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知价值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影响因素研究_农民论文

基于感知价值的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地论文,意愿论文,因素论文,农民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56(2014)04-0105-07

       十余年来,农地整理在实现耕地动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地整理缺乏统筹规划[1]、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频繁变更[2]、项目资金管理效率和后期管护效率低下[3-4]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不够[2,5-6]。

       因此,学术界对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问题高度关注,很多学者对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现状[7-8]、参与机制及限制因素[9-10]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王瑷玲等对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虽然对农地整理项目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参与到农地整理项目,但是他们普遍存在认识不够全面、准确,且参与具有自利的目的[7]。吴九兴等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理项目中普遍存在农民参与意愿不高,参与程度较低,参与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8]。而从已有的对公众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现状分析的文献中可以看出,不少学者[11-12]的研究结论与此类似。此外,赵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农地整理项目中农民参与制度的必要性[9]。鲍海君等对公民参与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机制进行设计,并在实践中取得很好的应用[10]。最近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行为意愿的研究[13-15],部分学者在基于农户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对农民参与意愿的最优反应进行推理,并据此对影响农民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13-14],还有学者通过文献法对影响农民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系统归纳[4]。这些研究虽然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做了较好的实证分析,但对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行为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突出表现在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选择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持。农民通过综合考虑其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预期成本和收益,评价其参与价值,从而确定其参与行为决策。因此,本文拟从参与感知价值的角度来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推进农民积极参与农地整理项目、促进农地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感知价值与意愿影响因素

       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CPV)即顾客感知到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强调以消费者的主观价值判断为依据[15]。顾客感知价值最早由Zeithaml提出,他认为顾客主要选择他们认为能为自己提供最大效用的产品或者服务[16]。Woodruff认为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对利得(Benefits)和利失(Sacrifices)的感知[17]。消费者行为倾向(Behavioral Intentions,BI)是消费者采取某种行为的意向。营销学中的消费者行为倾向主要包括:重构倾向、口碑和溢价购买[18]。许多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和消费者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18~20],认为顾客感知价值是消费者行为倾向的前因[20]。

       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感知价值是指农民对参与农地整理项目预期净收益的感知。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行为倾向是指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意愿。农民通过对参与感知价值的判断,决定其参与行为意愿。根据周涛等提出的基于感知价值与信任的移动商务用户接受行为模型[21],本文从预期参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提出基于参与感知价值的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模型,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参与感知价值的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模型

       如图1所示,农民对参与的感知价值决定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行为意愿,农民对参与的感知价值(CVP)是参与预期收益(B)和参与预期成本(C)之差。其中,参与预期收益(B)包括货币收益(MB)和非货币收益(NMB),参与预期成本(C)包括货币成本(MC)和非货币成本(NMC)。

       1.农民参与的预期收益

       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预期收益(B)包括货币收益(MB)和非货币收益(NMB);货币收益是指可以用货币量化的、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所产生的收益,而非货币收益是指难以用货币量化的、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所带来的精神方面的收获。即:

       B=MB+NMB

       (1)

       (1)农民参与的货币收益。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货币收益(MB)包括: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劳务报酬(

)、因所提意见被采纳给农民带来的生产性收益的增加(

)。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劳务报酬(

)主要是指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施工所得的工资收入和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有关活动所得的补贴。因此,是否有劳务报酬将对农民的感知收益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农民的参与意愿。本文选取是否有劳务报酬作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因所提意见被采纳给农民带来的生产性收益的增加,主要指因为农民提出规划设计意见,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得以改善,而导致的农业生产成本的下降所获得的收益。假设所提意见被采纳,农民能获得的生产性收益增量为(

);如果意见不被采纳,其此项收益为0。这样,农民意见被采纳的概率(P)对农民参与的感知收益至关重要,进而影响农民的参与意愿。本文选取村民的政治身份来反映意见采纳概率(P),村民的政治身份越高,意见被采纳的概率越大,参与意愿越强烈。

       农民对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感知货币收益为:

      

       (2)农民参与的非货币收益。一些学者认为,公民参与有利于公民增长知识,提升社会地位[22]。在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过程中,农民可以获得农地整理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实现其公民权利,提升其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本文将上述收益统称为非货币收益(NMB),它主要受农民个体认知的影响。本文选取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的认可程度及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的了解程度作为计量指标。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的认可程度及了解程度越高,农民感知的非货币收益越大,参与意愿越强。

       2.农民参与的预期成本

       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预期成本(C)包括货币成本(MC)和非货币成本(NMC)。货币成本是指可以用货币量化的、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需要支付的成本;非货币成本是指难以用货币量化的、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必需的体力与脑力的支出及心理负担。即:

       C=MC+NMC

       (3)

       (1)农民参与的货币成本。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货币成本MC包括:信息成本(

)、交通成本(

)、机会成本(

)。信息成本(

)是指农民为了获得农地整理相关政策和项目信息而需要支付的成本,它与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和对宣传的重视程度有关。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越高,农民感知该项成本越小,农民参与的意愿越强;政府对农地整理的宣传越重视,宣传手段越多,农民感知的该项成本越小,参与意愿越强。交通成本(

)是指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各阶段工作需要支付的交通费用。本文选取农民感知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所耗费的交通费用作为计量指标,农民感知所耗费的交通费用越多,农民参与意愿越低。机会成本(

)是指农民为参加农地整理项目所放弃的进行其他活动所能得到的收益,它与农民的文化程度有关,农民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就业机会越大,工资越高,农民的机会成本越大,其参与意愿越低。另外,它还与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所花费的时间有关,农民参与所花费的时间越多,该项成本越大,农民参与意愿越低。本文选取户主的文化程度及农民感知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所耗费的时间作为计量指标。

       通过以上分析,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感知货币成本表示如下:

      

       (2)农民参与的非货币成本。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不仅要支付上述各种可以计算的货币成本,同时还有体力、脑力支出以及心理负担。例如,在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参与农民要思考如下问题才能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当地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工程措施?这些工程措施如何布置?同时在参与过程中,因各方意见不同,就需要相互协商,反复讨论,有时会发生争执甚至争吵,这些会对参与农民带来心里不快甚至产生心理负担。本文将上述成本统称为非货币成本(NMC),它主要受农民个体认知的影响,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的认可程度及了解程度越低,农民感知的非货币成本越大,参与意愿越低。另外,农民的年龄越大,其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所花费的体力、脑力以及所承受的心理负担越大,农民感知的非货币成本越大,其参与意愿越低。

       3.农民参与的感知价值

       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感知价值(CVP)可以表示如下:

       CVP=B-C

       (5)

       将式(1)、式(2)、式(3)、式(4)代入式(5),即可得到:

      

       农民通过对参与价值的判断,确定其参与行为意向。当感知价值为正,农民愿意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当感知价值为负,农民不愿意参与到农地整理项目。上述影响农民参与预期成本与收益的因素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农民参与的感知价值,最终影响农民参与意愿。

       4.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的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选取了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作用方向做出假设,见表1。

       二、数据来源及计量模型构建

       1.数据来源

       2012年4月23日—28日,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和蔡甸区、鄂州市鄂城区、咸宁市嘉鱼县的7个农地整理项目区进行访谈式农户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每个项目区发放40~100份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07份,其中有效问卷390份,问卷有效率为95.82%。问卷采取Likert的五点量表法(正向)来测度农民的参与意愿,参与意愿有非常不愿意、不太愿意、不确定、愿意、非常愿意五种情况,分别赋值为1、2、3、4、5。调查区域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情况如表2所示。参与意愿的均值为3.84,方差为0.865,总体来看,农民的参与意愿不太高。

      

      

       2.计量模型构建

       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感知价值是农民参与意愿的前因,为探讨农民参与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3.计量方法的选取

       农民的参与意愿有非常不愿意、不太愿意、不确定、很愿意、非常愿意五种情况。对于这种有序多分类变量,可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而比例优势模型最常用[23]。模型如下:

      

       第j个累加Logistic模型就像一个一般二项分类Logistic模型,其中第1—j类合并为第一类,第j+1—J类合并成另一类,累加概率有π(Y≤1)≤π(Y≤2)≤…≤π(Y≤J)=1的顺序,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有π(Y≤J)=1。

       三、模型估计与计量结果分析

       1.模型估计

       运用SPSS19软件对农户参与意愿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处理。模型的平行线假设检验的显著性为0.206,大于0.001,因此模型通过比较优势假定检验。模型拟合通过显著性检验,Pearson和Deviance的显著性检验结果P值均为1.000,大于0.050,说明模型拟合较好[23]。Cox and Snell

和Nagelkerke

分别为0.230和0.251,对于截面数据来说是正常合理的[14]。回归的结果如表3所示。

       2.计量结果分析

       (1)农民对项目认可度的系数为正,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农民对项目了解度的系数符号为正,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的认知水平越高,其感知的参与价值越大,农民越愿意参与。

       (2)政府对宣传的重视度的系数为正,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政府越重视农地整理宣传工作,宣传手段越多,农民感知的参与价值越高,其参与意愿越强。

       (3)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系数为负,与预期不符,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农地整理项目信息公开程度普遍较低,农民在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中属于弱势群体,而村民又迫切希望能改变这一状况。在此条件下,信息越不公开,农民要求改变这种现状的意愿越强,参与意愿越强烈。

       (4)所花交通费用的系数为负,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所花费的交通成本越大,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感知成本越高,感知价值越低,农民越不愿意参与。

       (5)参与是否有劳务报酬的系数为正,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与预期相符,说明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劳务报酬越多,农民感知的参与价值越高,其参与意愿越强烈。

       (6)从意见被采纳概率来看,农民政治身份的系数为正,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民若拥有村干部或党员的政治身份,其意见被采纳的概率越大,农民感知的收益越大,感知的价值越高,其参与意愿越强烈。

       (7)所花费时间的系数为负,说明农民感知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花费的时间越多,农民感知的机会成本越大,参与意愿越低。所花费时间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这可能是因为调查对象为农民,受自身认识水平及农村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时间价值较低,因此农民感知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机会成本对自己的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

       (8)户主文化程度的系数为负,说明文化程度越高,农民感知的参与成本越大,感知价值越低,农民越不愿意参与。文化程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为务农农民,其文化程度的差异不大,基本未接受高等教育,不同文化程度农民感知的机会成本的差异较小,进而文化程度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9)农民的年龄系数为负,说明年龄越大,农民感知的参与成本越大,感知价值越低,农民越不愿意参与。农民年龄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农民感知非货币价值主要受到农民个体认知的影响,而农民年龄对农民感知非货币价值影响不大。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从参与感知价值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的影响因素,采用湖北省部分县市390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和Logistic方法进行实证,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

       (1)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但农民对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感知价值是影响其参与意愿的决定因素。将感知价值理论运用到农民参与意愿的分析,更加符合“理性经济人”的行为特征。结果显示,运用感知价值理论分析的农民参与意愿影响因素,与部分学者[13-14]的研究结果相比,显著性因子的数量相对较多,显著性级别进一步提升,显著性因素更加具有实践指导作用,较好地反映了农民参与意愿的实际情况。因此,基于感知价值,从农民对参与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两方面来分析其参与意愿,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实证分析,是合理可行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前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的情况,可以为公众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意愿分析提供参考。

       (2)从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的影响因素来看,对农民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是农民对项目的认可程度、农民对项目的了解程度、地方政府农地整理政策宣传情况、参与是否有劳务报酬、村民的政治身份,对农民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的因素是农民参与所发生的交通费用。而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参与所耗费时间等因素的符号与理论假设一致,但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2.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要提高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意愿,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在农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农地整理政策及项目信息的宣传工作,扩大农地整理项目等农村公共事务的信息公开程度,采用项目标示牌、信息公示栏、宣传单、短信平台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大农地整理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对农地整理的了解度和认可度。

       (2)建立健全农地整理项目农民诉求表达机制,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疏通农民意见表达渠道,及时化解参与过程中的纠纷,提高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效率,降低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感知成本。

       (3)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重视农民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意见应该积极采纳,对不合理意见应该耐心解释,争取农民理解,建立农民意见反馈机制和奖励机制,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4)鼓励农民多途径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并给予参与农民一定的劳务报酬,以提高农民的感知收益。

标签:;  ;  ;  ;  ;  

基于感知价值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影响因素研究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