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及特点
1.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亚洲金融危机至今已持续一年多了。这场金融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想。日元持续疲软,对美元汇率一度跌到147.64∶1,为8年来最低。香港股市8月份跌破7000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股市也创下10 年来的最低水平。除香港(地区)、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外,银行危机尚未得到根本缓解,银行普遍资金周转不灵,少数濒临破产。银行坏账损失日本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韩国20%~30 %, 马来西亚15%~25%,泰国25%~30%,印尼更高达35%。金融危机造成的后遗症全面显现。有的已导致社会和政治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已超出区域性范围,波及全球。8月, 俄罗斯宣布卢布大幅度贬值,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了金融乃至经济、政治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最后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1998年俄罗斯通货膨胀率将升至48%,而到1999年将高达73%。亚洲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也造成危害,已出现受危机影响的迹象,未来一二年内经济增长前景消极因素增多。
亚洲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降到2%,不及1997年4.1%的一半,1999年为2.5%。亚洲大部分国家经济今年将出现严重衰退。 日本1998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2.5%的负增长,估计1999 年将小幅增长0.5%~1%。亚洲工业化国家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2.9%, 1999年可望微升0.7%。美国今年经济增长率为3.5%,明年将放慢到2 %。英国出现经济增长放缓趋势。俄罗斯已取代亚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压力的中心”,在经历5年下跌、1997年略增0.9%后,1998年、1999年又将下跌6%。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1998年将降为2.8%,1999年为2.7 %。
2.世界贸易增长明显下降,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预测,1998年世界进出口贸易增长仅为4%, 远低于上年的9.8%。联合国预测,今年世界出口总额可能仅增长2.5%左右, 分别比1996年和1997年放慢1.8和0.2个百分点。另据国际金融学会预测,亚洲金融危机将导致全球出口贸易减少1610亿美元,其中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减少1150亿美元和460亿美元,美国减少350亿美元,日本减少410亿美元,欧洲减少390亿美元,墨西哥减少70亿美元。面对日益加剧的亚洲金融危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担心本国的竞争力会受到削弱,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
3.新兴市场投资风险上升,国际资本流向呈现新变化。亚洲危机引起当地货币大幅度贬值,国际私人资本从新兴市场普遍撤出,大量流入美、欧地区。自1997年7月份以来,受金融疲软打击最大的韩、泰、 菲、印尼、马来西亚5国资本外逃已达1150亿美元,占其GDP的10%。预计1998年从新兴市场净流出资本为17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0亿美元。 到1997年12月,外国投资者已从俄罗斯撤走100亿美元。 大量资本外逃增加了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使新兴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成本上升,资金需求出现较大缺口。 亚洲金融危机使国际资本大量向美国集中。 1997年下半年,除日本、西欧分别向美国流入334亿美元和1654 亿美元之外,再加上从亚洲等新兴市场抽逃到美国的117亿美元, 流入美国的国际资本总计约为2105亿美元。流入美国的国外资本的投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大量资本离开华尔街,转而投资于美国财政部的债券或作其他投资。截止1998年7月底,日本私人和投资机构共拥有2640 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占美国国债总额1/4,占外国人持有美国国债的一半以上。
4.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主要发达国家力量消长发生明显变化。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行为,不再是简单地追求经济规模和短期效益,而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充分考虑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把它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997年全球企业并购额达到了12023 亿美元。跨国公司对于世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目前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贸易占全球贸易的60%,投资占国际投资总额的2/3,掌握了全球80%以上的技术转让额。在世界经济重组的过程中,知识经济和高技术加快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世界经济发展。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近年来美国竞争实力逐步恢复,拉大了与日、德的差距。在80年代以来的十余年中,美国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完成,以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为支撑的新一代战略产业,比日本和欧洲国家至少先进10年。在近4年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中, 美国遥遥领先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其能量还在不断释放之中。
5.金融风险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增大,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是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判断存在较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国外迅猛的金融风暴、越来越高的贸易逆差、股票市场的动荡和对信贷枯竭的担心,将不可避免地把美国拖入旋涡,美经济将出现衰退。更悲观的论点认为,美国经济增长下降可能引发世界经济全面衰退。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主要是由于在影响21世纪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二是俄罗斯社会经济形势全面恶化,后果尚难预料。与政治危机交织在一起的金融危机和生产危机,使俄罗斯处于90年代最严重的经济困境。预计到2000年总统大选前,俄罗斯的政治局势将难以稳定,其经济无法在短期内摆脱危机,恢复发展。三是拉美是否会继东南亚和俄罗斯之后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为这个地区有不少国家,外债高筑、国内储蓄率偏低、对外资特别是短期资金依赖较大,而本币普遍高估,极易成为国际短期资本的投机目标。
二、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1.全球传统产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需要切实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90年代以来,全球一次能源的产量一直大于消费, 1994 年产量为118.9亿吨标准煤,消耗量只有112.4亿吨。一些重要的原材料产量呈下降趋势。据联合国统计月报,1994年钢产量比1990年减少了5886万吨。汽车生产能力富余15%~20%,聚酯、半导体等产品的生产能力也严重闲置。轻纺产品普遍过剩,1996年棉布产量比1990年减少14亿米。许多经济学家预测,大量的传统产品已经和将要出现全球性的生产过剩。国际金融危机更使传统产品消费需求萎缩,价格下跌,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面对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必须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我们要利用现有基础,积极采用高技术成果,加快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高技术水平。要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提高环保效益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为重点,加快改造能源、原材料工业、一般加工工业、农业等传统产业,以及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同时,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战略任务。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知识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要加强国家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利率、折旧和进出口等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优先使用国产高技术产品。加大财政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加快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支持建立高技术项目中间试验基地。政策性信贷资金应向高技术产业倾斜,扩大高技术产业化的贷款规模。探索和试行高技术产业项目融资,增加高技术企业股票上市规模,逐步建立高技术产业债券发行制度,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2.国际商品市场需求萎缩,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出口稳定增长。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需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扩大出口,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要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不放弃亚洲市场的同时,灵活运用多种贸易方式,保持和扩大对美、欧等大市场的出口,大力开拓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市场。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附加值和净创汇率较高的商品出口。在还贷有保障的前提下,扩大进出口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出口信贷规模,支持成套设备、大宗机电产品出口和对外工程承包。
3.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亚洲以外的外国直接投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利用外资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外汇储备保持1400多亿美元,国内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些因素与亚洲大部分国家的经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外资具有吸引力。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把握金融危机的两重性,在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下大力气改善投资软环境,充分利用欧美国家的大量资金纷纷撤离主要金融危机国家的机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4.正确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趋利避害,不断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在对其正、负面作用保持清醒认识的同时,我们又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观念更新。首先,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与其被动地接受这种变化,不如主动参与,充分利用其为国家利益服务。加快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间经济交往和协作,谋求共同发展,是我们未来根本的出路。其次,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利益和风险,在融入国际市场的初级阶段,风险可能比利益要大得多。在扩大开放的同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把握好开放的进度和次序,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大问题。第三,经济全球化正在带来新的国际分工,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占领有利地位,关系到我国下个世纪的发展。加大对开发能力、文化素质和技能的投资,建立新的生产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切实由重速度的发展向重质量的发展转变至关重要。第四,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家控制经济和调整国际关系的重要工具,它与民族工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反映在价格、质量、服务方面,更反映在生产的组织上。我们不仅要通过制订合理的政策来保护国家利益,更要努力发展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