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14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产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在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和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和母乳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26.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的围术期产妇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利于母婴健康。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围术期;护理干预
瘢痕子宫多由剖宫产术所致,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瘢痕子宫也越来越多见,这种情况对二次妊娠造成了很大影响,再行剖宫产术易引发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增加损伤、感染等发症发生几率,对这类产妇加强护理干预尤为必要[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60例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瘢痕子宫拟行再次剖宫产产妇60例,均有既往剖宫产史,对于合并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由肌壁间肌瘤剥离术所致以及瘢痕子宫产妇予以排除,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4~37岁,平均年龄为(30.2±2.9)岁,平均孕周为(38.2±2.3)周,平均与上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5±0.8)年,其中宫腔内妊娠囊存活型11例,肌层内妊娠囊型19例;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4~38岁,平均年龄为(30.5±3.1)岁,平均孕周为(38.3±2.4)周,平均与上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5±0.7)年,其中宫腔内妊娠囊存活型10例,肌层内妊娠囊型2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照差异并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检查、术中配合和术后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认识干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相结合,术前多与产妇进行沟通,提供术前准备相关内容,告知围术期相关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于存在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较为严重的产妇,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提,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增强其信心,提高其护理配合度。②行为干预。嘱产妇勤换护垫,保持外阴清洁,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重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术中全程陪护,减少手术室人员流动,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操作,期间对产妇进行适当的鼓励;术后加强生活护理,指导其饮食,做好皮肤清洁卫生和切口护理工作,积极预防并发症;并加强乳房和新生儿护理,宣传母乳喂养以及育儿方面的知识。
记录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母乳喂养开始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AS量表对产妇护理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前者得分越高,表明产妇心理状况越差,后者得分越高,表明新生儿健康情况越好[2-3]。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5.5统计学软件对收录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前者采用t检验,后者采用 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计量分析
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和母乳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家庭开始要二孩,但是对于已接受过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术的危险性较大,若操作不当,很可能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到母婴健康,对此,有必要在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4]。本组研究中,加强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0例产妇,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产妇,具体表现为:手术时间和母乳喂养时间明显缩短,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新生儿健康情况较为理想,且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的产妇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认识和行为干预,对妊娠结局可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关措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艳艳.护理干预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围术期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29(7):4134-4135.
[2]李东丽,许萍,容维,等.音乐疗法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J].河北医药,2015,23(5):3665-3667.
[3]古红梅.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护理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6):5729-5730.
论文作者:杜秀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7
标签:产妇论文; 瘢痕论文; 子宫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时间论文; 手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