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教案检查的态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作压力论文,教案论文,态度论文,关系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以学校为单位,整群选取北京市2所小学和3所中学545名教师作为被试,对样本学校的全体教师进行集体问卷测试。问卷统一回收并整理,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删除数据不完整等无效问卷93份,有效问卷为452份,问卷有效率为84.04%。其中,小学教师168人,中学教师284人;男女教师分别为134人和297人;教龄10年以下的教师120人,11~20年为220人,21年以上为99人。
(二)研究工具
在考察检查教师教案的频率、方式、教案是否评比、教案是否与教师评价挂钩等方面背景信息的基础上,采用自编的教师教案检查态度问卷和已有的教师工作压力问卷。
1.教师对教案检查的态度问卷。
基于教师访谈调研编制该问卷,问卷包含25个项目,比如“教案检查使我更注重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教案检查增加了我的工作负担”等,采用Likert5点记分,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分别为1至5分,考察教师对教案检查的态度。
对该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88,Bartlett's Test值为3847.7,p<0.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经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抽取出2个因子,删除因素载荷较低及在两个因子上都具有大于0.30且大小比较接近的项目1、13、15、4、3、10、12、5、2,最后保留了16个项目,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6.34%,两个因素分别命名为“促进教学”和“阻碍教学”(见表1)。
教师教案检查态度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04,“促进教学”与“阻碍教学”两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82和0.926,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促进教学”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教师对教案检查的态度越积极;“阻碍教学”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教师对教案检查的态度越消极。
2.教师工作压力问卷。
采用石林等人(2001)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1]P291~296由36个项目组成,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校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身心特征、家庭和社会8个维度,其中“工作特征”指工作量大,琐碎繁杂事多,教师多重角色等等造成的压力。该量表使用5点评分,从“没有压力”到“压力很大”分别记为1至5分,分数越高说明压力越大。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各维度的α系数依次为0.60、0.85、0.81、0.81、0.77、0.81、0.77、0.84。
二、研究结果
(一)教师教案检查的基本现状
学校检查教师教案的频率比较高,有260位教师(58.3%)反映学校至少三个月检查一次教案(见表2)。
关于教案检查的方式,243位教师(56.7%)表示“仅仅检查教师是否写教案,如在教案上盖章或签字”,74位教师(17.3%)表示“仔细阅读教案,并详细写评语”,111位教师(26.0%)表示“就教案中的问题或不足与教师沟通”。关于学校是否进行教案评比,有380位教师(86.0%)反映学校进行教案评比,62位教师(14.0%)反映学校不进行教案评比。关于教案检查是否与教师评价挂钩,有386位教师(87.3%)回答“是”,有56位教师(12.7%)回答“否”。
(二)教案检查态度在性别、教龄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分析
以性别、教龄和学校类型为自变量(2×3×2),对教师教案检查态度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三者均不存在显著主效应(Wilks' Lambda=0.998,F性别=0.48,p>0.05;Wilks' Lambda=0.984,F教龄=1.66,p>0.05;Wilks' Lambda=0.994,F教龄=1.16,p>0.05),也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教师教案检查态度各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3)。
根据5点记分标准,教案检查态度各维度平均分等于3分表示中性态度,高于或低于3分表示肯定或否定态度。结果发现在“促进教学”维度上,有139人对检查教案持肯定态度,认为教案检查对教学有促进作用,而252人持否定态度,认为对教学没有促进作用,67人持中性态度;而在“阻碍教学”维度上,有235人认为检查教案对教学起阻碍作用,168人认为不阻碍教学,55人持中性态度。
(三)教案检查态度与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
1.教案检查态度与教师工作压力的相关分析。
考察教师对教案检查的态度与其工作压力之间的相关,结果发现,教师对教案所持的态度与教师工作压力多数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促进教学维度与“学生”、“学校管理”、“工作特征”、“社会”等工作压力维度有显著相关,而“阻碍教学”维度与工作压力八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见表4)。
2.不同教案检查态度的教师工作压力差异分析。
根据教师在“促进教学”与“阻碍教学”两维度上的得分,把教师对教案检查的态度分为四组:(1)积极作用组(n=170),(2)消极作用组(n=76),(3)无作用组(n=99),(4)矛盾作用组(n=88),即认为教案检查既促进又阻碍教学。以教案检查不同态度分组为自变量,教师工作压力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教案持不同态度分组的教师工作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
Post Hoc事后检验表明,“矛盾作用组”和“消极作用组”教师的工作压力最高,尤其是“矛盾作用组”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学生”、“学校管理”、“工作特征”、“社会”等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消极作用组”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学生”、“学校管理”、“职业发展”、“身心特征”等维度上显著高于“积极作用组”和“无作用组”。“无作用组”和“积极作用组”教师的工作压力较低。
3.教案检查态度对教师工作压力的回归分析。
以教师教案检查态度作为预测变量,以教师工作压力作为因变量,同时兼顾“教案是否评比”、“是否与评价挂钩”、“教案检查频率”(从一星期检查一次至一学年检查一次)、“教案检查方式”(从注重形式至注重内容)等教案检查背景变量,进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回归方程对教师工作压力的方差解释率为26.3%。“促进教学”维度对教师工作压力没有显著预测作用,而“阻碍教学”维度有极为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对工作压力的解释率为18.7%,可以推测教师越倾向于认为检查教案阻碍教学,其工作压力就越强。在教案检查背景变量中,值得关注的是“教案检查频率”和“教案检查方式”对教师工作压力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教案检查越频繁,教师工作压力越大;教案检查越民主(就教案内容进行沟通讨论,而不是仅盖章或签字),教师工作压力越小(见表6)。
三、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教案检查现状分析
本研究发现,学校普遍存在对教师的教案进行评比或与教师评价挂钩的现象。教案检查作为学校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现有教师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且,学校检查教师教案的频率比较高,更多地停留在关注教师是否写教案和是否符合某种格式的层面上,更多地以盖章和签字作为教案检查的最终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教案检查存在形式化或简单化倾向的问题,教案检查只关注数量不关注质量,只注重书写不注重内容,只看教案文本不看课堂,导致许多教师为了获得高一些的评价,不得不把在备课过程中因仔细推敲揣摩而勾画涂抹的教案花大量时间重新抄写,字迹不美的教师甚至还会请人代笔。
教案检查的现状反映出目前学校管理仍然存在忽视教师这一人力资源核心因素的问题。教案检查不但难以真正为教师发展服务,反而成为教师发展的束缚,出现了教师为教案管理制度服务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这不仅抑制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不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教师对教案检查的态度分析
本研究发现,整体看来,多数教师对教案检查这种管理方式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认为教案检查对教学起阻碍作用,而不是促进作用。在针对教师访谈调研中也发现,教师对教案撰写普遍持赞同态度,但对教案检查普遍持否定态度,认为检查教案对教学没有实际意义,教案检查制度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注重形式的教案检查方式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取消教案检查管理制度成为教师的呼声。而对校长的访谈调研发现,校长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误区,即认为撰写教案是教师基本职责,写教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因此教案检查理所当然。然而,撰写教案与检查教案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教案撰写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教案检查的合理性,教案检查是否合理必须从这一管理方式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得以证实。
(三)教案检查态度与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阻碍教学”维度与工作压力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促进教学”维度与工作压力总分及“学生”、“学校管理”、“工作特征”和“社会”四个维度上有显著正相关。其中,“阻碍教学”维度与工作压力的“学校管理”、“学生”和“职业发展”等维度的相关最为显著。可见,教师对教案检查越倾向于认为教案检查阻碍教学,教师工作压力也将越大,特别在学校管理、学生问题和自身职业发展等方面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越大。
差异分析表明,教师对教案检查的态度在工作压力八个维度及总均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矛盾作用组教师的工作压力最高,在除了“身心特征”之外的各维度上均高于其他三组。相反,认为教案检查“无作用”和“积极作用”教师的工作压力则相对较低。可见,认为教案检查对教学既有积极作用又有阻碍作用的矛盾态度使教师产生认知失调和心理困惑,这给教师带来的更大心理压力。
回归分析表明,“阻碍教学”维度对教师工作压力具有极为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可以推测教师越倾向于认为检查教案阻碍教学,其工作压力就越强。而多数教师对教案检查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认为教案检查阻碍教学,因此这势必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在教案检查背景变量中,值得关注的是“教案检查频率”和“教案检查方式”对教师工作压力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教案检查的越频繁,教师的心理压力越大,同时,以“仅在教案本上盖章或签字”的形式化检查教师教案的管理方式使教师产生更大的工作压力,而与教师“就教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的教案检查方式则使教师产生较小的工作压力。可见,学校管理越倾向于采用形式化或简单化的教案检查方式,教师的工作压力就越大。在访谈调研中,教师普遍对只“盖章或签字”的教案检查方式持否定甚至反感的态度。
(四)对教师管理的反思与建议
繁重的教育教学负担使中小学教师倍感疲惫和压力,许多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成了最明显的职业特点,因此学校管理应减少教师的额外负担和压力。[2]当前,教学管理过于注重教案的形式或格式,检查教师的教案简单地等同于检查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态度,这不仅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质量,反而给教师带来较大工作压力,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风格以及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均不尽相同,而且学生之间和班级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这些都是教学管理应当充分考虑的。从教案检查可以透视出学校管理理念与方式存在形式化或简单化的问题,这种管理制度不仅是对教育教学复杂性的忽视,更是对教师教学个性的漠视。
教师的教学水平经历着从新手教师到熟手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专家型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更深刻,课堂教学的控制和调节水平更高,常规的课堂教学操作程序已熟练掌握,[3]检查教案是对其教学水平的制约,因此,学校可以实行个性化的教案管理,比如新手教师酌情检查,熟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不检查,而且即使检查新手教师的教案,也应关注教案内容和过程,而不是形式和格式。书写精美、格式完整的教案并不等于有效的备课,也不意味着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创新蕴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是难以通过检查教案发掘出来的。因此,深入课堂听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并且听课之后积极与教师进行讨论和指导,向教师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改进措施和建议。这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