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保健所 010017)
【摘要】 目的:调查患者对H型高血压的知晓情况,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以及相应的治疗情况,分析H型高血压的临床现状。方法:在我院内科门诊、病房分别随机抽取100例长期规范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调查其是否知道H型高血压、是否检测过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应用叶酸或B族维生素治疗,并对其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200例患者中,71.5%(143/200)的患者不知道此项检查,28.5%(57/200)患者知道H型高血压,25.0%(50/200)患者做过此检查,只有19.0%(38/200) 患者针对H型高血压服用过叶酸或B族维生素。结论:尽管H型高血压危害很大,但在临床上却存在对H型高血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情况。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H 型高血压; 叶酸;B族维生素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02-02
H 型高血压是指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hcy≥10umol /L) 的原发性高血压[1]。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2]。H型高血压约占中国成人高血压的75%,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疾病的元凶[3]。2007年6月,中美科学家联合发表文章指出: 补充叶酸能够使Hcy 下降超过20%,进而使脑卒中风险显著下降25%[4]。补充维生素也是一种有效的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方法[5]。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基本的治疗方案是联合叶酸、VitB12和VitB6治疗。对于伴有Hcy 升高的高血压病人,需同时考虑控制血压和Hcy水平,单独降压对于病人所带来的获益是不充分的。但临床实际工作中,H型高血压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6]。许多可能会从中获益的患者并没有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或接受叶酸及VB6、VB12治疗。针对此我们做了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已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并长期规范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200例,包括内科门诊、病房各100例。其中门诊患者中有58例患者未曾住院系统治疗过高血压,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55~71岁。42例门诊患者为曾因“高血压”入院治疗的出院后随访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44~81岁。50例正在老年心血管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55~86岁。50例正在心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48~77岁。将200名入选患者归为3组:门诊组58例、曾经住院组42例及正在住院组100例,所有患者均神志清醒、可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记录是否知道H型高血压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检测过同型半胱氨酸,是否针对性接受叶酸或B族维生素治疗,并对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表示,并使用百分率描述其分布。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在200 例患者中,71.5%(143 /200)患者不知道此项检查,28.5% (57/200) 患者知道H型高血压,其中做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患者为87.7%(50/57),75.0%(150/200)从未做过此项检查。检测过并规范应用叶酸及VB6、VB12治疗的有19.0%(38/200)。
58例未曾住院门诊治疗的患者中,77.6%(45 /58) 不知道此项检查,20.7% (12 /58) 患者做过此检查,只有13.8% (8/58) 的患者服用叶酸及VB6、VB12治疗过。
42例曾经住院的患者中,71.4%(30/42) 不知道此项检查,28.6% (12 /42) 做过此检查,19.0%(8/42) 服用过叶酸及VB6、VB12。
正在住院接受系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知道H型高血压的有32.0%(32/100),知道并检测过同型半胱氨酸的患者有27.0%(27/100),其中针对性接受叶酸、VB6、VB12治疗的有22.0%(22/100)。
本研究显示:三组患者对H型高血压知晓比率、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比率、服用叶酸及VB6、VB12治疗比率均较低。正在住院治疗的142例患者较未曾入院治疗的58例患者对H型高血压的知晓情况、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比率、服用叶酸及VB6、VB12治疗率略高,这可能与患者入院后接受了较系统规范的治疗及健康教育有关。但最终分析,三组间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纳入研究的住院患者,我们随机调取了20位患者的住院病历,发现有3人住院期间检测过同型半胱氨酸,其值正常,但患者的调查问卷结果是不知晓H型高血压及未检测过同型半胱氨酸。这可能是医生没有告诉患者这一检验结果,导致患者不知情。该结论说明我们的调查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实际数据可能比调查数据偏大。
最终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H型高血压知晓人数及占比、hcy检测人数
及占比、服用叶酸及VB6、VB12人数及占比
注: 在知道H型高血压、检测过同型半胱氨酸及针对性接受叶酸或B族维生素治疗的比率这三方面,三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Hcy为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物,Hcy的代谢依赖于叶酸及B族维生素[7]。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在Hcy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会影响Hcy代谢关键酶的活性,从而调控Hcy的代谢转化,这些因素的障碍会导致HHcy 的发生[8][9]。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脂质过氧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值老化、组织纤维化及变硬,从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管硬化;并增高血中血小板的粘附性及聚集性,促进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剧增。研究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每增高5umol/L,卒中风险增加59.0%,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32.0%[1]。
本研究随机调查了200名高血压患者,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患者对H型高血压的了解、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比率及接受的针对性治疗情况均不容乐观,值得引起临床医生尤其是专科医生的关注与重视。
本研究显示:H型高血压的知晓率偏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针对性治疗不规范,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①关于H型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较少。②临床医生工作繁忙、时间紧迫,部分医生不能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解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意义及H 型高血压的危害,导致病人不了解什么是H型高血压,致使病人不配合。③部分临床医生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④部分医生不向患者介绍H型高血压及其危害,患者对少数医生的建议不相信、不认同,认为没有必要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⑤患者听信非医务人员或非专业人员的建议,认为叶酸是孕妇用药,没必要服用。⑥叶酸片药品说明书中并未提及可治疗H型高血压。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我们应注意:①加强对各科医生尤其是专科医生的针对性培训学习,增强对高血压指南以及相关临床循证医学的了解。②门诊分诊应专科专治,高血压患者应由高血压专病门诊或心内科诊治。③加强医生的责任心,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详细地、耐心地向病人讲解H型高血压的意义及重要性。④定期进行健康讲座,对广大患者进行H 型高血压的健康宣教,了解H 型高血压危害及意义。
小结: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已超越肿瘤位居国人死因顺位之首[10]。积极有效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高血压人群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降血压、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双管齐下。这对于有效控制脑卒中及心血管病的高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当引起我们医务人员及患者的一致关注!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徐希平.有效控制“H 型”高血压- 预防卒中的新思路[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2):976-977.
[2]Manavathongchai S, Bian A, Rho YH, et al. Inflammation and hyperten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J]. J Rheumatol,2013,40(11):1806-1811.
[3]李建平,霍勇,刘平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39( 6) : 614-618.
[4]X Wang,X Qin,H Demirtas,et al.Folic acid supplements can reduce the risk of stroke[J].The Lancet,2007,369(6) : 9576.
[5] 杨永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M].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703- 704.
[6] 包福祥,沙龙贵,黄焕斌.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0,8(4):446-447.
[7] Hu Z,Hou QZ,Zhao S,et al.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carotid arter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ubclinical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H-type hypertension[J].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2012,32(8):1175-1178.
[8] 胡引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6) :733-734.
[9] 陈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高血压相关性研究[J].九江医学,2009,24(3):11-12.
[10] Wu XQ, Ding J, Ge AY, et al. Acute phase homocysteine related to severity and outcome of atherothrombotic stroke[J].Eur J Intern Med,2013,24(4):362-367.
论文作者:杨丽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高血压论文; 半胱氨酸论文; 患者论文; 叶酸论文; 血浆论文; 门诊论文; 医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