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调度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赵利萍

浅析电力调度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赵利萍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传统电力调度管理的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发展电力调度管理已成为定局。在电力调度管理中,应用调控一体化,不仅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转效率得到提升,还可以进一步的推动电力公司跨越式的发展。本文对电力调度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电力调度管理;电力调控一体化;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1我国电力调度管理的现状分析

1.1我国电力调度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电网不断扩大,其复杂度也越来越高,需求更多的信息量来判断分析电网状态,这些信息将大大提高调度员对电网准确掌握的程度,使调度员可全面、及时、准确地查看设备、电网等所有设备运行的信息,从全局的角度将电网额可控制性提高到新的水平。通过远程集中控制与操作,实现全面的调控一体化模式,是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必经之路。调度远程控制功能综合化的实现,加快了操作效率以及电网事故处理速度,提高了调度机构的应急处理能力,增长了可靠供电时间,降低了供电故障发生频率。当现场人员巡视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如冒烟和漏油等,调度员在电话通知运行人员的同时,可通过监控画面传递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判断,及时进行遥控、遥调等操作,可以及时隔离故障点,保障对用户供电,在传统方式下,调度员必须在得到现场人员的汇报后才能做出判断,中间多了许多沟通环节,往往造成事故处理不及时,延误处理时机。

目前的电网调度模式采用调度人员与监控人员合并值班,提高了人员的使用效率,在以往的集控站以及变电站的独立管理模式相比,监控人数降低,减轻和替代了值班人员的大量劳动,通过利用远方监视技术,新模式下的调控人员可以实时掌握现场动态,并根据远方遥测、遥信等手段对现场形势进行判断,通过遥调、遥控等手段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使事故处理更加迅速,其优越性显而易见。全面提升电网安全水平和应急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减员增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切实保证供电质量,使电压稳定在一个合格的范围之内。自动调节和远方控制有载调压分接头和投切无功补偿电容器,使无功潮流更加合理,降低了网损。节约了电能损耗,保证电力了系统设备安全,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调度现代化信息管理链条及时掌握现场设备运行情况,也能对它进行必要的调节与控制。

电力调度管理现运行业务主要包括电网调度运行相关的管理业务,有 5 个独立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对调度运行业务的信息化支撑,包括:调度管理系统、调度数据上报系统、调度日运行计划管理系统、继电保护定值单管理系统、调度自动化机房监控系统等。

传统的调度模式为“调度员-变电站值班员”模式,由现场值班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人工监视,发现问题后,及时向调度员进行汇报,由调度员统一进行处理,此种模式由于采用人工检查,所以对于设备状况反映较为准确,能较为及时的发现变电站、发电厂内部故障,并及时进行处理,但是此种模式的缺点是每个厂、站需要大量值班人员,进行 24 小时驻守,并频繁的对现场设备进行巡视检查,人力资源浪费严重,而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值班人员需要将本厂、站信息上报调度员,此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过程比较繁琐(需值班人员打印报文),在将故障信息上报后,现场值班人员除能将厂、站内故障点隔离外,只能被动等待调度员命令,造成了时间成本的浪费。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壮大,供电量逐年提升,新增多座 220kV 变电站,重要负荷用户逐年增多,对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沿用以往的管理及控制模式已经难以应对负荷的快速增长,目前,调控一体化已成为电网发展的迫切需要。具体表现为:(1)由于电网的日益扩大,电网内设备日益繁多,来自于一线的人员不足问题逐日凸显(传统模式需要大量现场值班人员),而仅仅依赖不断增加人员数量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人员的增多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2)将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分开管理是传统的电网模式,这种模式需要调度对现场人员进行指挥,然后由现场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增加了环节,限制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效率。(3)由于用电负荷的增长、电网不断的扩大,事故处理的难度也不断提高,调度对现场设备状态的掌握容易脱节,不利于调度实时了解电网内设备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建立以调控中心为核心、运维站为辅助的高度集约化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那么上述问题将得到解决。调控一体化模式是对调控人员的工作进行大汇总,例如设备的监控、现场操作、电网的运行控制等都是由调控人员来完成。调控技术支持系统的不断深入发展,也使调控人员掌握设备运行的情况和信息更加全面,有利于在特殊情况下更好地处理事故。调度和监控专业的合二为一,可减少发生事故时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1.2我国电力调度管理的现状问题

第一,电网管理模式比较陈旧和单一。传统电网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和分散,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管理任务无法落实到实处,例如:在数据管理工作中未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数据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为后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进而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管理的目标。

第二,未做好工作人员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在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对其进行合理管控是保证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顺利展开及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为此电力企业需要对电力调控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但是当前部分电力企业在电力调控工作人员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现有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相关工作的情况较多;未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多数工作人员的特长被埋没,长此以往其工作积极性便会被打消;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人为失误和配合度较差的情况,进而使电力调控一体化效果有所降低。

第三,未做好电力调控规划工作,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电力调控一体化中人力调控仍然占据较大的比例,如果电力企业未做好管理及分配等工作,人力调控工作的盲目性便会增加,进而使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无法更好的实现预期目标。多数调控人员依旧凭借自身經验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日常工作,未对新时代的技术和方法等进行合理应用,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工作效率较低,对智能电网安全运行及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在电力调控工作开始前运行部门需要上交相关资料和图片,但是当前存在未上交区域性电网图的情况,此种情况使电力调控工作人员无法完全掌握整体电网结构,使实际调控工作出现问题的概率增大。

2 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调度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2.1我国的电力调度管理工作要向着数字化管理技术发展

电力调度管理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方向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首先是信息数字化方向的发展,其次是通信数字化的发展,再次是决策数字化的发展,最后是管理数字化的发展。在电力调度系统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电力网络的数据采集以及处理,应用来实现框架分区,框架分层以及框架分类的现代化电力调度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给予实时的监控和调整,有利于我国电力运行的决策和调整。

2.2我国的电力调度管理工作要向着智能化管理技术发展

作为新兴科技的代表,我国的电力调度管理最终还是要向着智能化进行发展。智能化调度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运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合成,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进行综合利用,实现运行过程中的稳态运行,动态运行以及暂态运行,能够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自由切换。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电力调度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电力调度管理工作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关研究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对电力调度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并牢牢地把握住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实现电力调度管理的有序发展,能够更好地为电力系统服务,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卫国,蒋菱,徐青山.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系统及技术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30(02):144-150.

[2]吴翔宇.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04):169+138.

[3]张冰.电力行业电力调度管理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175.

论文作者:赵利萍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浅析电力调度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赵利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