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在学生心中绽放论文_滕玉琼

让课外阅读在学生心中绽放论文_滕玉琼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教师进修学校 541199 

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的阅读获得。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巩固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及写作水平,还能拓展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是非多读不可;同时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1——2年级达到5万字,3——4年级达到40万字,5——6年级达到100万字。然而,现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很让人担忧,不可乐观。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阅读气氛差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主要是指阅读的客观条件、环境。一方面当今众多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学生得不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也无法承担起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另一方面是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丰富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孩子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使得小学生不乐意去阅读。

二、阅读时间少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汪洋题海。从学生方面看,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加之部分家长过分干扰,造成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再有小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类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不要说课外阅读了;一类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予厚望,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

三、家长不支持

应试教育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他们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放任的态度。在不少家长的眼里,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看“野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应该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其实,孩子大多数的课外阅读都应该是在家的,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和支持,那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就无法进行。

四、自己不重视

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大,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使是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下,坐下来阅读,也常是有口无心,“眼在书本,心在玩”。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背诵或是写读后感,小学生又不是文艺青年,哪有那么多的感悟,读完一篇,要求写几百字的读后感,绝对是扼杀阅读兴趣的行为。

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外阅读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外阅读中,孙悟空斩妖除魔、岳飞精忠报国、詹天佑一丝不苟、雷锋助人为乐等净化学生心灵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已植入到学生的心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要研究如何去理解和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一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对这一问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的教师只是习惯于向小学生推荐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目,而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忽视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以致学生的课外阅读流于形式,其课外阅读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精心培育课外阅读之花。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外在条件。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氛围,良好的读书环境能激发师生的读书愿望。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无意识的行为。俗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学校读书环境的营造,需要每位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成立班级图书角,以自给自足的方式补充图书,可以实现学生的课外书籍资源共享。组织班级读书会,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可以让阅读像游戏一样成为学生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力。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是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他们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奇怪《木偶奇遇记》、《海底两万里》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也不会惊讶《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进行课外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用故事悬念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一种较有成效的方法。教师讲故事时,要在孩子们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孩子们: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后面的情节更加精彩,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这样,学生很容易被扣人的故事情节吸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去阅读。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内容上,他们喜欢情节紧张曲折的,或有趣好笑、通俗易懂的;在体裁上,喜欢的是童话、民间故事、少儿题材和历史题材故事、科学幻想小说和惊险小说。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就能从特点入手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到有的放矢。

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是开启学生课外阅读的金钥匙。有了好书,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考虑怎样指导孩子们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知识的获得与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以满足他们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有的学生走马观花似地读完一本书,却说不出书中的基本内容或者印象深的地方。可见,阅读方法尤其重要。

阅读首先要“博”。“专看文学书,也不好。”教师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涉及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博”并不代表什么书都要读,当下市面上的书良莠不齐、鱼目混珠。这时候,就要教师、家长相互配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那些适合学生的、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来读。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面不广,对世界充满好奇,我们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些趣味性强的幼儿童话;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选择些科幻小说、历史故事来读。

阅读也要放下负担。我们常说:读读写写,读写结合。阅读完后,要作相应的摘抄或写读后感。这是大多数教师、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时常做的基本要求。教师、家长认为,这样做可以检测孩子课外阅读的成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当然,课外阅读并不排斥摘抄,写读后感,但这得先问问孩子们是否愿意,是否有写的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下,主动积极的阅读,在阅读中启发思维,激发情感。他们不愿意在课外阅读时让读后感成为自己的负担。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不愿意写,就干脆拒绝读,这就无异于将课外阅读杀死在萌芽当中。

阅读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有些不良的习惯。如:躺在床上看书;上学、放学路上看书;吃饭时看书;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看书;折书页;再有就是有些小学生,一拿起书,就要念出声来,几乎是不朗读不看书等等。这些不良习惯要注意纠正,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喜恶,阅读的风格等,但也可以很简单,阅读的习惯主要就是乐意阅读,享受阅读。

总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教师应努力指导学生到课外广阔的阅读天地获取更多的知识,陶冶情操,让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外阅读,真正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有益的精神食粮。

论文作者:滕玉琼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让课外阅读在学生心中绽放论文_滕玉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