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什么?2010年浙江省第十批专项教师的启示_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中教师应关注什么?——2010年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评比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教师应论文,启示论文,课堂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5月10日到14日,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化学学科)评比在金华一中举行,来自全省11个地市选送的19名选手参加了课堂教学和论文答辩两个项目的考核,笔者有幸成为这次考核的评委,在考核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也发现了当前优秀教师群体在课堂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整理出来与大家交流,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课堂、品味课堂、研究课堂。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考核提供给选手的课题共4个,《化学2》中的“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化学与生活》中的“空气质量的改善”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19位选手通过抽签决定自己的上课课题。课堂教学中存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类。

1.教学设计传统,耳目一新的课不多

连续听了19节课,总体感觉选手上课还是比较规矩,传统有余,创新不足。可能的原因是时间仓促,选手前一天晚上抽签确定上课内容,第二天就要上课,显然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精心设计。另外一个原因是选手也考虑到,由于借班上课,对学生缺乏了解,所以不敢随意的放开,以免课堂中发生意外,难以控制。笔者认为,传统没什么不好,关键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首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或主线应清晰,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有教学亮点。遗憾的是本次评比耳目一新的课不多。在《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中,不少教师照本宣科,没有新意,就连PPT中的使用图片都是一样的,缺乏化学学科的味道,有评委评论,这样的课,不是化学教师也会上,没有化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也能听得懂。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杏仁听了一节化学课后直言,课堂容量太小,效率不高。《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应该如何上,值得大家探讨。

2.违背教育规律,缺乏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科的基本规律,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中会通过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们积极思考。一位教师在做“晶体混合热效应”实验时,事先用塑料袋包装好,上课时发给每个小组,看看哪个小组先完成实验。听到教师的一声号令,学生们兴趣高涨,手舞足蹈,课堂气氛活跃,很快有学生完成了实验,得到了教师的奖励。表面上看,比赛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节省实验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这提高效率的背后,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学生是否会仔细观察现象,有没有去感受实验过程所带来的魅力,有没有充分体现学科的教育价值,在此过程中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教育的意义何在?这让我想起了特级教师姜水根2007年在绍兴一中举行的浙江省特级教师年会上讲的一句话“课堂教学不应该是高效的”。

在课堂中教师应陪伴学生一起成长,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少选手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只顾自己的教学预设,不尊重学生的观点。有一位教师在铜锌原电池的实验牛,强迫学生描述“锌片溶解了”的实验现象,事实上,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显然没有观察到“锌片溶解”这一现象。有些教师没有按照学生的意愿,没有很好的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是不少教师通过抽学号、按学生座位顺序或者抽“班长”“学习委员”“化学课代表”回答,使学生“被主动”的回答问题,忽视了真正主动想回答的学生。而一位选手在一节课内连续5次抽到同一位学生,是否合适,对其他学生的公平性如何,值得探讨。

3.应试味道较浓,三维目标缺失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明显体现了应试教育的味道,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没有很好的展示,没有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而是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不少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不反对做题,但更重要的是寓问题于知识体系的建构之中。一位教师在课堂中,一直在说金华的空气质量是如何的好,但最后一个问题是设计让学生计算金华的空气质量,学生却计算出金华属于“中度污染”的城市,弄得学生和评委哭笑不得,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显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粗心了。

4.专业底气不足,缺乏学科素养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犯了一些低级的专业错误,如有教师说:“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硝酸铵溶解于水是吸热反应”“PPT中焓变的表示方法不科学地写成△H”“PPT中出现436+243=6798 kJ的错误表示”,氯化铵的“铵”字写成“氨”?“电子是由电势高的流向电势低”。电流是怎样产生的?有教师说:“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映出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金华一中是省一流中学,课堂中经常会有突发事件产生,面对这些突出事件,教师该如何应对?有一位选手在讲清楚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后,让学生做一个巩固性练习。

投影: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A.①②⑥B.①②④⑤⑥

C.②⑤⑥D.全部

教师的预设的答案是C,没想到有学生说②⑤不一定是原电池,原因是电极C指的是什么不明确,如果是金刚石,由于金刚石不导电,所以不能构成闭合回路,也就不是原电池,如果是石墨则是原电池。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无言以对,说明教师的专业底气和应变能力不够强。

二、论文答辩中存在的问题

1.论文发表范围宽广,档次质量有待提高

笔者对19位选手的38篇代表作作了统计,从发表的杂志、研究的内容、论文的质量等角度作了分析。38篇代表作除了1篇在报纸(《浙江教育信息报》)上发表,1篇被收集在《浙江省优秀教育科研论文集》,2部属个人专著外,其余34篇均在全国或省级期刊上发表,其中有10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G37《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转载(见表1)。

表1 代表作在杂志上发表的情况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代表论文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4本化学专业杂志发表的文章只约占总数的50%。有2篇文章在报纸和论文集中出现。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总体感觉到高质量的论文偏少。那么这些文章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如何呢?笔者也进行了统计,从中学实际出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见表2)。

表2 代表作研究的内容情况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研究内容中最多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和对课程、教材的研究,其次是对实验和高考复习的研究。这说明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选手关注的重点还是在课堂和高考。涉及有关理论方面的研究很少,有些文章中应用了一些现成的理论,可以看出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有待于加强。

2.观点模糊,迷失方向

论文答辩中有一个重要环节,用10 min时间,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对2篇代表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论文自述过程中,选手应该把最精彩的语言展现在评委面前,但不少选手在论文自述这一环节中,讲得虽多,但不在点子上,评委听得是一头雾水,在滔滔不绝的背后,显示出选手对面试这一环节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多。论文自述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笔者认为选手在论文答辩时,应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因为时间有限,选手必须言简意赅。以“建构有效课堂”为例作如下阐述。

(1)文章的基本思路。

本文从4个方面入手,有效课堂管理是保障,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有效学习的方法是提升,有效的课堂评价是促进。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找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建构有效课堂的一些经验。

(2)文章的创新点。

本文强调课堂教学设计和学生方式相结合的重要性。主要观点:“两驾马车和一条中心轴。”

(3)文章的教学实践意义。

①能帮助一线教师树立全面的学生观、教师观。②普通中学加强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有效的途径之一。③为何设计优质课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4)文章的不足之处。

本文中理论板块和实践板块结合还不够,最后一章评价还十分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答非所问,未切要害

有些教师在论文答辩时,可能是没有很好地听完评委所提的问题,或者没有很好的思考和语言组织,答非所问,未切要害。如,有评委问:“通过《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对学生的素养有哪些方面的提高?”选手却回答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实验化学》模块,以及在施教“实验化学”模块中所碰到的困难及对策;“元素化合物命题过程中有什么缺陷?”选手却回答“元素化合物命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方法”;“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平衡”,选手却回答“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重要性”等。

4.专业欠缺,应变能力较弱

有评委提到:“在核外电子排布中,第1、2、3、4电子层为什么用K、L、M、N表示,而不用A、B、C、D表示。”“在浓硫酸和五水硫酸铜相混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的过程中,浓硫酸起的是什么作用?”“有效课堂和无效课堂最本质的区别在哪里?”“除了文中所述外,结合新课程对活泼氢的问题有哪些补充?”“原电池一课的思维逻辑主线是如何设计的?”“中学化学教学中瓶颈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产生的根源和教学的对策是什么?”“除了铜与浓硫酸反应来说明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外,能否再举一例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后,溶液怎么过滤?”“如何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等问题。选手哑口无言,面对非常熟悉、普遍的问题,选手不知所措。

三、给我们的启示

听了19节课,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方法,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使我对课堂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我省从2006年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尽管考试不是教育的本意,但“考试领导教育”的现实依然存在。那种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指向性仍十分清晰,这种为高考而呈现的功利课堂普遍存在。对于课堂教学,希望我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原则:让课堂多一些阳光之色和月光之色,不要都是那么直接地强调功利。应该明白,教师在学校教的东西,大部分都会被学生们忘掉。我们的学生从这个课堂走出去,不要在乎带走什么知识,要在乎带走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课堂要回归常态,回归到教育的“本真”状态,不讲形式,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更不被那些玄之又玄的教改、课改理论所左右。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得。一节课,哪怕全是教师的“灌输”,但其中有一句话或几句话,让学生记住了并终生受用,这节课就是高品质的课。

2009年又有一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使华人获奖人数增至8位,但这8位科学家中接受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为数不多,这应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在基础教育阶段,在课堂中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

标签:;  ;  ;  ;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什么?2010年浙江省第十批专项教师的启示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