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探究
席晓艳
(甘肃省兰州市畅家巷小学,甘肃 兰州)
摘 要: 近些年我国心理学、教育学均对儿童教育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其中的重点关注便是儿童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消极社会行为,该现象不仅影响了儿童的品德、人格发展,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就必须给予有着攻击趋势的儿童更多注意。认真地分析了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以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儿童认知等角度分析儿童攻击行为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减少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儿童攻击性行为;成因;预防矫正
人们比较熟知与常见的儿童攻击行为包括抢夺他人东西、暴力、骂人、叫喊名字、大声叫嚷、咬、踢、打等。目前对攻击行为的研究更多的是以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等为着手点展开的分析。
一、儿童攻击行为出现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方面指的是父母的育儿观、教育方法。作为儿童接触时间最久的人,父母关系、父母为人处世态度都会影响儿童,其对儿童本身的情绪影响非常突出。据调查,父母关系良好稳定的儿童性格往往更加开朗友善,早早离异的家庭儿童则攻击倾向更足。
(二)社会因素
儿童本身是一个学习体,外界环境包括人际矛盾、人际冲突处理能力都是儿童比较欠缺的能力。很多时候在儿童同伴出现敌对态度时,由于儿童不具备克服自己的攻击倾向能力,所以才会出现攻击行为。在网络、电视的传播下,很多暴力信息成为儿童争相模仿的玩具,如打架斗殴视频都会让儿童觉得这是正常的行为。以上因素都会激发儿童攻击行为。
(三)生理因素
该因素主要是由儿童内在的基因特性所决定的。据资料显示,有攻击倾向、攻击行为的父母大多有着性急、好动的特征。因此可以根据这条信息得出儿童攻击行为与儿童父母的性格有一定联系。
高职药学专生的自身素质与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就业观念方面也存在一定偏差,更显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就业指导的教育下,提高专业认识,强化职业素养,转变就业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竞争。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四)儿童认知因素
使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倾向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儿童攻击行为的情感、认知双抑制作用。儿童移情训练应站在儿童情感认知态度、规律的角度,着重开发儿童情绪感知、识别能力。通过表情识别训练,帮助幼儿理解与明白什么样的表情有威胁,什么样的表情是友好的。此外,还要使儿童形成可以正确感知他人意图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另外,角色扮演同样也是儿童情绪情感反应训练的有效途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能力的增强。
理工科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机制要严格按照党的相关规定执行,组织生活要有台账可查,对于学生党员的参与情况要有记录。理工科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强,对规则的认同性较高,通过规制规范管理、增强组织凝聚力相对容易。要从组织机制上使理工科学生党员意识到参加党的有关活动,进行政治学习,既是学生党员的权利,也是学生党员的义务,让学生党员明白政治生活是一件严肃且重要的大事。对于完成度好的学生,可树立榜样典型,在合理框架内建立奖励机制;对于完成度欠佳的学生,可加强教育引导,必要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惩处。通过考评制度,让理工科学生党员意识到,党员身份是一份珍贵的荣誉,也是责任、担当。
二、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与预防
(一)榜样示范
饮食及药物:中药中,香附、郁金、佛手、香橼、玫瑰花等可以疏肝理气,枸杞、女贞子、墨旱莲、桑葚、黑芝麻等有养阴精、补肝肾之功。中成药中的六味地黄丸有滋补肝肾之功,可用于肝肾阴虚出现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等;加味逍遥丸可治疗肝郁血虚引起的两胁胀痛、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等。一些药食同源之品,如菊花、桑叶、百合泡茶可以清肝明目,玫瑰花、月季花可以调经解郁,莲子、芡实可补肾固精等。
为了改善幼儿的攻击行为、攻击倾向就必须控制与减少暴力视频的播放。教师、儿童的家长应多为儿童播放关爱题材、阳光题材、积极向上主题的电影与电视节目,在亲社会的作品与活动中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道德素养,防止儿童出现暴力攻击行为。如可以定期带儿童拜访敬老院,通过照顾老人使儿童形成关心他人、友爱他人的良好素质。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争相成为儿童非攻击榜样,这样儿童才会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处世态度、交往能力。在榜样力量的作用下,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引导。
(二)情感体验
正处于思维、智力快速发展时期的儿童很容易错误加工他人意图、他人信息。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儿童本身并不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该现象会导致儿童出现行为偏差。
(三)培养儿童冲突解决能力
很多儿童并非不知道暴力行为、攻击行为是不正确的行为,但是儿童年龄小,阅历不丰富所以并不知道如何化解矛盾与冲突。无法正确消化与理解他人意图是人际关系矛盾条件下出现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老师与家长应当帮助儿童明白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是正确的,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能帮助儿童融入他人,进入集体。为此学校不妨开设情感课堂,为儿童提供情感交往读物,使幼儿的身心素质得到改善,明确成长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
(四)予以儿童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儿童的父母行为素质、生活态度、处事方式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都是非常突出的。为了带给儿童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父母就必须尽可能满足儿童成长对情感的追求。父母必须予以儿童一个健康、友爱、和谐的氛围,不要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错误的教育思想。只有当幼儿得到了友爱的家庭氛围,与远离暴力的家庭环境,儿童才能够正常健康地成长,不会出现扭曲、敌意、错乱的性格。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七八点钟的太阳,儿童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儿童教育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全面关注。对儿童成长来说,攻击倾向是免不了会出现的问题,而如何矫正与预防儿童的攻击倾向变成攻击行为就成为社会各界必须认真研究的话题。儿童攻击行为带来的影响非常突出,不仅会使当前阶段的儿童丧失人际交往能力,更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与成长造成不良的回忆与印象。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儿童成长规律与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知识调整教育策略,使儿童重新回归本位,成为具有积极生活态度的祖国建设生力军。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基于儿童引导决策的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0):171,173.
[2]陈瀚凌.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8):174-175.
[3]王越.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预防矫正[J].亚太教育,2015(9):10.
·编辑 谢尾合
标签:儿童攻击性行为论文; 成因论文; 预防矫正论文; 甘肃省兰州市畅家巷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