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05-2016.05期间选择老年白内障患者86例(98眼)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对其术后视力和感染情况予以了解,并选择2016.06-2017.06期间87例(10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为实验组,患者术后进行眼内感染的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和视力恢复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感染率0,较低于对照组感染率7.1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视力为0.61±0.45,显著低于实验组的0.83±0.52,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对其进行预防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整体视力,使其呈现良好临床疗效。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眼内感染;预防护理
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超声乳化技术的应用比较常见,伴随感染认识持续加深,感染控制手段得到明显增加,使其术后感染几率显著下降。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术后眼内感染的发生,除了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损害,还会增加失明的发生率[1]。预防护理的实施在感染控制方面的效果比较理想,对此,文章选择2015.05-2017.06期间173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7例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后,患者眼内感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5.05-2016.05期间选择老年白内障患者86例(98眼)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6.06-2017.06期间87例(10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为44-81岁,平均年龄(62.5±18.5)岁,左眼56眼,右眼42眼。实验组: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为45-83岁,平均年龄(64±19)岁,左眼55眼,右眼45眼。对两组患者进行性别和年龄等资料的比较时,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包括:第一,术前1-3天予以泪道冲洗。第二,对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运用,在术前进行感染的预防时,可以将左氧氟沙星作为优先选择,根据医嘱进行用药频率的调整,以便于改善患者眼内的药物浓度。同时可以在术前1天左右进行聚维酮碘溶液的联合使用,确保眼内炎得到有效控制。第三,各项手术器械的消毒处理[2]。第四,术前一天需剪睫毛。第五,结膜囊和皮肤的消毒,通过平衡盐溶液、聚维酮碘溶液(浓度0.5%)的调配,减少手术中眼表菌落。
1.2.2术中护理
首先,对眼周进行无菌覆盖,即对眼周区域皮肤进行消毒,降低手术感染影响因素的存在。其次,对抗菌药物进行使用,选取平衡盐溶液、万古霉素进行调配,使其形成灌注液[3]。再次,前房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需要在医师的判断下进行,若是情况需要可以通过头孢呋辛进行前房注射。最后,结膜下的抗菌药物应用,此方法虽然可以预防感染,但具体选择何种药物应该经过医师医师判断。
1.2.3 术后护理
在进行术后护理时,其护理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术后进行伤眼的有效保护,防止出现机械性的接触,同时降低用力咳嗽情况,防止出现晶体移位并发症;选择抗菌药物进行1-2周的治疗;护理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强化眼痛等并发症观察[4]。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选择SPSS 19.0软件予以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眼内感染情况
实验组感染率0,较低于对照组感染率7.1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对照组感染患者,3例患者出现角膜水肿,经过抗菌药物的治疗后得到明显消退,4例患者出现角膜分泌物的增加,以静脉滴注方式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在患者结膜下进行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妥布霉素的注射,患者10天后出院。
表1 两组患者的眼内感染情况对比[n、%]
2.2 患者术后的视力情况
在对照组患者中,其平均视力为0.61±0.45,显著低于实验组的0.83±0.52,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3.1806,P=0.0017)
3 结论
白内障的产生原因较多,例如:遗传和免疫、代谢异常以及外伤等,均会造成晶状体的代谢紊乱,从而发生晶状体中蛋白质的变性,使其出现混浊的情况,最终引发白内障疾病。通常情况下,白内障患者主要病发于超过40岁的人群,伴随年龄的增长,患者发病率会随之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患者视力的逐渐减退,可能出现眩光感与单眼复试等,使其近视度数持续提高。现阶段,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治疗属于主要治疗方法,而眼内炎则属于术后常见并发症[5]。因为眼内感染损害性相对较大,若是没有进行有效预防,则会造成失明,所以,对患者实时预防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感染几率,而且还能降低整体治疗成本,从而为患者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预防护理,其眼内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14%,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因此,预防护理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其术后眼内感染,以保证患者视力的恢复,值得临床进行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柳.预防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眼内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8):1866-1867.
[2]姜丽,李秀凤.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9):155-156.
[3]陆晓兰,丁春波,陈晴,等.老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7):1594-1596.
[4]王岚.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多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7):938-940.
[5]冯强,程晓丹,朱冬梅,等.不同消毒方式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067-1069.
论文作者:苏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患者论文; 白内障论文; 术后论文; 眼内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老年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