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本运营及其评价准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运营论文,准则论文,评价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运营是近几年来经济界颇为关注和高度重视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理解并积极推行资本运营意义深远,有利于企业改革的深化,推动企业走向市场;有利于优化资本配置,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有助于企业家队伍的建设。本文拟就企业资本运营及其评价准则作些探索。
一、资本、资本运营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曾有明确的表述: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长期以来,我们往往过多地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理解,认为资本不是物本身,而是通过物体现出来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资本的本性是要在不断的运动中,不停地剥削雇佣工人,以获取最多的剩余价值;认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剥削,当然也不存在剥削剩余劳动的资本,从而讳言资本。事实上,资本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关系中,更主要的它还是一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企业资本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是指凡为企业所用,并可能产生效益的所有财产、权益和负债。企业资本是企业各项活动的轴心和基础。企业资本运营是指企业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的有意识地对资本进行运作的行为,它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门艺术。
资本运营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之说,企业资本运营属于微观层次,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本的筹措、资本的使用和资本运营过程中对资本状态的监控。毋容置疑,企业资本运营的主体是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资本运营主体具有承担资本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有明确的运营目标和责任,并对资本产权主体负责,接受产权主体的监控和制约。企业资本运营可以有多个方向、多种形式、多种方式,但目的只有一个: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下,使资本在运营过程中实现保值、增值。企业应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客观分析,在知己(内部条件)知彼(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选择资本运营的方向、形式和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论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在本质上,都以运营资本为基础并围绕使资本增值的目的而展开,它们的活动过程,就是资本运营过程。因此,企业的产品经营其实质就是企业资本运营,是资本由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的运营转换过程,完全是企业有意识地对资本进行运作的一种形式。那种把企业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内在联系割裂开来,认为企业资本运营是不同于产品经营的另一种活动,视资本运营是比产品经营更为高级的经营方式;或者认为企业产品经营是基础,资本运营不过是手段;或者将企业资本运营仅仅理解为企业的一种外部交易型战略的运用,理解为企业收购、兼并、股权置换与资产重组等运作形式,均是对企业资本运营的一种误解。
企业资本运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现实社会中,常常可以看到,即使是资本条件相同并处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企业,由于资本运作的方向、形式和方式不同,而产生差距很大,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就是企业资本运营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经济学家为什么不等于企业家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资本运营的评价准则
在认识到企业资本运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企业资本运营如同所有的管理活动一样,有它可以遵循的规律,评价企业资本运营的优劣与好坏,有共同的准则,最主要的有以下四个。
1.盈利性准则
也叫利润最大化准则。是衡量企业资本运营的首要准则,是直接从资本运营的目的出发所派生出来的最重要的准则。我们说企业资本运营是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资本运作行为,这就是说,对资本的运作可以有多个方向、多种形式和多种方式,企业基于对内、外条件和环境的分析、研究与比较,可以选择产品经营,也可以选择收购、合并、股权置换、资产重组、项目融资,或者别的什么;即使是选择产品经营,也有许多不同的产品方向及产品组合供选择。对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它之所以选择这种或那种资本运营的方向、形式和方式,主要是通过知己知彼的分析研究,依据其资源组合配置和市场机会,以盈利最大化为首选准则,并运用企业家的知识、经验和胆略,就多个方案比较,择优确定的。毫无疑问,为了提高资本价值的增值水平,企业在运营资本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资本运作的方向、形式和方式。
盈利性准则告诉我们,企业筹措资本应选择成本最低的方式,使用资本则应将资本投向获利最大的产业、行业、产品和项目中,要充分把握好市场机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来就没有一个企业必须从一而终地从事一个方向、一种形式、一种方式的资本运营。武汉铸造厂在铸件市场竞争激烈,本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利用地处市区黄金地段,临江运输极为便利的资源条件,主动放弃产品经营,发展第三产业,在原有的厂址上,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鞋业市场,使已经陷于困境的企业获得了生机,就是企业成功运营资本的例证。
2.流动性准则
如果说盈利是资本运营的首要准则,那末,资本流动则是资本运营盈利性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一旦停止运动,就生不出“金蛋”来。资本流动是资本的内在属性,资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增值现象是资本的时间价值的表现。要使资本保值增值,必须使资本处在不停地流动、转换状态中。
企业资本的流动,包括资金、物资、能源、信息以及人员等的流动,我们可以把它分为“看得见”(亦或叫作“主动的”)与“看不见”(亦或叫作“被动的”)两种。产品经营中,资本由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就是一种“看得见”的资本转换过程;并购、重组、股权置换,也是“看得见”的流动过程。这些“看得见”的资本的流动,往往是企业所重视的。除此之外,企业资本的流动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形式,比如,将闲置不用的土地、厂房、设备或其它资本出租,以收取租金,这是一种表面上看不见又常常为企业所忽视的资本的“被动”的流动过程。通常情况下,企业对资金不会视而不见,手中的钱总想设法让它流动起来,关键是怎样用,也就是如何投向的问题。而对一些闲置的土地、厂房、设备,甚至是人容易视而不见,一放许多年,失去了不少让这些“闲置”资产流动起来增值的机会。武汉电池厂地处武汉最繁华的闹市区,该厂于1997年将临街的办公楼拆除,办公地点迁至生产作业区,将拆除办公楼后的土地连同原有的空地约4000平方米出租,每月收租金20万元,采取办公地点搬迁的资源置换方式,既方便了指挥生产,又盘活了资产,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该厂正计划将工厂整体搬迁,充分利用地级差价,通过融资开发,以保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所需要的投入,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整体效益。
资本的流动性告诉我们,资本必须流动,流动才能增值,凝固就是蚀本。资本增值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流动的快慢,在相等的时间里,资本流动的速度愈快,周转的次数就增多,资本增值的机会也就愈大。因此,企业不仅仅应使资本处在不停地流动转换之中,还应设法加大资本流动的速度,以获取更大的盈利。
3.安全性准则
资本流动是使资本增值的前提条件,而对任何一个企业,资本流动的全过程从来都不是仅在企业内部完成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进行着物资的、信息的、能量的交换,企业资本的流动也正是在这种由外界输入→内部转换→输出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而外部环境是一个多因素、复杂、多变化并且不可控的,企业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和发展。企业在运营资本中,由于主观预测与客观实际产生偏差(实际上,这种偏差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而产生。资本在运营中的安全也就受到威胁,资本运营的安全性就是针对资本运营中的风险而言的,尽管我们可以从事物的昨天、今天去预测它的明天;尽管我们可以从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相关作用,通过一事物的发展变化来预测其它事物的发展变化,但预测终归是预测,企业在资本运营活动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运营的风险客观存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所有的资本在运营中都具有增值和风险的两重性。
资本运营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要求企业必须注重保护资本运营的安全,防范资本运营的失败,企业可以通过强化情报信息系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集思广益,认真做好可行性分析,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以提高资本运营的安全程度;或者采用多元化运营资本,“不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以增强资本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我们还应当看到,资本运营的风险和收益具有替换效应,最具风险的资本运作,往往也是收益最丰厚的。
4.先行性准则
资本运营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准则,企业要快速发展,资本要迅速扩张,就必须追求超额利润,而资本运营的先行性则是追求超额利润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是导致企业行为最根本的出发点,简单地说,投资什么方向、什么领域、什么项目最能赚钱,企业又具备相应的条件,或者通过努力可以创造相应的条件,企业自然会将资本投向这个方向,这个领域,这个项目,竞争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所以说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若某个领域,某个产品利润落差大,大家便蜂拥而至,利润也就随之消失。1995年广州交易会上,每公斤维生素C的价格涨至13美元, 利润十分丰厚,不少药厂趋之而来纷纷生产维生素C, 山东一乡镇企业更是筹资9000万元新建成一年产5000吨的维生素C生产厂, 由于供求关系的迅速逆转,第2年,同样是在广交会上,维生素C的价格一下子猛跌至5~6美元一公斤,使一些工厂叫苦不迭,不但没有超额利润可赚,就连一般意义下的利润也没有了。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领域、任何产品、任何项目要想长时间赚取超额利润是不可能的,而“敢为人先”者则可能赚到超额利润。
“敢为人先”即抢在别人前面先行一步,不等于投机,也不等于赌博,它需要企业家能够预见并捕捉机会,敢于冒风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新的方式综合各种因素来实现这种机会,它需要企业家的知识、经验、胆略、魄力和创新能力。尽可能抢先一步,设法去赚取超额利润,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准则。中国超级富豪李晓华以他过人的胆识和创新能力,不失时机地把握好每一次机遇,多次成功地运用资本运营的先行性原则,实现了资产由3500元到近20亿元的巨变,难道不足以发人深省吗!
也许还可以列举若干评价准则,但企业资本运营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和先行性是最重要的准则,它们相互联系,彼此依存,把握了这些基本准则,就抓住了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问题。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时必须遵循这些准则,提高资本运营的质量。
三、企业资本运营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除了上述准则之外,企业在运营资本时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多元化经营不一定能减弱风险。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采取“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做法,是增强企业资本运营抗风险能力的条件,但决非充分条件。企业搞多元化经营一定要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切忌盲目扩张,并购行为要防止消化不良。如声名显赫的珠海巨人集团由于盲目多元化,患上了“巨人症”,计划总投资12亿元的巨人大厦被迫停工,势头良好的生物工程走向衰败,总裁史玉柱痛心疾首,坦陈决策有误,经营有误,摊子铺得太大,管理不善。
2.经济规模不等于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的大小从来都是相对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做大,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一定要做大,“大有大的妙处,小有小的亮点”。资产重组不是资产简单的叠加,而是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发挥资源间的互补性和规模效益,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率。扩张规模,只能是有条件,量力而行的理性扩张,而不能是无限制的,光凭主观热情的盲目扩张,规模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市场占有率高,能享受低成本和高利润的待遇。名噪一时的商界骄子郑州亚细亚集团,就像庞大而豪华的泰坦尼克号那样,转瞬之间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触礁下沉了,我们在叹息之余,难道不应作些理性思考吗!
3.企业资本运营切勿跟风。任何一种形式的资本运营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需要相应成熟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二者缺一不可,盲目跟风,轻率行事是不可取的,都将可能导致资本运营的失败。发生在1995、1996年广交会上维生素C利润的大逆转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4.负债经营必须有度。筹措资金是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追求超常规发展,负债经营是很正常的手法,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负债率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举债额度必须建筑在投资回报和偿还能力的基础上,否则,企业必然为债务所困而自食恶果。郑州亚细亚集团自身积累的资产不足亿元,但却在外地借贷10多亿元兴建大型高档连锁商场,结果是商场建成了,流动资金却无法解决,商场开业所获利润又不足以偿还债务利息。最终出现几百债主上门逼债、企业陷于无法生存的局面。亚细亚的悲剧告诉我们,无度负债经营,无异于饮鸩止渴,迟早会自取灭亡。
5.重视无形资产的交易,谨防无形资产的流失。无形资产是指可供企业使用,不具备实物形态,但却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的资产。如商标、商誉、专利权、著作权、经销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等。无形不等于无价,最典型的要数成名商标,如“可口可乐”商标被人认为价值400 亿美元,我国的“红塔山”价值352亿人民币。现代企业间的竞争, 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间的竞争,企业要高度重视对无形资产的运营,要树立和宣传企业形象,要有品牌意识,要看好那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此外,对无形资产要科学评估,要使用得当,切勿滥用。
6.企业资本运营的灵魂是企业家。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家的竞争,没有一流的企业家,就没有一流的企业,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真正优秀的企业家应当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有开拓创新能力和统率力,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能充分把握和利用市场机会,决断力强;并把企业的扩张作为自己永不满足的追求。
企业资本运营并非一种权宜之计,它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家必须学会资本运营的本领,才能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