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来,由于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师信息闭塞、教学观念比较滞后等原因,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缓慢,教育教学水平普遍比较低,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寻找一种符合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实际的培训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根据此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基地校 教师 教学 培训 评价
一、结合县情,确立基地
2010年年初,按照市里要求,根据我县的实际,我们在全县建立了2所市级农村中小学教师义务培训基地校和4所县级农村中小学教师义务培训基地校。为了能从全县11所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小学校中择优选拔出培训基地校,为了能使培训基地校充分发挥作用,教育局及进修学校联合组成考评小组,由教育局李闯副局长及人事科冯丽敏科长亲自带队深入各校进行科学、公正的考核与评估,尤其是每到一所学校都要首先征求校长的意愿,看其是否愿意承担义务培训义务。因为校长如果不愿承担培训义务,就算是再具备条件也是空谈。最后确立实验小学及柳河九中为市级农村中小学教师义务培训基地校,柳河十中、长青小学、胜利小学、前进小学为县级农村中小学教师义务培训基地校。确立基地校后及时为各校挂上牌匾,并使基地校首先明确了基地校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如:各校要成立培训基地校工作领导小组,设专人负责农村教师义务培训工作;每年要将“送培到校”活动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
我县多年来一直在城乡学校间开展“手拉手”活动,但基本上都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培训覆盖面低,而且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培训基本上是“我提供什么,你就学什么”。这样虽能体现集体学习、进修“划一性”的优势,但时至今天,作为培训主体的教师,显然更需要受到尊重,让教师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选择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必要前提。因此,培训基地校建立之后,我们首先收集并整理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和亟需培训的内容,如:农村中小学教科研几乎空白,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同时我们将这些“菜单”及时对应地反馈给各培训基地校,培训基地校再结合这些内容修改并制定培训计划。这就保证了“送培到校”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加受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欢迎。
二、精心策划,按需施培
培训伊始,各基地校每学期都能认真按照计划有序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受培学校也能按要求积极参加培训活动。但是随着培训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受培学校的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我们倡导受培学校也应根据本校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并主动邀请基地校的领导、教师参与活动,从而使更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切实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历练,使自身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不断提升,但发现受培学校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于是,我们就针对此种现状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
每年只能有四分之一的学校能被评选为义务培训活动先进单位。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调整了先进单位的评选比例,先进基地校的比例没有变化,但是先进受培学校的评选比例改为“上不封顶”,只要是受培学校能够根据本校实际认真与基地校联谊开展培训活动的年终就会被评为“义务培训活动先进单位”。方案修正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全县受培学校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各校积极与基地校沟通联系,要求开展“送培到校”活动。于是基地校根据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及需求精心策划“送培到校”活动方案,然后进行组织实施。从2013年开始,基地校每年都要组织开展“送培到校”活动二十余次。
三、组织参与,跟踪指导
现在每学期初的“领导碰头会”已经形成惯例。除此之外,各校每次开展活动我们师训部的成员都会在于海生副校长的带领下亲临现场,参与培训活动,特别是活动后我们会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例如:培训活动不要只注重课堂教学的展示而缩短了研讨的时间;培训活动要增强计划性和实效性;培训活动不要拘泥于课堂教学,要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性;每次培训活动要做到主题鲜明,能通过活动切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由于跟踪到位、指导全面,从而使基地校及受培学校认识到了培训中的不足,更保证了各校今后开展“送培到校”活动的质量。
四、及时宣传,科学评价
为了鼓励基地校积极开展“送培到校”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师训QQ群”,及时对基地校及主动与基地校开展活动的受培学校进行表扬。而且,每次活动后我们要求各校要将活动新闻及时发布在“柳河教育信息网”及“柳河教师进修网”上。每年的师训会上我们都要进行“送培到校”活动交流,表现突出的学校会将好的经验与其他各校进行分享。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不仅使全县教师能及时了解各校开展“送培到校”活动的实际状况,也能从中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及做法。
总之,几年来我县依托农村中小学义务培训基地校,通过开展“送培到校”活动,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互补共享,推进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切实达到了“共好共赢”。
论文作者:杨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7
标签:培训基地论文; 基地论文; 学校论文; 义务论文; 柳河论文; 教师论文; 农村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