,使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心理相容,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只重视制度的建设而忽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实际上是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未能满足教师的需求,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已经到来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人们更加关注人的自由、情感、存在和价值,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理解,互相沟通与信任。在学校管理中,只重视制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意识,对教师实施人文关怀。
2.制度管理为实施人文关怀提供保障。人的自觉性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个人自觉意识的提高,群体良好风气的形成,通常要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因为,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情感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忽视制度管理,教师的思想尚未达到自律的境界,往往无法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人文关怀就会成为空谈。加强制度管理,教师起初由于受到制度的约束而遵守规章制度,但经过一阶段的坚持而养成习惯,遵守规章制度就会成为自觉行为,它会进一步促进良好教风、校风的形成和巩固。
二、起步于制度建设,提高于人文关怀
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的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学校管理者应该根据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侧重。可以说,学校的发展,起步于制度建设,提高于人文关怀。
1.在学校发展的初级阶段,应加强制度建设。新办的学校制定师德教育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检查评比制度、质量评估制度、评先奖优制度、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于加强制度管理,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
2.在学校发展的提高阶段,应实施人文关怀。当教师已普遍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良好的校风已基本形成,学校进入发展的提高阶段,应该实施人文关怀,使广大教师在和谐的环境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进而促进学校不断发展。
(1)整合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实现二者的统一。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学校工作目标的制定,不能脱离学校工作的实际,不能违背教师的合理需求。制定学校发展目标前,要深入到教师群体中,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个人发展目标,然后最大限度地把多数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整合起来,实现二者的统一。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一致,教师就会将个人的成就需要和学校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使学校整体目标变为教师个人的目标,有利于教师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为达到预定目标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拼搏精神,积极投身于学校各项工作。
(2)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关心每一个教师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的价值和奉献,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政治上,关心他们,满足他们入党、入团的要求;工作上,依靠他们,支持他们,充分授权,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在“挑大梁”,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展示个人的特长;学习上,支持他们,使他们获得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生活上,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满足他们子女的入学要求,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3)珍惜教师的荣誉,弘扬群体创业正气。教师特别珍惜自己的荣誉和威信,往往把荣誉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管理者应珍惜教师来之不易的荣誉,并且用它来激励教师,促使教师不断成长。当教师获得成绩时,要认可教师的努力,及时庆祝并给予奖励。学校要设立教师荣誉栏,把教师的荣誉、工作业绩公布于众,让全体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充分了解,这既可以巩固优秀教师的荣誉感,激发其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又可以为其他教师树立追赶的目标和榜样,有利于弘扬奋发向上的群体创业正气,进一步促进良好教风、校风的形成。
(4)发现教师的特长,发挥教师的作用。有人说,在以人为本的时代,管理的境界在于发现,也就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独特发现。管理者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培养了多少人。高明的管理者能从一般中发现特殊,从平庸中捕捉非凡,从共性中把握个性。每个教师都有其智力的强项和特长,只是有的人特长被发现了,发挥了作用;有的人特长未被发现,未被承认,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教育管理者应该从每一个教师身上发现其闪光点和优越于其他教师的强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长处,成立研究会、指导组、工作组,发挥有特长教师的作用。
(5)管理者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学校管理者要严于律己,公正廉明,率先垂范,做老师的榜样,使自己成为教师尊敬和效法的榜样,以自身的示范行为激励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教师,引起教师情感上的共鸣,给教师以信心和力量,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三、正确解决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冲突
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时也会发生冲突。一般说来,二者之间的冲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合“法”(“法”指学校制度,下同)不合情,另一种是合情不合“法”。在矛盾冲突面前,“情”与“法”孰重孰轻?怎样解决?管理者在处理冲突,解决问题时,应该有一个标准。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这个标准可以用三个“有利于”来概括,即有利于教师的团结,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只要按照这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事情,处理矛盾,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制度是“死”的,而制定制度的人是活的,“活人”的发展不能被“死”的制度捆绑住。制度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人文,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当某些制度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就应该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修改或废除,重新制定一些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的制度,把“情”与’法”结合起来,使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的变化,原来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不能激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重新建立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在工资制度上做到以劳取酬,淡化职称意识,把教师的工资额直接与工作量挂钩,适当增加班主任工作的补贴,促使教师主动多承担工作,勇于承担类似班主任这种艰苦繁杂的工作,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在评价制度上,让服务对象说了算。教师的工作质量由学生及其家长评定等级,然后根据教职工的服务质量分发福利奖金,这样就能较好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