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斯拉夫冲突中的三大民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斯拉夫论文,三大论文,冲突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来都是斯拉夫人,历史变迁中结下怨恨,近年来为夺地血腥征战。
发生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争,实际上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及穆斯林三个民族之间的武装冲突。三年多来,无情的战火吞噬了数十万无辜的生命,450万人沦为难民,数千亿美元的财富变为灰烬。酿成这场战乱有多方面复杂因素,三大民族间的矛盾无疑是带有根本性的因素。
塞尔维亚族
塞尔维亚族是前南地区最大的民族,约820万人,信奉东正教,讲塞尔维亚语,使用基里尔字母(古斯拉夫文字母之一),居住在南斯拉夫联邦的塞尔维亚共和国(约620万)、波黑共和国(约150万)和克罗地亚共和国(约40万)等地区,另外一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共和国。塞族及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人口、面积均大大超过南联邦其他任何一个民族和共和国。
塞尔维亚族属于斯拉夫人,7世纪从欧洲东部来到前南地区定居,12世纪曾建立王国,并占领了波斯尼亚。1354年,遭到土耳其的入侵,遂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400余年。在1878年第二次俄土战争中,塞族与俄国联合反抗土耳其并获得独立,后宣布为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族参加协约国组织,抗击德国,以损失23%人口的代价赢得解放。1918年底,塞族加入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组成的王国(后改称为南斯拉夫王国)。
在南斯拉夫王国中,掌权的塞族统治者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政策,将大批持不同政见的克罗地亚人判刑、流放,激化了塞、克两族之间的矛盾。1928年塞族议员公然在南斯拉夫议会中刺杀克族领导人拉迪奇。1934年,克族民族主义分子“以牙还牙”,刺杀了塞尔维亚国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的挑动下克塞两族互相残杀,死伤无数。德国扶植下的“克罗地亚独立国”在其境内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惨无人道地杀害了数十万塞尔维亚人,塞、克两族更是结下深仇大恨。
战后,身为克罗地亚人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执行“弱塞尔维亚、强南斯拉夫”的政策,采取了三项措施:在划定各共和国的领土时,塞尔维亚的面积小于战前的面积;将波黑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人划分出来,列为单独的穆斯林族,使塞族人口减少1/5;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建立以阿尔巴尼亚族为主的科索沃自治省和以匈牙利族为主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并不断扩大其自主权,使它们成为与塞尔维亚共和国平起平坐的“国中之国”。铁托的抑制塞族的政策使以后塞族要求联合强大的愿望更加强烈。
铁托逝世、特别是南斯拉夫联邦解体之初,塞尔维亚共和国领导人坚决反对分裂。他们一方面通过制定共和国新宪法削去上述两个自治省的自主权,一方面努力扩大自己在联邦的地位。南联邦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等塞族领导人公开宣称:如果某些共和国要独立,其境内的其他民族(实际上指塞族)的居民则有权决定继续留在南斯拉夫;塞族居民有权继续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国家内;原共和国的边界线必须变动。塞族力图在前南斯拉夫解体的废墟上建立包括各共和国的塞族在内的“小南斯拉夫”或“大塞尔维亚”国家。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宣布组成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自称是南斯拉夫联邦的继承者。
在上述塞族领导人言行的鼓动下,当南联邦的其他共和国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而独立时,其境内的塞尔维亚族也纷纷采取独立行动,力图脱离自己所在的共和国而联合起来。于是,战火骤起,蔓延至今。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塞族于1991年12月19日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他们在原南斯拉夫人民军的直接支持下,曾攻占了克罗地亚1/4的领土。占波黑人口31.3%的塞族1992年1月9日成立了“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后又退出波黑三族联合政府而独立。在波黑,穆斯林和克族为一方,坚决反对塞族,双方在1992年4月7日爆发了武装冲突,对此,国际社会对交战双方实施了武器禁运,以期制止战争不断升级。但是波黑塞族依靠南斯拉夫人民军留下的大量武器装备及兵员,攻占了全国70%的领土。克罗地亚的塞族和波黑的塞族领导人都想使自己的“共和国”成为主权国家,最后与南联盟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合并或联合。南联邦主席团虽曾宣布克罗地亚、黑山和波黑共和国境内的塞族联合组成一个“小南斯拉夫”,但未能成为现实。
美欧大国认为,克罗地亚和波黑内战都是由得到南联盟特别是南联盟中的塞尔维亚共和国支持的塞族挑起的。欧美大国试图以“揪后台”的方式制止塞族的“侵略扩张”,不断推动国际社会对以塞尔维亚共和国为主的南联盟采取越来越严厉的制裁措施。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南联盟的塞尔维亚共和国领导人于1994年7月决定接受美欧五国和平计划,并呼吁波黑塞族领导人也接受此方案。当呼吁遭到卡拉季奇等波黑塞族领导人拒绝时,南联盟于去年8月关闭了与“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边界,切断了同它的政治、经济联系。接着,美欧大国又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放松对南制裁以及加强对波黑塞族制裁的决议,开始采取“以塞制塞”的策略,让塞尔维亚共和国领导人迫使波黑塞族领导人接受和平计划。因而,各国塞族领导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并公开化。
克罗地亚族
克罗地亚族是前南地区的第二大民族,约480万人,信奉天主教,讲克罗地亚语,使用拉丁字母,主要居住在克罗地亚共和国(约350万)、波黑(约80万),另有少部分居民散居于其他共和国。
克罗地亚族也是斯拉夫人,原信奉东正教。大约6-7世纪,他们从白克罗地亚(即现在的乌克兰)迁徙到巴尔干半岛前南地区,不久皈依天主教。9世纪起克罗地亚族建立封建王国,12世纪初并入匈牙利帝国。直到1918年,克族长期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下。其中,在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这段时期,克罗地亚的大部分领土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领。1683年,它的西北边界曾推进到维也纳。此后20年内,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逐渐把奥斯曼帝国赶回到多瑙河—萨瓦河一带,这两条河最后成为克罗地亚的南部和东部边界。在奥斯曼帝国向西北推进时,一些信奉东正教的塞族人也随着在邻近奥地利的边界地带定居,后来奥斯曼帝国向东退却时,他们留下未走。这一地带就是现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聚居地克拉伊纳。另外,从12世纪起,克罗地亚在臣服于匈牙利的同时,占据了波黑的部分地区,大量克族开始向黑塞哥维那迁徙,形成现在波黑共和国中的大片克族聚居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战败,克罗地亚议会于1918年10月29日决定断绝同它的一切关系,宣布独立,并加入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克罗地亚大部分地区被德、意法西斯占领,并在其首都萨格勒布宣布成立了法西斯“克罗地亚独立国”,其领土还包括波黑。掌权的乌斯塔什分子对塞族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战后,克罗地亚作为人民共和国加入南联邦,但其民族主义势力一直要求独立。早在60年代,他们就曾要求加入联合国、拥有自己的军队等,大搞反对塞尔维亚、反对联邦的“群众运动”。分裂活动虽被铁托制止,但克塞两民族间的积怨从未消除。
铁托逝世,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克罗地亚的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抬头。他们担心“大塞尔维亚主义”复活,会重新“控制”和“压迫”克罗地亚,因此利用原南宪法中各民族享有“分离权”在内的“自决权”的规定,于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克罗地亚刚独立时,军力薄弱,难于抵抗得到南人民军支持的塞族武装的进攻,战火一度威胁到首都萨格勒布。因此,它于1992年2月接受“万斯和平计划”,同意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它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克拉伊纳,并在那里实行非军事化,建立联合国保护区。
但克罗地亚政府始终坚持要“解放”这片“被塞族占据的领土”,它一方面开展外交活动,一方面积极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它终于在美国的“默许和怂恿”下于今年8月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收复了克拉伊纳的大部分塞族控制地区。最近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表示,要收复最后一块塞族控制区——属“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的东斯拉沃尼亚。南联盟对此表示,如果克罗地亚进攻与其毗邻的东斯拉沃尼亚,它将进行军事干预;已被赶出克罗地亚的塞族领导人也扬言要打回克拉伊纳老家去。因此那里的局势仍很紧张。
南斯拉夫联邦开始解体时,波黑的克族领导人极力主张在波黑建立克族国家,与母国克罗地亚保持“特殊关系”。为此,波黑克族在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支持下,建立了“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共同体”,并在全国范围内与波黑的塞族和穆斯林展开争夺地盘的战争。占波黑人口17.7%的克族现在占据了波黑20%的国土。
为抵御塞族的强大攻势及其对波黑的控制,克族与穆斯林结为联盟,并肩对塞族作战。但在1993年4月,克族因争夺地盘而与穆斯林反目,转而与塞族联手攻打穆斯林。从而改变了波黑战场上的战略态势。后在美国的操持下,克族在1994年3月又再次改变立场,转而与穆斯林建立了波黑穆—克联邦,再与克罗地亚共和国组成了邦联。克族一下子又与穆斯林联合攻打塞族。克—穆这个联邦与邦联实际上有名无实,是个空架子,克、穆族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然而这却使克罗地亚共和国获得了介入波黑战争的权利与可能性。今年7月,克罗地亚共和国军队进入波黑,协助克族武装攻占了几个塞族控制的战略要地。
波黑穆斯林
穆斯林是前南地区的第三大民族,约200多万人,主要居住在波黑境内。
波黑穆斯林的祖先绝大部分是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少数是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1389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科索沃战役中打败塞尔维亚,同时也征服了当时塞尔维亚的属地波斯尼亚,土耳其占领者一手持剑,一手持《古兰经》,威胁利诱塞尔维亚人皈依伊斯兰教。穆斯林主要居住在城镇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从事工商等“高尚职业”,高居于一般塞尔维亚人之上。
南斯拉夫联邦立国之初,穆斯林一直被视为“种族集团”之一,并不当作“民族”。70年代,铁托等人把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族划分为一个民族——穆斯林族。这样在前南斯拉夫地区有了穆斯林族。
波黑穆斯林人口也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1961年,信奉东正教的塞族仍是波黑境内的第一大民族,而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只占25.7%。后来由于铁托等领导人片面强调各民族“一律机会均等”、在领导集团内“轮流坐庄”的原则,少数民族多有得益,因而有些塞族人和克族人也就自称穆斯林。到目前,穆斯林已占波黑人口43.7%,而其他族人口的比例则相对下降。
南联邦解体时,以原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为首的穆斯林主张波黑独立,成为穆斯林占主导地位的统一主权国家。1991年10月15日,以穆斯林为主的波黑议会宣布波黑独立。作为对抗,波黑塞族和克族也先后成立本族国家和政治实体。于是,三方在波黑范围内展开了争夺地盘的混战。
穆斯林在外交斗争方面取得了胜利,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已承认波黑的独立,联合国也接纳它为成员国。但由于穆斯林军力较强,在战场上屡屡失利,只到手全国10%的领土。穆斯林与克族结成联邦后,也没有改变它在战场上的劣势。1993年秋天,波黑穆斯林发生内讧,出现了主和的反对派。主和派公开站在塞族一边,并在波黑西北的比哈奇地区不断与穆斯林政府军交战,加剧了穆族的困境。
为了保护穆斯林居民,联合国安理会宣布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和穆斯林聚居的斯雷布雷尼察、泽帕、戈拉日代、图兹拉和比哈奇6个地区为“安全区”。“安全区”实行非军事化,如遭到攻击时,联合国维和部队有权使用武力反击,北约也可使用空中力量支援维和部队。但是穆斯林不断利用“安全区”进攻塞族,挑起与塞族的冲突。北约则以“保护安全区”为由,屡屡对塞族实施空中打击。今年7月以来,塞族不顾北约空中打击的威胁,先后攻占了斯雷布雷尼察和泽帕两个“安全区”,并迫使维和部队退出另一个“安全区”戈拉日代,穆斯林实际控制的地盘又缩小。
波黑穆、克、塞三族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反复较量,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将来波黑三个民族的地域究竟各占多少?如何划界?三族的政治实体之间应是什么关系,即波黑将实行“二分”或“三分”法,还是保持统一?由于各持己见,不肯轻易让步,每次和谈均以失败而告终。今年8月,美国又提出解决波黑问题的新方案,同时北约大规模空袭塞族军事设施,以图结束波黑内战。波黑局势是不是会因此出现转折,人们正拭目以待。
标签:塞尔维亚共和国论文; 波黑论文; 克罗地亚战争论文; 南斯拉夫战争论文; 南斯拉夫解体论文; 穆斯林论文; 民族独立论文;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论文;