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治理措施论文_付云蕾

应用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治理措施论文_付云蕾

摘要:人们生命及财产的安全随着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出现受到了巨大威胁。因此,相关研究工作对泥石流的具体成因展开针对性的探究,以此开展对地质灾害的深入分析,并提出与其相关的预防及治理措施,为日后防范泥石流地质灾害工作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治理措施

前言:

山区或山谷沟渠是泥石流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只有在较大坡度的地质环境中才会发生,因季节性大量降水或伴随雨雪融化及地震后强烈震感而引发的山体松动、滑坡现象。在其现象产生时挟带大量砂石及松散物质或堆积物顺流而下形成的土质洪流。突发性及快速流动性是泥石流的主要特点,其在产生的过程中携带大量的物质,自身具有十分强大的破坏性。

1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地质灾害中泥石流作为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现象,有三个必然要素是其形成的主要条件:坡度较大且有储存降水的沟渠;季节性天气伴随高度降水;土质松散且有较多堆积物。(1)地貌地形。诱发泥石流地质灾害中最为重要的成因之一即是其具有特定的地貌地形条件,而位于高山则是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条件,有较深沟渠且山形陡峭且能够聚集水体及堆积松散物,这样的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前提。就地貌方面而言,形成区主要是指泥石流形成地貌的上游地区;流通区多是指中游区;而堆积区多是指下游区。三面阻隔,一面出口是泥石流地形条件的必然要素,极其陡峭且土质松散是其出口位置的主要地形,只有少量植被也因长势不佳而无法阻隔泥石流地形的形成,松散堆积物及水体的聚集只有这种地形才能实现[1]。泥石流的地形地貌多以较为顺直谷沟为基础,以V型谷为主,为其形成提供了条件。(2)水源条件。 除了地形地貌外,还有一项较为关键的条件即是形成水,其以“发动机”的形式作用在泥石流灾害的形成过程中。季节性高强度降雨降雪、冰雪融化或水库决堤的情况是泥石流灾害中水体的主要来源。冰雪融化与河水流量受季节控制,其多数水源来自于山间泉水、河流、雨雪等。(3)松散物质及堆积物的来源条件。 诱发泥石流自然灾害的原因中同样离不开松散物质及其堆积物。在山体松动,植被长势不好且覆盖率较低,地形结构极为复杂并处在地震频发地带是泥石流产生的高发地区。因为山体土石松动出现滑落或坍塌等现象,即使在震感出现之后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而产生的,其也为泥石流滑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在季节性暴雨条件下,坡面固体物质随着雨水被挟带而下,在沟底形成洪水,在顺流而下时固体被洪水挟带而下,并掏蚀了沟道的两侧及下部,进而使沿沟松散物质及堆积物被迫参与运动,进而形成了泥石流,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当地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2.1提高防治工程标准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严重侵害,因此,相关人员为最大程度降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概率,加大对泥石流治理预防工程的设防标准力度,使泥石流灾害的有效预防措施得以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降低泥石流对生命财产安全的破坏程度,在防范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工程防治措施,利用其来承受岩土体发生重大变型时的作用力,使其产生“格挡阻隔”的效果[2]。为实现消弱泥石流冲击力的效果可以采用挡土墙、排导槽或护栏等有效措施,因此,应在泥石流高发地带,提高防治工程的设防标准,还应针对性的考察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地形地貌及所处的环境,提高极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胁地区的设防标准,抱着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的目标,在工程治理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2.2改造老旧防治工程

我国在建国之初便已开展针对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还未达标,无法充分发挥泥石流防治工作的实际价值。因此,在重新规划与建设较为陈旧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时,应当采用当前最新型的预防治理手段,在施工改造中采用最新的设计规划标准。除此之外,尽管当前的标准要求适用于部分地区的泥石流防治规划,但较为低下的设防质量却令人堪忧,因此,应当在原本工程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施工或者加固,使防治工程项目抵御泥石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事后检验工作应当具有针对性,通过对已经抵御过泥石流灾害威胁的工程项目进行复核检查,对其工程设计的质量标准进行查看,是否能够承受泥石流的多次冲击。虽然部分工程项目能够抵御泥石流的二次冲击,但在抵御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承受能力。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堆积的泥沙进行及时处理并开展修复处理专项工程。对已经损坏且难以继续使用的工程项目进行拆除重新修建。定期开展维护检验工作是针对所有泥石流防御工程项目的主要任务,保证防御工程能够随时处于防卫状态,提高对泥石流灾害的抵御能力。

2.3健全监测预警体系

除了开展泥石流防御工程之外,还应加大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力度,最大程度降低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我国当前泥石流灾害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发泥石流的灾害的主要原因多是因季节性高强度降雨造成的山体滑坡,我国便针对这一情况,对当前现有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进行优化,加大对其的研究开发力度,采用创新型技术手段完善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3]。与此同时,加强与国家气象局的交流合作,加大对泥石流多发地区的监管力度。就我国当前技术而言,以最完善的状态开展泥石流监测预警活动,除此之外,对泥石流灾害的地震高发地区进行逃生救援演习活动,保证在泥石流灾害发生时,人民群众使用自身掌握的正确救生方法保障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确保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顺利进行,避免遭受到泥石流的侵害。

总结:

为最大程度降低泥石流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安全及财产损失,相关人员必须在对其进行调查及分析的工作中加快进程。通过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形成原因及其自身具有的危害性进行准确掌握,结合其多发地的实际地质条件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治理及防范措施。使提前预警泥石流灾害发生的目标得以实现,只有在有效管理措施中采用动态化形式,才能降低泥石流灾害自身具有的危害性。

参考文献:

[1]关伟光.泥石流地灾的危害及环保防治施工技术[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2):10.

[2]孙玲玲,黄志瑞,宋伟丽.浅谈某地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措施[J].内江科技,2017,38(05):24+29.

[3]赵立峰,王孝勇.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9):105-106.

论文作者:付云蕾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应用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治理措施论文_付云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