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此过程中,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不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农业经营方式散乱;部分企业缺乏责任感;点多面广导致的政府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监管存在困难;食品缺乏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认证等原因,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严重公共问题。除此之外,食品安全亦使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大局受到影响,威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正确认识食品安全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该文从食品安全现状及监管建议方面给予了建议和意见,希望能给相关机构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安全监管
引言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日趋改善,但问题仍然存在。这与监管困难固然有一定关联,但也与这一领域的特殊性有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存在一定的专业性和隐秘性,普通人难以发现,即便是专门的执法部门,也要经过复杂的调查取证、检验等程序才能确证,给打击违法行为带来较大难度。对此,文章针对基层视角,提出了几点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举措,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形势
1.1产业规模与食品安全保障的矛盾
产业规模与食品安全保障的矛盾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我国食品产业多、小、散乱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获得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约1300万家,大中型企业所占比例约为3%,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占全行业的80%以上,这也意味着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源点多、面广。二是与外国相比,我国食品企业基础状况决定了其风险更为复杂。我国养猪户6700万,500头以上规模的仅占38.4%;美国养猪户仅有7万,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养殖户占96.6%;美国90%肉制品仅由4家大型肉类企业供应,而我国排名在前10位的企业所占份额不到20%;美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只有4家,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0家。
2.2监管能力与食品安全保障的矛盾
监管能力与食品安全保障的矛盾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均监管任务艰巨。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4.9万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3685家、食品经营企业许可证1284.3万件。全国县级以上食品监管人员约27万,平均每位监管人员监管近50家企业,任务十分艰巨。二是监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2015年底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县级以上监管行政机构中相关专业人员比例为26.8%,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为62.5%。基层食品检查的队伍主要以兼职为主,仅有个别省份建立了食品职业化检查员队伍,食品检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难以保障;三是我国食品检查设备和手段落后,基层普遍存在检查设备、执法记录仪、检查车辆短缺的情况。
1.3从业人员素质与食品安全保障的矛盾
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从业人员素质起着直接、决定性作用,监管只能起到监督和辅助作用。一方面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产品质量安全缺乏保障,成为引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根源之一。我国食品工业和餐饮行业1600万从业人员中,85%以上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进城务工人员;另一方面从业人员诚信意识缺失或不足,导致食品造假、滥用添加剂、非法制作以及虚假宣传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应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2.1加快推动产业升级
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大型企业做优做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食品工业企业集团;引导中小型企业做优做精,鼓励小型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逐步形成大型骨干企业支撑力强、中小型企业特色鲜明的协调发展格局。二是鼓励企业采用HACCP体系的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以记录为核心的运行体系,实现对物料、过程、人员、消费等食品全产业链关键节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三是启动食品安全领域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标准、评价分级等基础工作,建立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快完成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对接,让食品安全领域信用监管早见实效。
2.2加快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
食品监管是一项专业性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工作,还涉及食品科学技术知识、法律专业知识等,其捍卫公共安全的职责要求其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当前市场综合监管模式下,更应优先保证食品监管职能在市场监管中的核心地位和资源比重。基层政府应该从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政治高度看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市场监管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予以更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确保编制、人、财、设备优先向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监管倾斜。同时国家层面应依据人口数量、产业状况、地理区域等指标科学设定食品监管资源的比重,并将相关指标予以刚性化、指标化[1],便于地方参考组建队伍,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
2.3创新智慧监管方式
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监管资源与监管任务量差距悬殊的难题。只有坚持风险分级监管,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实施“精准监管”,才能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监管提供了创新监管的思路,推进“大数据+监管”,强化对各类数据的分析研判,运用大数据分析增强风险防范的靶向性,提升监管的精准性;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成果,实现“机器换人”“机器助人”,提高监管效率;运用“互联网+食品安全”提高监管的透明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严管”加“巧管”的监管新局面。
2.4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
要想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不仅可以有效监督食品安全问题,还可以督促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例如,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新闻媒体工作者就可以通过其独有的渠道进行食品安全事件的广泛传播,对涉及到的食品企业进行公开的披露,同时提升广大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意识以及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并对司法部门秉公办事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新闻媒体工作者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新闻媒体机构加大问题食品的曝光力度,不断地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2]。
2.5建立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预警机制
要想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建立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预警机制。只有具备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才能够加强食品质量控制。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对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问题企业进行公开披露。其次,要尽可能多的发布食品安全知识信息,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具备一定的问题食品辨别能力。最后,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小组,确保在食品安全事件突然发生的时候,可以从容的应对。
结论
简而言之,文章基于基层视角下,对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自身所知,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做好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也能为相关管理人员和机构提供所需的参考价值[3]。
参考文献
[1]程信和,董晓佳.网络餐饮平台法律监管的困境及其治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18-122.
[2]李雨桐,杜海玲.我国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7(3):92-94.
论文作者:王克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食品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我国论文; 安全监管论文; 企业论文; 新闻媒体论文; 队伍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