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建筑边坡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了要对周边的配套设施进行美化之外,还要使配套设施达到围挡建筑物结构的目的。为了更好地优化建筑结构,工程企业应将边坡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同时发挥其对周边环境的改善功能。本文就建筑边坡整治及设计问题的相关处理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边坡;整治;设计
前言
作为建筑物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之一,边坡对建筑区域及其周围环境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因边坡结构具有欠稳定性,在现实使用期间同样存在较多的风险,从而降低了边坡的结构性能[1],并导致多类问题,如沉降、坍塌、滑坡等。为进一步优化建筑环境,工程企业应从两方面(设计和施工)来对边坡展开整治工作,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从而使方案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有效地对施工环节予以指导,使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得以提高。
1.建筑边坡常见问题
边坡指的是在建筑物周围,因填筑施工、建筑物开挖所构成的人工边坡或者自然边坡,边坡对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几年,边坡工程对建筑物结构所起到的作用逐渐增大,按照建筑物的应用标准对边坡结构予以明确,有助于基础层对地面建筑物稳定性的维护。然而,随着地质环境的改变以及建筑条件的影响,边坡工程在后期使用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病害的威胁。
(1)沉降。边坡支护的特征是持续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其能够按照边坡附近的地质条件进行综合性改造,从而使地表建筑结构的使用价值得以有效地保障。沉降问题产生的原因通常与水文地质状况有着密切地联系。因各地施工环境存在着不同程度地差异性,故边坡结构的稳定性也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地质学家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水文地质出现异常运动时,地质层就会发生突变,从而加大软土条件下的边坡沉降程度[2]。如小型或者中型边坡的沉降幅度大致为0.5厘米,而大型边坡的沉降幅度则处在0.5至1厘米的范围内。
(2)坍塌。为防止建筑物因边坡结构受到破坏而产生一系列质量问题,施工企业应对边坡支护的工艺设计进行严格把控,所采用的加固策略应兼顾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改造。坍塌属于较为严重的边坡病害,在对边坡进行开挖时,土层易出现大范围坍塌,从而对建筑物整体结构组成破坏。通常而言,边坡坍塌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前期地质勘察未能对地质条件规律进行较为全面地掌握,施工阶段未实施完善的边坡防护策略等。
2.边坡设计原则
作为建筑物的核心组成部分,边坡整治对建筑物状态的影响具备广泛性。为减少边坡事故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在拟定测量方案时应充分与建筑物相联系,实现建筑物使用机制与分配机制地协调性[3]。鉴于此,测绘机构开展实地勘察时应对各项技术予以有效充分地利用,从而达到调控与优化边坡治理资源的目的。
(1)安全性原则。当今的测量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在此条件下,测绘机构应借助多种技术完成辅助测量工作,并注重对各项技术地灵活使用,进而给予建筑边坡整治计划一定的科学指导。作为边坡治理的首要原则,安全性原则倡导围绕安全建筑这一中心实施改造计划,从而使边坡的性能得到改善,并使建筑物对损害的抵抗能力更加强大。除此之外,如今建筑边坡治理应满足多项标准,如统一、安全、高效等,从而实现边坡工程相关的构造要求。
(2)可行性原则。在设计边坡整治方案时,应确保其可行性,将治理手段的使用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从而使建筑物的结构形态更具稳定性。在信息技术检测平台上,对智能技术进行动态展示具备先进性。借助模拟技术创建具备多样化功能的平台,并模拟多个建筑边坡整治方案。比如GIS技术的特点即为可操控性较强,将其与动态边坡模拟设计相结合,则能从技术层面有效指导建筑边坡勘测。
(3)针对性原则。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测绘机构在测量手段方面应创建更具全面性的控制平台,对边坡的整治模式实施一定的调整与改良。作为三大先进的测量技术,GIS、RS、GPS对现代边坡整治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提升测绘机构勘探工作的便利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边坡整治对策应因地制宜,按照各个环境与区域条件的不同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手段。
3.边坡综合整治对策
建筑边坡结构会因地质灾害而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施工企业应在早期制定完善的边坡整治方案,从而降低地质灾害对边坡的损害。施工方获得勘测结果之后,应运用多角度治理手段,使边坡改造的稳定性大幅度增强。边坡治理的有效形式是钢管桩、抗滑桩、灌注桩等,边坡整治的几大工艺手段分别为喷锚支护工艺、格构防护工艺、喷混植生工艺。
3.1 边坡治理手段
(1)钢管桩。近几年城市建筑发展步伐加快,人们对于边坡工程的整体质量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工程建设的重点之一即为裂缝病害的处置。作为一大常见病害,裂缝会对边坡性能造成较大的危害。对此,施工企业需结合裂缝病害的实际情况采取灌浆工艺手段,从而有效防止裂缝扩张而产生更多的破坏。此外,用钢管桩进行边坡结构的加固,能够使边坡的抗害性能显著增强,有效防止多种外部因素对边坡结构的影响。使边坡设施平台更具持久性与安全性。
(2)抗滑桩。作为一项新型边坡整治技术,抗滑桩能够对多种地质因素所致的建筑结构病害进行处理。施工方在使用该项技术时,应结合现场的施工状况来制定具备较强可行性地边坡整治方案。
(3)灌注桩。作为边坡裂缝病害的常见处理手段,灌注桩能够对裂缝结构的扩大予以有效抑制。并且借助钢管桩来对边坡实施加固,能够使边坡的抗害与抗裂能力得以提高。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应根据现场作业环境来拟定满足边坡裂缝处置要求的方案。
3.2 边坡治理工艺
(1)喷锚支护工艺。喷锚支护即结合混凝土呈、钢筋网以及锚杆的互相作用实现边坡结构抗变形刚度与强度的提升,避免岩体侧向变形。使边坡的稳定性得以增强,避免边坡岩石持续风化,降低边坡出现落石崩塌的风向。通常而言,该工艺中岩石面与网之间的距离为3至5厘米,交结点采用22号铁丝进行捆绑,锚杆外露头和钢筋网采用点焊的方式实现牢固的目的,从而确保在对混凝土实施喷射时钢筋网不会出现晃动和变形。
(2)格构防护工艺。格构防护所使用的材料有浆砌石块、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等,于边坡上构成骨架,从而避免边坡因雨水的冲刷而产生冲沟以及地表水向坡面与坡体渗透[4]。整治期间一级削成多级边坡的水平高度为8米。坡比通常为1比0.75至1比1,各级平台设置为1.5至2米,同时对边坡进行修整,将边坡欠稳定的泥土一级松石清除,完成平台截水沟、坡底、坡顶、格构梁基槽的开挖工作。
(3)喷混植生工艺。将边坡的松动岩体清理之后,还要讲坡面欠平整的位置尽量填平,边坡的坡度越大,其对挂网以及锚杆的要求则会越高。挂网的主要功能是使种植基材于岩石表面产生具有持久性的板块。首先于坡面铺镀高强塑料加强网或者铁丝网,网孔的规格是5cm×5cm,之后采用电钻或者风钻,根据1×1m的间距梅花形布置锚钉和锚杆。尤其应重视岩石和网所保持的距离,应为种植基材厚度的1/2,之后将有机植生土喷射在网上,共喷射两层。
4.结语
建筑边坡工程与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具有密切地联系,为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必须重视边坡病害的治理,以多种手段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在边坡整治原则的指引下,施工方应从施工手段、治理工艺等方面拟定与建筑物具体情况相符的整治方案,从而使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钱兆亮.公路高边坡整治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07):124.
[2]秦建勇.关于高边坡防护技术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7(03):110-111.
[3]李占航.土质边坡稳定性技术分析探讨[J].四川水泥,2017(01):221.
[4]傅柏翔.对建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边坡支护技术的论述[J].价值工程,2016(01):155-156.
论文作者:沈家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建筑物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病害论文; 工艺论文; 技术论文; 手段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