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国内引文分析研究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文论文,分析研究论文,年代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文分析是图书情报学中的特殊研究方法,在我国真正起步于80年代,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由于其可以使图书情报领域许多苦于没有研究方法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因而,在图书情报同仁的赞誉声中得到了积极发展。文献[1-2]曾对80年代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本文的目的则在于揭示90年代以来该项研究的进展情况与研究内容,以期抛砖引玉,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资料来源:1990—1997年《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289篇有关文献。
1 研究状况
对一定时期内某学科范围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分析是了解该时期该学科研究现状的主要途径。通过对289篇文献的年代分布、作者分布、文献源分布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到90年代以来国内引文分析的发展概况。
1.1 发文状况
从发文数量上看,总体发文量与80年代相比有明显增长,(文献[2]显示1981-1989年9年发文220篇)。但90 年代逐年发文量呈下降趋势,理论研究相对稳定,应用研究出现滑坡。
1.2 作者状况
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高产作者少,发文5篇以上的作者仅4人;理论研究作者相对集中,86篇理论研究论文涉及第一作者55人,发文1 篇的占51.16%;应用研究作者分散, 203 篇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第一作者191人,发文1篇的占95.81%;何佳讯、 罗式胜对引文分析理论研究见解高深,王崇德则是应用研究的杰出代表。
1.3 文献源状况
理论研究论文多发表于情报学刊物上,占47.67 %(图书馆学刊物占27.91%,图情综合刊物及其它占24.42%);应用研究论文多分布在图书馆学刊物上,占32.02%(情报学刊物占19.11%,图情综合刊物占26.11%)。总的来讲,图书馆学刊物占30.80%,情报学刊物占27.68%,图情综合刊物占24.22%,其它类占17.30%。
启示:①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引文分析研究进程,正如丁卫先生所述:这种技术方法的发展、完善和日臻成熟对信息处理等技术手段有较强的依赖性[3]。这是与80 年代的手工操作截然不同的,也是引文分析方法在9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②90年代总体发文量的下降趋势主要受应用研究滑坡的影响。目前,国内引文分析应用文章大多停留在对引文的简单计数,按作者、年代、语种、文献类型分布的图表罗列的低层次研究上[4], 缺乏独到见解和创新,致使研究者和期刊论文编发者降低了对该领域研究的热情,这不能不说是引文分析研究发展的桎梏。③90年代理论研究虽较稳定,但从其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比例29.76%来看,与1987—1991年5年间理论研究所占比例31.79%[5]相比,几乎持平,说明90年代与80年代具有“应用研究超前,理论研究滞后”的通病。④何佳讯、罗式胜、王崇德在80年代的引文分析研究中就占有相当的位置,90年代仍是该领域研究的主导力量。看来国内引文分析研究人才匮乏。⑤理论研究论文在情报学刊物上的高度集中性充分体现出引文分析的情报学分支特色。但应用研究论文在图书馆学刊物上的广泛分布足以说明图书馆学对引文分析方法的高度重视和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同化趋势。
2 内容概述
引文分析研究内容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是引文分析研究的基础,应用研究则是其有效能的具体体现。据统计,90年代以来,国内共发表该领域理论研究论文86篇,应用研究论文203篇。
2.1 理论研究
综观90年代以来理论研究论文,其研究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批评性研究;②引文测度研究;③引用行为、习惯研究;④自引研究。其中批评性研究、引文测度研究又是该时期热点中的重点,发文量分别占理论研究的13.95%和17.47%。
2.1.1 批评性研究
学术批评与争鸣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现象,也是重要手段[6]。随着人们对引文分析研究的日趋深入,对其可信性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这一问题,90年代初便出现了一些反思性文章,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文献[7]从评价性引文分析的基本步骤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事件、 数据入手,综述了国内外引文分析的批评性研究概况后指出,引文分析的问题涉及到引文分析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文献[8] 则针对人们所争论的“引文分析有无必要”的问题,以引文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为出发点,对引文中现存问题从引文现象中的模糊性、引文行为范畴、引文数据、引文数据处理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引文分析招致批评的另一原因过分盲目和过度热心的使用,提出了引文分析实践中的缺憾。虽然两文都指出了引文分析的不足,但对该方法都持肯定的态度,只是通过分析告诫人们使用时需引起足够的慎重。
对引文分析误差原因的分析是引文分析批评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献[9-10]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概括。文献[9] 把引文分析结果偏差原因归纳为12个方面:(1)引文可获得性影响;(2)作者引用心理和习惯影响;(3)被引文献并不都是重要的;(4)不同学科引用习惯不一;(5)不同层次文献引文量、引文目的、程序不同;(6)马太效应和从众行为;(7)引用与被引用的相关性问题;(8)文献编辑部门对文献的处理情况;(9)文献发行和流通情况;(10)统计方法不完善; (11)引文分析工具的缺乏;(12)分析研究中的失误。文献[10]则认为导致引文误差的原因是复杂性和缺乏标准的因素,语言障碍、拼写错误、查证的缺乏。要克服引文误差必做好“前处理”工作,即弘扬引文的科学思想,建立引用规范,实现引文引用标准化,健全期刊编辑制度,严格把好稿中引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情况[11]。
文献[12]认为:不同期刊、学科相似的结果仅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特征,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发展。文献[13]相似地指出:引文分析的时效性是很强的,其结论都是针对一定时间范围的。文献[14]揭示了引文分析用于评价人才的局限性。文献[15]则从哲学的角度、期刊的层次性、多类型性、学科间质的差异以及布氏定律并非期刊选优的理论依据几个方面历数了引文选刊的不足。
2.1.2 引文测度研究
引文分析作为文献计量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统计、计算并区分比较各引文测度指标,获得预期的研究成果[16]。90年代以来对引文测度的研究除在80年代原有引文测度指标基础上的深层研究外[17-25],还拓展了一些新的研究内容。如文献[26]提出了引用深度的概念,指出“引用深度”是为了揭示引证文献的知识利用和吸收程度,而考察引证文献对被引证文献所含知识的语言陈述程度和效用水平的一种情况计量学指标。效用级别分为表面引用、适度引用、有力引用和实质引用。文献[27]则对声誉系数、消耗系数、期刊平均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
2.1.3 引用行为、习惯研究
90年代对引文行为的研究出现了两种相反的结果。李洪建通过对学术水平评价与价值评价区别的分析后指出:引用行为可分为积极引用(按照引用规范,能够表现主题相关性的引用行为)和消极引用(不依据引用规范,带有非正常主观迹象的虚假引用行为)。消极引用是一种随机变量,在各种文献中均匀分布,其消极影响可以忽略,从而肯定了引文分析方法存在的基本假设[28]。何佳讯先生则通过对14种引用(行为)模型的分析研究,直接否定了评价性引证分析所赖于存在的基本假设与前提[29]。
引用习惯是相对稳定的引用行为,对引用习惯颇有见地的研究成果当推何佳讯“论引用习惯”[30]。文章指出:人们进行引文分析所长期信赖的被引文献具有与著文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干的一面,这是著者、学科、区域(国家)各系统中不同的引用习惯所致。著者只有抱着科学的态度,自觉养成良好的引用习惯,在无形中建立起引用范围,才能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引文分析的开展。
2.1.4 自引研究
自引是引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引包括著者自引、期刊自引、语种自引……,90年代对自引的研究主要是著者自引。文献[31]通过对10种全国性自然科学学会会刊的著者自引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自引和非自引都反映了科研成果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两者在引文中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一概而论自引与非自引内容的质量差异。文献[32-33] 分别对著者自引建立了著者自引解释结构模型和著者自引关系网络模型。
在引文分析理论研究中,相关性研究、术语研究、社科文献引文分析理论研究等也是较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中一些文章是颇值得一读的。如刘瑞兴的“引用与被引用的相关性研究”[34]、何佳讯的“引证分析中若干术语的内涵与外延之新控”[35]、梁春阳的“关于社科文献引文分析理论的思考”[36]等。
2.2 应用研究
引文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追求卓有成效的应用。从90年代引文分析应用研究发文状况不难看出,研究是相当活跃的。首先,从学科分布上看,涉及范围广泛,203篇文献涉及28 个一级学科(按GB13745—92学科分类及代码分),具体包括:图书馆学、 情报与文献学、农学、生物学(心理学)、数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地理学、地学)、林学、畜牧兽医科学(兽医学)、水产学、基础医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内科学、肿瘤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营养学)、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法医学)、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纺织科学技术、土木建筑工程、水力工程(水力学)、交通运输工程、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语言学(外语)、经济学、法学、军事学、教育学、体育科学。其次,从研究内容上看,90年代引文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期刊选优与馆藏评价、人才评价、学科地位评价、情报用户研究、文献老化研究、学科关系研究、中外比较研究(学科比较、用户比较)、学科现状与趋势研究、期刊质量研究等。第三,从发文质量上看,“分析对象不同、步骤方法雷同”的现象与80年代相比,有所改观,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我国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期刊引文分析的专著——刘瑞兴主编《期刊引文分析》。该书的问世为我国引文分析工作增添了异彩,该书内容充实,观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谓国内引文分析划时代的产物。
目前,引文分析研究始终占据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其研究的进一步规范和深入,还有待图书情报同仁的共同努力。
标签:文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