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对欧洲大陆外交政策的演变研究综述论文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对欧洲大陆外交政策的演变研究综述论文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对欧洲大陆外交政策的演变研究综述

崔 璨*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英国在欧洲逐渐失去工业霸主的地位,其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已经不能维持大陆均势,与此相对应的,英国在1900年前后改变了外交政策,开始实行结盟政策。我国对于这一时期的英国外交政策研究比较笼统和细琐,不成体系,国外也很少见这方面系统的专著,笔者将对这一时期的史实进行梳理和挖掘,希望可以系统地呈现出这一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关键词: 英国外交;光荣孤立;结盟政策;大陆均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这一时期英国对欧洲大陆外交政策的研究明显不多,也不够系统和全面,要么是研究一些细碎的小问题,要么就是研究的比较综合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以论文为主,专著比较少,当然这与缺少一手资料有关。

(一)论文方面,相关论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要研究的是综合性的问题,刘成在《19世纪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辨析》中认为“孤立主义是在英国单独强大时试图控制欧洲局势的一种明智手段,是英国外交原则的体现,贯穿于19世纪英国外交的全过程”,而“19世纪的英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英帝国是重中之重,保持强大的海军力量,维护欧洲均势。”对19世纪以来英国多届政府在欧洲事务上的具体外交事例进行了阐述分析。刘成在另一篇论文《一战前英国对欧政策的演变》中认为,“英国结盟外交的前提是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德国是其最先争取结盟的国家,即便是与其他欧洲国家结盟后,也极力争取与德国的友好关系。战争对英国无益,与德国交战是无奈的最后选择。”在这篇论文中刘成通过对索尔兹伯里和格雷的外交政策的分析得出以上结论。李晔和温文治的《1815-1914年欧洲均势关系探析》,对分析总结了1815-1914年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均衡态势。吴佩华和袁进文的《英国“光辉孤立”外交政策略论》,从英国在19世纪的三个主要的外交活动事件入手,分析英国在19世纪采取“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及特点。赵军秀在《简析20世纪初英国的“协约政策”》集中分析了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和兰斯多恩的“协约政策”,他们都试图通过坚持“欧洲均势”政策,维护大国霸权和英国的利益。

机能实验学课程的发展,为教师传播和学生汲取基础医学实践知识搭建了更有效、更灵活的平台,实验技术人员在岗位上尽心尽责是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保障。应实施学校、学院、机能中心三级管理,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激励机能实验技术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将机能实验学课程发展与实验技术人员自身发展相结合,使技术人员能够分享发展成果,使其内心贡献感、荣誉感、创造感得到满足。帮助技术人员客观看待本职工作,为学校各项建设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建HPLC指纹图谱、成分鉴定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为牡丹皮药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第二类相关论文主要分析的是具体的执政者的外交政策,其中以两个人为主,一位是格莱斯顿,一位是索尔兹伯里,再加上迪斯雷利,这三位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国主要执政者,他们交替成为首相执掌英国政权,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英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来自于他们的外交思想,其中迪斯雷利主要专注于解决国内问题,并且其外交政策主张以殖民扩张为主,对于欧洲大陆只是进行保守的孤立政策,以维持大陆的均衡,所以国内对于分析他的外交政策的论文较少,只是在其他的论文中零星提到。对于格莱斯顿,沈秋欢在《格莱斯顿有节制的干预主义政策》和《格莱斯顿欧洲协调思想及其外交实践》两篇文章中阐述了格莱斯顿的主要外交政策。在《格莱斯顿有节制的干预主义政策》中,沈秋欢指出,格莱斯顿在19世纪中后期形成的国家利益派和曼彻斯特自由派之外提出了有节制的干预主义,即“在总体上倾向于曼彻斯特自由派提倡的以和平方式参与国际事务、解决国际争端的同时,又肯定国家利益派主张的武力干预的必要性。”而在《格莱斯顿欧洲协调思想及其外交实践》中,沈秋欢则是着重号介绍了格莱斯顿的另一个重要外交思想,即欧洲协调思想,这一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把自由国际主义的精神内涵赋予在欧洲协调事物执着,这表现出他在关于英国的角色、欧洲协调的目标、责任和手段三个核心问题的独到理解。张朝兵、承庆昌则在《格莱斯顿外交观评介》一文中对格莱斯顿的外交观点进行了评价,对他的外交思想,尤其是民族、国家是平等的、和平与民族自决的思想给予了肯定,并且指出了格莱斯顿是“光荣孤立”政策的支持者。对于索尔兹伯里,赵军秀在其博士论文《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1875-1915》、《简析1887—1892年索尔兹伯里的海峡政策》和《试析1895年“东方危机”后英国的中近东政策》三篇文章中都对索尔兹伯里的海峡政策进行了分析,认为索尔兹伯里希望继续实行“欧洲均势”的外交政策,但是地中海协定的终结又表明:到19世纪末期,英国的“既享受欧洲同盟的优惠,又不承担同盟责任”的外交政策已经进行不下去了。

(一)相关史实内容在通史综合类的著作中时有出现,A.J.P泰勒的《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则从欧洲大陆的视角来分析“势力均衡”原则及实施。本书以“势力均衡”为题,记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英、德、法、俄、意、奥等国战争冲突,特别是各国间的外交策略。约翰.劳尔的《英国与英国外交》是以19世纪英国的当权外交大臣、首相的外交政策为切入点,分析了19世纪英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但是该书的记录到1885年就戛然而止了,对于1900年前后的外交政策并未提到。肯尼迪的《新旧外交》侧重英国的欧洲政策,中东政策,为了与20世纪的外交政策作比较,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外交政策作为被比较的旧外交政策出现。哈瑟的《从早期到1912年的英国外交史》该书第九部分讲述了1871-1912年英国外交,分析了这一时间段内英国各首相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古奇的《一个世纪的英国外交》在第七、八章中记录了1875-1900年这一时期的英国外交政策。其中第七章主要分析了东方的问题和欧洲向东方扩张的情况。在第八章则分析了英法协定,英日同盟,英俄协定,1906年前的英德关系等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英国的乔治·蒙格教授所著的《孤立的终结,英国外交政策1900一1907》,描述了英国在1900年—1907年在七年间是怎样摆脱孤立主义政策的。

二、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一手资料比较多,并且语言优势,国外对于英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的研究与论著都比国内研究著作丰富的多。

(二)相关专著,国内还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专著,在一些通史类著作中有一些涉及。在冯梁、计秋枫的《英国文化与外交》在第五章中从文化层面简要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外交政策,揭示了外交政策隐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在陈乐民主编的《西方外交思想史》中第三章第5节详细的对英国的均势外交进行了阐述,并且重点指出19世纪70年代是欧洲格局产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英国想要维持“光荣孤立”越来越力不从心,使得英国不得不逐渐地放弃孤立政策转向结盟政策。

其实不管是“光荣孤立”政策还是结盟政策都是英国均势外交的体现,国外研究者对于均势外交的研究要比国内的研究更深入,视角也更广阔,国外研究者从地缘政治学、经济学、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剖析,比如英国著名的外交大臣张伯伦在《英国外交政策的永恒基础》中指出:地缘政治对于英国外交原则以及政治家所关注的问题和英国的历史进程都有决定性的影响。蒙塔古·伯罗斯的文章《英国外交政策史》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英国欧洲均势政策,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根源在于英国的经济模式是以海上贸易为主,其海上贸易生命线至关重要,以及反对欧洲的单一的资本主义强国攫取欧洲霸权。

(3)与其它林果收获机械比如击打式、气吸式结构相比,本装置通过伞形集果筒很好的对林果起到聚拢作用,对林果进行收集与收获,效率较高而且不需要消耗能源来提供动力,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且能对落地后的林果一次性采收,不需要进行反复采收。

(二)国外对于这一时期的细节问题研究更加深入和丰富,材料也更加多元,比如英国外交档案,还有一些当事人的随笔,日记,传记等都是非常好的一手资料。还有一些研究这些问题的论文,比如莉莲在《索尔兹伯里外交政策的原则与方法》中主要分析了索尔兹伯里的外交政策和理论。保罗·肯尼迪的论文:《德国的世界政策和同盟谈判》,分析了国外学术界对英德同盟谈判的三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英国有意与英国和谈并且结成同盟,德国却错失机会,没有抓住;另一种看法认为,张伯伦的同盟提议是不会得到内阁的支持的,他的话实际上就是空话;第三种看法认为,英国是否曾经提出过同盟建议都不会改变英德关系,因为德国的政治经济构成决定了它不会与英国结盟。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国外虽然对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英国外交政策比国内的研究更广更深,但是还是缺乏系统的专著。我国对于这一时期的英国外交政策的研究也比较薄弱。我将会尽量以一手资料为依托,梳理资料,进行系统,深入的挖掘,还原当时的历史史实,力图能够清晰地呈现出这一时期的英国外交政策,研究在这一时期英国外交政策产生转变的原因。

[ 参 考 文 献 ]

[1]刘成.19世纪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辨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2]刘成.一战前英国对欧政策的演变[J].历史教学,2014(6).

[3]吴佩华,袁进文.英国“光辉孤立”外交政策略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6,23(3).

[4]李晔,温文治.1815-1914年欧洲均势关系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5]赵军秀.简析20世纪初英国的“协约政策”[J].世界历史研究,2013(4).

[6]沈秋欢.格莱斯顿有节制的干预主义政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1).

[7]沈秋欢.格莱斯顿欧洲协调思想及其外交实践[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6).

[8]张朝兵,承庆昌.格莱斯顿外交观评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3(4).

[9]赵军秀.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1875-1915[D].首都师范大学,2001.5.

[10]赵军秀.简析1887—1892年索尔兹伯里的海峡政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11]赵军秀.试析1895年“东方危机”后英国的中近东政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2]冯梁,计秋枫.英国文化与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12.

[13]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9.

[14]约翰.劳尔.英国与英国外交[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7.

[15]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2.

中图分类号: K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6-0105-02

*作者简介: 崔璨(198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世界史专业。

标签:;  ;  ;  ;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对欧洲大陆外交政策的演变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