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转型发展-以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论文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转型发展
——以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余 杰

(内江师范学院 图书馆,四川 内江 641112)

摘 要: 如今,大量纸本图书充满图书馆,致使创客空间、个性化研讨空间等新型服务难以开展。数字化馆藏的引入,能从根本上解决物理空间制约问题。采用合适的数字化馆藏发展方式,借助图书选购平台创生出新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策略。

关键词: 图书选购平台 纸电过渡 转型发展

2004年8 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明确把“生均拥有图书100册和生均年进书量4册”作为硬性指标列入观测点,成为评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1]

1.图书馆馆藏纸本资源发展现状

以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以下简称图书馆),图书馆为满足教育部评估方案要求,按照内江师范学院折合学生人数1.9万计算,需要有馆藏图书190万册,年新购图书需达到7.6万册。我馆现有纸本藏书180余万册,按照此标准,10年后我馆将有藏书260余册,对于一个3万余平方米的高校图书馆而言,存放260余万册图书且要保障4700余个座位(按阅览座位∶学生数=1∶4),其压力不可谓不大。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图书馆馆藏图书数量还要不断递增,不断挤压图书馆有限的空间资源。原本计划用于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研习室、多功能研修间、创客空间等,不得不胎死腹中。图书的收藏职能尚且难以满足,何谈保障图书利用率?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不断加大落实力度,同时不断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版)将电子资源纳入评估标准,电子图书去重后按1∶1计入图书采购数量中,这就解决了图书馆一直存在的问题。按照新评估指标,图书馆可以减少纸本图书购入量,转而采购数字图书。相较于纸本图书,数字图书所占物理空间小,阅读方便,便于流通,更新及时,价格低廉且复借能力强。同样的价格,同样的空间,同样的文献量,数字图书可以采购更多的种类,可以存放更多的数量,同时可以被更多的读者借阅。

2.祸福相依,优劣互存

数字图书优势明显,那么完全转向购买数字图书可行吗?这样就不必组织人力采购图书,可以一股脑都买;不必担心物理空间不够用,一台服务器就可以满足所有需求;现如今一年用于购买纸本图书的经费够买10年的数字图书。这样计算下来,从纸本图书转型到数字图书,能够大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从上表不难看出,电子图书每本平均单价仅0.43元,纸本图书高达40元之多,按照利润率10%—20%计算[2],一本纸书的利润就是4元—8元,是电子图书的10倍以上。即便只对新书进行分析考量,每本电子图书的价格是纸本图书的7折左右,基本和采购纸本图书价格对等。但电子图书只需要买一本,纸本图书却需要买两三本。从作者和出版商角度看,为了维系庞大的出版集团,利润是必不可少的,如此大幅度的利润下滑,势必会淘汰很多中小型出版公司。最后,自然就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机构,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一旦形成垄断,价格、服务、图书质量就都将成为未知数。

2.1 保值能力。

柳含烟认为萧飞羽不仅搞错了当初在马车上露脸的是谁,从那“傲慢得要命的丫头”该是唤起的模糊印象也是她多么年幼无知,以致错上加错搞混了她和白雪,又由于为她解穴时发现她非处子才说:“如果你不是名花有主我一定不会放过你。”也因为他认为她稚气无知才会有意外的言词,并把她如此模样摆在腿上欣赏。她温顺地道:“含烟满足您心疼含烟,也会努力使您信任含烟。”萧飞羽凝视柳含烟,目光渐渐深邃,以致柳含烟觉得那目光透过她的双眸看到了她的心扉,心也紧张得像小鹿一样“砰砰”乱跳,因为她认为她真的唤起了他疼爱她,所以他正在思索如何犒赏年幼无知的她。也非常担心她“名花有主”也不放过她。

纸本图书保存年限长,在文史档案领域可谓是收藏大家的宠儿,越是古老稀缺少见的孤本,越是价格昂贵。数字图书不存在随时间变迁而升值的可能,只会越来越美观,早期制作不够精美的电子书,反而会退出市场或者被重新包装。

图书馆在做绩效分析的时候,图书借阅量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但电子图书为了体现便利性,在阅读统计方面做得不够,阅读形式多样,数据统计有所欠缺,仅仅是对PC端、APP端阅读的情况有所统计,对其他诸如微信端、网页端的阅读情况统计不明,致使图书馆的借阅量统计存在误差。反之,纸本图书在这一点上做得较好,通过图书馆汇文管理系统比较清晰地反映图书借阅情况。图书馆决策层在对这些统计数据做专业分析后便能够了解读者的阅读趋势、阅读习惯,直接反映到图书的采购方面。

2.2 经济利益成为制约因素。

面对数字资源使用过程中统计问题和利润降低问题,可以通过一种新兴的数字资源购买模式实现。即建立免费数字图书选购平台,读者可直接通过该平台选购所需图书,后台对每本图书的选购数量和单价进行统计,然后汇总选购数据,最后由图书馆根据选购数据付费,如下图。

通过该选购平台,读者可以自行下载需要阅读的图书,无须受制于该书价格,但为防止资源浪费和恶意下载,读者要通过登录账号才能操作,相同账户仅可对同种书下载一次,每本书都可以先试读一小部分,以便读者对图书的内容有大致了解,确需借阅直接下载;电子图书服务平台可以根据登录账号的信息和该账号下载情况对读者的借阅情况、图书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图书馆可以从后台获取统计数据,设置下载规则,监控恶意账号,最后根据真实可靠的图书利用数据向馆配商付费。这样利用率低的图书无需付费购买,避免资源的浪费;利用率高的图书,馆配商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从侧面对馆配商提出更高的要求,即馆配商想要获得更高的利润必须提供更高质量的图书给图书馆。

表 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2018年采购情况

然而,万事万物都存在两面性,再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虽然数字图书单价便宜,但其保值能力却不如纸本图书;虽然数字图书流通方便、快捷,但存在版权问题,制约其流通;数字图书不如纸本图书保存能力强。

2.3 图书馆丧失数据把控能力。

图书馆本身有图书保管收藏职能,“藏书于民”是图书馆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倘若完全转成数字图书,根据现在的数字图书版权保护问题,图书馆难以获得图书的永久版权即难以永久使用所购买的数字图书。这些数字图书在哪里呢?都存放在馆配商们的远端服务器上。暂且不说是否该把“藏书于民”的艰巨任务转嫁给馆配商们,就网络安全问题和服务器本身的使用寿命问题看,藏书于服务器、藏书于网络是需要细加斟酌的。

3.解决策略

数字时代对纸本资源有很大冲击,势必造成纸电更替。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数字出版技术日趋完善,作为数字出版技术引领者的美国,其发展态势反映了国际潮流。其创刊于1851年、全美发行量最大的《纽约时报》在2010年停止印刷本出版,改为数字出版及网络订阅。美国《西雅图时报》等几十家报纸停止了纸质报纸的出版,只出版网络电子版报纸。同时,美国亚马逊书店推出了电子阅读器,其销售以超额同期精装书并逼紧平装书而为公司带来商机。美国的纸质出版在各种数字媒体的冲击下,销售利润下滑。世界上最著名的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2009年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收益已占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3]

3.1 数字图书利用新模式:解决数据统计和馆配商利润问题。

从社会经济利益方面考量,在目前的数字图书采购方式下,图书馆每年仅仅花费数十万就可以享有数十万册乃至数百万册图书的使用权,即每本图书1元/年,甚至更廉价。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3166座公共图书馆和3378所高校图书馆(其中普通高校图书馆2631座,民办高校图书馆747座)。也就是说除要跟出版社和馆配数据商分配的利润外,每位作者每年的收入不足万元,还要在所有图书馆都购买图书数据库的基础上。只购买数字图书和只购买纸本图书的经济利益有多大区别呢?就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2018年采购电子图书和纸本图书情况看,如下表所示。

图 电子图书选购服务平台运营模式

“三严三实”是中华文化的根,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两个理想,一个是人格上的完善,另外一个是客观事业上怎么完善、发展。《易经》里说“天地是真”,朱熹讲“诚就是真实勿妄”,做人必须要扎扎实实,而且修身要严,做人做事要严。

3.2 大数据助推PDA模式,保障馆藏质量。

图书馆为保障纸本图书数量,在其质量把关环节就存在一些问题。引入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模式[4],通过数字图书选购平台,掌握读者对图书的利用情况,只要导出图书信息,筛选其中利用率较高的图书和利用率低但有保存价值的图书,进行纸本采购就可以了。并且,现在进行的纸本采购不再是像以往那样为了保障借阅,需要采购两三个复本,现在采购纸本图书的主要目的是收藏这些珍贵图书,即担起“藏书于民”的历史使命。

3.3 政府采购政策的变通。

目前的政府公开招标采购政策是先确定招标限额,确定要求参数,然后组织开标。若引入电子资源选购平台,将面临一个问题,因为难以预估使用情况,难以确定招标限额。

联:奶糖味润唇膏让“国民奶糖”大白兔又火了,应时而变的大白兔联手美妆跨界设计产品,让老字号“国货”成就“国潮”。

我国应对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广泛推行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其中,改善担保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应收账款证券化合法化,进一步达到化解破产隔离的法律障碍的目的。

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三种解决方案:方案一,事先标定招标限额,按照这个限额招标,当读者对图书进行选择达到这个限额时,系统自动冻结读者的下载权限;方案二,图书馆来年再对超过的图书付费;方案三,事先标定招标限额,读者对图书利用金额低于招标限额,图书馆可以在统计时限前将资金转向购买纸本藏书。对于方案二、三的情况,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图书购买和纸本图书购买跨年采购实现,即电子图书第一年购买,如果不够或者盈余,第二年采购纸本图书时就可以适当减少或增加。

纸电同步并行是图书馆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纸本图书终究会谢幕,走下历史舞台,电子馆藏的时代终究会来临。在数字时代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准备,直面问题,迎接挑战,抓住发展机遇,敢为人先,正面应对数字馆藏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实现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田义静.评估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696,698.

[2]宋梅.图书利润及其他[J].科技与出版,2010(04):24-26.

[3]李雪萍,吴青林.数字出版的趋势及其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影响[J].科技风,2018(28):61-62.

[4]孙向丽.高校图书馆实施读者决策采购的适应性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2):99-101.

标签:;  ;  ;  ;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转型发展-以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