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和视神经盘沿面积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觉损害关系的探讨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和视神经盘沿面积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觉损害关系的探讨

王敏[1]1989年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和视神经盘沿面积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觉损害关系的探讨》文中提出青光眼是一组由于眼内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害的疾病。以往,一般以视野和杯—盘比值的检查反映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程度。视野缺损常是不可逆的。当出现视野缺损时,青光眼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最近的研究表明,当青光眼视神经轴突受损达40%时,视野检查仍无缺损发现。因为视盘大小变异较大,所以杯—盘比值也不能精确和定量地反映视神经组织的总量。因此,寻找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指标,以利于防止严重的视神经损害及视觉丧失,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从Hoyt报道眼底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照相能反映青光眼损害程度,在正常视野和视盘的情况下可有轻微的视神经纤维损害,以及Littmann设计了能够矫正眼球屈光放大而测定眼底结构大小的方法以来,许多作者报道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和视神经盘沿面积测定为判断青光眼视神经早期损害提供了良好的方法。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例如,不完全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较难判断;因为缺乏定量的方法和标准,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判断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视神经盘沿大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盘沿面积与视盘面积显著相关等。此外,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出现在视野缺损之前的结论仅是基于手动视野计检查结果得出的,还需要用自动阈值视野计检查和复杂的心理物理学检查进行重复研究。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和视神经盘沿面积与视野缺损、暗适应及图形视诱发电位之间的关系;分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和盘沿面积测定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设计实用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和

王敏, 段宣初, 崔娟莲, 胡妙妙, 高莉茉[2]2005年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可疑开角型青光眼HRT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可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盘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海德堡激光眼底扫描仪(HRT-Ⅱ)和自动视野计测定128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78只可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参数和静态视网膜光阈值。从视盘参数中选择盘沿面积(rim area,RA)、杯盘面积比(cup/disk area ratio,C/D AR)、视杯面积(cuparea,CA)和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ean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 thickness,mRNFLT)与MD作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的视盘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RA、C/D AR和CA与MD之间均显著相关(P<0.001)。其中盘沿面积每减少1mm2,MD的绝对值将增加7.291dB;在可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RA与MD之间显著相关(P<0.001)。两组中mRNFLT与M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HRT-Ⅱ的各项视盘参数中,RA最能反映青光眼的视野平均缺损程度。

黄海荔[3]2012年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结构及功能损害一致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青光眼视乳头旁区及黄斑区结构改变一致性研究目的1.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D-OCT)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 mGCC)及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ppRNFL)的改变,并分析其损害相关性。2.比较青光眼mGCC及ppRNFL的诊断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利用FD-OCT (RTVue OCT)测量正常人及POAG患者mGCC及ppRNFL的厚度,共入选正常组40眼(40例),视野缺损前期青光眼30眼(30例),早期青光眼30眼(30例),中晚期青光眼32眼(32例),应用ONH程序,环绕视神经乳头周围,作直径为4mm环形扫描,获取以下RNFL厚度参数:平均值、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四个象限及16个节段,即ST2(Superior Temporal), SN2(Superior Nasal), IT2(Inferior Temporal), IN2(Inferior nasal), TU2(Temporal Upper), TL2(Temporal Lower), NU2(Nasal Upper), NL2(Nasal Lower)。应用GCC程序,获取mGCC数据:总平均值、上方、下方平均厚度,总体丢失容积百分率(Global loss volume, GLV%),局部丢失容积百分率(Focal loss volume, FLV%),并分析其与ppRNFL的相关性。2.计算FD-OCT测量青光眼mGCC及ppRNFL的ROC曲线下面积,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青光眼患者各期的ppRNFL和mGCC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变薄,GLV(%)和FLV(%)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并随病程的进展而加重,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对照组ppRNFL平均厚度为(111.29±10.95)μm, mGCC平均厚度为(101.13±4.37)μm,GLV(%)为0.86±0.58,FLV(%)为0.32±0.27。视野缺损前期青光眼ppRNFL平均厚度为(86.39±9.86)μm,mGCC平均厚度为(82.27±7.65)μm,GLV(%)为16.95±5.99,FLV(%)为5.08±3.27。早期POAG ppRNFL平均厚度为(79.11±9.49)μm,mGCC平均厚度为(75.63±11.65)μm,GLV(%)为22.71±10.56,FLV(%)为7.43±4.27。中晚期期POAG ppRNFL平均厚度为(66.76±10.47)μm,mGCC平均厚度为(65.56±8.27)μm,GLV(%)为32.27±7.64,FLV(%)为8.52±3.86.2.各期青光眼平均、上方、下方1mGCC和对应区域ppRNFL厚度改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524-0.762,将上方mGCC和颞上方四个节段ppRNFL,下方mGCC和颞下方四个节段ppRNFL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早期、中晚期青光眼mGCC与颞侧各节段ppRNFL的厚度改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早期r=0564~0.849,中晚期r=0.517~0.643,视野缺损前期青光眼除了颞侧视网膜乳斑束和mGCC相关性较低(r=0.336),其余节段相关性均较好r=0.522-0.725。3. FD-OCT测量的全周平均及上下方ppRNFL厚度值及mGCC各参数(全周平均及上下方厚度值、FLV%.GLV%)诊断青光眼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较大(0.810~0.999),各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视盘大小、视野缺损位置可影响两者的诊断效能。更多的患者易被RNFL参数检测出异常,但是视盘较大、中心10。视野缺损患者更易被GCC参数检测出。结论POAG患者各期的ppRNFL和mGCC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变薄,各期青光眼mGCC与对应区域ppRNFL的改变具有良好的相关性,mGCC和ppRNFL具有相当的诊断效能。黄斑区GCC和视乳头旁RNFL参数,通过在不同部位反映青光眼对视网膜结构的损害,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mGCC与ppRNFL一样都是检测青光眼的重要指标。第二部分多焦视觉诱发电位与标准阈值视野检测青光眼损害一致性研究目的1.观察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mfVEP)在POAG患者中的变化规律。2.分析多焦视觉诱发电位与主观标准阈值视野计(standard automated perimetry, SAP)损害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1.入选正常组30眼(30例),早期青光眼30眼(30例),中晚期青光眼32眼(32例),利用标准阈值视野计Humphrey视野(Humphrey visual field, HVF),选择中心30-2SITA标准阈值程序检测平均缺损阈值(mean deviation, MD), VERIS6.0多焦电生理系统检测mfVEP振幅,振幅用信噪比表示(signal-to-noise ratio, SNR)。2.将所获得的mfVEP三个区域(上方、下方、中心区域)振幅分别与Humphery视野计检查对应区域视野缺损阈值改变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3.比较多焦视觉诱发电位与主观Humphrey阈值视野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青光眼患者mfVEP振幅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并随病程的进展而加重,差异有显著性(P<0.001)。正常人平均mfVEP信噪比为0.62±0.12,早期POAG平均1mfVEP信噪比为0.42±0.10,中晚期POAG平均mfVEP信噪比为0.17±0.14。2.青光眼患者不同区域mfVEP平均振幅与相对应区域视野缺损阈值呈正相关,早期POAG相关系数r=0.454-0.638,中晚期POAG相关系数r=0.623-0.804。在视野有缺损的区域,对应的大部分位点的mfVEP振幅也明显降低。早期青光眼中大部分患者mfVEP的振幅改变幅度大于视野阈值的改变幅度。3. mfVEP和HVF检查一致性较好,观察一致性为89%, Kappa值为0.767,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中,mfVEP振幅改变的阳性率(94%)较HVF检查的阳性率(92%)略高。结论mfVEP作为青光眼视功能的一种客观检测方法与主观标准阈值视野计检查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能证实主观功能检查的可靠性,但mfVEP和HVF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对于不同的受试对象显示出各自的优势。对信噪比较大、单侧病损、中心视野微小病损的检测,mfVEP优于HVF,当视野结果可疑时,mfVEP能作为一种验证。对信噪比较小、双侧病损的患者,HVF优于(?)nfVEP。第三部分青光眼结构及功能损害一致性研究目的分析标准阈值视野计、多焦视觉诱发电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在诊断青光眼结构及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1.入选正常组30眼(30例),早期POAG30眼(30例),中晚期POAG32眼(32例),利用FD-OCT(RTVue OCT)检测mGCC及ppRNFL的厚度,利用标准阈值视野计Humphrey视野,选择中心30-2SITA标准阈值程序检测平均缺损阈值(mean deviation, MD),利用VERIS6.0多焦电生理系统检测mfVEP振幅,振幅用信噪比表示(signal-to-noise ratio, SNR)将所获得的mfVEP、 HVF三区域SNR、MD值分别与对应区域的ppRNFL、mGCC厚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再进一步通过曲线拟合、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以上4个参数在青光眼病程中的变化关系。2.比较多焦视觉诱发电位、Humphrey阈值视野计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 FD-OCT测量青光眼患者全周平均及各区域ppRNFL厚度与相对应区域视野缺损阈值、mfVEP振幅呈正相关,与视野缺损阈值相关系数r=0.418~0.626(P<0.001),与mfVEP振幅相关系数r=0.454-0.632(P<0.001),相关性较好。2. FD-OCT测量青光眼患者1mGCC厚度与视野缺损阈值、mfVEP振幅呈正相关,与视野缺损阈值相关系数r=0.389~0.571(P<0.001),与mfVEP振幅相关系数r=0.431~0.614(P<0.001),相关性较好。其与中心视野的相关度最高。3. ppRNFL、mGCC厚度与视野缺损阈值呈曲线关系,ppRNFL、mGCC厚度与mfVEP振幅呈直线关系。MD值为-5~0dB范围时,ppRNFL和mGCC厚度变化较大,而MD值变化相对较小。ppRNFL、mGCC和mfVEP基本是同步变化。4.HVF和OCT的观察一致性为89%,Kappa值为0.764,mfVEP和OCT的观察一致性为91%,Kappa值为0.808,三者检查一致性较好。在POAG的诊断中,OCT改变的阳性率(95%)高于mfVEP (94%)及视野(92%)检查的阳性率。结论ppRNFL、mGCC厚度与视野缺损阈值呈曲线关系,ppRNFL、mGCC厚度与mfVEP振幅呈直线关系。结构检查和功能检查同等重要,OCT、视野和mfVEP三联诊断试验有助于更准确地早期诊断青光眼。

吴玲玲, 国松志保, 铃木康之, 新家■, 姚克[4]2001年在《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检测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盘改变》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 (Heidelbergretinaltomography,HRT)检测青光眼性视盘改变是否与视野损害的部位相一致 ,了解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normaltensionglaucoma ,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早或中期视盘形态是否异同。方法 对 6 4例 (6 4只眼 )仅有半侧视野异常的开角型青光眼 (POAG2 7只眼、NTG37只眼 )患者进行HRT检测 ,将Humphery视野与HRT的检测结果以 0°~ 180°为界 ,分成上下两部分进行对应分析。结果 与正常半侧视野对应的 1/2视盘比较 ,显示异常半侧视野对应的 1/2视盘HRT参数中 ,杯盘面积比、视杯形态测量值显著增大 ,而盘沿面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横断面积值显著减少(t=- 2 6 2 5~ 3 0 2 5 ,P =0 0 0 3~ 0 0 5 ) ;NTG眼和POAG眼对应与异常半侧视野的HRT视盘参数差异无显著性 (t=- 0 98~ 1 5 11,P =0 14~ 0 97)。结论 HRT参数能较准确反映与视野损害相一致的视盘变化 ,其中尤以杯盘面积比、盘沿面积、视杯形态测量、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横断面积测量值较为准确。NTG和POAG眼的视盘形态相似 ,可能具备某些相似的视神经损害发生机制。

文晓霞[5]2009年在《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甲钴胺片干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效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甲钴胺片干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效应,可望为青光眼患者开拓一条新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与方法。方法: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120例,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杞菊地黄丸、复方丹参片及甲钴胺片,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连续用药六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进行中医症状体征、视力、视野、P-VEP、HRT等观察。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症状体征、视野、P-VEP、HRT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闭角型患者总体疗效均优于开角型(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闭角型优于开角型(P<0.05)。4.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视力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闭角型优于开角型(P<0.01),对照组不同型别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视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闭角型患者MS、视野计分的改善优于开角型(P<0.05),对照组闭角型MS的改善优于开角型(P<0.05)。6.试验组N75波峰时、N75波振幅、P100波峰时、N145波峰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75波峰时、P100波峰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75波峰时、N75波振幅、N145波峰时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闭角型患者N75波振幅的恢复优于开角型(P<0.05),对照组闭角型和开角型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试验组和对照组RNF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RNFL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闭角型患者RNFL的改善优于开角型(P<0.05),对照组闭角型和开角型患者治疗后RNFL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试验组随访一年疗效稳定(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闭角型优于开角型(P<0.01)。结论:1.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眼压控制后青光眼疗效优于单纯甲钴胺片组,闭角型患者疗效优于开角型。2.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甲钴胺片可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优于单纯甲钴胺片组,闭角型患者优于开角型。3.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甲钴胺片能有效保护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视功能,闭角型患者优于开角型,其干预作用体现为:轻度提高患者视力;提高视觉敏感度、有效控制视野缺损;改善视觉电生理功能,有助于N75波峰时、N75波振幅、P100波峰时、N145波峰时的恢复;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4.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甲钴胺片一年随访疗效稳定。

张青[6]2007年在《GDxVCC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早期开角型青光眼GDxVCC参数与视野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目的:研究早期开角型青光眼GDxVCC参数与视野参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1)选取21例(42眼)正常人(正常组)、50例(98眼)可疑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疑组)、31例(62眼)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采用GDxVCC、标准自动视野计(SAP)、短波视野计(SWAP)检查。(2)分析比较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参数—椭圆环内平均RNFL厚度(TSNIT)、上方RNFL平均厚度(SA)、下方RNFL平均厚度(IA)、椭圆环内平均RNFL厚度标准差(TSD)、双眼对称性(IES)、青光眼可疑指数(NFI);视野参数—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偏差(PSD)在三组对象间的差异。(3)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三组对象RNFL厚度参数与标准视野MD、PSD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正常组、可疑组、青光眼组间RNFL厚度参数及视野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青光眼组RNFL厚度参数IA、TSNIT、SA、TSD与标准视野的MD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依次为0.509、0.488、0.482、0.347;IA、SA、TSNIT与PSD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依次为-0.314、-0.287、-0.268;NFI与MD成负相关(r=-0.461),与PSD成正相关(r=0.238)(P<0.05);正常组及可疑组RNFL厚度参数与标准视野参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RNFL厚度参数与视野参数有良好的相关性,正常人与可疑青光眼患者无相关性。第二章GDxVCC诊断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目的:评价GDxVCC各参数对早期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确定最有价值的指标;并评价GDxVCC、SWAP、SAP联合诊断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联合应用价值。资料及方法:(1)选取21例(42眼)正常人、31例(62眼)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GDxVCC、SAP、SWAP检查。(2)绘制RNFL厚度参数ROC曲线,并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3)比较GDxVCC、SAP、SWAP独立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TSNIT、SA、IA、IES、NFI的ROC面积分别为0.77、0.76、0.80、0.85、0.87。(2)GDxVCC、SWAP、SAP的敏感性分别为80.6%、74.2%、67.8%;GDxVCC、SWAP、SAP的特异性分别为95.2%、85.7%、76.2%。(3)GDxVCC和SAP的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7%、72.5%,序列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6%、98.9%。GDxVCC、SAP和SWAP的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4%、62.2%,序列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0.5%、99.8%。结论:(1)GDxVCC参数中,NFI和IES是区分正常人和青光眼最有效指标。(2)GDxVCC诊断能力优于SWAP,SWAP优于SAP。(3)GDxVCC、SAP、SWAP的平行试验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避免漏诊;GDxVCC和SAP序列试验可显著提高诊断特异性,降低误诊率。第三章不同标准下GDxVCC、SWAP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目的:评价不同标准下GDxVCC、SWAP、SAP诊断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联合应用价值。资料及方法:(1)选取21例(42眼)正常人、31例(62眼)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GDxVCC、SAP、SWAP检查。(2)对GDxVCC、SWAP、SAP分别采用局部诊断标准及总体诊断标准时独立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1)采用局部诊断标准时,GDxVCC、SWAP、SAP敏感性分别为95.9%、93.5%、90.3%,特异性分别为70.7%、66.7%、71.4%;采用总体诊断标准时,敏感性分别为80.6%、74.2%、67.8%,特异性分别为95.2%、85.7%、76.2%。(2)采用局部诊断标准时,GDxVCC和SAP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6%、50.5%、序列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8%、91.6%,低于单予GDxVCC总体标准NFI评价;GDxVCC、SWAP和SAP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9%、33.7%,序列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97.2%。结论:(1)以局部诊断标准诊断青光眼时,敏感性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但应注重其对应性及重复性评价,降低误诊率。(2)青光眼可疑指数NFI是青光眼诊断较理想指标,但对早期患者应考虑其局限性。(3)采用局部诊断标准,GDxVCC、SAP、SWAP的序列试验可显著提高青光眼的诊断水平,是最佳的临床诊断方案。

申晓丽[7]2010年在《HRT、OCT、Humphrey视野与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在青光眼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y, HRT-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Humphrey自动视野计及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 PhNR)检测正常对照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Suspected Open-angle Glaucoma, SOAG)组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组视神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关系,探讨其相关性和对POA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POAG组62例62只眼、SOAG组30例30只眼和正常对照组42例42只眼,所有入选者均行上述四种检测。选择HRT-Ⅱ检测的6个参数:盘沿面积、盘沿容积、杯盘面积比、线性杯盘比、视杯形态测量、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OCT检测的5个参数:全周平均和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RNFLT)。Humphrey视野检测的2个参数:平均变异(Mean Deviation, MD)和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 PSD)。PhNR中的2个参数:白-白和蓝-红两种刺激下PhNR的振幅。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1、三组间视神经结构和功能检测参数的比较: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视杯形态测量、白-白PhNR振幅、蓝-红PhNR振幅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余检测参数在正常对照组与SOAG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POAG组视神经结构和功能检测参数的相关性:视神经结构和功能检测参数部分存在显著直线相关性,以MD与蓝-红PhNR振幅的相关性最密切,相关系数为0.657;MD与OCT下方和平均RNFL厚度的相关性较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和0.632。3、视神经结构和功能检测参数的诊断价值:OCT平均RNFL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74,对POAG的诊断价值最高;白-白PhNR振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对POAG的诊断价值仅次于OCT平均RNFLT。在设定特异性≥80%和≥95%的情况下,OCT平均RNFLT和白-白PhNR振幅的敏感性分别为95%、90%、93.3%、76.7%。余检测参数对POAG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青光眼的视神经结构与功能检测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但相关性较低。其中,MD与蓝-红明视负波振幅的相关性最好。OCT平均RNFLT对POAG的诊断价值最高,白-白PhNR振幅次之。上述四种检测仪器从不同角度评估了视神经结构与功能损害的特征,反映了青光眼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青光眼的临床诊治。

李冬莉, 袁援生[8]2010年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文中提出青光眼是全世界成人致盲的主要眼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做为青光眼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病程进展较为缓慢,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不易早期发现。许多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视功能障碍,且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在临床上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而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延缓或停止视功能进行性损害的关键。因此,综合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做以下综述。

徐晓红[9]2009年在《激光房角穿刺对改良黏小管切开扩张术后高眼压及丝裂霉素联合Ahmed减压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观察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Nd:YAG激光房角穿刺术( laser goniopuncture LGP)治疗改良黏小管切开扩张术(viscocanalostomy VCO)后眼压升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VCO术后高眼压的20例(23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作回顾性研究。当VCO术后> 21mmHg时,即在手术部位行LGP,观察术眼LGP术前,术后的眼压,盘沿面积(rim area RA),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layer thickness RNFL),视野及术后并发症。结果LGP术前平均眼压(24.09±5.25) mmHg,激光后24个月平均眼压为(16.20±3.06) mmHg,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GP手术前后视野指数,平均光敏感度(MD)绝对值,RA和RNF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为虹膜嵌顿、术后早期低眼压,虹膜周边前粘连各1眼。结论LGP能有效和安全地改善VCO术后小梁网-后弹力膜的房水低滤过状态,降低眼压,减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损害,减少视野缺损,降低再次手术率,是VCO术的有效补充,LGP提高了VCO的远期手术成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目的:观察丝裂霉素(mitomycin C, MMC)联合Ahmed减压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应用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32例35眼难治性青光眼,术后随访一年,观察其降眼压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中远期成功率为80.0%;眼压由术前的(47.28±13.14)mmHg降至术后的(17. 62±6. 42)mmHg.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术后并发症为:引流盘周纤维包裹2眼(5.7% ),浅前房2眼(5.7% ),引流管口堵塞2眼(5.7% ),脉络膜脱离1眼(2.8% )。结论:丝裂霉素联合青光Ahmed眼减压阀植入手术可有效降低难治性青光眼眼压,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吕瀛娟[10]2017年在《维生素D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眼压增高后损害视功能及视神经时,房角始终开放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病程缓慢但隐匿,具有遗传倾向,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眼压、年龄、种族、家族史、糖尿病、近视、性别、白内障、偏头痛、外周血管痉挛、脑脊液压力变化、系统性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异常和遗传因素等是可能的危险因素。患者早、中期没有明显症状和/或典型的体征,晚期造成视功能及视神经不可逆的损害,目前治疗主要集中在控制眼压及视神经保护等方面。因此,应从遗传学角度在基因水平上探讨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避免视神经损害的发生;易感基因及其多态性的研究应成为探讨发病机制的方向之一。患者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态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某些多态性位点已被证明与糖尿病、高血压及近视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相关。维生素D是否影响眼压存在争议。国外研究显示了1,25二羟基维生素D3能够调控动物的眼压,但机制不明。1,25二羟基维生素D3调控生理功能是受体依赖的。水通道蛋白1被检测到在小梁网等质膜中高表达,调控房水的分泌、外流及眼压。本研究探讨机体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位点(Cdx-2、Fok I、Bsm I、Taq I、Apa I和Tru9 I)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否存在相关联系;并在人小梁细胞水平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的水通道蛋白1及维生素D受体的作用。方法:1)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人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含量,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相互关系。2)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溶解曲线分析技术及遗传学分析方法,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较常见的多态性位点(Cdx-2、Fok I、Bsm I、Taq I、Apa I和Tru9 I),并分析这些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体内的分布频率。3)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前后,人小梁细胞AQP1及维生素D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1)71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清中1,25二羟基维生素D3浓度为26.37 ng/ml±5.83 ng/ml,73例对照组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浓度为30.43ng/ml±3.91 ng/ml。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清中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Bsm I: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的B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35%和74.65%,对照组的B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8%和94.52%;基因型频率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与对照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意义(p=0.001;χ2=10.98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和对照组B等位基因频率为12.68%和2.74%,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与对照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意义(p=0.002;χ2=10.074;OR=5.153,95%CI:1.699~15.635)。Taq I: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的T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4.65%和23.35%,对照组的T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1%和9.59%,基因型频率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与对照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意义(P=0.013;χ2=6.23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和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12.68%和4.79%,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与对照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意义(p=0.018;χ2=5.641;OR=2.882,95%CI:1.165~7.132)。其余Cdx-2、Fok I、Apa I和Tru9 I位点多态性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与对照组间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没有意义。3)1,25二羟基维生素D3能抑制人小梁细胞的水通道蛋白1表达,升高维生素D受体蛋白的表达。结论:1)体内较低水平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的风险因素。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sm I及Taq I两个位点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能存在相关联系。Bsm I'B'和Taq I't'等位基因可能是保护基因。3)1,25二羟基维生素D3调控人小梁细胞的水通道蛋白1表达,维生素D受体也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和视神经盘沿面积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觉损害关系的探讨[D]. 王敏.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89

[2].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可疑开角型青光眼HRT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J]. 王敏, 段宣初, 崔娟莲, 胡妙妙, 高莉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

[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结构及功能损害一致性评价研究[D]. 黄海荔. 复旦大学. 2012

[4]. 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检测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盘改变[J]. 吴玲玲, 国松志保, 铃木康之, 新家■, 姚克. 中华眼科杂志. 2001

[5]. 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甲钴胺片干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效应研究[D]. 文晓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6]. GDxVCC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 张青. 中南大学. 2007

[7]. HRT、OCT、Humphrey视野与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在青光眼的应用[D]. 申晓丽. 暨南大学. 2010

[8].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J]. 李冬莉, 袁援生. 国际眼科杂志. 2010

[9]. 激光房角穿刺对改良黏小管切开扩张术后高眼压及丝裂霉素联合Ahmed减压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观察与分析[D]. 徐晓红. 南京医科大学. 2009

[10]. 维生素D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 吕瀛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7

标签:;  ;  ;  ;  ;  ;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和视神经盘沿面积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觉损害关系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