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低年级数学
前言
数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它将一直伴随着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小学低年级是数学入门初级阶段,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考虑该年龄段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利用数学趣味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成效,以为学生日后学习更多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1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1.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虽然是一门逻辑关系较强的学科,但是数学理论知识和运算规律多数源于生活。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讲解教材理论知识和计算技巧,那么数学课堂会变得枯燥和乏味。此时,教师应适当引用生活中的案例,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或其他趣味手段来解析数学知识,这样会成功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因此,趣味性教学手段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2 有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会使数学逻辑思维能得到放松及拓展,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缺少和学生互动交流,课堂气氛将会变得压抑、严肃,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趣味性互动内容辅助教学,增加师生互动频率,构建良好课堂氛围,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愉悦平等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3 有助于创新数学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下鼓励鼓励教师进行趣味性教学创新,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趣味性教学方法和观点,以塑造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理想的环境中,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应不断尝试和探索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推动趣味性教学模式创新,才能为学生提供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优化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2.1 运用情境教学法,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
基于小学生好动的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关且有趣的情境,将其导入到课堂中,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2]。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课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在授课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由多块积木拼接而成的不规则几何模型。在讲解理论知识后,和学生一起做个游戏,把准备的几何模型放在桌面,让几名学生分别站在不同位置,在教师下达口令后,该位置学生要讲出自己看到的图形。通过利用类似这样的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
2.2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打造正能力课堂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严格的管理方式,提高教学热情,多与学生交流互动,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思想放松的投入到趣味课堂学习中。此外,小学生想法单纯,教师要正向评价学生行为和能力,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多给予学生正向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2.3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趣味性数学课堂
小学低年级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故事形式展现给学生,并将故事内容提前做成动画形式,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通过丰富的画面效果和故事内容,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导入故事“周末去逛动物园,看到小猴子排队欢迎大家,这里由共有多少只猴子呢?”接着利用多媒体图片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对横排和竖排进行数数,顺势过渡到乘法问题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会对乘法有深刻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在导入具有趣味性的故事,会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重要的教学内容。运用趣味性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良好课堂氛围,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本文提出运用情境教学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等策略,以此来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质量,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知识根基。
参考文献
[1]康敬良.论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61-162.
[2]张建刚.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实践研究[J].才智,2019(26):107.
[3]任小华.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51.
论文作者:兰凤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趣味性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互动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