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本文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新理念和原则,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期通过研究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创新模式,对推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提高环境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创新模式
一、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竞相效仿,规划单调
对于国际、国内流行的城市绿化成功模式,许多城市纷纷效仿,甚至“邯郸学步”,如灌木的种植为大色块、大拼搭、大修剪,大面积种植草坪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绿化特色。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绿地植物种类较单一,在植物园或城市周边的自然山林之中,大多数城市的应用物种数量在 200 ~400 种,只有个别城市的物种数量超过1 000 种,能够种植在街道两侧的树种就更少了。植物种类的单调易导致生态系统脆弱。近年来,大规模引进的外地绿化植物主要集中于少数品种,跟风和盲从的现象也非常突出。纵观长江中下游城市,行道树常用品种较少,主要为栾树、香樟、国槐、合欢、女贞等。
2、总量不足,水平较低
城市绿化树木特别是大树少,城市中心地区绿地更少,周边地区没有形成以树木为主的绿化隔离林带,建设工程的绿化配套工作未得到落实。一些城市的相关领导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意侵占绿地和改变规划绿地性质的现象比较严重; 绿化建设资金短缺,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 城市绿化法制建设滞后,管理工作薄弱;违背生态发展规律,单纯为追求“森林城市”绿化景观效果而大量引进异地植物,移种大树、古树等高附加值的树木,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城市原有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盲目引进外来植物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初步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计有 75 属、107 种,其中就有 62 种是作为观赏植物、药用植物、蔬菜、饲料、牧草等由国外引进的。
3、外移植物,得不偿失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极力模仿他人、追求时尚,把一些原产地不同、习性不同的植物不惜一切代价大量引进来,移植到一起,很难达到平衡。这些外来的“客人”很难在短时间内与当地的环境、生物等融为一体。外来植物由于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差,或是直接死亡,或是需要花费巨大成本来维系这些外移植物的生命,很难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4、草多树少,景色单一
目前,许多城市在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提高了绿化面积,但绿量却没有增加,绿化的生态效益并不明显。我国城市人口密集、空间有限,在
这种特殊条件和环境下布置大片草坪,既缺少环境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难以满足人们的舒适要求。过多种植草坪使人们的活动场所减少,管理费用提高,城市的景色单一,同时,在可绿化面积要求不变的情况下,也会导致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减少,生态效益大打折扣。
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城市园林是一个集社会、经济、自然为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由于每个城市气候、地理位置等基础条件不同,植物种类千差万别。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必须依据城市的不同类型,对所在城市的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研,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内在联系,遵循它们之间的生存、生长、发育,以及适应性等规律,提出科学的决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因地制宜,严格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制订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会同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在城市建设设计上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进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的植物。园林规划设计部门要按照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严格审查规划设计方案,要把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组织专家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将具体要求落实到方案的评审标准中,避免注重于单一的观赏功能或是局限于眼前效果,而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角度考虑,树立长远目标。在充分了解城市发展现状,考察城市现有景观风貌的基础上,编制并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并以此作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依据。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政府主管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牢固树立科学、节约的绿化意识,将发展科学型、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2、宣传教育,完善法制,提高全民绿化和创建意识
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要引起相关领导的充分重视,要开展广泛的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评比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在此基础上,
尤其要注意加强宣传教育,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提高全民的绿化和园林城市创建意识,培养全社会爱护公共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各地发展规划、园林绿化的主管部门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相关规定,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落实绿线管制制度。城市绿线必须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3、优化绿化设计,作好绿化养护的保障工作
园林绿化设计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结合城市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绿化布置,可以在繁华街头和主要路口设计一批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如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以此来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同时,新建城区适合种植大面积的绿化植物,针对老城区由于人口密集、空间有限等历史原因导致的绿地面积的窘迫状况,其绿化建设重点以改造为主,必须考虑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来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绿化养护是搞好园林绿化工作的关键,无论多好的绿化设计和建设,如果后期养护不当,也会功亏一篑。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只强调除草、浇水、喷洒农药,其模式较为简易原始,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这将直接影响绿化的景观效果,难以发挥园林绿化的功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创新型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园林规划、绿化发展主管部门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因势利导,结合城市所处地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和地带气候特征,科学地制订实施方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彩云.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现代园艺,2012(2):15-18.
[2]苏东胜.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7):176-177.
论文作者:陈振华,李汝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城市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城市绿化论文; 植物论文; 绿地论文; 主管部门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