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展与专利保护策略的“大变迁”
文 卢玉华 肖玉麒
自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生产技术发展特点的变化,专利保护机制本身并没有本质的改变。这迫使资本为运用专利维护其技术垄断合法性,需要根据不同技术发展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修改专利保护策略。早期单一的技术点式专利保护策略早已被跨国企业所淘汰,专利联盟或专利池的概念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被广泛应用。随着技术大爆发时代的到来,这些成熟的专利保护策略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资本获利的需要,标准专利与核心技术专利对行业的影响已初露锋芒,但如果想开发新的专利布局策略去面对不久之后的技术大爆发时代,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思考。
工业革命与专利保护策略
1764年,英国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下班后不经意一脚踢翻了纺纱机,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直至近百年后的19世纪中叶,英国建立了系统化的完整工业社会生产体系,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而早在工业革命开启之前,英国政府于1624年即颁布现代专利法的雏形——《垄断法规》,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发展带来了制度保障。紧随其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专利法在全世界逐步普及并得到充分完善,成为现代文明国家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成立将缓解区域文化间冲突,增强区域团结。相同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习惯能够促使具有相同文化基因的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从而汇聚起这种巨大的变革力、发展力和创新力。中国和泛北部湾区域其他国家分享着相同或相近的儒佛文化以及华夏文明,这种优势的地缘文明性质,将促使泛北部湾区域内各国家、各地区在合作的时候没有文化上的偏见和误解,消除对立性和敌对性,凝聚起巨大的力量。
工业革命时期的专利保护制度下,专利的申请与布局策略并没有很大的发展,以单一技术点保护为主的专利仍是主流的专利保护策略。究其原因在于,这一时期产业技术领域单一,且技术发展周期远远长于10—20年的专利保护期。资本获得某一领域核心技术专利授权,即能够确保长期的、垄断性的产业发展,满足其追逐利润的需要。
信息技术革命与专利保护策略
20世纪中期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开端,半导体、集成电路、数字通信技术使信息流通的成本大大降低,各个领域的技术交互碰撞,大量新技术、新发明迅速涌现,跨领域交叉技术的产业化在整个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占比日益突出,产业化的技术亦涉及多个领域、多个资本。此时不同技术领域团体、资本方相互构建以专利联盟、专利池为代表的技术排他性组织成为较优选择。与此同时,鉴于产业化技术的交叉综合性,专利技术的申请也日益系统化、全面化、规范化,以往单一技术保护的专利申请难以确保整个产业体系技术的安全,某些重点技术的专利申请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竞争对手、技术发展趋势、产业趋势等多方因素,系统构建专利保护体系,形成有效堆叠、交叉的专利申请布局。复杂、全面的专利申请策略结合多方相互开放技术许可的专利联盟,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商业化专利布局模式,在商业化竞争中能够有效打造技术的法律壁垒,不断打压、限制竞争对手的研发、生产。
后信息技术革命时代专利保护策略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以通信、芯片、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正逐步实现整个人类文明的变革,社会生产力发展与运行方式将不再遵循以往某一项或几项重要技术的突破而阶梯发展的模式,取而代之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新生物科学、清洁聚变能源为技术基础的全面的技术大爆发,将20世纪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相对论、基因技术等世界运行的底层语言在社会生产力中全面运用,实现由一种人类文明向着另一种人类文明的变革,技术迭代期缩短至十几年甚至几年的时间。
如此之快的技术更新升级速度,以至于以往依靠单一技术的产业行为甚至来不及完成投资-收益的闭环,即被更新的新技术所淘汰。与此同时,单独依靠专利池或专利联盟策略在维护资本获益的道路上将愈发变得力不从心,随着下一个百年内技术发展的不断加速,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并不一定能为产业带来稳定、长期的收益,尤其是在能够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新兴科技领域内,这一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唯有那些将控制技术迭代的核心专利或标准专利与产业发展升级深深绑定的策略化运用者,才能对新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施加有力的影响,并在新技术发展的初期取得竞争优势,逐步扩大与其它竞争者的技术差距,成为下一代核心专利或标准专利的拥有者,实现产业支配地位的良性循环。
孩子们低着头。我知道他们已经有所触动了。我接着说:“和大家相处的4年来,我发现一些同学对父母一点都不尊重,只要父母不满足他的要求,便会当面呵斥父母。爸爸妈妈有抚养你的义务,却没有满足你一切要求的义务。我希望从今以后,大家能对父母心存感恩之心。”
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只有掌握了驱动某一领域生产力革新的核心技术专利、本行业标准专利的话语权,才能控制技术的革新速度和进程,掌握整个产业的现在和未来。回首看看美国高通公司依托早期CDMA技术优势建立起的核心技术专利与标准专利帝国,及其对多代通信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只不过是人类文明在技术大爆发前的黎明微光。
[作者卢玉华、肖玉麒就职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市科技人才发展中心)。本文为上海市科委软课题项目“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研究(B)-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共同体的建设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6921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