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人民医院甲乳烧伤整行外科 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PICC导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举措。结果:所有患者的置管成功率达到100%,且置管留置时长均超出14d,并未有患者出现药物渗透性血管损伤及皮肤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行PICC导管加强导管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预后及置管成功率,更行之有效的减少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置管保留时间较长,可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PICC导管;乳腺癌化疗;护理
PICC导管是当前临床中患者肘前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等外周静脉座位插入途径,之后进入上腔静脉,具备一定的创伤性及并发症优势[1]。在近些年来临床中随着PICC导管的不同材料、种类、置管方式及维护多方面完善,被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于疾病治疗中[2]。对此本次研究通过探讨分析PICC导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PICC置管要求,年龄均为31-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6±2.69)岁,包括了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23例右侧乳腺癌患者以及17例双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PICC化疗。
1.2方法
通过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中心静脉导管,长度为60cm,18G穿刺针以及长度达5ml和10ml注射器及其他物品。由于乳腺癌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后,患侧上肢静脉以及淋巴回流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更加大了患肢水肿的风险问题,由此通过选用侧键血管以及贵要静脉作为主要穿刺部位。通过评估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长,患侧是否发生水肿以及血管损伤情况。后保持仰卧体态使用皮尺测量患者上肢,测量所需长度完成常规消毒后穿刺,待回血推入少许针芯,之后连接导管送至所需长度后推出针套。穿刺点上方垫好纱布之后,导管末端连接肝素帽。消毒穿刺部位后使用透明贴膜固定置管,及时对敷料完成1周/1次的更换。输液结束之后正压PICC导管,按照1次/7d的冲管频次,1次/7d的肝素帽更换频次。患者术后行X线片胸部透视检查,确定最终的置管位置。
2结果
所有行PICC导管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达到100%,且置管留置时长均超出14d,并未有患者出现药物渗透性血管损伤及皮肤损伤等并发症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引导针引导之后穿刺患者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穿刺部位,置入硅胶之后将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部,或者缩骨下静脉内部的导管植入技术[3]。PICC导管不仅突破了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多方面限制,同时也具备了创伤较小,成功率较高,能够有效减缓患者的自身疼痛感,提高应用安全性对血管保护的临床疗效。因而在临床应用中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且无痛的输液通道,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4]。但是同样应当为了促使导管预留时间充足,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举措,同样应当重视临床中PICC导管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而PICC导管更是行之有效的避免了化疗过程中药物对患者的血管刺激,辅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缓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并发症发生率。
3.1并发症预防护理
为了预防患者出现导管堵塞情况,医护工作者应当使用肝素完成封管,借助正压脉冲式方法,借助高粘度大分子药物,在完成PICC采血之后及时完成冲管。同时重视避免使用负内压,一旦出现堵塞情况应当切忌避免推注液体,由此有效预防栓塞情况发生。为了能够预防穿刺点出现局部感染情况,医护工作者也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相应规范程度,一旦患者出现穿刺点的红肿情况,应当及时重视换药及时性,使用碘伏及时消毒患者的穿刺点。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指导宣教,保持局部干燥性从而有效预防不良并发症。医护工作者也应当确保护理干预的人性化,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采用针对性护理举措。
3.2心理护理
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疾病本身和治疗方案的质疑、不满、焦虑、烦躁、恐惧、抑郁、绝望等不良负面情绪,而此种消极情绪则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患者治疗预后。对此医护工作者应当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重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消除患者的内心顾虑及不安,尤其是对无可必要的顾虑消极情绪,保证与患者交流的尊重,分享相应经验构造和谐轻松的环境,逐步引导其进一步沟通倾述。
3.3健康宣教
在患者入院时医护工作者即应当重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PICC置管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通过借助发放小册子以及开展健康需求问卷调查等方法,展开对患者及其家属和陪护人员的调查评估,从而根据不同情况的患者,实施针对性行之有效的人性化教育。
综上所述,通过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行PICC导管加强导管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预后及置管成功率,更行之有效的减少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置管保留时间较长,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所有患者的置管成功率达到100%,且置管留置时长均超出14d,并未有患者出现药物渗透性血管损伤及皮肤损伤等并发症情况。可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鑫.PICC导管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199-200.
[2]刘术容.PICC导管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J].医药前沿,2016,6(21):293-294.
[3]金爱莉.PICC导管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5):581-582.
[4]唐金美,黄瑜,龚兰娟,等.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医疗装备,2016,29(1):179-180.
论文作者:覃智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患者论文; 导管论文; 乳腺癌论文; 静脉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情况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