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经济的九大问题_新经济论文

论新经济的九大问题_新经济论文

关于新经济的九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九大论文,新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0)06-0039-06

一、什么是后工业社会经济形态的最好定义,新经济还是其他?

伴随着新经济的出现,各种新词纷呈迭出。其中,作为对后工业社会的经济形态的定义就有四种,除了新经济之外,还有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但在这些叫法中合理的定义应该只有一个,下面初步做一分析。首先,新经济显然是90年代初期,人们在对后工业社会属性几乎毫无把握情况下给出的一种无奈、暂时性的称呼,因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定义,它将是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其次,用知识经济来作定义也缺乏科学谨慎性,因为在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时期,知识都存在,而且任何一个时期内的任何进步也都在知识的推进下完成的,用一个表示共性的名词来作为一个特定的阶段定义,确实不能让人信服。再次,网络经济尽管相对其他几种定义有它一定的合理之处,因为它抓住了后工业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即网络的普及性。应该说,网络的普遍性将是后工业社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属性,而且完全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我们即将进入的是一个网络时代。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用网络经济来命名后工业社会的经济形态依然不够合理。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命名方式看,作为一个科学合理的形态命名,它必须具有以下两个属性:(1)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非常明确的产业或某一产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2)它的发展将对其它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最终在整个经济结构占据主导地位。以网络经济来命名可以满足第二个要求,但它并不满足第一个条件,因为我们所谈的网络业包括网络设备制造业和网络资讯服务业,实际上是由分属第二和第三两个产业的一些行业所组成。最后,信息经济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用信息经济来命名,则上述两条件同时满足,所以笔者认为后工业社会经济形态的合理命名应该是信息经济,目前我们正处于工业经济与信息经济相互替换的时期。

不过,不管叫什么名称最终也只不过是个符号而已,为了和大家已经养成的习惯保持一致以及叙述的方便,在本文的其他部分中,还是以新经济这种比较典型的过渡性的叫法来作为它的名称。

二、新经济是否真的存在?

当前经济界正在就“新经济是否存在”进行着一场辩论。持肯定意见的人列举了许多数字和事实,说明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新变化,新经济确实存在。持否定意见的人则认为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大量的新生事物诞生,凭什么因为当前出现了新事物就认为出现了新经济呢?分歧产生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可以用来判定经济形态是否发生了变化。作为经济形态是否变化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一个经济意义明确、统一、规范的标准,它必须适用于对各种经济形态进行判断——如果不具备这一特征,它也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标准。

我们的思路是从研究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即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找到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作为新经济形态出现的标识物。然后,再通过研究标识物的出现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实质性变化,抽象出一个经济意义上的统一衡量标准。提到工业经济的起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瓦特的蒸汽机和珍妮的纺织机。这两者对世界经济的工业化进程都起了非常巨大的推进作用,不过,如果用来作为标识物却都不太妥当。首先,瓦特的发明只能说是代表了工业经济的萌芽,但从萌芽到成熟毕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其次,纺织机的出现虽然使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但当纺织业在英国蓬勃兴起的时候,世界上其它国家基本上都还处于农业社会,从世界范围看,农业经济还占主导地位,而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工业化并不是从纺织业开始,所以纺织机作为一般标识物也不合适。理论上讲,作为一般标识物,它除了影响巨大之外还必须是在每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都出现过。按照这两个标准来衡量,合乎条件的事物确实不多,恐怕也就只有铁路(汽车和飞机尽管影响也非常大,但由于一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并不生产汽车和飞机,所以不能把它们列入标识物的考察范围)。

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铁路确实具备了作为工业经济标识物的良好条件:第一,当大规模铁路网在一个国家建成的时候,起码表示这个国家的钢铁和工程机械等工业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第二,铁路的建成使许多地区性市场连成一片,其中任何一个地区的产品能够迅速地销往其它地区,从而使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铁路网络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实质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1)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2)极大地扩大市场和企业规模,使社会生产出现大规模分工,产生许多全新的行业,实现了社会资源在更高层次的优化配置。(3)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应该说,铁路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以上这些变化,实际上也描绘出了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之间的本质性区别,所以,铁路网作为工业经济的标识物无疑是适合的。据此,我们可以认为,铁路网开始大规模发展的时候,也就应看作是工业经济开始出现的时候;在受铁路网直接影响的地区内经济总量占全世界(或某个国家)经济总量一半以上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认为世界(或该国)开始进入了工业经济时期。

衡量工业经济出现的理论标准实际上也应该是衡量新经济是否出现的标准。对照此标准,立刻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新经济作为一个成熟的形态目前还没有到来。但从铁路作为工业经济标识物的分析中,我们得到了一个启示——因特网实际上具备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标识物资格。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因特网毫无疑问最终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当年铁路网带来的三个变化。关于前二个变化已有了许多的讨论,没有必要再去展开论证,在此只列举一个事实来说明,因特网确实也能带来第三个变化。美国经济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1995年以后,美国的生产效率奇迹般地出现明显上升,使得美国经济在低通胀的情况下创记录地持续增长了110个月(截止今年5月份)。导致这一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因特网,正是从1995年起因特网才开始在全世界大规模推广。

前面分析过,标识物的快速发展可以看作是相应经济形态在开始出现。所以,我们的最后结论是:尽管新经济的成熟形态还没有最终形成,但它确实已经开始出现。一个附带的结论是:正象瓦特的蒸汽机不能成为工业经济的标识物一样,代替了人脑的电脑也不能成为新经济的标识物,但它的出现当被看成是新经济的起源。

三、新经济的诞生对世界产业发展意味着什么?

毫无疑问,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诞生必将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正如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工厂淘汰手工作坊一样,网络化企业也必将取代现代工业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理由如下:(1)实施网络化经营可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吸引顾客,占领市场。(2)实施网络化经营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利用信息、人力和自然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3)以高新技术和网络信息发展为主要动力的新经济,在其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也将随之下降,即出现所谓的“经济轻型化”趋势。因而从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新经济替代工业经济也应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新的产业革命的出现将不可避免。

四、新经济对中国经济格局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新经济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就是新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过程。在我国成功加入WTO后,新经济全球一体化在我国的进程将大大加快。新经济的冲击下,(1)政府管理职能的转换加快,将促进市场经济体系的早日形成。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取得一定实效,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还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阻止了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2)国内外市场逐步实现接轨。在因特网的强力渗透下,对外开放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3)城乡经济结构将有大调整。我国农村人口太多,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太少,无法进行产业化经营和提高生产效率。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大量价廉物美的国外农产品将进入我国市场,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经营方式将无法与之抗衡。所以实施大城市化发展战略、大量迁农入市将是我国今后的必然之举。剩下的少量农民才有可能进行规模化经营,发展有自己特色的农村产业。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价格低于我国生产成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一方面增加退耕还林面积,以保证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粮食进口,解决国内需求。(4)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在新经济中实现与国际产业结构的接轨。在全球新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高新技术和信息服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信息产业将获得空前发展,高科技产业将在制造业中成为支柱产业。同时,根据我国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积极创造条件,接过国际传统产业转移的接力棒;另一方面将加快有关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在网络业逐渐进入以标准化、规范化方式进行生产和服务的成熟阶段积极投入其中,利用我们劳动力低廉的特点,在新一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充分发挥优势,取得国际领先地位。

五、应该如何看待网络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经济泡沫?

在转入正题之前,我们觉得有必要先就“泡沫经济”和“经济泡沫”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一下甄别。按有关定义,泡沫经济是指处于以下这么一种状态的经济:在各个主要经济部门中,其资产的市场价格均远远超出了其实际价值,经济处于一种虚假的繁荣中,而且这种虚假容易被戳穿,难以持久。而如果只在某一个经济部门或某个局部领域,出现资产的市场价格远远超出了其实际价值的现象,我们则称在这个部门或领域出现了经济泡沫。

随着网络业的发展和普及,新经济逐渐替代工业经济将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的一种经济形态,因而决不是虚幻的泡沫经济。当然在新经济与工业经济相互交替的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经济形态必然会发生一些碰撞,在一些经济领域尤其是股票市场出现短时的经济泡沫是很自然的事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出现泡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它,而不要轻率地断定新经济是泡沫经济,甚至因此否定网络业的发展。

六、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和竞争,企业首先应该关心什么:是现在投入产出比,还是将来为顾客节省的交易成本?

西方微观经济学有一个核心原理,那就是如何实现企业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基于这一理论,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首先要考虑的也就是如何以最低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收益,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为顾客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并占领市场。但请大家千万要记住一点,这个核心原理的成立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市场存在较为充分的竞争。如果这一前提不成立的话,结论也就需要重新改变了。而网络发展给经济带来的一个最显著变化恰恰就是将使得这一前提不成立,原因在于:随着网络的不断延伸,企业间的竞争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趋于白热化,优势企业可以借助于网上手段同时与任何劣势企业开展面对面的竞争,这种近距离、不可回避的竞争必将导致劣势企业难以长期生存,最终要么被兼并,要么就灭亡,很难有第三种选择。换句话说,网络将使这个世界变成赢者通吃的世界。面对这么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企业也就应该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发展思路,不应只关注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企业投入产出比,而应在提升未来的生存能力上下功夫。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让企业在未来的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呢?从市场规律来看,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谁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顾客的交易成本,谁就能最后赢得市场。对现代企业来说,它至少就要做到一点:在注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同时,让它的经营活动实现网络化,能让顾客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希望吸引顾客,继续生存下去。

七、中国企业应如何应付来自新经济的挑战:争做第一,还是先做第二?

网络社会是个赢者通吃的社会,实力第一者才能成为赢者,实力不如人者,则可能没有生存空间。所以,从实力方面讲,任何企业毫无疑问都应去争做行业中的第一强者。但是我这里所说的第一和第二,并不是指实力大小的比较,而指时间上先后顺序的比较,具体来说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1)我国企业要在网络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创新阶段)去与人竞争,还是选择在创新阶段过后生产和服务标准化的第二阶段去与人竞争呢?(2)具体到每个分领域,我国企业是要争取在第一时间内介入呢?还是在别人趟平道路后,随后跟进,后发制人呢?我个人认为不论在哪个层面上我国企业最好的发展策略应是,不争第一,只做第二。理由如下:(1)无论是从人们的思想观念、企业的运作模式、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我国都不占优势,而这些都是直接影响网络创业阶段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这就决定了国内企业在网络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实际上是无法与国际上先锋企业(Leading enterprises)进行抗衡的。既然如此,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应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在网络业逐渐进入以标准化、规范化方式进行生产和服务的第二阶段再积极投入其中,利用我们劳动力低廉的特点,在新一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充分发挥优势,取得国际领先地位。(2)从目前情况看,绝大多数网络服务业都还不能赢利,其中一个最根本原因在于上网的用户数量还很少,其潜在用户在总人口中的分布密度过于稀疏。鉴于此,在网上用户的人口密度达到让网络企业赢利之前,企业不应轻易介入其中,否则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因为它们不仅需要在网络的软、硬件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千辛万苦地去培育消费人群,对资金本来就不富裕的国内企业而言,这种负担实在是过于沉重。相反,如果我们不急于介入其中,而是让国外先行者去承担具有各种不确定性的开发风险和培育消费人群的重任,自己则在场外保持对市场的密切跟踪,了解市场的动态和先锋企业的经验与教训、优点与缺陷,从而再有针对性做好各方面准备,当时机成熟,迅速介入,以更优质、更低廉的产品和服务击败对手,夺取市场。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避免市场开发性的系统风险,而且还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发挥后发优势,成功的概率将被极大地提高。

八、新经济究竟谁主沉浮?

现在大家谈起新经济,就立刻想起雅虎、亚马逊、新浪、搜狐、网易、8848、阿里巴巴等等,好象新经济完全是属于它们,而其它企业与之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实际上这是个最大的误解。自古以来,任何重大变革中首先崛起的先锋到最后往往都成为先烈,十个中能生存下来一、二个也就差不多了。新经济发展的历史也将不会例外,上面这些公司虽然都是一些精英企业,失败率可能不会有那么大,但以它们目前的状态看,要维持生存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要成为新经济中的主宰希望确实还是太渺茫。尽管不排除在这些新兴企业中将来会出现个别的行业霸主,但从整体而言,它们决不可能成为新经济的主流。真正的主宰仍将诞生于传统产业,诞生于那些借网转型的传统巨人。这些传统大企业一旦将现有的业务上网,成功地实现网络化经营,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交易和市场效率,又能够拓展新市场和新产品,因而就完全可以实现优势转换。传统的巨人将成为新经济主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即是在产业实现网络化初期,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非常巨大,在这方面的竞争实际上是资金实力的竞争,而拥有最雄厚资金实力的传统巨人,容易在这场竞争中获胜。

九、新经济是否会成为人类社会的最后归宿?

尽管新经济才初露端倪,但有人就已经有了更新的发现,断言“新经济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最后归宿”。他们的理由是:工业经济中出现了铁路网,新经济中出现因特网,但是因特网将是最后的网,不可能出现新的网来代替它。按照第二个问题中讲的几条原则,以后出现的网与因特网相比至少必须具有以下优势:(1)把市场和企业规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2)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率。但是这样的网络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首先,在新经济中全球形成了一个共同市场,行业中呈现的是“赢者通吃”的格局。在这种情形下,市场和企业规模已经大到了极限,因而无论再引入什么网来,也无法让市场和企业规模再扩大了。其次,因特网实际上是以光速在全球传递信息,而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已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极限,所以也再没有什么网能比因特网更快地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和社会生产率了。所以,按照第二个问题中确定的经济形态变化的衡量标准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们就下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新经济将是人类社会中的最后一个经济形态。

但我们说这个结论可能下得过于简单:(1)其假设并不正确。首先,即使在新经济时代,全球市场被统一,在地球上市场规模已经无法扩大,但是如果人类开始移居到其它星球生活,或者人类甚至与其它星球人建立了贸易往来,则不仅市场将被极大地拓展,而且人类的贸易方式和生活方式现在都已无法想象。其次,现在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光速并不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极限,所以将来完全可能出现比因特网传递信息速度还快的网。(2)将来人类社会的进化完全可能是以目前我们还不能预知的方式进行,比如,生物技术的发展很可能连人体本身都被改变,甚至出现人与机器的混合体,到那个时候难道还能称为“新经济时期”?总之,人类对知识的探索是无穷的,技术的创新也是无尽的。只要有知识的增长和持续的创新,人类社会也就能永远地发展下去,经济形态也就会不断发展下去,永远不会存在着最后的经济形态。

(收稿日期:2000-07-03)

标签:;  ;  ;  ;  ;  

论新经济的九大问题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