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1世纪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世纪论文,国家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置身于国际开发的大环境中,从战略、计划、政策、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
·集中一定的财力、人力,重点攻克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
·科技工作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
·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处于世纪之交的大转折时期,怎样去观察和把握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从而重新聚焦我们的科技发展战略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探讨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绝不能就科技发展而谈科技发展,而必须从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的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的层次上来考虑科技发展战略。
目前各国都根据变化了的世界图景重新聚焦制定各国的科技政策,而且采取了许多办法,其核心是创造和利用新知识,而把二者最佳结合起来的国家将在21世纪处于领导地位,这是一个共识。这些国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政府在科技和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如美国成立了国家科委,其主任是克林顿总统,任务是协调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对预算分配提出建议。
第二,科技政策的核心从军事转到民用,从单纯为了提高科技实力和培养人才转到以提高经济竞争力为核心。美国认为,技术要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服务,发展科技,要把加强经济实力作为指导方针。有文章指出,必须以加强美国在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技术政策来充实以基础研究和教育为核心的美国传统的科技政策,也就是说,美国要从传统的科技政策转到现代的科技政策。
第三,政府介入工业技术发展的势头上升。发达国家的工业一般都是以企业为主,政府只管基础研究和与军事有关的工业技术。现在则认为,政府应该介入工业技术的发展。美国把政府的指导、参与技术开发,开展技术合作作为恢复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重大的保证措施。英国也一改过去政府不介入市场而是接近市场的研究立场,转而积极支持工业创新,技术政策室改名为创新政策室。
第四,研究的发展投入向民用技术倾斜。
第五,大科学要小搞,小科学要大搞。大家知道,美国差不多花了20亿美元的超级超导对撞机被迫停下来了,其指导思想是和第二条所说的与提高经济的竞争力有关。对大科学小搞的问题,美国现在还在讨论。小科学要大搞,小科学的技术,对于增强经济的竞争力起重要的作用。
另外,科技管理也进行了改革。美国的科技管理主要进行了两大改革。一是改革研究发展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科研的任务、经费的分配要按照国家的目标和社会、经济的实际需要来分配。从这样一个目标出发来确定优先的程序,合理地分配资金,而不是按传统的方法来分配。如,技术科学应该多少,应用科学应该多少,技术开发应该多少。二是改革研究发展的领导机构。成立了国家科委,全面协调研究发展政策和督促有关部门来贯彻执行,下设9个研究开发协调委员会,同时, 还有一个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
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国际环境中,即全球经济、科技新发展的历史时期。我们是在知识和人才为中心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来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这就提出了我们能不能跟上全球发展步伐的问题。而且也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内涵。
一、进展、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说,我们国家现在的科技实力逐步增强。据统计局最近的统计,我国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800多万人,是1978年的4.2倍; 独立的研究所有5800多个,人员49万;高校的研究所大概有2300多个,人员59万多;工矿企业大概有18000多个, 已经设立技术开发机构的大概有一半,从事人员大概有92万左右。科技投入方面,从1979年到1993年,一共拨款大概1650多亿,占整个财政支出的4.8%。1993年的R&D占GNP 的比例是0.62%,1984年的比例是0.72%,1993年是下降了,但绝对数是上升的。因为,我们的GNP增长很快,而相应的比例没有跟上。 整个科技活动全面地展开,即三个层次、六大计划。第一个层次,环绕着国民经济战场的,其中有攻关计划、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包括扶贫);第二个层次就是高技术研究开发和高技术产业化发展。这里有两个计划,一是“863”计划,二是“火炬”计划;第三个层次是基础研究, 包括国家的攀登计划。
10年来,攻关计划的成果一共有15000多项,取得经济效益有400多亿元。环绕着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星火”计划一共有5 万多个项目,从1985年开始,总体共投资467亿。1993年统计产值是1700亿, 利税370亿,创汇10亿美元。 这个计划当时出台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情况下。467亿的投资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政府投入从平均数来说不到4%。几年来国家投入从开始时占总投入的10 %,现在已下降到1%多。所以, 这是一个以指导性为主的市场导向的计划。这个计划对农村经济的繁荣、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农民的致富等起了很大的作用。
“863”计划推行到现在,已经取得了400多项成果,产业化也有了良好的起步。在今天国际科技竞争的过程中,高技术的竞争是个制高点,只有占领了这个制高点,才可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863 ”计划就是起了这样的作用。
“火炬”计划主要是以高新技术的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的,也是实现1991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示。发展高科技还不是最终的目标,高技术不应用等于没有,只有进行了产业化,真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科学技术才真正变成了第一生产力。这方面,“火炬”计划已在全国建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火炬”计划整体项目5100多个,新增工业产值700多亿, 税利上缴104亿,创汇16.3亿美元。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基础研究很多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的,1993年根据三种国际检索工具,一年中我们共发表各种论文15000篇,从世界第15位跃居第12位。同时,1979年以来, 我们取得了大批的科学技术成果,大概有19万多项,是改革前30年的18.8倍。19万多项中,国家奖励的大概是8000多项。同时,在开放的环境下,我们的国际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现在,我们已和134 个国家和地区有科技合作的协定。其中,同83个国家有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在30个联合国系统的科技机构里取得了合法席位。 同时, 我们也参加了世界上600多个科技学术组织。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986年到1993年,一共订了技术合同164万项,成交额达170多亿,直接经济效益达400多亿。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后,国内的专利一共16万多件,占整个专利(包括国外专利)的90%左右。
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显著。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以来,我们国家的科技体制改革就沿着决定指引的方向,勇于探索、实践,积极稳妥地推进,围绕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核心,成功地将市场机制引入科技的运行和管理,推动了科技力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旺盛的活力。
近10年,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原来封闭的计划管理体制已经打破,科技和经济脱节的状况得到改观,市场机制在科技运行当中的作用已经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从我们国家技术市场的建立开始,8年以来,每年以高于50%的速度增长。 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以前,研究院所用国家的钱做研究工作,最后以文章或者成果做鉴定来结束。现在,你得把科技成果作为一种商品和经济结合,包括现在的技术成果。将来,还不仅是作为商品,还要作为资产进行评估和作为资本来入股。
我们国家现在80%的科技力量投入了经济建设主战场。1993年中央级的800多个科研院所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共创收70亿,是国家拨款的3.7倍。
在科技体制改革中,以科技人员为主体,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四自”原则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是科技体制改革当中崛起的一支生力军。全国现有民营科技企业5万多家, 人员达到95万人,科技人员占55万人。一批产品,如电动打字机、激光照排、电子出版系统等都已经占领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大半个市场,并且打入了国际市场。
在谈到我国的科技基本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科技工作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以下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1.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还有待进一步落到实处
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了科技改革和经济发展转轨。比如,不少省市提出了科技兴省、科技兴市、科技兴行业,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早提出科技兴省的江苏省,最近又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统计,包括研究科技在整个省的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统计结果是表明,在工业方面,科技的贡献力是37%,所以他们认为,下一步如何更高地举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还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使经济发展真正转轨。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还需要下大力气。同时,他们还认为,只有把科技对整个经济的贡献力达到50%以上,才能说落实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省市落实得差。比如个别领导认为,经济发展靠科技太慢,这是没有道理的。要建立法制的市场经济,正当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对有些省份讲,可能还在于观念的转变。因为很多成果是现成的,只要用,效果就是很显著的。比如农业,最明显的塑料大棚。有些对大家来讲很普通并不是很高的技术,对于一些落后封闭的地区,它就不知道。可如果引进后,产量马上就会上去,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比如山东省,帮助延安地区推广“星火”项目,使科技变成生产力,成果很快就见效了。所以,对有些省份来说,真正转变了观念,采取了措施,依靠先进适用技术,经济是能够很快发展,上台阶的。
2.科技和经济结合的体制和机制还有待于健全
现在的科技和经济通过科技体制改革,的确取得不小的成绩,但现在科技和经济的结合还停留在一种低层次水平上,我们要努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包括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怎样与建立科技自主开发能力相结合,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我们看到,在技术引进过程中,经常是引进了第一代,再引进第二代,不断引进,而没有消化吸收,开发出我们自己的技术,有些部,在技术改造上有钱,而用一点钱搞科技开发就不行。所以,像这种高层次的结合,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高层次的结合就是实行科技和经济一体化,要把整体的科技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一致起来。科技发展的根本目标要为国家整个经济发展目标服务,包括从选题开始。而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这样一种机制上运行。在这方面,目前还存在不少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有待于改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们现在存在的分散、重复问题,摆脱资金、人才、科技成果一方面不够,一方面又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这样一种两难的局面。
3.科技投入现在还比较低,资金投入仍然是制约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世界科教文委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里,分析到中国的情况时说,科技整体实力,中国是有的,但现在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缺乏资金。所以,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
4.从长远和全局利益看,已经出台的(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在内)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对科技进步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给当前处于幼年期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正在走向市场的科研院所带来不少困难
主要表现在,税负普遍加重;政策性贷款渠道没有解决;由于物价上涨,汇率并轨,调价的幅度比较大,多数非盈利性的科研单位资金缺口比较大。如增殖税,从目前来看,对高新技术产业制约很大。为什么?高新技术产业增殖率高,所以税收就高。可它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等并没有打入成本,只有设备才是成本。所以,对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要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在计算成本,所谓增殖方面,也应有一些新的思路,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是在旧体制下形成的弊端,需要在今后深化改革中逐步消除,有的要通过科技界自身的努力加以克服,有的需要中央、国务院给予解决,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科技和经济一体化。
二、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1.有利于科技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正在形成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任务,正在既为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创造有利环境,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同时又为科技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科技工作必须从体制、运行机制、总体布局、战略重点等多个方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速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因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以及它的形成和完善,从总体上说,是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的。大家可以设想,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皇帝女儿不愁嫁,你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必要去发展科技。但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不靠科技靠什么?从另一方面讲,科技界本身也要认识到这个形势。当经济界提出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必须拿出成熟的、配套的、适用的科技成果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2.经济发展依靠科技的迫切性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也迫在眉睫。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把经济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造传统产业;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加快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所有这一切都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大系统,急需强化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以较快的步伐步入世界经济、科技的大循环。特别是如果复关以后,国内产品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许多产业将面临新的挑战。提高我国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真正取得优势,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加迫切要求和艰巨的任务。
4.世界科技发展提出的新的挑战
世界范围内高科技的研究和产业化的进程加快,特别是信息、生物等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新的变革,对这样一个挑战,我们要做出响应。
综上所述,科技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紧迫。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必须大大加强。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为经济服务的方式要有大的转变。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工程院成立时说,科学技术要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我们正是在回答总书记提出的这一要求下,来研究科技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设想的。
科技发展的整体思路,大体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科技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置身于国际开发的大系统中,从战略、计划、政策、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要从高层次、目标,还包括投资体系上改变。现在是关键时期,我们正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规划,要抓住这一时机,在2000年以前,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
第二,要按照“三个层次”的战略部署,在运用政策导向、市场牵动、全面推进科技工作的同时,加强集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集中一定的财力、人力,重点攻克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要克服重复、分散、低水平的局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结合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做几件大事,攻几个难点。
第三,科技工作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符合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就是说,既要立足于今天,又要着眼于明天或后天,不能搞短期行为。立足于今天,就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促进和支撑作用,尤其是要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着眼于明天或后天,就是要发挥科技的先导和源泉作用,提供足够的科技成果储备,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为明天的经济打好科技基础。
第四,抓好各个行业的科技进步试点示范。也就是说,要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在去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说,我们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同时要建立技术创新的机制。技术创新不是单纯就技术谈技术,其中还包括制度创新,实质上是把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比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如果这一工厂的领导在整个组织管理结构上不精心调整,CIMS是发挥不了作用的。因为这个集成的关键是人的集成。因此,一定要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显示度,从而带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
三、战略重点
1.要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提供科技动力
从生产力的观点上讲,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1 )要重点培育、引进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像山东的李登海,就是在培育玉米新品种方面有很大成就。推广之后,不仅使产量收入增加,而且还超过了世界上在玉米培育方面有名的美国先锋公司,其玉米还出口日本。所以说,一个新品种的出现和推广,带来的效益和生产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2)要力争在三、五年内,基本控制重大病虫害的蔓延和危害。比如对棉蛉虫、虾病等几种主要的病虫害,要进行跟踪研究,重点攻克。同时,要进行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大家对此也深有体会,棉蛉虫的危害使我们损失巨大。还有虾病,使养虾的人谈病变色。所以,要在这方面有重点攻克。
(3)要抓好中低产田的改造,特别是黄淮海平原、北方旱地、 几大片农业区域的开发和治理配套的技术研究。我们一方面耕地少,另一方面又有大批的中低产田。假如能提高亩产,整个产量的增加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还要大力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和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关于水稻的旱育稀植技术,在我国三北地区实现了重大改革,得到了大幅度的增产,推广了4000多万亩,每亩均增产70斤到150斤。
(4)要继续实施“星火”计划,全面促进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 乡镇企业现在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半壁江山”,但乡镇企业本身怎么上台阶?要克服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问题,同时改变其产品结构,提高其技术水平等,也是刻不容缓的。与此同时,也要为小城镇的建设做好示范,为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做贡献。因为我们现在农业劳动力至少有1.7亿需转移,转到哪里去?就需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才行。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到本世纪末,要为整个发展“两高一优”的农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科技支撑,为农业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全国农民的小康提供科技保证。
2.积极参与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做好科技服务
现在在技术改造和科学技术引进方面,还没有很好结合,不过冶金部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在引进、消化、吸收方面同科技部门相结合,企业非常欢迎。通过这种结合,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同时高新技术又向传统产业幅射、扩散,从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上了档次,效益也上了档次。这对搞活大中型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中型企业的改造和搞活,不仅是明晰产权问题,还必须同生产力结合,才能取得成功。在这方面,过去同乡镇企业结合得比较多,与大中型企业结合,有些城市总结说曾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科研所拿着成果,拿着钱,去推广,人家还不一定接受。到第二阶段,有了这个愿望,但总体上结合得也不太好。到第三阶段,尤其是对产品结构有困难的企业来说,主要是改变它的产品,原来产品只能压库,由于开发了新产品,这一企业就活起来了。所以,有人总结,从上部(以前是从外部、内部结合,都不那么成功),主要是从高新技术方面结合,看来是很有希望,同时很有效果。有的省份在这方面已做出了很大成绩。比如辽宁省,就提出“两高一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深加工上提高附加产值,的确走出了一些路子。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做贡献
要重点扶植一批到本世纪末年产值超过百亿、十亿、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这很重要。因为仅单纯是高新技术,规模小,形不成大气候。市场占有率低,不能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扶植大的企业。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的04型程控交换机,国家对这个很重视,朱镕基同志曾在报上的文件批示,他说, 04(程控交换机)送来了一股清风。即使性能比国外进口货差一点,但性能价格比用外汇进口价钱昂贵的机器要好。因此赞成用专项贷款的方式来扶持国产程控机产业。我们高技术产品的技术形象和商业形象正在逐步得到加强。1995年底产量将可达到250万线,销售额达到15亿元。
总体说,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其产值要占到工业产值的10%以上,出口额要占到总出口额的10%以上,现在大体是5%左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总产值要超过4000亿元。 这就是我们说的“一体两翼”。主体是国营企业,两翼指一是乡镇企业,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现在看来,高新技术产业这一翼还比较薄弱,还需要加快发展。要发展,一方面需要科技界的努力,一方面需要社会和国家给它一种好的政策环境的支持。当然,在这方面,我们已得到其他部委的支持,比如经贸部,就曾经给我们100多家科技性企业以出口权, 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了出口权,才有可能打入国际市场。高新技术产品必须在国内、国外市场同时打。要占领国内市场,必须要占领国外市场。否则,国内还要买国外的产品。所以说,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竞争力,才能保护国内市场。
4.要抓好一批重大的基础性研究项目,培育21世纪新兴产业的生长点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要有所赶、有所不赶的指示,在不断提高对面向基础性研究项目支持强度的同时,组织科学论证,选择若干项处于国际前沿、有希望形成下世纪新型产业、国家已经有一定科研基础和优势的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攻克,为培育21世纪的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做好准备。
5.抓好21世纪议程的实施,继续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地发展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大国,我们不能走过去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先发展,后治理,我们必须把发展和治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21世纪议程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是在环保大会开完后,第一个真正抓落实的,这受到世界舆论的好评。
怎样为科技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保证呢?
第一,要加大科技体制改革的力度。市场是科技和经济结合的最佳媒介,改革是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动力。科技体制改革要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加快结构调整、人才分流的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力量的合理布局,力争在2000年以前,实现建立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研究开发体系。
第二,要建立市场经济和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来配置科技资源。
第三,要建立现代科技企业制度和现代研究所制度。这就是整个体系下的微观基础。一方面,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对科技性的企业,更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比如北京中关村的企业,在进行二次创业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这一问题。因为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原来开始的“四自”是不够的,必须把技术创新机制、科学管理等都放进去,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够建立。另一方面,要建立现代研究所制度。这包括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比如,国家重点试验室、工程开发中心、生产中心等等,要按不同类型,建立一套现代研究所制度,来保证目标的有效运行。这是我们整个科技体制基本框架的微观基础。我们还要建立大市场体系下的技术、信息、人才、资金市场体系,建立高效、协调的宏观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法律体系。
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的合作和交流,因为在开放的环境下,要参与国际竞争和有效地进行国际合作,是很重要的。
第四,要切实增加科技投入。现在我们正在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多层次、多渠道地增加科技投入。我们的《科技进步法》通过时,提出到2000年,要达到1.5%。 而我们1993年科技投入才是0.62%。可就是1.5%同发达国家比, 还有很大距离。现在每年还往下降,怎么达到1.5%呢? 所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当然,这1.5%也并非全是国家投入,因为发达国家的R&D比例,比如日本,大约50%以上是企业投入,所以,我们也应研究这1.5 里面本身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
第五,要重视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培养。因为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帅才、将才的竞争起到制高点的作用。我们目前的情况如何呢?据估计,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到2000年时,90%左右都要退休了。这个问题很严重。所以,怎样加快中青年科研人员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非常重要。国家在这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李鹏同志从总理基金中每年拿出3000万建立国家杰出青年的科学基金,使青年能够更快成长。各个省市、包括人事部也有,比如“百千万工程”、上海的“启明星计划”、天津的“21世纪跨世纪人才培养”等,都是为这方面创造条件。
在人才培养中,也有结构问题,因为现在科技和经济结合本身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懂科学的企业家,懂企业经营的科学家,还要培养一批有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通晓外语和外贸知识的青年科技企业家。这是整个一支队伍的建设。其中包括结构上的调整,包括科学研究有上中下游。现在是上游人太多,下游、中游人少。在科技和经济结合上,需要不同层次,还包括科技管理人才。
第六、我们还要加强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这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科技素质,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部分。一个民族,如果不崇尚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话,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我们要坚持科技发展和科技普及相结合,专业队伍和群众性的科技活动相结合,动员亿万人民参加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使科技有一个新的解放,大的发展,科技界要会同其他各个方面,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共同努力奋斗,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