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论文_曾林飞

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江西安福 343200

摘要: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到2018年2月中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应用药物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3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普罗帕酮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房颤动24小时转复率为83.33%,与对照组80%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一个月内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为80%,对照组56.67%,P<0.05,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发生率26.67%,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均有一定效果,相比之下胺碘酮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很容易同时并发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最多出现的一类心律失常表现,及时选择正确药物治疗以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病情对于为之后的治疗争取更多有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1]。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2月到2018年2月中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普罗帕酮和胺碘酮两种药物用于治疗中的不同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到2018年2月中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治疗用药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包括17例男以及13例女,年龄平均(60.28±9.36)岁;对照组包括16例男以及14例女,年龄平均(60.59±9.14)岁。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患者知情同意。2组年龄、性别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都先接受心电图检查以及血钾检查,对照组患者应用普罗帕酮治疗,首次用药在20ml葡萄糖注射液中溶入70mg普罗帕酮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保证7分钟之内完成注射。如果没有明显效果继续应用普罗帕酮实施静脉滴注,速率控制在每分钟0.5-1.0mg,总剂量保证在210mg以下。另外每天让患者口服450mg普罗帕酮,如果患者心律恢复稳定,普罗帕酮的口服用药剂量控制在每天300mg。

观察组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首次用药在20ml葡萄糖注射液中溶入150mg胺碘酮实施静脉推注,保证10分钟内推完。接着对患者实施持续性静脉滴注,速率控制在0.5-2.0mg/min,如果没有明显效果间隔1小时追加给药75-150mg,总剂量控制在450mg以下。另外每天给予患者口服600mg胺碘酮,等到患者心律维持稳定后,每天的口服用药剂量控制在200mg。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24小时之内心房颤动转复率;比较两组心房颤动转复后一个月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维持有效标准:一个月内没有出现心房颤动。

比较两组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获取的全部结果实施分析,[n(%)]表示转复率、维持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X 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转复率及维持有效率

观察组心房颤动24小时转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一个月内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转复率及一个月内维持有效率比较[n(%)]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致病机制主要是心肌出现坏死以及缺血导致心电生理出现直接性的变化,导致心律失常。另外由于不断增加分泌的儿茶酚胺、代谢产物蓄积、酸碱失衡对心律产生间接性的影响[2]。患者体液由于药物的作用或者植物神经反应出现改变,从而导致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是临床治疗这类患者的常用方法,普罗帕酮能够对细胞膜产生直接作用,使得心肌细胞去极化作用减退,帮助心房肌不应期延长,并且将有助于折返环中的兴奋间隙阻断,帮助折返环数量减少,实现窦性心律的恢复[3]。不过临床也发现这一药物可能导致致死性心律失常,所以对于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必须慎重使用。另外应用的胺碘酮具备多种电生理作用,能够将心肌细胞膜上的钾通道阻断,将不应期延长,将兴奋折返终止,对房颤折返环产生阻碍,实现房颤的终止[4]。

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心房颤动24小时转复率为83.33%,与对照组80%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一个月内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P<0.05,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6.67%,P<0.05。表明普罗帕酮和胺碘酮两种药物均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房颤动,同时胺碘酮能够提升治疗安全性,保证更高的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要优于普罗帕酮,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振忠.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17,30(1):73-75.

[2]辜转荣,林华.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研究[J]. 中国处方药,2017,15(1):81-82.

[3]周立宏.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4):182-184.

[4]赵智宇.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109-110.

论文作者:曾林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观察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论文_曾林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