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诊断指标在诊断肺结核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巴桑卓玛

(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5000)

【摘要】目的:评估结核诊断指标在诊断肺结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胸部CT及血沉诊断疾病。结果:采用血结核抗体诊断,观察组阳性率为63.6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硬结直径11--20mm时,观察组阳性率为78.79%。硬结直径>20mm时,观察组阳性率为90.9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CT诊断肺结核,阳性率96.97%。与血沉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独参考某一指标诊断肺结核,均存在误诊或漏诊的风险。临床需将结核菌素试验等各项指标相结合,共同用于诊断疾病,提高肺结核的检出率。

【关键词】血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胸部CT;血沉;肺结核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293-01

前言:肺结核为临床常见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发。严重可侵袭多个脏器,治愈难度较大。及时确诊并给予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寿命。血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胸部CT及血沉,均为临床用于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指标。为提高疾病检出率,本文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取3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了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资料如下:性别:男/女=16/17。年龄(29--70)岁,平均(39.45±3.81)岁。将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资料如下:性别:男/女=17/16。年龄(38--71)岁,平均(39.87±3.90)岁。两组样本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观察组均已确诊为肺结核。(2)对照组均为健康人群。(3)两组样本均自愿参与研究。

1.3 方法

血结核抗体检测方法,以ELISA法为主。结核菌素试验需采用BCG-PPD展开,当硬结直径≥5mm时视为阳性。胸部CT检查仪器,以64层螺旋CT为主。需将层厚及层距,设置为5.0mm,螺距设置为1.25,嘱患者取仰卧位扫描。采用血沉指标诊断时,医护人员需清晨抽取患者健侧上肢肘前静脉血5ml诊断。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样本血结核抗体及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结果。观察CT及血沉诊断肺结核的阳性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样本血结核抗体及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结果

采用血结核抗体诊断,观察组阳性率为63.6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硬结直径11--20mm时,观察组阳性率为78.79%。硬结直径>20mm时,观察组阳性率为90.9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样本血结核抗体及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结果

检测指标血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

3 讨论

肺结核的常规诊断方法,以血清学诊断为主。该诊断方法具有简单、便利、高效的优势。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则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1]。有研究指出,采用血清学诊断方法诊断肺结核,健康人群误诊为肺结核的概率为65.2%,肺结核患者漏诊的概率,为59.5%。本文研究发现,采用血结核抗体诊断肺结核,肺结核患者阳性率为63.64%,健康人群阳性率为30.3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表明,采用血结核抗体诊断疾病,虽可检出疾病,但存在较大的误诊风险。

结核菌素试验同样为肺结核的诊断方法之一,要求利用IV型变态反应原理,观察机体有无致敏淋巴细胞产生。从而达到识别结核杆菌,诊断肺结核的目的[2]。诊断过程中,肺结核患者局部皮肤往往可见红肿、硬结等阳性反应。当硬结直径≥5mm时,提示肺结核。本文研究发现,采用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硬结直径11--20mm时,肺结核患者阳性率为78.79%。硬结直径>20mm时,肺结核患者阳性率为90.91%,与健康人群相比,差异显著(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硬结直径的增大,肺结核的检出率明显提升,健康人群误诊为肺结核的概率明显下降。通过对结核菌素试验与血结核抗体诊断结果的对比发现,当硬结直径≥11mm时,结核菌素试验的诊断价值,优于血结核抗体。

胸部CT、血沉,同样为临床用于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手段。采用胸部CT诊断肺结核,往往可见斑片状或空洞影像。部分肺结核病灶,呈结节状均匀分散。因病变缺乏血供,强化多不明显。血沉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血浆蛋白质为其主要影响因素。肺结核患者发病后,通常可见血沉加速现象。当病情有所好转时,血沉速度可显著减缓。但因血沉的影响因素多,用于诊断肺结核,往往缺乏特异性。本文研究发现,采用胸部CT诊断肺结核,阳性率96.97%。与血沉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采用胸部CT诊断肺结核,检出率更高。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单独采用血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胸部CT及血沉任何一项指标诊断肺结核,均存在一定的误诊及漏诊风险。为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建议将各项诊断指标相互结合,共同应用到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使肺结核的检出率,得以进一步提升。肺结核具有治愈难度大、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的特征。当确诊肺结核后,临床需立即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并嘱患者依从治疗。在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延长患者的寿命。治疗期间,患者需遵医嘱复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及时给予处理。避免病情扩大化,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单独参考某一指标诊断肺结核,均存在误诊或漏诊的风险。临床需将各项指标相结合,共同用于诊断疾病,提高肺结核检出率。

参考文献:

[1]夏小学,王斌.痰菌阴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CD4~+ T细胞的miR-29及其靶基因IFN-γ表达水平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8(09):1526-1529.

[2]李波,吴进凤,欧喜超.Xpert MTB/RIF、荧光染色镜检、改良罗氏培养在肺结核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07):1165-1168.

论文作者:巴桑卓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  ;  ;  ;  ;  ;  ;  ;  

结核诊断指标在诊断肺结核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巴桑卓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