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中欧伙伴关系_欧盟论文

成熟的中欧伙伴关系_欧盟论文

走向成熟的中欧伙伴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欧论文,伙伴关系论文,走向论文,成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1月26-2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一届党中央成立以来,中国国家主席对西欧国家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间组织。中国支持欧盟一体化进程,希望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政府把中欧伙伴关系置于中国外交的重要位置,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的今天,中欧伙伴关系正走向成熟,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中欧关系走过近30年的风雨历程,尽管有过波折,但总体上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痛定思痛,走上联合自强之路。在美苏严重对峙的冷战时期,西欧国家求生存、图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的道路上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将欧洲视为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重要力量,希望联合的欧洲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欧洲的联合有利于世界和平。”他进而提出了同欧洲发展关系的基本方针:“我们确定的政策是同欧洲,包括西欧和东欧,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这不仅是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同西欧各领域合作的发展。1978、1979年我国与欧共体签订了贸易协定和纺织品协定,1980年欧共体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中欧贸易显著增加,我国从西欧国家引进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突变。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中欧关系也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1989年6月后,西欧国家对我国实行制裁,双方政治交往减少,磨擦增多,经济和科技合作势头受挫,双边关系出现严重倒退。面对困难复杂的局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顶住西方的压力,通过多做工作,打破了西方的制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欧方也认识到中国在不断发展壮大,对华制裁只会损害其自身利益。从1990年下半年,西欧国家开始调整对华政策,至1994年基本取消了对华制裁。

我国及时抓住时机,积极改善中欧关系。1994年江泽民主席访法期间阐述了中国对发展同西欧国家关系的四项原则:面向21世纪,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补互利,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和合作。中欧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发展由此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欧盟加快调整对华政策。从1995年欧盟首次发表对华政策文件,到2001年第4份对华政策文件出台,欧盟对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渐深化,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1998年中欧建立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2001年中欧双方决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加速了大国关系的新一轮调整。对中欧而言,双边关系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中国新一届党中央将加强与不断发展中欧关系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10月13日发表的《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是我国政府首次针对一个地区发表的政策性文件,昭示了中国对欧盟政策目标,规划了今后5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欧盟在最新发表的第5份对华政策文件中,将中欧定位为“战略伙伴”,提出致力于发展“稳固、持久、互利、平等”的全面关系,并在前几份对华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同中方在各领域合作的措施。显而易见,中欧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既是中欧双边关系持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中欧在政治上相互重视,经济上互有需要,文化上互有优势,伙伴关系日益成熟,各领域合作成果显著。

中欧关系政治基础更加稳固,互尊互信不断增强。双方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互访和接触。即使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领导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对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欧对话领域不断扩大,现有8个类别的对话与磋商不仅使双方可以及时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表达各自在发展双边关系中的重要关切,而且还就军控、人权、非法移民等问题充分交换意见。这种多层次、宽领域的政治对话和磋商已成为中欧双方沟通情况、协调立场、处理分歧、促进合作的重要渠道。

中欧经贸关系得到长足发展,双方已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合作伙伴。欧盟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资金雄厚。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中欧双方互补互惠的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中欧现已互为第三大贸易伙伴,2003年,中欧贸易额高达1252亿美元,同比增长44.4%;欧盟是中国最大技术和设备供应方,到2003年底,我国从欧盟引进技术16599项,合同总金额752.46亿美元;欧盟在我国的投资总额占我外资的第4位,到2003年底,累计投资项目16131个,协议金额659.35亿美元,实际投入378.72亿美元;欧盟的商业银行在中国设立了48家机构和65家代表处。欧盟的许多著名企业积极参与中国重大项目建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空客飞机、大众汽车、磁悬浮实验段、大亚湾核电站及诺基亚、爱立信等移动通信等已成为中欧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中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伙伴关系内涵更加丰富。自1998年中欧签署科技合作协定后,欧盟对中国开放第5个科研、技术开发与示范框架计划和第6个科研计划。欧盟科学家也涉足中国“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和“973”基础研究规划。2003年10月中欧签署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使中欧科技合作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中欧合作还涵盖了环保、农业、信息、交通、能源等领域,并且将共同开展非典科研、核能、航空和海关等方面的合作。

中欧都有着灿烂的文明,文化交往成为中欧合作的第三个支柱。中国近年来在欧盟国家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均得到热烈反响。特别是2003年10月开始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是中国第一次在欧洲举办时间长、地域广、项目多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将中欧文化交流推上了新高潮。我国已经或即将在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马耳他等国设立文化中心,为加深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提供了新的渠道。

青年代表着未来。近年来中欧教育合作卓有成效,双方的留学生人数呈大幅增长势头。在不久前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双方表示要加强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这预示着中欧教育交流将有更大发展。

增加人民之间的往来有助于夯实中欧友好关系的社会基础。中欧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一直强烈吸引着中欧两地人民的目光,推动着中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欧双方不久前就开放欧盟国家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达成协议,将大大方便中欧人民之间的来往。

中欧关系得以稳定发展,得益于双方在解决分歧问题上找到了一条正确和有效的渠道。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中欧双方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分歧,这是完全正常的。重要的是,中欧双方都主张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妥善加以解决。1998年,欧盟改变了以往做法,不再在联合国日内瓦人权会上提出或联署反华提案。这为双方在人权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气氛。迄今中欧已举行16次人权对话,并进行一些人权项目的合作。欧盟在中国关切的台湾问题上,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国对此表示赞赏并希望欧盟继续恪守这一原则立场。中欧之间频繁的对话和磋商对增进了解、减少误解、缩小分歧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实践证明,只要双方妥善处理,分歧不会成为中欧发展关系的障碍。

三、中欧正处于各自发展的重要阶段,双边关系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世纪之初,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世界还很不安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各国仍面临诸多挑战。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欧盟同样视本世纪初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希望有一番作为。欧盟将子2004年5月实现东扩,届时将出现一个由25国组成、囊括东西欧、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GDP逾10万亿美元的新欧盟。欧盟还将通过加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防务联合,深化一体化进程。欧盟的发展尽管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其一体化进程已不可逆转,未来欧盟将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欧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加强与欧盟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贯支持欧盟一体化进程,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繁荣的欧盟。欧盟支持中国的发展,欢迎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欧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双方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都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通过和平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都倡导在多边主义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都重视发展问题,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句话,中欧的共同诉求为双方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欧关系的发展已成为国际舞台的积极因素。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计划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为欧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商机。欧盟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金融、科技和投资等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成员国中既包括德、英、法这样的经济强国,也有在某些领域独占鳌头、颇具实力的中等发达国家。欧盟能够为中国的建设提供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在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中,温家宝总理提出中欧贸易额要力争2007年达到1500亿美元、2013年达到2000亿美元。欧盟领导人则提出力争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目标。中欧全面合作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中欧关系新的发展机遇,中欧双方应以正在成熟的伙伴关系为基础,共创中欧关系的崭新局面。2003年10月,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欧盟领导人时指出:“我们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欧关系,赞同欧方提出的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议。愿意本着互尊互信、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双方政治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愿意按照平等协商、互利双赢的精神推动双方各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愿意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扩大交流,增进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本着上述精神,中国同欧盟作为国际社会中两支重要的力量,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不仅符合中欧双方的根本利益,也将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

标签:;  ;  ;  

成熟的中欧伙伴关系_欧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