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永明
文山州中医医院 云南文山 663000
【摘 要】目的:探讨生大黄敷脐治疗中风患者便秘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将收治的60例中风患者(2013年9月~2014年7月)动态随机化分组,对照组中风患者选择常规性治疗方案,观察组中风患者在常规性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生大黄敷脐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结果。结果:观察组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数据与对照组中风患者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 < 0.05。结论:采用生大黄敷脐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非常显著,能极大的提高中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当中运用。
【关键词】生大黄;中风患者;便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82-01
中风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该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发病迅速等特点,并且中风患者在发病的初期还会出现便秘的现象[1]。为研究对中风患者便秘情况采用生大黄敷脐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9月~2014年7月的6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下是我院的调查过程以及结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我院将收治的(2013年9月~2014年7月期间)的60例中风患者作研究对象,其中60例中风患者以及家属均同意成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并且愿意对外公开自身的基本资料,伦理委员会批准我院对中风患者进行研究。
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为30例,观察组为30例。
对照组中风患者,男性:女性=15:15,年龄范围在(18—68)岁,平均年龄(34.64 ± 10.71)岁;病程在(1 — 23)天,平均病程(4.65 ± 3.15)天。
观察组中风患者,男性:女性=17:13,年龄范围在(17—63)岁,平均年龄(35.41 ± 10.83)岁;病程在(1 — 19)天,平均病程(4.35 ± 3.25)天。
两组中风患者的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的基线资料相似(p > 0.05),因此该组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性的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中风患者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案,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采用腹部按摩进行治疗,患者在腹部按摩治疗前需要排空体内的小便,并且采用低半卧位或者平卧位的姿势接受治疗。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循环按摩10次左右,当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按压时,患者需要采用呼气的方式配合治疗,当医护人员让患者放松时,患者需要采用吸气的方式来配合治疗,每次腹部按摩治疗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2]。
观察组中风患者在对照组中风患者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生大黄敷脐作为治疗方案,医护人员需要使用酒精为患者的肚脐和肚脐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酒精的浓度为75%),在95%的酒精中加入生大黄进行敷贴治疗,医护人员需要将其调制为膏状,并把膏状生大黄涂抹在医用敷贴处,同时令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接受治疗,每次为患者敷贴的范围在脐部位置,患者每天需要敷贴2次,每次的敷贴时间在10小时至12小时之间,敷贴治疗的时间为3天[3]。
1.3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数据,详细记录并进行对比。
1.3.2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经过治疗后,中风患者的便秘症状基本消失。
显效:经过治疗后,中风患者的便秘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
有效:经过治疗后,中风患者的便秘症状相比较治疗之前有略微的改善。
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为总概率减去无效概率的差值。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中风患者均采用SPSS20.0软件来进行研究数据处理。两组中风患者的总有效率数据采用(%)表示,并用卡方进行检验。以 P < 0.05 来表示两组中风患者经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中风患者与对照组中风患者相比较总有效率的数据有明显优势(P < 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中风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患病的群体多半是中老年人,中风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便秘并发症,还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4]。因此,我院为研究采用生大黄敷脐治疗对中风患者便秘情况的改善效果,对 60例中风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研究观察。
对照组中风患者选择腹部按摩作为常规性治疗方案。医护人员通过令患者在治疗前排空小便,采用低半卧位或者平卧位姿势接受治疗,采用吸气与呼气的方式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工作等方式进行常规性治疗[5]。医护人员使用腹部按摩治疗的方案时发现,由于中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因此无法通过运动来促进肠胃的消化,而该方案对患者大肠壁起到的刺激作用不够显著,从而导致患者难以排出大肠内的粪便,最终导致腹部按摩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
观察组中风患者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生大黄敷脐作为治疗方案。生大黄具有通利水谷、荡涤肠胃、味苦寒泻等特点,并且中风患者大多因为清阳不升、虚实夹杂、脾胃虚弱,脾虚生痰、肠道津亏等原因引起的,而采用生大黄敷脐能够对患者起到泄热通便、消除腹胀、疏通经络、通络活血等效果[6]。医护人员使用生大黄敷脐的治疗方案时发现,由于患者的脐部具有屏障功能差、无脂肪组织的特点,因此,在患者的脐部敷贴生大黄不仅能够使得药物的疗效时间延长,同时还能显著的刺激患者的穴位,达到增强患者大肠壁的分泌功能的功效,最终显著的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数据为70.00 %(21/30),观察组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数据为93.33 %(28/30),通过观察组中风患者与对照组中风患者的数据对比后发现,两组中风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P < 0.05)。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医护人员采用生大黄敷脐作为治疗方案后,能够显著的缓解中风患者的便秘情况,并且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采用生大黄敷脐进行治疗后,可以对中风患者起到显著的疗效,并有效的缓解中风患者的便秘症状,且该方案安全系数高,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以及推广当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滕亮.中风便秘患者大黄粉穴位贴敷的溶媒选择与效果观察[J].甘肃医药,2015,34(12):923-924.
[2]杨雪,林萍,任小翠.30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护探讨[J].今日健康,2015,14(10):398-398.
[3]曹广梅.42例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8):92-93.
[4]郭先帅,吴纯伟.大黄与人参配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2):110-112.
[5]黄苏琴.生大黄敷脐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7):666-667.
[6]潘海珍.单味大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515-516.
论文作者:颜永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患者论文; 大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两组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