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学校建筑的各项具体功能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建筑设计要点与空间类型,提出了学校建设的若关设计思路与建设规划,报告如下。
关键词:建筑设计;学习;校园规划
校园是最为基础、最为主要的教育环境,校园建设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建设资金投入量越来越大,在校园规划方面也有了越来越大的改进空间,建设方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设计手段对校园建设形式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即要满足师生日常活动的具体需求,同时也要通过专业化的设计规划手段体现出学校建设的特点。
1.学校建筑的功能
学校是人类传授知识、讨论问题、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学校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增加选择性、适应性的发展课程,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逐步渗透个性化学习、体验性学习、游戏化学习、沉浸式学习、项目式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加深学习的深度。在空间和技术的支持下逐步实现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大数据分析,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与评价。通过在学校中建立八个中心逐步实现未来教育所提出的培养人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适合的课程实施方式来是实现。八大中心的建设与现有的国家课程相配合增加个性化、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保证了学校课程的系统性又增加了课程的丰富性和实践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设学校的愿景是为了:(a、打造全学习生态系统,打破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界限;(b、让校园每个设计都融合课程,成为一道风景;(c、突出教育的主体功能。强化学习社区功能;(d、满足个性化、走班制、创新学习方式需求;(e、满足安全、生态、文化、实用、美观等功能。
下图是一所公办全日制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关于如何建设一所理想的未来学校的办学思考:
建设一所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以中国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教育为底色,具备国际视野的未来学校,是这位校长的办学目标。
2.学校功能空间的设计要点与类型
从宏观角度上来讲,建筑创作要以建筑使用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要符合合理的技术安全要求,体现出现代化的审美特点。从具体的学校建筑设计的校园规划角度上讲,设计人员需要全面的理解学校建筑功能,在建筑空间组合与总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的发展影响因素与行为特点进行充分研究,根据校园环境的有关特点创造出独特的序列,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适宜的成长条件下发展成具有强健体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现代新人。学校功能空间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各种教学活动的特定空间
如普通教室、数字中心、理化生学科教、历史学科教、地理学科教室、音乐 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电教语音室、心理成长中心、室外活动场地、排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等。这些场所均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空间。
在空间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到具体的空间功能需求,对空间功能实质进行研究;在空间形状、空间质地以及空间尺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在研究空间尺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空间设备,依照使用对象生理特点对设备使用空间需求与家具尺寸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在研究空间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通风条件、日照条件、采光条件等方面的特殊使用要求。比如在安静的环境下设置语音教室,防止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对美术教室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教室能够接收到稳定的光源,应考虑到素描教学的有关需求。
(2)多层次交往性共有空间
青少年的行为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种交往既包含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包含学生之间的交往,学校课题交流空间通常只局限于教学楼中,活动范围十分有限,然而依照青少年发展有关特点的角度上来看,交往性空间比较充足,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这种环境下,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社交能力与语言能力。在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增进学生们的友谊并且增长知识,促进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学生们与教师们之间也能够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友谊,使学生与教师互相成为真正的朋友,进而使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得到更加充分的指导。这种空间除户内空间外,空间应是多层次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户外、亭台、广场的花园等环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对校园空间环境进行适当的改造能够使人在心理状态下感觉到比较轻松,舒畅的心情更加能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下产生,学生们在这里展望未来,畅谈理想。教学楼户内需要建立更多宽阔的交往场所,如过厅、门厅等,既能够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远眺的环境,同时也能够在该空间内进行广泛的交往。由于该环境既可以作为专用的平台,也可以作为专门的休息室,这些空间均是不会被干扰的独立性空间,平面布局的单调性也会被进一步打破,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空间环境体验,最终形成一个弹性空间。
(3)自主学习空间
自主学习是学生形成开拓性、前瞻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对于创新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新形势下的民族软实力从根本上说是自主学习的实力,是创新的实力。祖国的未来需要离不开青少年的努力志支持。对于人类个体来说,青少年阶段也是最具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时期。这就需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空间,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开阔学生们的学习思维,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形成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这种空间与教学空间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其空间特点应该是可变异的、开放的、多元化的空间。比如天象观测、多功能活动空间、科技活动空间以及图书阅览空间等。
学校建筑设计,设计流程应遵循规律,前期需要筹建者管理者的专业介入,学校定位---办学思想、理念确立---课程体系构建--理念和课程意义下的课室和功能室需求明晰----理念和课程意义下的环境和设施需求明晰---- 形成方案设计。
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现代化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阶段,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空间、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空间已经成为相关单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建筑这一时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空间,应该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空间,设计中应充分重视“人”这一因素,在空间形态、尺度、色彩、质感上,应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创造适合于他们成长的环境,尤其是青少年,正处在成长时期的人,这一可塑性极强的对象,唯有充分研究空间的功能特点,才能创造出他们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黄康.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河南科技,2014,(16):206-207.
[2]王新.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才智,2013,(04):128.
[3]顾涛.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06,(12):58-60.
[4]刘丹.校园规划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41-46.
论文作者:邱芹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空间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们论文; 校园论文; 功能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