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为了能从根本上避免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破坏,就需要技术人员能认识到工程物探这一技术在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之中的重要作用,并能通过相应的措施促进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预防中发挥更好的效果。本文就工程物探这一技术在预防地质灾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勘探;工程物探;地质灾害
在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之中有时会出现地质灾害的报道,这些地质灾害的出现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财产甚至是生命安全,并且尤其是在一些地形条件、地貌条件比较特殊的地区经常会发生诸如山体滑坡、路面崩塌、泥石流等小型地质灾害出现,进而也就会造成地质灾害区域出现交通道路中断、房屋等建筑物毁坏、人们出现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为了能从根本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也就需要技术人员能充分的运用现代化的工程物探方面的技术,提升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为居民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1 物探技术在开展地质勘验工作中应用
在较长时间以来地址勘探工作都是预防各个地区地质灾害的关键手段,并且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技术人员会对经常出现地质灾害地区的地形情况、地质结构情况、地质灾害可能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掌握这些关键数据的基础上,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从而将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破坏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并且开展地址勘探方面调查工作的时候,一般会使用遥感勘探技术、钻孔勘探技术、以及工程物探技术来对各个地区进行调查,经过技术人员长时间的使用、研究,最终因为工程物探这一技术在是实施勘探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勘探准确性、勘探数据的全面性、信息分析的快速性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进而也就在现阶段的地质勘探过程中受到了技术人员的广泛亲睐,这种新型的地质灾害勘探技术可以对勘探的区域进行严密的地质调查,再经过仪器软件上的数据分析,对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地质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与此同时,在数据提供上也可以保障相应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一些自然灾害的预测工作完成上,具有非常高的判断能力。
2 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2.1工程物探技术的基本原则
信息汇总:灾害区地质与周围地质的地形特点不同,进行工程物探时需要利用多种物探技术进行参数比较,将测量数据进行汇总,综合分析灾害区的地质特点,保证物探结果的准确性。最佳优化方案:根据地质特性的不同,选择适宜的物探方案,提高工程物探的有效性,节约勘探成本。由简单到复杂的勘探顺序:开展勘探工作,都是根据现有的已知信息,按照由简入繁的勘测顺序进行的。在进行勘探工作之前,需要搜集勘测区域的相关地质资料,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勘探方案。
2.2物探技术中常用的勘探方法
所有的地质灾害发生时都存在一个显著的共性,即地球物理场发生变化。许多物探技术就是通过分析物理场的变化情况进而预测地质灾害的。常用的物探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电法:这种技术是利用电极装置表现出的电性差异,分析勘测区域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地质差别。有关调查显示,利用高密度测量和深度测量系统能够有效地预测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某些岩溶地带发生地质作用时,深度测量系统会检测到地质电性的变化,通过电测曲线的扭曲程度以及横断面的梯度变化推测灾害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密度测量系统分辨率高,分层能力强,测量准确,特别适用于山体滑坡、堤坝隐患、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探测和防控。
(2)面波:这是一种新兴的用于岩土工程测量的技术手段,可在非均匀介质中开展探测工作。该技术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能够对复杂地域的山体滑坡情况进行勘测,特别适用于遵义地区某些公路沿线附近的地形勘测,解决公路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3)地震CT图像:ct图像技术在地震勘探工作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主要的原因是这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对测量区域的地质构造以及复杂的地形进行数据上的呈现。同时,对于看测区的地形地貌也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让工作人员在对地质环境进行勘探时可以更为直观查看此片区域的地质构造,并对此片区域的地震概况进行预估。由于这是一项高新地质勘探使用技术,所以在数据传输上拥有较高的精确度。
(4)管波:这对于勘探技术的组成来说是一项全新的物探技术手段,基本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管波振幅上的变化以及界面显示的信息来对软弱夹层的情况进行探索,如果探测的结果没有出现任何振幅上的变化,则说明这个探测的区域是一个完整的基岩段,而仪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振幅,同时倾斜度也比较大,则表示该区域的地质夹层比例较软弱,也有可能是溶洞的地形构造。此时,仪器反映出的震动幅度比较小,则说明这这片区域的夹层较为软弱,但是地质的构造是实体性质的。
3 在浅层地震勘探上的应用
针对地质灾害勘察活动,在激发地震波的过程中,仍以瑞雷面波观察为主,在其质点波传播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的特性,会呈现出垂直平面内振动,且质点的振动轨迹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呈现出逆时针方向转动,且转动轨迹呈现出椭圆形状,在质点运行的过程中,其振幅的变化与地质灾害的深度有着函数联系,其传播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小于横波的传播速度。据相关数据显示,针对同一波长的瑞雷,在同一深度的水平方向上,物质的物性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变化。而针对不同波长的面波资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垂直地面方向地质体的物性变化。在使用探索技术的过程中,作为浅层地震的探测对象,探测人员在进行横向地层探测的过程中,其基本前提在于确定地层的结构是否处于均匀状态。在探测场地选择的过程中,应避免所选场地周围出现较大的沟、坎、墙、柱等产生面波反射或散射的障碍物,确保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整个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物探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在缩短营救周期的同时,还能及时、准确的体现出物探的经济价值.
4 结语
工程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探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参考性作用,可以让地震灾害的预防工作实施得更为高效。与此同时,对于地质灾害上的监控以及预防工作上的运行也能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这项技术的发展起到足够的重视,依据现有的科学基础来对这项勘探技术进行更新,让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提高机械的预测精准度,让这个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人们人身安全、经济、生活上带来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滕德宾.工程物探在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运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S1).
[2]庞学懋,王孝起,王清玉,等.物探新技术及我院物探发展探讨[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9(2).
[3]朱菲菲,吴德超,王运生,等.四川省广安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11(6).
论文作者:张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物探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地质论文; 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