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学研究向何处去
——“中国管理 50人 ”论坛 (2018年秋季 )会议述评
田志龙 陈丽玲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 :从全球化与中国情境化背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管理学者的责任和使命、管理研究范式的规范、中国商学院的改革和发展、社会现实中的其他管理学问题6个方面对“中国管理50人”论坛(2018年秋季)的会议观点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深入探讨中国本土企业管理实践下的中国管理学研究所面临的现状和挑战,进而启发研究者的思考,更好地推动中国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 : 中国管理学研究; 研究情境; 研究范式; 商学院
1 论坛背景
“中国管理50人”论坛(2018年秋季)于2018年10月20日在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管理学研究向何处去”。
为了明确本次论坛的研讨目的,论坛发起人王方华从3个方面对论坛主题进行了简要阐述:①问题的复杂性。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存在着很多亟待完善之处,需要长期探索,不能一蹴而就。②国内学术界的持续努力。例如,自2008年起,《管理学报》相继发起了“管理学在中国”论坛、“中国·实践·管理”论坛等立足中国本土,直面管理实践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的大力支持[1]。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上述问题的解决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解决思路仍有待厘清。③中国商学院面临的挑战。中国商学院正处于转型时期,它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商学院的发展是管理学者安身立命的根本,发现并解决商学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推动商学院的改革是每个管理学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个学者社群,“中国管理50人”论坛致力于直面现实问题,希望就国内管理学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直言不讳的沟通、讨论,以期产生一些真正对中国管理学发展有启发和帮助的实质内容。
2 学术思考
2 .1 全球化与中国情境化背景
2.1.1全球格局
欧阳鹭英是我们在厦门新结识的朋友。从2015年4月开始,在她真诚、热情的帮助下,我和几位厦门的同行学者进一步揭开了中国音乐史上那段像迷雾一般的李树化的历史。①这一次见面,又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我充满了期待。
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竞争中,中国管理学的发展面临着经济、技术、文化、人才、组织变革等多方面的挑战[2]。在题为《全球大变局下的管理教育与研究:观察与思考》的主题报告中,报告人项兵从全球格局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项兵还进一步指出,近期出现的全球贸易与投资体系的重构问题表明,以全球应对全球的时代已经到来,提高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境界、格局和担当是当前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2.1.2中国情境和中国文化
(3)学者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苏勇认为,管理学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和企业发展中,管理学功不可没的,管理学者不可妄自菲薄。贾旭东也指出,中国的发展需要管理学者的参与,而目前中国管理学在中国社会中起的作用还比较少,影响力还不大,因此,学者们应该积极发声。
(1)要用规范的逻辑来开展中国本土化研究 报告人李新春在题为《对本土管理学研究的一些思考》的主题报告中对此进行了思考。他认为,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可从如下3个角度来解析:①中国情境问题,包括制度、文化甚至市场的阶段性,特别是中国现在处于转型时期;②本土组织行为问题,无论是社会心理学认知还是行为科学的发展,都强调科学的逻辑性;④理论逻辑(即范式),包括哲学逻辑、研究主体、学术社区或学术平台、超越实践的研究4个方面。目前,中国管理学研究缺乏实践基础,以及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和良好的学术平台,且许多管理学者缺乏务实精神。
比如:假如中国向美国进口猪肉少了转而向巴西阿根廷进口更多的肉类,这单对航运来讲反而是有利的。虽然目前各大航运公司都在密切观察事态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很难说会对航运公司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只是在新的关税政策下一些物流公司可能会产生的更多的工作。
(2)要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智慧 在主题报告《第四代管理学的兴起》中,报告人陈劲指出,在中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是简单输出中国的产品,还要输出中国的技术和品牌,更要输出中国的思想,包括中国的管理思想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非常强大,但是在核心技术、人才管理方面和文化素养方面非常薄弱,因此,要补上短板,尤其是管理思想上的短板。这需要中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此外,西方管理学忽视了人性,过度重视数据和信息,没有重视知识和智慧,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知识和智慧的积累。就目前而言,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存在效率不高和变革创新度低两个问题,因此,需要增强知识和创新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陈劲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研讨。他认为,从工业经济时代到面向知识经济时代,从封闭式管理到开放式创新,从控制为主、管控式为主的管理思想到生态企业发展,从资源获取到知识发展,从经济的目标导向到从伦理、社会、关爱角度追求可持续发展,这些要求开发新的管理理论。具体如下:①应对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挑战。技术很重要,但也不能包打开下,管理学的发展必须推动人类全面发展,创造和平繁荣的新世界,因此,第四代管理需要将科技和哲学结合起来。②回归人性,开发人的美德,使人的工作变得有意义。这需要重建人的心灵资本,激发灵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SQ),培养人的良知,注重开发管理人员的正向动机,帮助其树立大的格局观和世界观,促使管理者推动社会朝向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2 .2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1]。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任何理论到理论、现象到现象、理论脱离实践的研究都是不可取的。
(1)理论高于实践 李新春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影响着实践;但同时,理论是超越实践的。由此,企业界认为管理学者没有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对中国管理学者进行批评,这其实是不公正的。但是,对于好的理论而言,它既超越实践,又引导着实践的发展,如果要求它们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这对于学者是过重的负担。
(2)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报告人贾旭东在其主题报告《“三界互动”与中国管理学研究》中提出了“三界互动”的观点。所谓“三界”是指学术界、企业界、管理咨询培训界[4]。良性的三界互动应该是企业界进行实践创新、管理者提出理论创新、咨询培训界进行工具和方法的创新。然而,中国管理学的研究缺乏企业实践。他提醒学者们关注如下现象,即记者或者媒体人在对企业深入调研之后写成文章并提出某个新的概念,或某个成功企业家把自身的管理经验总结、提炼,形成新的概念或理论。这些“接地气”的新概念、新理论被广泛认可,影响力甚至超出学者们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
2.6.1技术发展
2 .3 管理学者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管理学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学者的共同努力,培养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学者对于促进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7]。
(1)学者的使命 李新春将学者分为4类:①管理思想家。目前,中国管理学的著作、教材鱼龙混杂,并且多由年轻人著述,缺乏内涵和理论深度,而国外多由有经验的教授写述,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②理论创新者。学者的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理论学派上的创新。③学科贡献者。即把学科领域内学者们的研究加以完善、发展、系统化。④范式构建者。当前,中国管理研究缺乏范式构建者,需要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学界应鼓励多种学者类型的发展。
尽管强对流天气的突发性强,防范比较困难,但是通过紧紧围绕“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预警信息传播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综合防御能力,是可以将灾害损失和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为此,要科学高效地防范气象相关重大灾害,就应当提升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提高气象监测设施密度,拓展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响应,健全联动机制,广泛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等。
(2)学者的责任和发展方向 报告人吕力在其主题报告《打破“科学范式”一统中国管理学界的局面》中指出,近年来,通过评奖、国家基金项目等方式,对于管理科学的总结是非常系统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对于管理哲学、思想的归纳总结也是比较欠缺的。学者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弥补,即关注、总结、提炼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
重视中国情境和中国文化是发展中国管理理论的重点[3],也是发展中国管理学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背景之一。
2 .4 管理研究范式的规范
关于商学院的改革方向和学生培养问题,项兵认为,面对当前全球社会面临的日益加剧的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社会流动性下降与阶层固化、可持续发展这三大问题,商学院有责任去寻找解决方案。对于商学院而言,其必须帮助中国企业解决境界、格局、价值取向的问题;同时,还需培养有人文关怀的毕业生或年轻的创业者,帮助他们树立大的格局、境界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针对研究范式问题,在题为《学术的内涵与外延:论中国商学院改革》的主题报告中, 报告人陈方若认为,现有研究对学术的定义过于狭窄,且过分强调定量研究而忽视了定性研究,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应该加强定性研究。针对研究规范问题,报告人贾利军在主题报告《中国管理学理论建构的3个基本问题》中对此进行了思考。他认为,中国管理学的研究既要坚持量化的研究,但是也不能忽视质性的研究;同时,还要警惕当前的泛数学化趋势与中国智慧文本之间的差异。目前,很多研究都趋向用数学的方式去表达内涵,而忽略了文字的表达。“文以载道”,“文”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需要用易懂的方式将深刻的内涵表达出来。
2 .5 中国商学院的改革与发展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两种基本研究范式[8]。受西方管理思想的影响,中国管理学研究目前以定量研究为主[9]。
而即便是毡毳这种被中原文明看不起的服装,其实在彼时的西南地区也有等级之分,“蛮王”所穿的毡毳有锦衫作为里子,而毡毳披在外面。而“小蛮”就只是披着毡而已。周去非还提到,跟西北地区的毡毳相比,西南地区的毡毳用途更广泛,白天可以披在身上作为衣服,而晚上还能作为床来睡觉。不过他这里实际上引用的是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里的叙述:“蛮毡,出西南诸蕃,以大理者为最。蛮人昼披夜卧,无贵贱,人有一番。”不过与范成大认为的“蛮毡无贵贱”不同,他注意到了“蛮王”“小蛮”所用毡毳的差异。
由图11知机械的共振频带在500 Hz以上,因此对其进行500~1 400 Hz的带通滤波并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并取其包络得如图12所示波形,对其进行谱分析,最后进行相应的滤波并将得到的结果进行细化得到如图13所示结果。
此外,就学科评价体系而言,吕力认为,应当规范管理学科的评价体系,应该探索基于管理技术的学科发展评价体系。
2 .6 社会现实中的其他管理学问题
(3)实践是理论的 “试金石 ” 在题为《做听得到回音的管理学研究》的主题报告中,报告人井润田认为,中国学者的研究越来越走向“闭门造车”,而忽视了对实践的观察,也忽视了与周围的交流。学术是整个社会群体共同的使命,怎么样打开学者的闭圈,把整个学术相关利益群体纳入,共同创造对人类社会有用的管理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好此问题,首先,学者的自豪在于提出的理论能够在现实中找到呼应,并知道企业家们可以怎么做;其次,管理可以在实践中产生意义,学者们要注重对企业的连续跟踪调查,从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用中国独特的情境来构造新的思想或理论。
不可置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管理学据此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管理学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和困境。项兵认为,科技进步与颠覆式创新会影响管理学的发展。
针对商学院的改革路径,陈方若指出,中国商学院的改革必须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提出了以下两个概念:①横向思维,指学者们成为某一个学科领域的专家,而没有走到实践当中;②纵向思维,是指以行业为研究目标,深究某个行业中的问题、挑战与发展规律,并成为该行业的专家,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与各个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一个健康发展的商学院需要同时培养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即学科研究和行业研究相结合,但是目前横向思维在中国商学院中占主导地位有待进一步纠偏和完善。
(3)要协调好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企业实践的关系 在题为《中国管理学发展的双轮驱动》主题报告中,报告人苏勇认为,中国在管理理论的研究和管理实践的操作中缺乏自信的根源在于缺乏原创性。在国内,学者们根据西方的理论研究西方感兴趣的问题,并使用西方的语言写出符合西方学术界评价标准的论文在西方杂志上发表,这对于国内学者而言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国内学者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就如何解决西方原创的管理学理论和中国管理实践对接的问题,苏勇进一步提出了“双轮驱动”的观点,即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按照国际通用的范式来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也要直面中国管理当中的现实问题,进行问题导向的研究,并将其纳入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视野中去。
2.6.2道德悖论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给管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法律失灵是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当法律失灵与道德困境碰撞时,管理学应该如何看待并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需要学界深入思考。
通过对兰科植物分布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无叶美冠兰Eulophia zollingeri (Rchb. f.) J. J. Smith、大花无柱兰Amitostigma pinguicula (Rchb. f. et S. Moore) Schltr.、长叶山兰Oreorchis fargesii Finet、广东盆距兰Gastrochilus guangtungensis Z. H. Tsi、芳线柱兰Zeuxine nervosa (Lindl. ) Trimen、紫花鹤顶兰Phaius mishmensis (Lindl.et Paxt.) Rchb. f.为贵州兰科植物新分布。
在题为《基于“法律失灵”的管理新论》的主题报告中,报告人于立认为,由于法律具有滞后性,在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之外还应当关注法律失灵的问题。若在法律失灵过程中遇到道德困境,管理学研究应如何帮助解决值得学者们关注。法律失灵是一个现实的管理学问题,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多地遇到这些问题,这应该得到重视并找到解决办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PCI手术介入治疗,对于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PCI介入手术的疗效更加。本组研究PCI采用适用于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以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情况,稳定患者病症,为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论坛的总结发言中,席酉民将学者们提出的中国管理学研究中遇到的困境和解决方案归纳为以下5点:①评审制度。现有的评审制度束缚了中国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应从宏观的全球思维去看待问题,只有对标了趋势、需求,才会道路正确、方向正确,进而有道路自信、方向自信,因此,不要拘泥于一些细节的纠缠。②教育改革。对当下的管理教育而言,改革势在必行,应当把学生的培养与行业的培养结合起来,走融合发展的道路。③心智模型。未来的世界需要把西方的重科学性、规范性和中国人面对模糊性、复杂性的整体思维结合起来,重新建立心智模型。④应对机制。中国是一个“软法治社会”,特别需要建立法律失灵的应对机制。②学者自信。中国只要有发展进步的空间,中国管理学者就能够做出有意义的事情。对此学者们要有充分的自信。
3 结语
总体而言,中国管理学研究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国现实问题,并做出了自身的探索和努力。特别是对于中国商学院而言,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改革和创新永无止境。首先,中国管理学研究不再停留在观点的“争论”阶段,而已经进入实际的“探索”阶段,与会者们注重从自身的经验和研究出发,对中国管理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其次,中国管理学研究、中国商学院发展均开始强调全球视野,注重用宏观的全球思维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借鉴西方经验时强调与中国情境的适用性。毋庸讳言,中国管理学研究、中国商学院改革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中国管理50人”论坛期待通过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鼓励越来越多的学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观点,共同为促进中国管理学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努力。
陆地森林里死去或倒下的树木通过风雨侵蚀或洪水进入暴涨的河流和溪流中,流向海洋,伐木业通过河流运输的原木筏子中也会有一些木材脱离运输队伍最终进入茫茫大海。从溪流到河口,再到深海,这些被称为漂流木或浮木的树木残骸,是海洋生物食物和栖息地的重要来源,对连接森林和海洋的食物网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席酉民, 曾宪聚. “管理学在中国”学术会议综述[J]. 管理学家:学术版, 2008, 1(1): 84-91,99.
[2] 项兵. 项兵:长江不能只想做顶级商学院[J]. 商学院, 2014(12): 64.
[3] 苏勇, 于保平. 东方管理研究:理论回顾与发展方向[J]. 管理学报, 2009, 6(12): 1 578-1 587.
[4] 贾旭东, 何光远, 陈佳莉, 等. 基于“扎根精神”的管理创新与国际化路径研究[J]. 管理学报, 2018, 15(1): 11-19.
[5] 王方华. 管理研究的价值刍议[J]. 上海管理科学, 2017, 39(2): 2.
[6] 王方华. 兴趣、责任和功利[J]. 上海管理科学, 2014, 36(1): 2.
[7] 徐淑英. 科学精神和对社会负责的学术[J]. 管理世界, 2015(1): 156-163.
[8] CRESWELL J W, CRESWELL J D.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M].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17.
[9] 井润田, 卢芳妹. 中国管理理论的本土研究:内涵、挑战与策略[J]. 管理学报, 2012, 9 (11): 1 569-1 576.
The Directions of China ’s Management Research :Sidelights on the Chinese Management 50Forum (October , 2018 in Jinan )
TIAN Zhilong CHEN Lil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brief summary of the 10 keynote speeches and subsequent discussions in the “China Management 50 Forum” (October 20, 2018 in Jinan), this paper presents six academic issues, including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contextual backg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management scholars, management research paradigm,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usiness schools and other management issues in practice. These issues refl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so as to inspire scholars’ future research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Key words :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context; research paradigm; business School
中图法分类号 :C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884X(2019)02-0180-04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2-884x.2019.02.003
收稿日期 :2018-12-10
(编辑 郭恺 )
通讯作者 :田志龙 (1961~),男,湖北汉川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 430074)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中国本土管理和案例研究。E-mail:zltian@hust.edu.cn
标签:中国管理学研究论文; 研究情境论文; 研究范式论文; 商学院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